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针对煤田地震勘探的特点,就如何应用偏移时间剖面直接作构造图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交点闭合方法和空间校正方法。并结合实际使用PC-1500微机进行空间校正作构造图,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与地面地震勘探相比,煤矿井下地震勘探具有较高的分辨率,但也存在一些特殊问题,如炮间时差即为其一,需要采取特殊处理手段加以解决。针对矿用雷管引起的各炮间时差问题,采用单炮初至时间回归预测分析方法校正激发时间不一致所带来的延迟时,并引入了地表一致性振幅校正及地表一致性反褶积技术,使得煤矿井下地震信号振幅、波形不一致的问题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实际资料处理效果表明:经过以上处理后,煤矿井下地震叠加剖面效果得到明显改善,为构造解释和岩性解释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松辽盆地北部某地区深部地层倾角较陡,地下构造复杂,以叠加为基础的叠后时间偏移成像模糊。通过对深层复杂地质叠前时间偏移成像关键技术的研究,提出了综合建模静校正方法,以克服处理中出现的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及连片处理中闭合差问题,并有针对性地采用了叠前噪声压制技术、球面扩散补偿、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及剩余振幅补偿技术、多域统计地表一致性反褶积技术和Kirchhoff叠前偏移算法。结果表明,采用上述组合地震数据处理技术,可有效提高松辽北部深层复杂地质体的偏移成像质量,为准确识别其火山岩储层和火山岩气藏圈闭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复杂地区静校正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 《安徽地质》2007,17(1):50-53
在地震勘探中,静校正问题一直是一个难题,尤其在复杂地表地区静校正问题更为严重.静校正问题影响地震反射波的成像,导致地震剖面出现假构造,在解释过程中给地质人员带来错误的认识.本文认为在解决静校正问题上,折射波静校正方法优于传统的野外静校正算法.  相似文献   

5.
黄土塬地区地表高程变化剧烈、地表结构与表层岩性变化大、低速带厚度大且速度低,导致地震勘探资料的静校正问题突出,信噪比低,振幅与波形一致性差,是整个资料处理流程中的重点与难点。给出了能较好解决不同波长静校正问题的联合静校正技术,既能有效去除噪音又能使有效信号不被破坏的多步多域迭代去噪技术,实现振幅与子波特征一致性的处理技术。应用表明,这些技术能有效地改善地震剖面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针对PP波与PS波传播方式不同,资料处理因素不同造成两者叠后地震剖面不能保持振幅相对强弱关系的问题,这里提出了一种基于井控的单层反射PP波和反射PS波的振幅匹配方法。该方法利用目的层附近标准层PP波和PS波合成地震记录上理论振幅关系,校正实际地震剖面上两者的振幅相对关系,能有效恢复PS波地震振幅。将该方法应用于四川盆地川中某地区三维三分量资料的振幅恢复,利用须三底界PP波和PS波理论振幅关系校正实际地震剖面两者振幅关系,有效恢复了PS波地震数据振幅,并利用振幅匹配后多波数据,采用最大波峰振幅比信息实现了储层的定量预测:PP波、PS波振幅比值大于2为含气有利区,后续6口开发井5口井与钻井吻合,振幅比符合率达83.3%。该振幅匹配方法具备一定的计算精度,能有效恢复PP波与PS波地震数据振幅相对关系,最终实现振幅信息的定量含气预测。  相似文献   

7.
随着微机应用的普及,对地震时间剖面的解释、偏移和进行构造成图的方法等,也都得以改进。将地震偏移的数学模型建立PC—1500计算机程序,可直接在两层结构的t_0平面图上进行时空转换,编制构造平面图。本文结合河南葛店综合勘探实例介绍利用水平叠加和叠偏时间剖面编制构造图的方法,并阐述了叠偏剖面用正、反偏移方法进行相位闭合追踪对比等。  相似文献   

8.
由于在激发、接收和传播过程中受到众多干扰因素的影响,地震反射波形发生畸变,严重影响到叠加剖面的质量,因此,在叠前需要进行波形一致性校正。笔者针对单道匹配法的不足,引入伪多道匹配法,对地震波形的振幅、相位和时间进行高精度一致性校正,并能保持波形保真,提高叠加效果。模型测试和实际数据处理结果证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和适应性,在低信噪比资料处理中也可以获得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三维地震数据的同一共中心点道集是由不同方位角的地震道组成的。当地下地层倾斜时,共中心点道集的反射同相轴就存在方位角时差。本文根据方位角时差校正(AMO)的基本原理,从f-k域的正、逆DMO出发,通过稳相法得到积分法AMO脉冲响应的时间、振幅因子公式。把AMO应用于一束实际三维地震数据处理,经AMO处理后的剖面绕射波和断面反射波得到了加强,其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0.
乌尔逊凹陷是海拉尔盆地的主要油气勘探区带,以层序地层学理论文指导,对钻井分布集中而地震反射特征明显的乌尔逊凹陷南部地区地震相特征进行了综合解释,通过时间剖面上反射波的内部反射结构、连续性、振幅和其他地震相参数,共识别出7种地震相类型.在此基础上,结合钻井资料和前人工作成果,分析了该地区大磨拐河组地层沉积体系特征,并预测了有利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