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将应力调制这种预报方法应用于东南沿海地区,对1970-2003年间的23次5级以上地震进行了系统的统计研究和R值检验,结果显示这种方法对该区5级以上地震发震地点具有较好的中期预报效能。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研究全新世断层活动的基础上,运用构造解析、水系应力场等多种方法,对祁连山中段的现代应力活动状态进行了综合研究,其结论是:区域主压应力方向为北东-南西向,平均N50°E;但在大区范围内显示了应力场的空间变化,局部地区随时间亦有动态变化。此外,还结合祁连站的观测资料,研究了中强震和应变曲线的对应关系,并取得了较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3.
通过利用发震区域的天体引潮力附加构造应力变化模型, 研究了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MS5.7地震发震构造与天体潮汐引力的关系, 并利用该模型结合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多源综合温度数据资料, 分析了九江地震前后发震区域热异常在时空上的动态变化特征. 结果显示, 一方面, 在时间序列变化上, 孕震区热异常表现出的起始—消亡演变过程与岩石在应力加载下的形变—破裂过程相吻合. 无论近地表大气还是上附多层大气, 热异常主要集中在活动断裂带及其附近区域, 与构造断裂带分布相一致; 同时, 热异常从近地表到高空消失的垂向分布, 符合地面对大气加热导致大气升温→抬升→扩散→消亡的大气动力学基本特性, 表明构造运动是本次温度异常变化的主控原因. 另一方面, 热异常变化遵循引潮力(低值—高值—低值)的变化过程, 显示出天体引力对发震断层温度异常识别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以及引潮力可能对构造应力处于临界状态的发震断层具有诱震作用, 预示利用引潮力附加构造应力与热异常变化相结合研究短临地震预测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地壳构造变形的联合现象是由联合构造应力场形成的,不同的方向,方式和大小的外力同时作用于同一地域产生折衷的联合构造应力场及联合构造体系。本文根据应力叠加原理推导二维条件下任意三种均匀或渐变应力场的叠加,借助计算机计算联合应力场,并成图,以及阐明这些联合应力场及联合构造型式的特征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地壳构造变形的联合现象是由联合构造应力场形成的。不同方向、方式和大小的外力同时作用于同一地域产生折衷的联合构造应力场及联合构造体系。本文根据应力叠加原理推导二维条件下任意三种均匀或渐变应力场的叠加,借助计算机计算联合应力场,并成图,以及阐明这些联合应力场及联合构造型式的特征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应用应力调制图像法,对上海地区1970~2007年以来的18次ML≥5.0地震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有15次地震的震前出现了Se值异常单元,虚报地震9次,漏报3次。  相似文献   

7.
王非 《内陆地震》1996,10(3):263-268
结合水氧、应力观测资料对甘肃武山地区地下流体化学特征(水化学、气体化学)与构造应力关系进行了定量计算并给出了二者之间的数学关系。  相似文献   

8.
帕米尔东北侧现代构造应力场与地震活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高国英  温和平 《中国地震》2000,16(2):176-184
根据帕米尔东北侧55次中强震震源机制解,结合该区本世纪以来6级以上地震的时空分布和1980年以来Ms≥3.0地震震源深度分布特征,分析讨论了研究区内区域构造烽场与强震活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强震震源源断错以走滑为主,部分倾滑,主压应力方向近南北。强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总体趋势西强东弱,并可划分为三地时段,每个时段都有相对的主体活动区。帕米尔弧附近深度可达200km,在向北东方向延伸深度明显变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陆新生代构造应力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礼良 《地震》1993,(3):68-76
本文通过断陷盆地的分布特征、震源机制解和地应力测量等方面的资料分析研究,认为新生代以来中国大陆没有统一的构造应力场,或者说现今应力场小于前期应力场;断层活动、地震活动并不意味着应力的不断积累、不断加强,相反是应力的不断释放、不断减弱。  相似文献   

10.
重力场与构造应力场内在关系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地球动力学原理,提出了重力异常变化量向构造应力场应力降转化的理论模型,推导了简明的应力降值及其方位角的实用计算公式。考虑到研究的是动态场,涉及到的时间范围短,在做理论分析时,可以忽略地形改正和莫霍面深度起伏改正,从而,能够应用重力测量研究监测区域的动态应力场特征。根据应力分析方法,阐明了重力场和应力场的异常变化与孕震过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大同盆地现今构造活动及地壳应力场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大量震源机制结果推断出大同分轩现代地壳应力场和主压应力方向为NE-NEE,仰角变化不定,主张应力方向为NW-NNW,仰角很小的结论。这与区域构造应力场NE-NEE向挤压作用的结果相符,另据大同一阳高6.1级、5.8级地震的震源机制结果得出,大同一阳高地震的孕震应力场与华北区域应力场相一致,而不是受本地局部小区域应力场的控制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According to the earthquak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of 55 moderately strong earthquakes onthe northeastern side of Pamirs,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earthquakes ith M_s≥6.0 since this centur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ypocenter depth distribution of earthquakeswith M_s≥3.0 since 1980 in this region,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relation between regional tee-tonic stress fields and strong earthquake activity.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hypocenter disloca-tion is mostly strike-dip,partly dip-slip,and the direction of the principal compressional stressis nearly NS.The distributive characteristics of strong shock activity is obvious,with the gen-eral trend that the west is strong and the east is weak,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imephases,and each with relative principal active region The depth near Pamirs aren reaches200km,shallower obviously when externding to NE,less than or equal to 40km near the Kalpinblock,and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result.  相似文献   

13.
乌鲁木齐地区活动断层滑动与现代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乌鲁木齐地区大量活动断层擦痕的测量,利用由断层滑动资料反演构造应力张量的计算方法,获得研究区5个测点的构造应力张量数据,并通过与由震源机制解资料求得的该地区平均应力场结果的对比,获得了研究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区域现代构造应力场以水平挤压为主,最大主压应力方向(σ1)为近南北向,应力结构以逆断型为主。  相似文献   

14.
郯庐断裂带(即郯城-庐江断裂带)是纵贯中国东部大陆边缘的一条巨型断裂带,整体为北北东走向。它的形成和演化对中国东部中生代以来的地质演化有明显控制作用,同时又是一条现今地震活动较为活跃的地震带,因此对郯庐断裂带周边构造应力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野外观测取得的10个测点共206条活断层擦痕数据,利用断层滑动资料反演构造应力张量的方法,计算获得了研究区现代构造应力场主要特征:郯庐断裂及其周边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以北东-东西向挤压、北西-近南北向拉张为特征,其最大主压应力(σ1)方向为64°一106°,平均倾角23%最小主压应力(σ3)方向为332°~14°,平均倾角14°;中间主应力(σ2)倾角较陡,近垂直,应力结构为走滑型。  相似文献   

15.
福建街面水库将于2006年底下闸蓄水,通过收集库区的地震震源机制解资料和本次工作得到的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以及利用中小地震求解的综合震源机制解,本文分析了街面水库库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最大主压应力P轴为NW—SE方向,P轴倾角为23°;主张应力T轴为NE—SW方向,T轴倾角为3°。在这样的应力场中,主要以发生走滑型断裂运动性质的地震为主,同时还具有发生正断层运动性质的地震。  相似文献   

16.
The Kunming basin is a Cenozoic faulted basin controlled by N-S trending active faults. there are totally 8 main active faults in and around the Kunming basin area. Inversion of fault slip data suggests that the stress field of the Kunming basin has experienced two major stages. In the first stage (from the late-Pliocene to mid-Pleistocene), the regional tectonic stress field was characterized by near E-W compression and near N-S extension. In the second stage (from the late-Pleistocene to the present), the tectonic stress field has been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NNW-SSE compression and NEE-SWW extension. Under such a stress field, the near N-S trending faults in the region mainly show a lateral slip.  相似文献   

17.
利用垂直向Pg和Sg波最大振幅比方法,计算得到张家口地区2007—2015年发生的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通过系统聚类分析,研究震源机制分布特征与断裂活动的关系,并采用网格搜索法对张家口地区的现今地壳应力场进行反演,得到了较为精确的张家口地区的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主压应力轴的走向范围:211°~223°,即NE—SW向;主张应力轴的走向范围:323°~332°,即NNW—SSE向,P轴、T轴都近于水平;两组节面的走向分别为N18°E向和近EW向(N83°E),破裂以水平走滑为主。  相似文献   

18.
张东宁  许忠淮 《中国地震》1994,10(2):136-143
根据现有的地球物理和地质资料,建立了青藏高原三维弹-粘性有限单元模型,模拟了由地震震源机制解和地质调查资料推断的高原岩石圈的构造应力状态,并模拟岩石圈物质的运动特征,着重考察高原物质向东南方向运动的可能性,并把模拟结果与实际资料结果进行比较。施加载荷时考虑了处于Airy均衡条件下的高原地壳的重力势能和底面浮力,以及水平边界的挤压作用,根据试错法的试验结果,能够符合观测结果的模型边界条件表明:①印度  相似文献   

19.
运城盆地的现今构造活动及现代地壳应力场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运城盆地存在以水平拉张为主要特点的局部小区域应力场,盆地北部水平挤压分量占优势。这些特点不同于山西断陷带其它诸盆地局部小区域应力场的特点。由这些震源机制解结果中所有P轴、Τ轴做出的运城盆地的平均应力场,与华北区域地壳应力场和山西平均应力场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运城盆地在宏观上、整体上仍严格受华北区域应力场的控制,其局部小区域应力场也是在华北区域应力场范畴内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