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气象》1988,14(6):56-56
该文集由课题协作组编著,共收集了34篇论文,分为资源篇与应用篇两部分。资源篇通过统一布设在不同山区的89个气候站点的观测和野外考察,以及热量资源的小网格计算,分析和揭示了我国亚热带东部丘陵山区农业气候资源的分布和基本特征;对我国亚热带东部地区农业气候资源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气温适中、光照较多、雨量丰沛、空气湿润等气候特征。1971—2009年,浙  相似文献   

3.
我国亚热带西部山区积温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余优森  葛秉钧  任三学 《气象》1991,17(9):21-25
本文通过亚热带西部山区与亚热带东部地区积温有效性的对比指出,西部亚热带山区无效积温少,有效积温高于或相当于东部地区;西部的日温周期更适宜于亚热带植物的生长,西部山区能量等效积温比实际积溫高500—1000℃。最后提出划分亚热带西北界限的指标为≥10℃积温>4000℃(湿润区)和>4200℃(半干旱区)。  相似文献   

4.
论果树上山的农业气候依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我国是一个山地著多的国家,在全国,山地占国土总面积的66%。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即中国亚热带东部地区,丘陵山地占该区面积的四分之三;在西南区,即中国亚热带西部地区,丘陵山地和高原山地约占该区总面积的95%;在华南区,即南亚热带丘陵山地将近占90%。在丘陵山地或高原山地区,除了河谷平  相似文献   

5.
中国亚热带东部山区太阳直接辐射的计算和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水平地面太阳直接辐射气候学计算为基础,考虑坡地影响讨论了坡地太阳直接辐射的气候学计算方法。分析了山区地形遮蔽对坡地直接辐射的影响。最后以南、北坡20°为例分析了我国亚热带东部山区坡地太阳直接辐射的时、空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6.
利用1951-1997年全球海温、风场月平均资料和我国东部地区100个测站的冬季地面气温等资料,分析了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温度异常的时空特征和变化规律,探讨了全球海温异常与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温度异常的关系。发现赤道印度洋、赤道东太平洋、黑潮区是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温度异常的关键海区。前期夏、秋季赤道印度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与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温度异常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对预测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温度异常有一定的前兆意义。且不同关键海区的海温异常在不同季节对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温度异常产生影响的区域不同。  相似文献   

7.
宁远 《气象》1988,14(7):57-57
1988年4月19—23日,在河南洛阳召开了《我国亚热带东部丘陵山区农业气候资源及其合理利用》课题协作组学术交流会。福建、江西、湖南、浙江、安徽、湖北、广东、河南等8个省气象局及气象科学研究院、南京气象学院等有关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经验交流材料110篇,大会交流了28篇。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东部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形成的立体气候,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时间上的四季不分明给农业生产造成的缺陷.经综合分析,得到的亚热带、温带、寒带三个经济发展气候带,对综合利用立体气候资源,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很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吴敬  洪伟 《气象科技》1984,(1):74-75
前言杉木是我国湿润亚热带的乡土树种,也是福建主要的用材树种。福建杉木栽培区分属于东部中亚热带(杉木中带)和南亚热带(杉木南带)两个地带范围(其分界线基本上与戴云山脉走向一致)。在一个地带内又根据大地貌不同,而形成气候、土壤差别和杉木生长的不同适宜程度及经营的传统进行地区划分。通常分为中心产杉地区、一般产杉地区和边缘产杉地区。气候是影响杉木直径生长的环境因子之一。探讨杉木生长与气温、降雨等不同气象因子的相互关系是属于杉木气候学的研究。在年周期生长的杉木气候学研究中,年轮宽度可用来测定全面的年度生长。虽然各个气候因子对杉木生长都起作用,但所起的作用不完全相同,其中有一些是主导因子,它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东部立体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继华  曾皓 《四川气象》2004,24(3):14-16
青藏高原东部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形成的立体气候。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时间上的四季不分明给农业生产造成的缺陷。经综合分析。得到的亚热带、温带、寒带三个经济发展气候带.对综合利用立体气候资源,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很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全球变暖情景下中国气温分区的未来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SRES A2情景下IPCC AR4的13个模式资料,结合我国月平均温度观测资料对当前和未来我国气温的分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961-1990、2021-2050年和2071-2097年三个时段年平均气温分区在我国西部变化不大,而在我国东部发生了显著变化。1961-1990年我国东部被华北分区带分为南、北两个区;2021-2050年由于1961-1990年间的华北分区带北移,而在两广以北同时出现另一分区带,使得该时段我国东部分成东北区、华北和华中区以及华南区三个区,在2071-2097年北方分区带消失,而南方的分区带北移至长江一带,使得该时段我国东部仍可分为南、北两区。通过比较三个时段不同分区年平均温度时间变化发现,导致分区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在不同时段各分区年平均温度的变率和增温幅度不一致所致。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东部夏季气温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EOF、REOF展开、Mann-Kendall突变分析等方法,利用我国东部地区1951—2008年夏季(6—8月)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区夏季气温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我国东部地区夏季气温可分为全区一致型、南北反向型、正—负—正型3类主要空间特征场;②该区夏季气温场分为7个区,分别为华北地区、江淮地区、东南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③我国东部全区夏季气温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④整个东部地区夏季气温在1997年发生突变,气温上升;在各个分区中也都存在着不同年份的突变。  相似文献   

13.
全球变暖对我国亚热带北界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历史气候暖期亚热带北界变迁和划分亚热带北界的热量指标,借助于文献「1」模拟CO2倍增的全球平均温度状况,采用几种气候指标推估的经验公式,预测未来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亚热带北界的位置。结果表明,CO2倍增状况下,我国亚热带北界平均约北移3个纬度,其界线将变为西南向东北的波形走向。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东、西部夏季水汽输送特征及其差异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黄荣辉  陈际龙 《大气科学》2010,34(6):1035-1045
本文利用ERA-40再分析每日资料分析了我国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夏季1971~2000年气候平均的水汽输送特征及其差异, 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夏季气候平均的水汽输送特征有明显的差异。由于亚洲夏季风从孟加拉湾、 南海和热带西太平洋输送大量水汽到我国东部季风区, 故在东部季风区夏季经向水汽输送通量比纬向水汽输送通量大。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受中纬度西风带的影响, 夏季纬向水汽输送通量比经向水汽输送通量大, 且此区域夏季无论纬向或者经向水汽输送通量均比东部季风区的水汽输送通量小一量级。并且, 分析结果还表明: 我国东部季风区由于湿度大, 故夏季水汽输送通量的散度不仅依赖于湿度平流, 而且依赖于风场的辐合、 辐散, 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夏季水汽输送通量的散度主要依赖于湿度平流。此外, 分析结果还表明了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水分平衡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水分平衡也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部地区冬季降水相态的识别判据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漆梁波  张瑛 《气象》2012,38(1):96-102
基于中国东部5个冬季的地面降水观测和高空探测资料,针对不同的降水相态,对它们对应的不同温度及不同厚度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得到一组中国东部地区冬季降水相态的推荐识别判据。分析发现:由于气候背景不同,我国东部的识别判据阈值和西欧的略有差别,而北美洲识别判据在我国东部的适用性也不好;综合考虑温度因子和厚度因子的识别判据表现则更好一些。该组判据对雨和雪的判别性能较好,TS评分分别达到0.91和0.73;对雨夹雪的容忍性判别TS评分也能达到0.57;但对冻雨(冰粒)的判别效果不好,TS评分仅为0.25左右,空报率达0.70~0.80,主要原因还是识别判据的针对性不足。鉴于该类天气的复杂成因,开发该类天气的客观识别判据需要考虑更细致的大气层结状况和局地气候条件,而当地预报员的预报经验仍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本工作的结果能为我国东部地区的相关业务预报和数值模式产品后处理提供较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世界气象史研究,解决当前亚热带、副热带译名之争,指出它们分别出自不同“气候带系”。含义有根本区别。虽同译自“subtropicalzone”.但采用不同译名,优于原词,故亚热带与副热带两译名,宜并存而区别应用,不宜弃去其一。  相似文献   

17.
2015年秋季(9~11月),我国华北、黄淮、内蒙古、西北地区东部、东北、西南地区西部以及西藏中部存在不同程度的旱情。主要存在3个明显的干旱中心区,分别是华北大部、黄淮、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大部、东北大部组成的北方旱区以及西藏旱区和西南旱区。旱区农牧业、人畜饮水等遭受不同程度的影响。大气环流异常仍是导致各地干旱少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草菇是一种高产食用菌,在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生长普遍。其营养丰富,维生素C含量超过任何一种蔬菜,是我国出口的菇类之一。由于对其生长发育所需条件了解不够,措施不力,产量不稳,效益低,严重阻碍草菇在我区的发展。为此,我们于1990—1981年用不同培养基采取不同的方式,在不同季节进行草菇栽培试验,以探讨在我区发展草菇的高产措施和最佳播栽时段。  相似文献   

19.
全国异常高温酷热 淮河出现暴雨洪涝—2000年7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志强 《气象》2000,26(10):58-61
7月份 ,东北地区东部、华北中南部、淮河、汉水流域及西南地区大部、华南东部的降水量接近常年或偏多 ,黄淮的一些地区发生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涝灾害 ;全国其余大部地区降水显著偏少 ,气温偏高 ,京、津、晋、内蒙古、辽、甘、青及新疆大部出现持续高温酷热天气。本月共有 4个热带风暴生成 ,其中一强热带风暴在我国登陆。1 天气概况   7月 ,主要雨带位于东北东部、河北南部、黄淮中西部、汉水流域、西南大部以及华南东部等地 ,东北地区东部、华北平原中南部、汉水流域、西南地区大部、华南大部月降水量一般有 1 0 0~ 30 0 mm,部分地区达 30…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世界气象史研究,解决了当前亚热带、副热带译名之争,指出它们分别出自不同“气候带系”。含义有根本区别。早同译自“subtropical zone”,但采用不同译名,优于原词,故亚热带与副热带两译名,宜并存而区别应用,不宜弃去其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