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海水中直接提取钾盐是海水资源化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海水中的钾以K_2O估算,总储量达580万亿吨,如此丰富的钾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引起了人们对海水提钾的兴趣。但是,海水中钾的浓度仅约380毫克/升左右,且有将近30倍的钠离子共存,这就使用较低的成本从海水中提取钾盐成为难题。世界各国研究海水提钾已有40多  相似文献   

2.
引言 从海水中直接提取钾盐是海水资源化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海水中的钾以K2O估算,总储量达580万亿吨,如此丰富的钾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引起了人们对海水提钾的兴趣。但是,海水中钾的浓度仅约380毫克/升左右,且有将近30倍的钠离子共存,这就使用较低的成本从海水中提取钾盐成为难题。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盐城市滩涂资源十分丰富,如何做好利用滩涂发展海水蔬菜这篇文章,培植、发展和壮大盐城市的海水蔬菜产业,走出具有独特优势的沿海滩涂开发利用新路子?最近,我们就此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并做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沿海不少城市淡水资源异常紧缺,已是影响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突出问题,并且日趋严重。海水是巨大的潜在资源,对它的研究开发利用,具有深远重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意义,应尽早大力开发。自70年代以来,除海水淡化外,美、日、苏、法、意等许多国家,在研究海水直接应用于工农业生产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在工业方面,美国70年代初工业用水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标准海水的试制工作开始于1954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以苏联标准海水为标准,用滴定法进行标定。1956年该所又与山东大学海洋系、化学系合作进行这一工作,其标定方法改为电位滴定,所生产之标准海水当时曾供海洋调查的有关单位使用。大跃进中,山东海洋学院化学系的部分师生在党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鼓足干劲,坚决执行党的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在大搞勤工俭学中改进了标准海水制备过程中的一些方法,克服了以前产品中的缺点,并于1958年7月开始大量生产,满足了全国许多海洋科学研究机构和沿海一些水文观测站台的工作需要。特将其制备方法在此发表。  相似文献   

6.
根据万里副总理关于“从海水中提取碘、溴、钾等,还有海水淡化,是不是应当列为近期项目,应当仔细研究一下”的指示,中国海洋湖沼化学学会于1986年11月初,在连云港召开了“海水资源化学专题讨论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海水提溴、提钾、提镁,卤水提碘及海水淡化,可以列为近期的开发项目;海水提碘、提铀,则可列为高技术跟踪计划。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THN在海水体系中对其钾离子的富集行为发现。THN能够从海水及增浓海水中富集其中的甚至浓度很低的钾离子,富集过程是通过沉积-转化反应实现的。钾回收率颇为满意。本文对富集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从风暴潮、黄河口治理、海水地下入侵与咸水侵染、海岸及沿海污染、沿海滩涂与黄河三角洲开发、海上交通和港口发展、海岸和海上石油开采、海岸工业基地建设、沿海旅游和海岛开发 ,以及沿岸淡水资源开发与海水利用等 1 0个方面 ,对山东省海岸工程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并针对具体问题 ,提出了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海水是全球最大的连续液矿体,在每立方公里的海水中含有3500万吨无机盐类物质。其中,氯、钠、镁、硫、钙、钾和溴等元素的含量居多,几乎占海水所含元素总量的99%。另有17种元素是陆地上稀缺的,如,铀储量为45亿吨,是陆地储量的4500多倍,锂储量为2500亿吨。目前,国外在海水化学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有些产品已形成规模化工业生产,有的产品正朝着工业化生产的方向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THN在海水体系中对其钾离子的富集行为发现。THN能够从海水及增浓海水中富集其中的甚至浓度很低的钾离子,富集过程是通过沉积一转化反应实现的。钾回收率颇为满意。本文对富集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程德温 《海洋科学》1987,11(6):54-55
海水中的钙、镁、钾元素与盐度成正比关系。由于近岸海水受到该区的地理、水文、气象、工业污染等环境条件的影响,其浓度有一定的变化。因此,研究沿海水中钙、镁、钾等元素浓度的变化对于开发近海化学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笔者于1983—1984年测定了连云港沿海水中钙、镁、钾元素的浓度,现将实验结果及初步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海水冲厕利用前景分析——以青岛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水冲厕是我国沿海地区海水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现阶段沿海地区有效节约生活淡水消耗的一种现实可行的途径。在目前的居民生活用水结构中,冲厕用水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达到41%,一般国家也达到20%~30%。国内城市冲厕用水的消耗量虽然现阶段还相对较少,但增长趋势比较明显。如果以海水替代淡水冲厕,可节约同等数量的淡水,节水效果是显著的。在沿海缺水地区,尤其是在一些严重缺水的海岛及一些沿海大城市对缓解水资源短缺具有显著的效果。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海水冲厕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涉及到经济成本和环境问…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发展”是基础、前提和保证。海洋经济是赣榆县的显著特色、比较优势和发展的潜力所在。随着海洋捕捞形势的日趋严峻,潮上带及滩涂资源开发潜力的日趋减少,如何进一步挖掘新的优势资源,加快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目前全县海洋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沿海地区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沿海资源优势,当前重点是通过发展海水养殖业尤其是浅海养殖业,来推动海洋经济的快速、健康和持续发展,从而为更快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基础。笔者通过调查与分析,就当前赣榆县海水养殖业发展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就今后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出路和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最近十几年来,海水物理化学中关于海水的化学热力学研究已较广泛地开展,并已有一些重要的研究结果报导。但是,关于海水中化学动力学的研究,至今却基本上仍属空白。然而这正是海洋中许多化学过程(特别像海水化学资源开发、海洋污染和防治等实践性比较强的领域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是我们从事这一方面研究工作的第一篇报导,讨论的内容是海洋中最重要的过程之一——无机离子交换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一个由法国和意大利考古专家组成的联合小组,在印度洋阿拉伯沿海进行了为期6年的考古发掘工作。前不久,在对阿拉伯半岛最东端的考古研究中,他们在一个海岬发现了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古老的海船残骸。这一海船残骸,包括一些沥青或人造柏油似的碎块,总计达300多件,它们上面多数留有芦苇绳索的明显印痕。从这些看起来像沥青或人造柏油碎块的另一面,可辨认出各种软体动物的印痕,这说明它们依附的物体,已在海水中浸泡很长时间。  相似文献   

16.
崔清晨 《海洋科学》1979,3(2):34-41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研究海水的人主要就是分析海水的组成,而对海水各组份之间的相互作用则常常被忽略。近年来,随着海洋化学一些分支学科——海水分析化学、海洋环境化学、海水物理化学以及海水资源化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研究海水中元素的化学  相似文献   

17.
基于国家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新战略和对旅游业的新定位,文章首先介绍了旅游资源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研究现状,并以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在调查的基础上对其旅游资源进行了多角度和全方位的解析,最后总结出了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资源的特征,为高效开发旅游资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季明川 《海洋科学》1992,16(6):33-35
海水入侵是在特定的滨海地区由于气候干旱、地下淡水补给不足和人为超采地下水等原因带来的一种区域性环境灾害,是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重大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海水入侵的标准是入侵区地下水中氯离子含量≥300mg/L,矿化度≥1g/L。近20年来,海水入侵灾害已在世界上50余个沿海国家出现,并呈发展态势。我国环渤海经济圈的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冀东以及长江三角洲等地区也先后发生海水入侵,尤以渤海莱州湾滨海地区海水入侵实情最为严重,具有典型性。已对这一  相似文献   

19.
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在未来和下一世纪发展的必然选择。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则是“可持续的发展”这一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概念在海水养殖业的体现。众所周知,海水养殖业已受到世界沿海各国的极大重视,成为国际上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的主流方向,水产养殖产品将是世界粮食的主流。随着全球对水产养殖产品的需求增长和海水养殖业对周围环境影响规模的扩大,海水养殖业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利弊得失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主要表现在海水养殖业的发展缺乏有序管理和科学技术的支撑,盲目开发,低水平养殖,…  相似文献   

20.
海水入侵已严重地威胁到沿海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加强海水入侵理论的研究刻不容缓,我国拥有狭长的海岸带。海水入侵也成为沿海地区的威胁之一。特别是在山东省的莱州湾地区,已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从3个阶段即静力学研究阶段、渗流阶段、动力学研究阶段探讨了海水入侵理论的研究状况。在对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海水入侵理论的研究进行了展望,认为过渡带模型研究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实际工作中应侧重于边界条件的研究和参数的计算以及选取,此外还要注重预报模型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