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质论评》2001,47(1):26
  相似文献   

2.
新书介绍     
赵成刚 《岩土力学》2008,29(1):74-74
科学出版社于2007年8月出版了由南京工业大学陈国兴教授撰写的《岩土地震工程学》一书。观后有以下感想,作为新书介绍提供给读者。岩土地震工程学涉及岩上工程学和地震丁程学两大学科,其内容非常广泛。由于这种广泛性,很难用统一、协调的观点和笔调撰写岩土地震工程学的专著。所以一直没有以岩土地震工程学为名的中文书籍出版。就我所知,陈国兴教授撰写的《岩土地震工程学》是国内第一本。当然,与岩土地震工程内容相关的中文著作已有多本,例如:谢定义和张克绪两位先生分别撰写的两本较早的《土动力学》(1988年,1989年),K.Ishihara的土动力学方面的专著(日文版,1978年;英文版,1996年),  相似文献   

3.
新书介绍     
  相似文献   

4.
新书介绍     
《地质论评》2018,64(1):64010164-64010164
正乔秀夫、李海兵、苏德辰.等.著.2017.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地震、古地震记录.北京:地质出版社.大大16开,263页.定价128元。全书共分12章:第1章阐述了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和震积岩的概念、内涵、学科特征及其在地学中的位置和当前研究中的问题。第2~7章,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和震积岩的分类及5个成因类型的系统介绍和讨论。第8章,软沉积物复合变形构造。第9章,软沉积物地震振动液  相似文献   

5.
新书介绍     
《地质论评》1997,43(3):231-272
  相似文献   

6.
新书介绍     
正《崩滑地质灾害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王根龙叶万军伍法权等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内容简介本书是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稳定性评价新方法研究,全书共分两篇十四章,系统阐述了边坡(滑坡)稳定性评价极限分析法和不稳定岩体(崩塌)稳定性评价计算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极限分析上限法原理、土质和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极限分析上限解;崩塌地质力学分类、崩塌灾害机理及稳定性评价方法、崩塌灾害危险性分级与分区评价。本书可供国土资源开发、地质灾害防治、水利水电、交通土建、矿  相似文献   

7.
8.
正《青藏高原高位远程地质灾害》由殷跃平、朱赛楠、李滨等著。本书对青藏高原高位远程地质灾害进行了系统研究,包括高位远程地质灾害特征类型与易滑结构、早期识别与监测预警、链动过程与成灾机理、应急处置与综合防治等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全书共四个部分11章,第1部分(绪论和第1章)介绍了青藏高原高位远程地质灾害的典型易滑地质结构特征,提出了基于高差、滑程和速度的运动特征分类方法,讨论了高位崩滑、势动转化、动力侵蚀和流滑堆积四阶段链动机理和相应的分区综合防控措施;第2部分(第2~5章)论述了藏东三江流域、雅鲁藏布江下游、喜马拉雅山中段典型高位远程地质灾害特征、动力学过程和风险防控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新书介绍     
正《高地应力隧道稳定性及岩爆、大变形灾害防治》一书出版高地应力隧道稳定性及其灾害防治问题已成为我国重大工程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大技术难题。李天斌、孟陆波、王兰生所著的《高地应力隧道稳定性及岩爆、大变形灾害防治》一书2016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针对高地应力隧道减灾防灾的  相似文献   

10.
新书介绍     
《地质论评》1999,45(5)
崔军文,唐哲民,邓晋福等著.阿尔金断裂系.北京:地质出版社,1999.16开,249页,图版12页。定价:50.00元。本书提出了一种新的活动论观点——扩展构造。作者将阿尔金断裂系的形成作为青藏高原隆升动力学系统中的一次重大变形事件,系统阐明了阿尔金断裂系的几何特征、性质、生长方式、形成机制和动力学  相似文献   

11.
新书介绍     
[喷射式孔底反循环钻进技术]全书共分五章:反循环钻进发展简况;喷反钻具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喷反接头的设计、加工及测试;喷反钻进工艺;小口径金刚石喷反钻进。并对喷反技术在水文地质抽水试验工作中的应用也做了介绍,对提高硬、脆、碎复杂地层取心质量,有实用价值。(多含水层混合井流理论及流量测并法]多含水层混合井流理论及流量测井法是水文地质勘探中一项行之有效的理论和方法。适合于有垂向水流运动的井孔的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划分及含水层的层位、厚度、渗  相似文献   

12.
新书介绍     
随着电子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地球物理勘探资料的解释中不断引入了一些最优化方法。这些方法加速了解释进度,提高了解释水平,在一些地区应用时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新书介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地质论评》2008,54(1):104
杨瑞东.著.2006.贵州凯里生物群藻类化石及古生态学研究.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16开,162页,图版24页.本书是觊里生物群系列研究成果之一。全书共分九章,系统论述了贵州早、中寒武世觊里组中疑源类(微体藻类)的组合特征以及它们在中、下寒武统地层界线划分中的作用;论述了宏观藻类组合和形态特征及保存方式;探讨了宏观藻类的演化趋势及生物地理分区;介绍凯里生物群中发现的最古老的钙质珊瑚藻类化石和最古老的类似苔藓植物化石。结合凯里生物群化石埋藏特征、化石埋藏序列、沉积环境、沉积相和地球化学等综合分析,认为凯里生物群中相当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新书介绍     
《岩石学报》1999,15(2):169-169
《青藏高原北部新生代板内火山岩(CenozoicIntraplateVolcanicRocksintheNorthernQinghai┐XizhangPlateau)》(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邓万明(DengWan...  相似文献   

15.
新书介绍     
内容提要
  本书比较系统地反映了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成因与评价研究3个空间尺度进展。一是大尺度范围,即整个三峡库区涉及的19个县(区)行政管辖范围内的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重点是区域地质灾害评价预警的“发育度”、潜势度、“危险度”和“危害度”递进分析方法与应用。二是中尺度范围,即长江三峡江段复杂斜坡(滑坡)的成因研究,提出了古川江与古峡江在瞿塘峡段东西贯通形成统一的长江所伴随的潮源侵蚀、“水锯”下切和地下暗河或岩溶洞穴垮塌等3种异常地质作用,是长江三峡江段复杂斜坡(滑坡)形成的主因。这种复杂斜坡是一种“基岩”、古垮塌体、古崩滑体、现代崩滑体和第四纪沉积体等几种或全部的"复合堆积体"。三是小尺度范围,即三峡库区巴东县新城区所在的扇形大斜坡的地质特征、成因和开发利用问题。论证提出了巴东斜坡是一个“复杂斜坡系统”,是在单斜山背景下持续经受长江快速侵蚀下切导致侧向卸荷与滑移作用的产物,即“重力成因论”,并以巴东斜坡区为例初步建立了区域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地质环境功能区划-工程容量评价-地质灾害防治风险管理的四阶段关联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6.
新书介绍     
《探矿工程》2005,32(9)
《中国超硬材料新技术与进展》近十年是我国超硬材料技术特别是金刚石技术快速发展的鼎盛时期。四十年前本学科正在起步,对设备、原材料、工艺技术等都属探索期。而时至今日,本学科理论与技术发展之快,领域之广,研究之深都是惊人的。本书是结合当前大压机快速发展,同时又兼顾小压机挖潜而编著的,所以实用性较强,同时又提升到理论上来认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良好范本,充分体现了超硬材料学科是最好的实验科学的结论。本书以编著者的实践为依托,将近十年,特别是近五年来,本行业的工作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总结,将一些新理论、新观点、新技  相似文献   

17.
新书介绍     
《探矿工程》2005,32(6):68-68
《中国超硬材料新技术与进展》;《中国勘探工程技术发展史集》;新版《简明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手册》和《简明岩土工程监理手册》;《地下工程进展2003》;《微机在勘查与基础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地质论评》2007,53(5):388-388
吕君昌,姬书安,袁崇喜,季强.著.2006.中国的翼龙类化石.北京:地质出版社,147页。本书系统地总结了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翼龙类化石。全书共分8章,第1章简要介绍了关于翼龙的基本知识;第2章介绍了中国翼龙类化石产地的地情况;第3章对中国迄今为止发表的翼龙属种进行逐一分析,修订了某些属种的特征;第4章运用支序系统学方法,分析了龙各类群之间的关系;第5章简单介绍了翼龙的软组织及其印痕化石;第6章介绍了翼龙的生活习性及生理特征;第7章介了中国翼龙类的地理分布和地质时代;第8章介绍了中国翼龙类化石的研究现状及展望。联系人:100037,北京阜…  相似文献   

19.
新书介绍     
张永双,曲永新,赵希涛等著本书是一部系统介绍青藏高原东南缘第四纪工程地质问题和相关研究方法的专著。作者根据当前青藏高原东南缘重大工程建设需求和工程地质学发展趋势,提出加强第四纪地质与工程地质的高层次交叉研究是当代工程地质学的重要发展方向。结  相似文献   

20.
新书介绍     
铂族元素是我国当前急需的矿产资源之一,地质、选冶战线上的广大革命职工正在为此而努力奋战。最近,由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编著的《铂族元素矿物表》将于4月份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内部发行)。该《矿物表》汇集了国内外124种铂族元素矿物或含铂族元素的矿物,其中大部分是近期发表的新资料。我国广大地质工作者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抓革命,促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