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使用营口地震台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 对1999年11月29日辽宁岫岩MS5.9地震前后进行剪切波分裂分析, 结果表明剪切波分裂参数在岫岩地震前后有明显的变化, 慢剪切波时间延迟在岫岩地震前约142天开始增加, 揭示了震前的应力积累过程. 应力积累的持续时间与震级的关系符合对数坐标下的直线拟合经验统计关系.  相似文献   

2.
苗庆杰  刘希强 《地震学报》2016,38(2):220-231
2013年10月1日山东乳山发生ML3.8地震后, 该地区的地震活动呈现出小震群特征, 且持续至今, 其中2014—2015年先后发生了4次ML4.1—5.0显著性地震, 造成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本文利用山东数字地震台网中乳山台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 测定了来自乳山震群中224次小地震的剪切波分裂参数. 研究结果表明: 快剪切波的偏振优势方向与山东半岛地区的主压应力方向基本一致; 剪切波分裂时间延迟在这4次显著性地震发生前后均产生明显的变化, 分裂时间延迟平均在震前1个月左右开始出现升高异常, 在震前约12天出现下降异常变化. 这些特征均可作为利用应力进行地震预测的前兆指标.   相似文献   

3.
利用唐山地区强地面运动台阵资料 ,根据剪切波分裂的 CDP分析方法 ,对唐山地区剪切波分裂时间延迟参数进行了讨论。通过选取具有相同射线方向的波形记录的剪切波分裂分析 ,得到较大地震 (ML 5.2 )之前的时间延迟值高于震后的时间延迟值。特别是 ,文章提出的研究剪切波分裂时间延迟的时间变化的思路 ,是实际分析中需要加以注意的。文章认为 ,利用剪切波分裂进行较大地震的监控和预测 ,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应用1990年至1995年CDSN台网兰州数字台的记录和中法合作建立的朗索数字台的记录,研究了1995年7月22日甘肃永登5.8级地震前后剪切波分裂的特征,利用最大特征值法,波形识别算子法和最大似然法定量确定了剪切波分裂的快慢波时间延迟及快波偏振方向,结果表明,在永登地震前大约1年的时间内剪切波分裂延迟增大,快剪切波偏振方向也从NE向转为NW向,地震后剪切除波分裂时间延迟和偏振方向很快恢复,其时间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台湾中央气象局布设的嘉义台CHY、民雄台CHN2和义竹台CHN8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使用波形互相关的SAM分析方法(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方法),对发生在1999年9月20日台湾集集大地震(MW7.6)余震区的嘉义ML6.4和ML60级地震的震前序列,开展了长达22个月的大震前近场源剪切波分裂参数随时间变化的应力预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常情况下,快剪切波的偏振方向大致近东西向,与嘉义地区最大主压应力场的方向一致,表明该区的各向异性受区域构造应力场控制;根据剪切波分裂参数——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和慢剪切波时间延迟随时间的变化,我们认为,临震期慢剪切波时间延迟的快速下降和快剪切波偏振方向90°跳跃事件的频繁发生,可以作为临震期大震应力预测的前兆指标.近场源剪切波分裂参数随时间的变化在揭示震源区应力变化方面将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2007年顺昌ML4.9地震余震的剪切波分裂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福建省地震局在顺昌ML4.9地震后布设的流动台网记录到的顺昌地震余震波形资料,应用SAM剪切波分裂分析方法,计算并得到顺昌余震的快波偏振方向和慢波时间延迟。结果表明,顺昌地区的快波偏振方向为北东向,与顺昌地区断裂带走向一致。  相似文献   

7.
大理岩的剪切波分裂对差应力变化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利用DZ95型多通道瞬态波形记录仪和GC-100型工程多波参数分析仪,对山东莱州大理岩进行了剪切波分裂观测研究.通过两组岩样的测量,在带有自然优势定向排列裂缝的岩样在无加载状态下发现剪切波的分裂现象,而带有优势层理走向的完整岩石则在加载到一定程度下才能观测到剪切波的分裂.随着载荷的增加,多数岩样在临近破坏时都记录到剪切波分裂的时间延迟有一个迅速的抬升,但抬升之前的变化过程不同,不同位置的观测结果也大不相同.实验还发现,在一定压力下,即使载荷保持不变或卸载一加载,岩石中剪切波分裂的时间延迟仍然增加,我们称之为“惯性生长”.在实验中,还少量地记录到一些声发射事件,和人工源的效果一样,也可在接收波形中清楚地分辨出剪切波的分裂.  相似文献   

8.
大姚、姚安地震数字记录波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姚、姚安地震中永胜台数字地震记录波形变化的分析研究,发现在大姚地震后一段时间里,P波初动出现“大头波”现象,而姚安地震后则没有出现明显的“大头波”,并且也没有再发生Ms≥5.0级地震,从而联想到震后强余震的出现是否会与数字记录中“大头波”的出现存在某种关系。  相似文献   

9.
自2012年2月2日起,辽宁盖州地区发生多次4级以上地震,地震活动呈震群态势,且2020年依然持续.利用辽宁区域数字地震台网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近场小地震波形资料,采用剪切波分裂( SAM)方法,计算盖州震群中75次中小地震的剪切波分裂参数,并利用盖县( GAX)地震台(下文简称盖县台)记录分析剪切波分裂特...  相似文献   

10.
根据乌海地区构造环境,采用SAM方法研究乌海地区地壳各向异性特征,使用乌海地震台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数字地震波形进行分析。根据65个有效地震记录,得到乌海地区剪切波分裂参数,其中快剪切波平均优势偏振方向为NE63.1°±46.4°,慢剪切波平均时间延迟为(1.13±0.66)ms/km。乌海地震台快剪切波偏振显示出4个优势偏振方向,分别为NE、EW、NNE、NNW向。将得到的各向异性结果与研究区应力场和地质构造进行分析,认为研究区周边复杂的剪切波分裂变化是主压应力场、原地主压应力、断裂带分布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IntroductionAfter the confirming of anisotropy theory and the shear wave splitting, Crampin suggested that the accumulation and release of stress before and after a large earthquake could be observed by investigating the behavior of shear-wave (Crampin, et al, 1984; Crampin, 1987). Since that time, seismologists tried to find evidence to prove the hypothesis. Peacock, et al (1988) and Crampin, et al (1990) declared that they find a variation of time delay before and after the North Palm Spr…  相似文献   

12.
利用我国第24次和第2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于2008年2月—2010年3月南极长城站记录到的地震事件数据进行剪切波分裂研究. 选取近震事件对Sg波进行剪切波分裂计算,结果表明快波偏振方向有两个,分别为北东向和近南北向; 慢波延迟时间的范围为1.45—5.17 ms/km,平均值为3.54 ms/km.同时选取长城站记录到的远震数据SKS波震相进行剪切波分裂计算,得出上地幔快波偏振方向优势取向为北东向, 慢波延迟时间平均值为1.60 s. 剪切波分裂结果显示长城站地区地壳和上地幔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 并显示长城站地区地壳与上地幔快波偏振方向几乎平行,表明壳幔变形的一致关系.另外,地壳和上地幔各向异性的快波偏振方向不仅与长城站附近的海沟方向平行,同时也与绝对板块的运动方向平行.该结果进一步说明了绝对板块的运动是构成上地幔各向异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海南省东方地区1992年小震群剪切波分裂研究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2年1月海南省东方县发生小震群活动,本文利用在震中附近设立的5台DCS-302数字磁带加速度地震仪记录的近场资料,进行了剪切波分裂的研究采用相关函数方法,通过对18个做了精确定位的地震事件共42条有效记录的分析,计算出了快剪切波的偏振方向为113°±18O°,慢剪切波的时间延迟为(3.1±1.1)ms/km,裂隙密度的平均值为0.0097±0.0033.结合该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分析了区域应力变化对时间延迟的影响,并根据EDA理论讨论了分裂剪切波的时间延迟的变化特征,发现快、慢剪切波的到时差(时间延迟)随地震活动性及应力积累而变化,并推断出该区的主压应力场为北西西方向.  相似文献   

14.
张永仙  石耀霖 《地震》1994,(6):26-33
本文利用有限元方法模拟计算了强震发生前孕震区的波速比及S波分裂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孕震过程中,随着应力的局部集中,岩体发生扩容,引起裂隙的增生及定向排列,从而使孕震区产生各向异性,引起波速比的变化及S波分裂现象,在不同阶段,穿过同一路径的地震射线其波速比和S波分裂特征不同;在同一时刻,沿不同路径传播的地震射线其波速比及S波分裂也不同。总体看来,平行于孕震断层传播的地震波速比变化比垂直于其波速比及  相似文献   

15.
为了检测定向裂隙介质中横波分裂的方位属性特征,分析地震属性随裂隙密度和方位变化,采用人工吸收边界和反周期扩展边界,用伪谱法获得不同裂隙密度和不同方位地质模型三分量地面记录;应用时频分析和剪切波偏振分析研究由于裂隙方位和密度引起的横波分裂.结果显示,裂隙密度和方位决定着横波分裂的时差和偏振.快慢横波的延迟时间随裂隙密度增大而增加,不同方位相同裂隙密度的横波分裂时差有微小的变化.在45°方位检测时间延迟时间最大.通过时频分析,可以看到不同方位的瞬时主频有显著的变化,在横波分裂处瞬时主频有明显变化.因此,瞬时主频和快横波的偏振以及延迟时间可以作为裂隙方位和密度的指示.  相似文献   

16.
云南剑川近场横波特征及其与构造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1982年7月3日云南剑川Ms5.4级地震的余震震群近场记录的研究,为该地区存在横波分裂现象及上部地壳存在裂隙各向异性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剑川地区地震记录波形复杂,纵、横波视周期差异较大.横波快波偏振主要集中在NE45°和NW55°两个方向.7月20日ML4.8级强余震前后横波快波偏振取向变化显著,各台横波偏振方向震前彼此相对独立;震后整体上趋于有序.前者反映了地震发生前由于震源区应力集中在附近空间形成的应力分布的差异;后者显示出地震发生后由于震源区集中应力的释放带来的上述应力差异在一定空间范围的解除.该结果表明震源附近地区地震横波分裂特征不仅携带着地震处于相对平静期应力场的静态信息,而且也携带着地震发生前后应力场时、空动态变化的重要信息.文中还讨论了剑川地区构造对S波分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After Ms=6.5 Yao'an earthquake on January 15, 2000, a large amount of aftershock waveforms were recorded by the Near Source Digital Seismic Network (NSSN) installed by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of Yunnan Province in the aftershock region. It provides profuse data to systematically analyze the features of Yao'an earthquake. The crustal anisotropy is realized by shear wave splitting propagating in the upper crust. Based on the accurate aftershock relocations, the shear wave splitting parameters are determined with the cross-correlation method, and the results of different stations and region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se conclusions are obtained as follows:firstly, the average fast directions of aftershock region are controlled by the regional stress field and parallel to the maximum horizontal compressive stress direction; secondly, the average fast directions of disparate stations and regions are different and vary with the structural settings and regional stress fields; finally, delay time value is affected by all sorts of factors, which is affinitive with the shear wave propagating medium, especially.  相似文献   

18.
有关青藏高原横波分裂的各向异性研究已经开展了近30年,在理论方法和实际应用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并获取了大量的横波分裂测量结果,为认识青藏高原壳幔各向异性变形特征和动力学机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文首先介绍了地震各向异性的来源与应用,随后回顾了横波分裂分析方法的发展,简述了各种横波分裂方法的原理,最后通过总结近30年来青藏高原上地壳、整个地壳和上地幔横波分裂各向异性研究成果,系统分析了青藏高原壳幔各向异性变形特征.基于各横波分裂结果的对比分析来看,XKS波分裂测量结果最为稳定,近震直达S波分裂测量结果次之,而Pms波分裂测量结果相对离散,往往相同区域内不同的研究结果差异较大,主要原因可能是相比XKS波和近震直达S波,Pms波的信噪比较低,次要原因可能是各研究在方法和处理分析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利用横波分裂分析获取地下介质的各向异性参数,已成为研究壳幔介质变形特征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首先介绍横波分裂理论方程的推导过程;然后阐述目前几种较为常用的拾取横波分裂参数的方法;最后总结近年来横波分裂分析方法的发展现状及其在地壳介质各向异性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我们认为尽管横波分裂分析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地壳介质各向异性研究,但是它也存在一些固有的局限性,期望未来能发展一种更为可靠、有效的方法以及数据处理流程来准确拾取横波分裂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