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区域主导产业一直是地理学与经济学共同研究的热点,已有的各种选择方法广泛应用于不同等级地域单元主导产业的确立和培育.在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区域内涵发生变化,区域主导产业呈现出新的特点,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方法也在快速发展.其方法体系正在形成.文章总结了不同发展阶段区域主导产业的内涵,归纳出13种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方法.根据选择基准的特点划分了两类选择模型:单基准模型和多基准模型,并结合具体案例对其中比较典型的DEA模型、钻石理论修正模型、灰色聚类模型和层次分析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DEA模型能较客观精确地分析区域主导产业:钻石理论模型在理论上有所突破,是今后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方法发展的新方向:灰色聚类模型和层次分析模型是现有较准确刻画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模型.但目前的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理论与方法都不完善,从发展趋势看,基于功能分区理论和GIS技术的研究应用将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2.
陆玉麒  董平 《地理科学》2011,31(9):1035-1042
从发生学角度试图证明,区域空间结构模型由区位论、双核论、海港论3大理论所组成,分别基于内生型、过渡型、外源型的区域发展背景。具体而言,均质平原是上述3个理论共同的假设条件,其实也是所有区域空间结构模型提炼的必要条件,但充分条件则各不相同。区域发展过程的不同,衍生出不同的区域空间结构形态及相应的区域空间结构模型。由此,至少从发生学角度而言,这3个理论模型构成了区域空间结构模型的基本理论体系框架。区域双核结构模式的理论地位也得以科学地确立。  相似文献   

3.
凯尼尔斯知识溢出蜂巢模型的修正与对比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引入知识溢出效率系数,构建知识溢出效率系数经验公式;采用区域知识能力差距替代区域知识存量差距;采用区域知识吸收能力替代区域学习能力;对凯尼尔斯知识溢出蜂巢模型进行改进,转变其仅测度区域间潜在知识溢出效应的弊端,使修正后模型直接评价区域间实际知识溢出效应值.通过对比实证表明,修正模型更具合理性和科学性,更加贴近我国经济运行现实.由此,修正模型将对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徐建华 《中国沙漠》2001,21(2):147-150
以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为研究背景,针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问题,运用Fuzzy数学方法,建立了二级层次结构的综合评价模型。其中,一级评价模型建立在各评价因素子集上,它着眼于各评价因素子集中每一个具体的评价因素,建立隶属度矩阵以及最理想与最不理想单元,计算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隶属度。二级评价模型建立在整个评价因素集合上,它着眼于各评价因素子集,在一级评价模型评价计算的基础上,建立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隶属度。应用该模型对三西地区某11个区域进行评价,计算出了每一个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隶属度。  相似文献   

5.
区域尺度土壤固碳量估算方法评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常瑞英  刘国华  傅伯杰 《地理研究》2010,29(9):1616-1628
增加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减排手段,被纳入有关国际气候变化协定。区域尺度土壤固碳量估算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与难点。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区域土壤固碳量估算方法,并依据估算精度与方法差异将这些方法总结为四类:简易模型、清查法、经验模型和基于GIS的机理模型。同时对这四类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性进行了评述,建议根据研究地区及目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方法。此后,通过分析土壤固碳机理、数据收集、尺度推移、情景分析和土壤有机质机理模型发展等与区域土壤固碳量估算密切相关的各方面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今后区域尺度土壤固碳量估算方法将向耦合土壤有机质机理模型、土壤可溶性碳模型、土地利用模型和区域水文模型的基于GIS平台的区域综合模型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GIS软件不能有效满足区域经济统计分析的问题,提出了利用GIS技术重新构建区域经济统计分析模型的新思路。对该模型进行了具体建模和编程实现,并将该模型集成到区域经济统计分析系统中,最后利用该系统对江西省各地区经济进行了统计分析的应用实践。研究表明,该区域经济统计分析模型能够有效地应用于区域的经济统计分析,方便政府部门制定与经济相关的各种决策,具有广泛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基于DEA模型的我国自然灾害区域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刘毅  黄建毅  马丽 《地理研究》2010,29(7):1153-1162
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模型对我国自然灾害的区域脆弱性水平进行研究,在区域灾害系统理论的组织框架下,从区域自然灾害危险性、区域承灾体暴露性和区域自然灾害损失度三个方面构建了区域自然灾害系统的DEA投入产出模型,并利用模型得出的区域自然灾害成灾效率对区域自然灾害的脆弱性进行模拟反映,对我国自然灾害脆弱性的区域分异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自然灾害脆弱性的整体水平较高,地域格局为西部中部东部,且脆弱性水平与地区经济水平具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经济发达地区的脆弱性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8.
中国跨区域产业分工与联动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王德利  方创琳 《地理研究》2010,29(8):1392-1406
基于对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的扩展运用,建立指标体系,构建区域产业分工模型与跨区域产业联动模型(包括区域间引力模型、产业间引力模型、跨区域各产业间联动模型),从具体产业角度探索中国跨区域产业分工与联动的特征。研究发现:(1)在区域产业分工方面:中部、西北、西南地区是静态比较优势产业较多的区域,而沿海及京津地区是动态比较优势产业居多的地区,区域间产业梯度已经形成。(2)在跨区域产业联动方面:①区域间产业联动强度受经济地位及空间距离的影响显著,沿海与内陆之间跨域产业联动性较弱;②1987~2002年间,各产业综合关联度发生显著变化,产业间关联强度逐渐增大;③跨区域产业联动具有明显邻域空间指向性,区域联动层次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密切关系,尽管产业间横向联动与纵向联动相结合的混合型联动格局正在形成,但合作领域多集中于科技含量较低的能源原材料型产业与相关下游产业之间。  相似文献   

9.
区域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模型分析   总被引:44,自引:4,他引:40  
区域生态安全评价需通过评价模型实现。而此类模型的构建则要克服理论、技术、方法、数据等方面的巨大障碍。文章根据生态环境系统的本质特征,对层次分析方法、灰色系统方法、模糊数学方法、变权方法等常用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模型进行优化的复合,以期获得更加贴近实际情况的评价结论。在此基础上,构建层次分析-变权-模糊-灰色关联复合模型,作为区域生态安全综合评价的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0.
接栋正  汤小华 《热带地理》2006,26(4):323-328
在建立区域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物元可拓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方法,以福建省23个主要城市为研究地域单元,建立了福建省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评判模型.模型的输出结果表明,福建省区域城市化水平总体偏低,各地区在发展水平上出现明显分层;模型的综合关联度将福建省区域城市化水平划分成4个等级,分项指标关联度则揭示了各地区城市化发展的薄弱环节.研究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福建省城市化的实际状况,为区域城市化水平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区域开发任务组在1979年着手为保加利亚的锡利斯特拉地区建立一组区域经济模型。本文介绍这些模型之间的基本联系以及把它们连接成集成系统的经验。二、模型系统的特征 1、国家系统中的区域由于国家计划系统是集中化的,每一地区均要受其制约,因此区域模型系统必须把国家级计划考虑进去(图1)。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区域PRED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周哲  熊黑钢  韩茜 《干旱区地理》2004,27(2):266-272
在对区域PRED系统内涵理解的基础上,比较了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异同。区域PRED系统是以区域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四个子系统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区域PRED系统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而可持续发展是区域PRFD系统的协调发展最终目标。在对比分析了前人研究区域PRED系统的指标体系和量化方法,结合新疆的实际,对原先较适用于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的大中型城市的可持续度模型进行了改进。针对西部干旱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农牧业为主体的经济结构,将水资源总量和生态环境因子引入可持续度模型,分别替代模型中原有的资源消耗因子和环境质量因子。水资源总量是制约以农牧业为主的干旱区中小绿洲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子.对于以农牧业为基础产业的干旱区域来说能源的需求远不及对水资源的需求.将水资源总量作为一个指标引入评价模型。同时生态环境变化引起的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对干旱区尤为重要,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成为制约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子,是将生态环境引入可持续度模型中的原因。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可持续度模型用于评价工业不发达、生态环境脆弱的西部干旱区所得结果与该地区的现实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3.
沧州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控制论对沧州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进行研究。以沧州区域行政运行图为背景,抽象出一种简单的闭环控制系统模型,并对该模型的输入信号、被控对象、反馈装置、控制器和系统干扰等特征进行理论分析,说明该控制模型与普通控制模型的区别,以及沧州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特点。利用控制系统反馈思想设计了一种数学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统计数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评价模型和系统协调性模型等给出沧州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总体调控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综合分析影响区域物流发展能力因素的基础上,结合网络层次分析法(ANP)与理想解法(TOPSIS),构建区域物流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该模型全面考虑了区域物流发展能力的影响因素,能够准确反映区域物流发展能力的强弱,有利于对区域物流发展能力进行准确评价,为区域物流业发展与能力提升提供决策依据。以江苏省13个地市为例,结合2006,2010,2016年的数据,对其物流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13个地市物流发展能力呈现出"南强北弱"的特征,与实际情况相符,以此验证了该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并对江苏省进一步提升区域物流业整体发展能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军  徐新良  曾澜 《地理科学进展》2004,23(6):i009-i010
区域规模化管理指在一定区域内通过生产要素的集聚,形成适度规模,达到有效利用资源,提高经济社会效益,减少环境污染,增强核心竞争能力的方式、方法和过程.区域规模化管理程度的评价可以有效发现区域规模化管理的内部空间差异,对区域整体发展策略有一定的辅助决策意义.本文在建立区域规模化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山东省1995年和2000年两个时段为例,就区域人口规模化、耕地规模化和经济规模化空间模型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区域规模化管理评价的综合模型.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资源规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厘清资源规制的影响机制,并基于全国31个省(区、市)2000–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LR检验和Hausman检验方法来选择模型估计的形式。检验结果显示,固定效应模型均比OLS混合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更有效。运用该模型构建了资源规制与区域经济总量和质量的固定效应回归模型,检验资源规制对经济发展的有效性。面板数据模型的回归结果表明:(1)资源规制对于调控区域经济发展是有效的;(2)资源规制对区域经济规模起抑制作用,资源规制强度每增加1个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将减少246亿元;(3)资源规制对于区域发展质量起促进作用,资源规制强度每增加1个单位,地区经济发展质量指数将提高0.022个单位。研究结果支持用资源规制来调控区域经济规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验证了资源规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区域城镇发展用地评价是区域经济开发的先行步骤。作者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建立地形评价模型、基础设施辐射范围扩散模型、分区多幅图覆盖分析模型等一整套模型,使评价工作较以往更为科学、系统,且省时省力。本文研究了海南省城镇发展用地条件。  相似文献   

18.
区域尺度蒸散发遥感估算——反演与数据同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尹剑  欧照凡  付强  刘东  邢贞相 《地理科学》2018,38(3):448-456
遥感技术近年来在估算区域尺度蒸散发中应用广泛。不同方法在驱动数据、模型机理和适用范围往往存在很大差别。鉴于此,阐述了基于传统方法空间尺度扩展的遥感模型,经验统计公式,特征空间法,单源、双源垂向能量平衡余项法等几类的遥感蒸散发反演方法,简要介绍了三温模型、非参数化模型、半经验模型、集成模型等常用模型。同时,分析了遥感数据同化实现连续估算区域蒸散发的主要思路,综述了基于能量平衡和基于复杂过程模型的数据同化的原理、方法演进及常用同化算法等。最后,探讨了各类区域蒸散发遥感方法的优劣、展望了模型机理完善、不确定性研究、结果验证等与蒸散发直接反演和数据同化相关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增长收敛机制的空间分析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马国霞  徐勇  田玉军 《地理研究》2007,26(3):590-598
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机制研究是近年来区域经济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利用空间自相关模型,从新的视角探讨了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增长的空间依赖关系;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通过对传统收敛模型加入空间项构建了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进而对京津冀都市圈的区域经济收敛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都市圈在1992~2003年经济增长存在收敛趋势,但由于强集聚效应,收敛率较低,内部差异仍很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分析和提高区域入境旅游业的市场竞争力 ,该文建立区域入境旅游业市场竞争态及其转移模型。运用此模型定量分析和比较了河北、新疆两地区入境旅游业的现实竞争状态以及它们各自在 1991— 2 0 0 0年的竞争态转移规律 ,为区域入境旅游业的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