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汾渭断陷带均衡重力异常分布特征与地壳表、浅层结构,新构造运动和现代构造运动,以及均衡重力异常与地震活动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局部均衡重力异常分布特征与出露地表的岩石密度和地质构造特征存在明显对应关系,区域均衡重力异常特征反映了本区新构造运动和现代构造运动不是朝着地壳趋于均衡方向发展,而具有反均衡力的特征;不同方向异常带交汇的地方,现今构造运动最强烈,是强震多发区。  相似文献   

2.
基于EGM2008研究苍梧震源区及华南块体不同尺度重力场的横向和纵向分布特征,探讨深部物质密度变化及可能的动力学意义,为该区地震孕育环境研究提供深部依据。扬子克拉通重力异常横向变化相对较小,显示出其相对稳定的克拉通结构特征;华夏地块上地幔存在与西太平洋板块俯冲角度较为一致的重力正异常和相间分布的重力负异常,其高低密度体分布可能与中生代以来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下岩石圈拆沉和软流圈物质上涌有关;扬子克拉通和华夏地块过渡带呈现显著的重力异常高梯度带和东西差异性特征,揭示了深部复杂构造变形的过渡带特征。本文研究区多尺度布格重力异常横向的复杂性和非均一性及在地壳和上地幔深浅差异性的重力异常特征,反映了研究区深浅物质结构和动力学不平衡的差异相互运动的动力学过程,可能是地震孕育的深部动力学环境。苍梧地震位于重力正负异常的过渡带,与深部物质扰动和密度分布的不均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华北地区布格重力异常的多尺度分解特征与地震活动性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采用小波变换多尺度分解技术 ,对华北地区布格重力异常进行分解 ,获得自地表至 Moho界面深度范围内不同尺度的密度异常体产生的重力异常。讨论了各阶变换异常细节特性及相应地质构造特征 ,认为各阶小波变换细节分别反映了地壳不同深度在一定尺度意义上的介质密度的分布特性 ,表明华北地区很多断裂 ,特别是深大断裂两侧的岩性密度确实存在着较大差异 ,记录了地壳形成演化的历史。还对该区 MS≥ 7.0以上强震震源的深部环境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基于多期绝对重力与相对重力联测资料,获取不同时空尺度的郯庐断裂带苏皖段及周边地区重力场动态变化,采用小波多尺度分解方法计算不同深度的重力变化,结合区域地质构造,从深度层次的横向变化与时间尺度的纵向变化2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重力变化主要由中、上地壳密度变化或断裂构造活动引起。沿郯庐断裂带苏皖段走向断裂活动分布不均,受周边深大断裂带交切作用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分段活动特征。淮阴-响水口断裂、滁河断裂等深大活动断裂带构造活动对局部重力变化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沿断裂带走向分布有明显的重力变化梯度带;郯庐断裂带郯城-泗县段、大别山构造带霍山-六安及江苏溧阳-镇江地区在小波细节动态变化中存在重力变化梯度带异常区,但强度不高,考虑到多条深大断裂交切于此,后期需要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5.
河西地区重力动态变化的二维离散小波多尺度分解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采用二维离散小波的多尺度分解技术,对1994~1995年和2002~2003年的河西地区重力动态变化进行分解,提取该地区不同层次的重力动态变化异常,结果反映了不同深度在一定尺度意义上的介质密度的动态变化分布。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浙江省金衢盆地石油勘察的25口中、深钻井实测地层岩石密度和孔隙度的资料,结合盆地生成特点、地质特征,从三维空间上分析研究了地层岩石密度分布特征。指出上白垩世形成的以红砂岩为主的盆地盖层并非都是一个低岩石密度层,其地层岩石密度值与浙江省内古生界碎屑岩岩石密度相当,从而对浙江境内燕山晚期白垩世构造盆地重力异常的解释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利用GRACE卫星重力资料,计算尼泊尔地震震中及周缘重力和地表密度时空变化,并获取震源域特征点重力变化时间序列。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内部、印度北部及华南块体东侧重力以增加为主,喜马拉雅与缅甸弧形带重力呈逐年减少趋势;尼泊尔地震发生在正负重力变化梯度带上,且重力变化在2015年具有明显的时间分段性特征,1~3月及地震发生的4月重力均以减小为主,5~9月以增加为主,12月以后以减小为主逐渐恢复;特征点时序揭示震源域重力呈长期减少趋势,并在2013~2016年呈现出“增加-减少-增加-发震-减小”的变化特征;地表密度变化较好地反映出地表质量迁移与重力变化的关系,为进一步理解尼泊尔地震的大陆动力学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莱州-安丘铁成矿带已发现大量中小型铁矿床,重磁资料在找矿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实践表明,按成因划分的3种铁矿床类型所对应的重磁场特征在总场尺度上难以进行有效区分,不同类型的铁矿床分布规律不甚明显。岩石物性的统计分析表明,带内发育的各类岩(矿)石具有显著的密度及磁性差异,岩浆岩密度和磁性均较高,变质岩变化范围较大,而沉积岩以"低磁低密"为特征,磁铁矿石的磁性高于其他岩(矿)石,而且铁矿石与围岩密度差较大,具规模矿体能够引起显著重力异常。利用频率域滤波方法对重磁资料进行场分离处理,将重磁异常分为区域场和局部场,断裂构造在区域场中以梯级带为主要特征,在局部场中磁铁矿床均分布在高磁异常及周边区域,沉积变质型铁矿床、岩浆融离型铁矿床、岩浆期后热液型铁矿床在重力局部异常场中具有不同的特征,对不同类型铁矿床从重磁局部异常场尺度上进行特征总结,为今后带内铁矿床勘查方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利用2014~2019年北天山地区流动重力资料,采用绝对重力控制进行经典平差计算,获取该地区重力场时空演化特征图像,并结合重力段差可视化方法,得到该地区重点构造部位物质迁移规律.采用紧凑反演方法进行北天山中段不同深度地壳密度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北天山中段地壳物质密度变化最佳深度为30~40 km,是地壳密度变化的正值区...  相似文献   

10.
对断裂带活动性与重力变化关系的研究,过去一般采用研究断裂带上的实测重力段差值随时间、空间变化特征来实现。但由于受某些条件的制约,目前供该项研究的实测重力段差值在数量上远远满足不了需要。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弥补上述不足的方法:采用计算跨活动断裂带两重力点间的差值来代替实测重力段差值。 作者用该方法对北京地区十几年的重力复测成果进行了处理后指出:在唐山地震前后,该区跨北北东和北西向断裂带上部分测段有100×10~(-8)m/s~2左右的重力变化,且跨北西向断裂带的重力变化较北北东向上的明显。重力场的这一空间与时间分布特征为用重力复测手段预报强震发震的时间与地段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Moho?????????????????????????CRUST2.0????????????????????????????е??????????????????Airy??Heiskanen?????????о??????????????????????CRUST2.0?????????  相似文献   

12.
利用卫星重力资料反演地壳及岩石圈厚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外部重力场由地球内部物质分布所决定,由于地壳与地幔、岩石圈与软流圈存在着较大的物性差异,利用重力资料可以确定莫霍面和岩石圈底面深度。基于上述结论,利用OSU91全球重力位模型数据进行了反演,计算结果表明,地壳和岩石圈厚度与地形相关,大陆地壳、岩石圈较厚,海洋则相反。  相似文献   

13.
��ظ�ԭ����Ե�����仯�����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2003??????????仯?????? ????????????????????????????????????????????????о????????????????????????????????, ?ó????????????????仯?????????????????????????й????????????????????????????????????????????????????????????????????,???????????о??????????κ?λ??????????仯????????????????????????????????仯???????????????????????????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不同区域地震前重力变化及其与地壳垂直形变关系差异性的可能机制,本文首先研究了地震前膨胀体在不同应力状态下四种性质不同的徽裂隙所引起的重力变化及其与垂直位移的关系,给出了相应的一些数值结果。分析了震源体处在不同力学和构造环境下,重力变化可能存在的差异以及唐山地震前重力变化的可能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区域地震前重力变化与垂直位移关系的差异的一种可能机制是由于震源体所处的力学和构造环境不同,造成膨胀体内微裂隙破裂方式不同所引起;唐山地震前重力变化则可能是震前在震源区内丛集了大量垂直向张性微裂隙以及深部物质迁移至微裂隙中。  相似文献   

15.
利用宜川-泰安剖面高精度重力观测和GPS数据测量结果,对观测数据进行各项改正和处理,得到剖面的布格重力异常,并采用高斯低通滤波获得剩余重力异常。以诸城-宜川深地震测深(DSS)速度剖面为约束,对沿该剖面得到的高精度布格重力异常数据进行拟合,获得剖面地壳密度结构。结果表明,趋势异常主要反映该剖面地壳厚度的变化,太行山重力梯级带是地壳厚度的陡变带。结合前人相关研究,对剩余重力异常结合剖面经过的隆起、凹陷等地质问题进行讨论,进一步揭示出,剩余重力异常主要反映浅部地质构造和低密度地质体,剩余重力异常与地质构造不仅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而且其幅值能体现地质体的基本特征,比布格重力异常反映得更清晰、更细致。  相似文献   

16.
根据最新精细重力异常场及其三维反演结果,用类比法研究了鄂西与滇西两区域各波长重力场变异特征和地壳层间结构差异,并对重点监测区危险地段划分所需的深部构造信息和动力学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IGMAS????????????????????????????????????????????о????????????ж?????????????????????????????????????????????????????????????ж??????????????????????????????μ????????????????????????????и?????????仯??????????????е?????μ???????????????????????е??????????????????????????????С?????????????μ????????????????????????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部地壳水平运动引起的重力场空间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地壳水平运动与空间重力变化的关系,得出:地壳划分的长方体在单一方向上水平位移引起的空间重力变化呈负对称分布。结合中国西部地区的数字高程以及GPS观测速率数据,计算了中国西部地区地壳水平运动引起的重力场变化,将其与卫星重力观测结果进行对比并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9.
??????????????????????????????????????????????????????洹??????????????????????????????????????????????????????????????????????????ε?????о????о?????????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