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冰雹作为一种短时强灾害天气,常给农业、建筑、电力、交通甚至生命财产等造成严重影响,人工防雹也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文中首先介绍了冰雹形成机理和雹云物理研究情况,然后围绕人工防雹机理、技术、科学试验及效果评估这4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评述,旨在从理论和实践上总结人工防雹工作的进展,增进对人工防雹科学问题的认知,从而为促进中国人工防雹理论研究和技术进步提供借鉴。研究表明:(1)“累积带理论”和“循环增长理论”是冰雹形成的最常见理论,限于早期的雷达观测技术和缺乏完整的冰雹数值模式,早期认知的冰雹形成机理存在一定的局限。(2)雹胚一般分为冻滴胚和霰胚,冻滴胚由过冷雨滴冻结而成,霰胚则是冰晶、雪花撞冻生长而成。冰雹云中哪种雹胚占优势,主要看云底温度的高低。雹云的发展依赖于水汽条件、动力不稳定条件、风垂直切变等关键因子。(3)人工防雹主要遵循“播撒防雹”和“爆炸防雹”2条技术路线,“利益竞争”和“早期降雨”是常见的6种防雹原理假说中最广泛被用来作为防雹作业设计依据的2种播撒防雹理论。(4)人工防雹技术上多采用通过飞机、地面火箭、地面燃烧炉等向云中播撒人工冰核,或通过地面高炮向云中发射含人工冰核的炮弹等方式,影响冰雹的生长过程从而达到抑制或削弱冰雹生长的目的。(5)大量外场试验证明人工防雹效果有较大的地域差异,需根据各地冰雹云特征及其降雹特点制定和发展本地适用的人工防雹技术体系。(6)人工防雹效果检验仍然是制约人工防雹技术发展的一个“瓶颈”,目前常用的统计检验、物理检验和数值模拟检验技术方法均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由于雹云变化迅速、降雹过程短促,人工防雹技术实施的时效性以及防雹效果评估仍存在较大的困难。今后应更多地借助多种探测设备进行冰雹云的精细化探测,开展有科学设计的人工防雹外场综合试验,运用统计检验、物理检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综合检验技术方法评估防雹效果,推动人工防雹事业进一步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建立切合实际的人工防雹管理模式,阐述防雹高炮和作业人员管理方法、高炮检验业务标准、作业人员上岗标准及人工防雹管理模式化业务流程,解决长期以来人工防雹管理不规范、可操作性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人工防雹作业指挥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系统是根据省台短期预报的结果,结合太原的冰雹规律建立的短时冰雹预报专家系统和防雹指挥系统。课题设计有五部分内容:(1)输入资料,(2)短时预报,(3)作业指挥,(4)效果评估,(5)系统服务。冰雹专家系统,是在采集我市5年(1990 ̄1994)26个冰雹个例,参考了我省天气预报手册中冰雹预报的指标(ST),又使用了高空图天气系统指标,气象卫星云图指标及单站温度指标及专家预报经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5.
“三·七”高炮防雹的另一个效果是增雨 ,本文取瓮安、普定两地的资料 ,作K、Ks 计算 ,K为降雹日的月平均降雨量和月平均降雨量的比率 ,Ks 为作业日 (或模拟作业日 )的平均降雨量和降雹日的月平均降雨量的比率。结果表明 :K值 ,瓮安、普定的作业期比非作业期分别大 8%和 9 5 % ;Ks 值 ,作业期比非作业期分别大 12 % (4月 )、4 % (5月 )和 6 % (4月 )、3% (5月 )。可见 ,作业期对流降水比非作业期对流降水贡献大 ,作业日对流降水的贡献比模拟作业日的贡献大。在人工防雹的同时 ,也产生了增雨 相似文献
6.
7.
8.
对潍坊地区雷暴次数,降雹次数及雹灾面积的历史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防雹效果进行评估,得出;防雹6年中,降雹次数平均每年减少2.9次;雹灾面积平均每年减少59681.8ha。防雹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10.
昔阳县人工防雹效果分析探讨@史耀明¥昔阳县气象局昔阳县人工防雹效果分析探讨史耀明(昔阳县气象局045300)昔阳县人工防雹已进行了30年,从开始试验到转向防灾常规性运行,成为我县农业生产防灾减灾主要措施之一。昔阳县历来冰雹灾害严重,俗称“十年九旱,年年有雹...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应用数字化仪在1:500000比例的四川省地图上读取行政分区边界的直角坐标(x,y),并采用双标准纬线正轴等角圆锥投影方法和二元线性回归方程转换成地理经、纬度.取得了四川省省界:各地、市、州界及各县县界等行政分区闭合边界资料.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应用数字化仪在1:500000比例的四川省地图上读取行政分区边界的直角坐标(x,y),并采用双标准纬正轴等角圆锥投影方法和二元线性回归方程转换成地理经、纬度。取得了四川省省界;各地、市、州界及各县县界等行政分区闭合边界资料。 相似文献
13.
2010年春,毕节地区人影办为应对2009年秋、冬季以来的连续干旱,启动了干旱最高应急响应。作业指挥中心从2月22日起进入24h待命状态,密切监视天气演变过程,抓住时机进行人工增雨作业,一方面全区高炮比往年提前10-20d出炮,另一方面火箭车进行流动作业,当前所利用的天气信息仅局限于省地气象台预报(前一天17时发布)和雷达回波资料,然而当探测到有雷达回波时,火箭作业人员不一定能及时赶到有利天气条件地点实施作业而错过最佳作业时机。通过统计和分析作业日威宁(毕节地区天气系统上游)08时探空资料判断未来6~12h有无人工增雨作业条件,选择最佳增雨作业时机。 相似文献
14.
15.
VIL产品在人工防雹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西安多普勒雷达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VIL)产品及地面实况资料,分析2005--2006年渭南19个典型雹日的VIL回波特征。得出指标:VIL值的变化可以应用于预测降雹;降雹时VIL值在50kg/m。以上;一般在降雹前VIL值有明显的“跃增”;VIL值的迅速减小会给本地和下游地区造成雷雨大风冰雹天气;在距离雷达较远的合阳、韩城VIL值可信度较低。这些指标的应用对强对流天气的临近预报和有效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甘肃人工防雹效果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甘肃省东部1972—1977年土炮人工防雹试验的效果,由简单序列试验发现防雹后“区域年雹日”增加 7.0%、雹灾面积增加29.4%,但都没有达到α=0.05的统计显著水平,说明现用的低空小剂量爆炸方法没有达到人工防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人工增雨防雹作业通讯信号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贵州省现有的通讯设备及人工增雨防雹作业通讯信号的质量的分析,发现现有的通讯条件不能满足人工增雨防雹作业的需求,需要通过应用高速可靠的通讯手段,提高通讯质量,保障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8.
19.
介绍了2007年在某县人工增雨防雹作业点发生雷击事故后,及时对平塘县各作业点进行防雷隐患排查,并于2008年3月底完成了各作业点整改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