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球》2009,(3):68-69
按照《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推荐及命名暂行办法》和《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推荐第一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30号)要求,国土资源部已完成第一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推选工作。国土资源科普基地管理办公室共收到国土资源科普基地申报书61份,经过形式审查、专家咨询评议及社会公示程序,确定其中53个申报单位已经达到《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标准》。  相似文献   

2.
黄新燕 《地球》2011,(12):89-89
自2009年开始的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创建工作,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2011年11月25~26日,在海南海口市举办的“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工作研讨会”上,《地球》记者获知,截止目前,国土资源部已在全国命名了两批共109家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按照《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建设指南》的分类,获得“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命名的有科技场馆类基地36家、资源保护类基地63家、科研实验类基地10家。  相似文献   

3.
正4月25日上午,由国土资源科普基地管理办公室、国家地质公园网络中心、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科学院联合主办的"魅力地质——中国的世界地质公园"专题科普展在中国地质博物馆正式开幕。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贾跃明、副馆长刘树臣,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何庆成,延庆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处副主任纪书华,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副馆长朱英姿出席开幕式。本次展览是为践行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  相似文献   

4.
地震科普教育基地是目前深入持久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最佳场所,已成为当今防震减灾科普宣教的主阵地。本文将以烟台地震科普教育基地为例,结合工作实践,通过管理模式、科普展品开发、创新性科普活动的开展等方面,详细介绍该基地是如何有效发挥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主阵地作用的,并对基地未来发展提出建议,从而促进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申报和认定管理办法》,中国地震局于2007年4月22日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了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评审会议,对15家申报单位进行了评审,山西省阳泉市赛鱼小学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与其他4家科普教育基地被认定为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6.
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是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游客是其主要服务对象。因此,了解游客的特点和需求,选择侧重点不同的讲解内容和使用针对性的讲解方式,对提升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以成都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为例,论述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多样性讲解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对游客的类型和特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总结出不同类型游客参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的基本需求,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游客,指出应该采用的差异化讲解内容和讲解方式,实现因人施讲,从而达到理想的科普宣教效果。  相似文献   

7.
《内陆地震》2005,19(2):169-169
为了不断推进我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工作,努力提高社会民众应对地震灾害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防震减灾意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完成了我区首个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工作。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由防震减灾科普馆、乌鲁木齐水磨沟地震台和地震活断层剖面三部分组成。其中,防震减灾科普馆由防震减灾知识图片区、影视区、模拟震动区、地震观测仪器陈列区、自救互救知识区和新疆主要地震构造及地震震中分布沙盘六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8.
在青海省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的基础上,对主流媒体、网络媒体、传统媒体、地震科普教育基地、地震台站、防震减灾文化建设等宣传途径的可行性进行了客观分析,提出一些值得推广的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早在2011年8月,国土部出台了《国土资源"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其中确立了"国土资源科技进步是国土资源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的重要地位,明确要求建立和发展一批重点实验室、野外科研基地、工程技术中心,攻克一批重要地学理论,国土资源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另外,目前实施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迫切需要科学技术的强力支撑,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地震科普宣传工作作为非工程性防御的重要措施之一,正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地震台站是获取地震观测资料、展示观测流程、产出数据产品的第一线阵地,在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方面具有真实、直观、受众易于接受等现场优势。地震台站如何依托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地震科普宣传作用,是一个很值得探索的问题。本文从台站现状、已开展的宣传工作、经验体会等方面就如何更好地发挥台站科普宣传基地效能进行了一些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11.
欢迎订阅     
《地球》2012,(10):112
权威前瞻敏锐《地球》杂志创刊于1981年7月,由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学会科普委员会主办。《地球》是国土资源行业一本集前瞻性、权威性与科普性为一体的综合类期刊,是向社会公众普及和传播地球科学知识、深度报道国土资源(土地、矿业、新能源)开发、宣传生态保护、推介地学旅游的重要窗口,在社会上和行业内具有较大影响力,为弘扬国土文化、提高公众环保生态意识、普及地学知识、发展地学旅游事业等发挥着积极而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地球》2012,(1):45-4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相关直属单位,部机关相关司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至2020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至2010至2020)》和《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08至2010至2015)》,按照  相似文献   

13.
段雯娟 《地球》2013,(1):66-69
正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是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基地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实施"科技兴地"战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围绕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国土资源工作的重大需求,解决土地、矿产、地质等领域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发展和建立新的理论和技术方法体系,为  相似文献   

14.
蓝颖春 《地球》2012,(10):70-73
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作为学科领域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成为了国家在重大基础研究、竞争前战略高技术研究和公益性研究的重要基地。国土部先期建成的重点实验室在土地科学与国土资源综合管理、矿产资源与综合利用等领域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建设以防震减灾为主题的科普馆,有利于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增强防震减灾意识、提升应急避险能力,也有利于宣传减灾理念,扩大防震减灾工作的社会影响力。通过阐述黑龙江省防震减灾科普馆在科普教育活动策划方面的实践与探索,旨在与专业性科普馆广泛交流、合作共进,发挥科普馆科普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6.
科普讲座历来是我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主要手段之一,科普课件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内容、表现方式、制作水平等直接影响到地震科普讲座的效果。当前,我国地震科普课件存在质量参差不齐,未区分不同年龄、不同阶层讲座对象的接受能力和理解水平等问题。应在广泛收集防震减灾科普素材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社会群体的认知特点和认知需求,创作面向不同社会群体、内容科学、素材丰富的地震科普课件。   相似文献   

17.
刘晓岚  彭麦福 《中国地震》2022,38(2):315-321
应急科普主要是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公共事件预防与处置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普及,分为日常应急科普和战时应急科普。近年来,我国应急科普研究与实践受到较多关注,专家学者们从应急管理角度开展应急科普体系、体制机制等研究,从传播效果角度开展应急科普内容、渠道等研究。国家对应急管理和科普的高度重视,决定了应急科普研究将持续受到关注。今后将主要聚焦应急科普体系现代化建设、应急科普宣教等主题展开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8.
数字监管广东: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2011年,广东省通过实施"国土资源管理与服务畅通工程"、"国土资源监测监管、调控决策与应急指挥保障工程"和"国土资源知识管理与创新应用工程"等三大工程,积极推动"十二五"期间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广东省国土资源管理效能和决策水平。2011年以来,广东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在全省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和金土工程建设的推动下,部、省、市、县四级互联互通的国土资源视频会商系统基本建成,连通率达到90%以上有些地方网络节点覆盖面已扩大到乡  相似文献   

19.
资讯     
《地球》2014,(8):5-9
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工作会议召开7月15日,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汪民在会上指出,国土资源标准化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这一基本定位,突出重点,改革创新,更好地服务工作大局,构建国土资源标准化事业发展新格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相关部门代表、有关省(区、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分管领导和科技处室负责人等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为真实了解天津市公众地震科普认知与需求情况,以天津市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企业员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大学生、中小学生、社区居民、农民、驻津部队、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为研究对象,开展专项问卷调查与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天津市公众地震科学知识与地震科普工作的认知度与需求度较高,但仍存在地震科学知识掌握不全面、地震科普产品吸引力不足、科普渠道相对单一等问题,地震科普工作在参与性、互动性与趣味性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基于此,提出提高地震科普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及地震科普服务个性化和精准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