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竺可桢是中国现代气象学和气候学的开拓者,也是中国地理学的奠基人之一,是中国科学界的领导人之一。他几乎把毕生的精力都贡献给了祖国的5,000年来气候变迁的研究。竺可桢被称为中国现代气象学的创始人,因为他是前南京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的第一任所长。是他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了1881—1969年气温距平世纪变程、北纬25°—70°地带气温平均经向梯度世纪变程和苏草原、森林草原地区总降水量的世纪变程得出,从本世纪上半叶起,有明显的变暖趋势,高纬地区冷半年尤为明显,30年代达到最大值。另外还看出,当平均气温升高和经向温度梯度减小时,湿润条件不稳定地区的降水量出现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张家诚 《气象》1975,1(5):20-21
1972年前后,世界上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出现了气候异常现象。于是国外有一些学者“推论”说未来世界气候将继续恶化。情况究竟怎样呢? 根据气候纪录、历史记载和考古、地质发现,证明世界气候在地球史上曾经有过显著变化,几亿年的气候史中主要是温暖的气候,这时期在世界范围内基本上没有冰雪复盖,北极与南极地区也是这样。但在几亿年漫长的气候史期间,也出现过若干次寒冷时期。在寒冷时期,冰雪很多,冰川由高山发展到平原,例  相似文献   

4.
中国气候变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五千年中国历史上的气候变化的特征,论述了气候的冷暖周期性变迁对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五千年中国历史上的气候变化的特征,论述了气候的冷暖周期性变迁对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7.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9,自引:0,他引:139  
历史时期的世界气候是有变迁的.非常丰富的中国历史文献为研究我国古代气候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作者根据历史和考古发掘材料,证明我国在近五千年中,最初二千年,即从仰韶文化时代到河南安阳殷墟时代,年平均温度比现在高2℃左右.在这以后,年平均温度有2—3℃的摆动,寒冷时期出现在公元前一千年(殷末周初)、公元四百年(六朝)、公元一千二百年(南宋)和公元一千七百年(明末清初)时代.汉唐两代则是比较温暖的时代.这种气候变迁是全世界性的.气候交冷时先从太平洋西岸开始,由日本、中国东部逐渐向西移到西欧.温度回升时则自西向东行.充分认识历史上气候的变迁情况并掌握其规律,“古为今用”,对气候的长期预报是有所补益的.  相似文献   

8.
9.
一、沿革近年来,气候变迁问题引起世界气象界广泛的重视。世界气象组织制定了世界气候计划,各国气象部门也先后制定了本国的气候计划。美国设立了国家气候计划办公室,制定了美国国家气候计划。日本成立了世界气候分委员会,南山元龙三郎任委员长,委员有著名气候学者朝仓正、吉野正敏、河村武等37人。委员会下设气候诊断、气候模拟、海洋作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云和辐射、气溶胶、水分循环、地表及冰雪圈、古气候、气候资料、南极气候11个专业委员会。1978年12月世界气候分委员会成立以来,曾召开了十几次委员会和多次学术讨论会。1981年2月9日又召开了日本气候变迁研究计划讨论  相似文献   

10.
11.
12.
一些学者研究表明,气候变迁与历史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无论是对文明起源、王朝盛衰、民族关系、人口分布与迁移,还是对历史上的军事和政治斗争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扼要介绍国外对历史时期以来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4.
气候肯定是有变异的。但这种变异是否有直进的变迁趋势(变好还是变坏)?还只是在绕着平均状态作上下的振动?说法不一,争论纷纷,没有定论,究其原因,问题在于:第一,对气候变迁的时问尺度没有一致的概念。地质时代的时间尺度有:元生代、古生代等等,“代”是以亿年为单位的。每一代里又分许多以千万年为单位的“纪”,每一个纪里如第四纪(百万年为单位),又分以十万年为单位的群智、民德、武木等冰期。冰期又可分为  相似文献   

15.
气候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一个重要自然条件。根据气候记录、史料和考古材料分析,世界(包括我国)的气候都经历着长度为10~0—10~8年的各种时间尺度的变化。目前,引起全世界气象学家关注的,是从本世纪四十年代开始的南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气候变冷(这一趋势在我国也有反映)。特别是1972年前后出现的世界范围的大面积气候异常,更引起人们的关心。本文主要阐述我国近代气候变迁的特点,为此必须联系到地球气候史的若干问题。并通过对我国近500年气候寒冷期(欧洲现代小冰期)内,四次气候变冷以及本世纪气候变化特点与  相似文献   

16.
在七十年代以前,国外有关气候变迁问题的研究工作基本上属于对地质年代的气候变动和近代气候变迁资料的整理综合工作。其中比较知名的学者有英国的拉姆(Lamb)、美国的米且尔(Michael)、西德的弗隆(Flohn)。进入七十年代之后,国外对于人类影响气候变迁问题的研究越来越重视,这与大力开展对人类环境的研究工作有关。在美国和英国出版了两卷有关气候变迁的专题论文集(“关于人类环境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高燚 《广西气象》2006,27(1):48-51,54
探讨和总结了古雷电研究的4种方法:①地质记录中的古气候标志方法;②氧同位索测量古温度方法;③冰川冰期与气候冷暖方法;④史料记载的研究方法。应用这4种方法分别对史前气候变迁下的古雷电进行描述,然后再从史料记载中,浓缩了古雷电的记录,分析了古雷电印象。  相似文献   

18.
根据地质学考察材料分析,西北地质气候变迁的基本特征是非常寒冷的大冰期与温暖的大间冰期反复交替出现,以温暖气候为主。第一次大冰期为震旦纪大冰期,第二次为第四纪大冰期  相似文献   

19.
探讨和总结了古雷电研究的4种方法:①地质记录中的古气候标志方法;②氧同位素测量古温度方法;③冰川冰期与气候冷暖方法;④史料记载的研究方法。应用这4种方法分别对史前气候变迁下的古雷电进行描述,然后再从史料记载中,浓缩了古雷电的记录,分析了古雷电印象。  相似文献   

20.
同位素是指原子序数相同,但原子量不同的某一元素的各种形态。人们广泛地利用同位素的种种特性作为探测手段。在气候变迁的研究工作上也可以使用其中一些方法。如果我们取一杯水放在那里蒸发,就会发现氧的三种同位素(O~(16)、O~(17)和O~(18))蒸发的快慢不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