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采用灰色计量模型原理与方法,对2010年河西走廓绿洲生态前景和承载能力做了系统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此区域绿洲生态的保护和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河西走廊绿洲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能力评价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河西走廊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约束性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实现绿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对河西走廊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现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绿洲生态经济系统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运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对5个绿洲生态经济系统及其子系统的协调发展度及协调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各绿洲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水平均很低,尚不存在良好协调发展区域;绿洲协调发展能力呈现为嘉峪关>金昌>张掖>酒泉>武威的顺序,嘉峪关属于勉强协调发展类生态滞后型区域;金昌、张掖、酒泉、武威同属于濒临失调衰退阶段,其中金昌、酒泉属于生态经济同步型区域,张掖、武威属于经济滞后型区域,据此提出各绿洲的发展方向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河西走廊治唐古绿洲沙漠化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并成 《地理学报》1998,53(2):106-115
运用考古学,历史地理学的方法,实地调查了河西走廊汉唐古绿洲10大片沙化区域,其总面积约4700多km^2,揭示了这些古绿洲沙漠化区域的若干特征,简要探讨了其形成的过程和机制。  相似文献   

4.
河西走廊汉唐古绿洲沙漠化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运用考古学、历史地理学的方法,实地调查了河西走廊汉唐古绿洲10大片沙漠化区域,其总面积约4700多km2。揭示了这些古绿洲沙漠化区域的若干特征,简要探讨了其形成的过程和机制。  相似文献   

5.
河西走廊绿洲面积动态及其驱动因素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绿洲是干旱区脆弱生态体系中由人类活动与自然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能够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提供物源基础和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地理单元,其动态变化能够反映区域内生态、经济以及社会的演替方向。以第四次和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数据为基础,结合同期气象与人类活动数据,应用转移矩阵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河西走廊绿洲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规律和环境因素对绿洲动态变化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河西走廊绿洲内部土地利用类型动态转移明显,相互间转化剧烈的地类包括耕地、居民工矿交通用地、有林地、灌木林地和草地;(2)河西走廊5个地级行政区绿洲面积均呈增加趋势,增加幅度最大的为嘉峪关市(51.97%),最小的为武威市(3.68%);(3)驱动河西走廊5个地级行政区绿洲面积动态变化的主导因子与农耕产业关系密切,预示河西走廊水资源利用与农业生产效率仍需提高。  相似文献   

6.
河西走廊实际水资源及其确定的适宜绿洲和耕地面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河西走廊现有水资源研究工作中被认为比较接近实际的资料,详细地计算了各县市境内河流的实有年径流量以及它们现有绿洲的年灌溉水层厚度和年实际水资源。还根据年实际水资源以及绿洲和耕地的需水量指标,确定了基本能保持各县市自然生态平衡的适宜绿洲和耕地的面积。  相似文献   

7.
河西走廊:绿洲支撑着城市化!——与仲伟志先生商榷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方创琳 《中国沙漠》2003,23(3):334-336
针对仲伟志先生在《经济观察报》(2002年10月14日)撰写的《河西走廊:城市化覆盖绿洲?》一文的若干观点,提出了自己近年来研究河西走廊得出的基本看法。作者认为,在河西走廊,有绿洲就有城市,有城市就有城市化;城市化不会覆盖绿洲,城市化会推动绿洲更加走向繁荣;水源绝不是城市化的最大瓶颈,城市化更不会制造沙漠;在保护绿洲生态环境的同时,加快走廊城市化发展进程,这是河西走廊生态环境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绿洲支撑着城市化,合力共筑着河西走廊作为中国西部生态经济走廊的开发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绿洲和绿洲所孕育的城镇与乡村聚落是西北干旱区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的核心,探究绿洲与居民点的关系对干旱区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意义重大。研究通过Google Earth目视解译,识别提取河西走廊全域绿洲和城乡居民点空间特征信息,运用GIS空间分析、景观格局指数,系统地对河西走廊2016年城乡居民点的规模、形态结构与类型特征进行分析,并首次提出了干旱区居民点的绿洲孕育指数,进一步分析了城乡居民点的绿洲孕育程度。结果表明:(1)河西走廊居民点规模与密度分异特征显著,居民点用地规模普遍偏小,平均规模仅为0.05 km2。居民点分布呈现高密度小规模和低密度大规模集聚分布的特征,居民点密度和集聚度均以城市为中心呈距离衰减规律。"热点"探测发现,山丹县以东是河西走廊地区居民点分布的热点区。(2)居民点形态结构分析表明乡村聚落的连接性和稳定性自东向西逐渐减弱,居民点面积差异性从城市"中心—边缘"在逐渐的缩小,其中瓜州县、玉门市和金塔县等区域居民点的平均形状指数和平均分维数耦合度高,自然分布态势强,斑块形状复杂。(3)绿洲孕育指数较高的嘉峪关"人—地"关系矛盾突出,城乡发展极大受...  相似文献   

9.
河西走廊地区,位于甘肃省的西北部。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气候条件多样,兽类的生活环境及种类组成复杂,本区具有相当的特产种,珍稀兽类的地理分布具有区域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河西走廊的生态环境战略和建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福兴  杜虎林 《中国沙漠》1996,16(4):417-421
河西走廊是甘肃省主要的经济区之一,是国家下世纪初大规模开发大西北的纽带与依托。文章分析了该区生态环境现状及区域经济特征,提出了“合理规划利用水土资源,边发展经济、边治理环境,实行资源节约型发展”的生态环境战略,经济增长与环境整治同步协调进行,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绿洲生态系统及其环境特征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绿洲是干旱区最重要的生态系统 ,其环境特点、结构和运行机制都与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其它生态系统类型有着显著的差别。本文对绿洲生态系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讨论了与绿洲生态系统密切相关的重要环境要素的特点 ,以及绿洲生态系统的结构特点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2.
河西走廊生态重建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情势分析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河西地区是甘肃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全国十二大商品粮基地之一,在大西北开发和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该区由于其特殊的自然环境,历来是生态脆弱的地区之一。分析了河西地区在重建生态环境和发展社会经济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该区新世纪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生态重建与经济发展并重是本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河西地区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调查计算,评述了河西地区水、土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过程中引起的环境变化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的建议和意见:1.以流域为单元进行水、土资源合理利用布局,2.以水定地、搞好水土平衡,3.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适当扩大灌溉面积,4.合理利用和改良草场,5.种草种树,保护植被,6.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尚可政  孙黎辉 《中国沙漠》1998,18(3):239-243
春、夏季甘肃河西走廊沙尘暴发生次数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之间遥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春、夏季河西走廊沙尘暴发生次数与前二年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负相关最好,时间过远或过近,相关性反而较差。利用前期的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可以较好地预报出河西走廊春季沙尘暴发生的多寡。  相似文献   

15.
河西走廊最近一次强沙尘暴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1996年5月29~31日在甘肃河西走廊又出现了一次强沙尘暴天气。从这次强沙尘暴和1993年"5·5"强沙尘暴的比较分析可知,春季在河西走廊周围易形成以沙漠为中心的高温低压区,与西西伯利亚向东南方向移动的高压冷气流形成明显的气压梯度,这就是大风的动力源。大风前期,在气温、压温比等方面有明显的预兆,由此可进行强沙尘暴的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16.
河西走廊临泽样区土壤生产潜力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基层分类研究”的要求,以河西走廊临泽样区为例,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以土壤资源、地貌条件和土地利用作为评价单元,选取土层厚度、有机质、土壤质地、PH值、地貌类型、坡度、海拔高度、土地利用现状等8项要素作为评价因子,对样区土壤生产潜力适宜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得出结论:宜农一等地,包括兰家堡系、倪家下营系;宜农二等地,包括东三村系、化音系和曹家庄系;宜农三等地,包括五三村系、盘石营系和曹家湖系;不宜地,包括南山坡滩系,王家墩东滩系、上府寺系和梁家湖系。本研究对于绿洲农区合理、有效、可持续的利用土地资源,使其最大程度的发挥土地生产潜力,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吴诗怡 《中国沙漠》1995,15(4):404-408
本文通过对土壤剖面中的矿物质成分分析,计算出了各土类间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结果表明,各土类的烧失量、CaO的高变异,烧失量、CaO和MgO三者的相对比例,硅铝铁分子比率及风化淋溶系数等,反映了该区土壤形成特点及发育程度。  相似文献   

18.
宁夏平原绿洲生态经济系统的问题与调控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夏平原是我国绿洲主要分布地区之一。由于受传统开发模式的限制,其生态经济系统已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环境污染严重,人口压力过大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对绿洲生态经济系统进行调控。为此,本文提出了绿洲生态经济系统调控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土地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资源之一,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评价将为人们了解掌握区域土地开发利用合理与否提供科学信息。作为重要商品粮基地的甘肃河西地区,土地农业开发利用历史悠久,文章通过土地资源农业开发利用程度评价研究,初步分析研究了区域土地开发利用特点,旨在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河西走廊在古丝绸之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新亚欧大陆桥开通之后,河西能否依桥再现辉煌,必须从古丝路与新陆桥的特点出发,作对比研究。本文分析了沿海和沿桥的历史特点与现状,提出了河西经济发展应采取的积极主动对策,即主动上桥、逼桥赐惠;人车分离与千方引客;西进东出、走出封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