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贵州省岩溶石山地区的岩溶地下水开发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贵州省岩溶石山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下 ,贫困人口多。造成贫困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缺水。合理、有效地开发岩溶水资源 ,是促进岩溶贫困石山地区脱贫和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本文结合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及西南特别找水计划 ,分析了岩溶区水文地质背景、经济发展及分布状况 ,从战略的角度提出了“有效”开发岩溶地下水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选择岩溶科学作地学发展的有限目标,系基于我国岩溶的地域优势、相对的人才优势及岩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为目标的实现,分别就岩溶基础理论的发展,应用岩溶学工作的开展提出了五大课题(任务)和有关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枣庄市岩溶塌陷的层次模糊预测评判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枣庄市是以开发利用裂隙岩溶地下水为主的城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岩溶塌陷灾害连年发生,给当地生产、生活造成巨大损失,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为有效减缓岩溶塌陷的发展,做到经济发展与防灾并举,在查明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以岩溶、覆盖层、地下水、地表水、大气降水、人类工程及地形等7种条件,建立了岩溶塌陷与条件层、评价因子层之间的函数关系及评价参数,运用层次模糊数学方法,定性一半定量预测评判岩溶塌陷发生的难易程度,并进行预测评判分区.  相似文献   

4.
唐健生  韩行瑞 《中国岩溶》1996,15(1):102-108
黄河中上游岩溶区,具有水煤共存的资源型环境特点。在能源基地建设和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岩溶水资源及其环境的保护,是基地建设主管部门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本文根据区域岩溶水环境调查,监测,评价了探讨了本区岩溶水污染特征及污染原因,由于区内的生产和生产活动及原生环境条件不良,已使多个岩溶水系统明显受到污染,局部地带岩溶水污染极为严重。引起岩溶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1)煤炭开采的废水,废渣排放和环境状态变  相似文献   

5.
我国北方岩溶研究的形势和任务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袁道先 《中国岩溶》2010,29(3):219-228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我国北方岩溶还出现了许多重大环境地质问题,不仅受到国家的重视,还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关注。国家及各级政府正加大对岩溶研究的投入,北方岩溶研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同时也肩负重大的责任。本文从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科建设的需求出发,简要阐述了北方岩溶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今后应当加强对北方岩溶水资源的保护工作,重视对岩溶形态等基础理论的研究,特别是对岩溶陷落柱、古岩溶与深部岩溶发育规律的研究,加强对已有成果的总结与交流;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上,一方面要逐步推进岩溶碳汇调查和岩溶地质储碳实验的开展,另一方面要开展对气候变化,尤其是极端气候与岩溶水及岩溶含水层关系的研究;此外,还应当重视岩溶知识的普及,加强后继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对岩溶战略科学家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莱芜市泉河地区岩溶地质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吴亚楠 《中国岩溶》2018,37(4):617-623
岩溶不仅会导致基岩面起伏很大,而且会产生较多的溶蚀带、溶洞、土洞等岩溶地质特征,灰岩分布区发生的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对建筑物安全及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高密度电阻率法是岩溶地质调查的重要物探手段。文章根据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基本原理及特点,对莱芜市泉河地区进行了岩溶地质勘查,通过对视电阻率二维成像图异常形态、高低阻等的反演分析,推断了该地区岩溶分布范围、大小和埋深。经钻探验证,推断结果与钻探资料吻合,为该地区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湖南郴州万华岩景区上游岩溶古河道的存在性,丰富景区岩溶洞穴科普知识以推动地方旅游经济发展,探索性地应用高精度磁法、高密度电法、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EH4)等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景区上游进行了探测研究,其结果发现几处磁、电异常部位,并结合区内岩溶垮塌地貌形态、区域地质背景资料及野外地质调查成果,认为景区上游存在岩溶古河道,同时确定出岩溶古河道的剖面位置及平面走向。整个研究思路表明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研究岩溶古河道时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枣庄南部岩溶塌陷风险预测及评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枣庄岩溶塌陷发育,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并对居民生产、生活构成威胁。通过对影响岩溶塌陷的各要素进行系统的调查,结合当对社会经济发展资料,采用信息预测的方法,对枣庄南部岩溶塌陷进行风险预测及评估,并对不同地段的岩溶塌陷风险等级刊载早分,从而为枣庄市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环境治理、保护与规划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聚焦资源环境问题,启动国际岩溶大科学计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2016年11月,中国地质调查局联合美国、奥地利、巴西、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波兰、塞尔维亚、南非、斯洛文尼亚、泰国共11个国家启动了国际岩溶科学研究计划:"全球岩溶动力系统资源环境效应",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实施的重大国际科技行动计划之一。岩溶地区的生态、气候、环境演变,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指向标,它的重要意义日显突出。该计划将以地球系统科学和岩溶动力学理论为指导,建立全  相似文献   

10.
地质构造对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岩溶地下水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学平  李稳哲 《西北地质》2010,43(3):106-112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干旱缺水,多年来一直制约着该区的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通过调查测绘、钻探验证及多学科综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岩溶地下水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岩溶及岩溶水的发育均受断裂构造控制。北东向断裂具有较强的富水性,属控水断裂。北西向压扭或张扭性断裂相对北东向断裂岩溶发育较差,属导水断裂。近东西向压性断裂,富水性较差,属阻水断裂。三大构造带相互作用形成网格状和似层状地下水管道系统,对岩溶地下水的交替、运移和富集及岩溶水的径流、排泄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岩溶动力系统与全球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碳酸盐岩是岩溶发育的物质基础,它记录着地球历史时期的环境变化,是地球最大的碳库,对地球大气和生命演变起到重要作用;现代全球岩溶分布面积2200万km~2,占陆地面积的15%,岩溶动力系统是地球表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25%的人口依赖岩溶地下水资源的供给,岩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制约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本文主要针对近30年以来,岩溶学科发展进行综述,包括岩溶动力学概念、内涵与发展,驱动岩溶发育的地质-生态机制,岩溶动力系统与碳循环新进展,岩溶动力系统与水循环新进展,岩溶动力系统与钙循环新进展;岩溶动力系统与全球环境变化研究发展展望(岩溶关键带下的资源环境效应及国际大科学计划的启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岩溶》2008,27(2):188-188
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2008年的开放研究将主要围绕完成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513“岩溶含水层和水资源的全球对比研究”和桂科计字(2008342号文件下达的重点实验室能力提升及培育基地项目“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建设”及相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目标进行,重点和优先支持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13.
袁道先 《中国岩溶》2009,28(2):I0007-I0010
1990年至今,笔者带领的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研究群体连续成功申请与实施了与岩溶有关的IGCP299、IGCP379、IGCP448和IGCP513四个国际地质对比计划项目,为国际岩溶学术界同行提供了一起学习、工作机会,进而共同解决岩溶形成、碳循环、岩溶生态、水资源等领域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川东平行岭褶皱区岩溶发育,随着工程建设、经济发展,造成了地下水疏干、地表水渗漏、地面塌陷等一系列生态地质环境问题。以中梁山北段歇马隧道为例,通过地质调查,研究可溶岩出露、分布特征,影响岩溶发育的因素,总结岩溶发育特点及规律,为工程减灾防灾、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湖北武汉岩溶塌陷成因机理与致塌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岩溶塌陷是制约岩溶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之一。武汉市岩溶地质条件十分复杂,隐伏岩溶区分布范围较广,在自然和人为两方面诱发因素作用下,近年来发生了多起岩溶塌陷。本文在全面梳理武汉市已发生的岩溶塌陷基础上,从可溶岩岩溶发育程度、地下水水位与基岩面关系、第四系厚度和结构特征三个方面,概化了区内岩溶塌陷区的八类地质模式;结合塌陷产生过程和主控机理,将武汉市岩溶塌陷初步概括为九种致塌模式。  相似文献   

16.
韦复才  曹建华 《中国岩溶》2009,28(2):F0002-F0002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袁道先院士自1990年起先后连续成功申请和主持了四个国际地质对比计划项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极大地丰富了岩溶学科的理论,为解决世界各地共同面对的最为紧迫的岩溶资源环境问题提供了思路与方法,同时也为申请在中国桂林建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云南重点岩溶流域水文地质及环境地质调查成果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华  王宇  张贵 《云南地质》2014,(2):259-263
2003~2012年云南岩溶水文地质及环境地质调查共安排10个地质调查项目,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和显著的经济效益.完成成果报告12个,数据库11个,发表论文19篇,专著3本,建立岩溶水开发示范项目40项,解决85294人的缺水困难.成果资料为地方经济发展及抗旱救灾等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水文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8.
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工程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工程,按阶段任务目标,基本查明了我国南方岩溶区岩溶地下水资源赋存分布规律和开发利用潜力,发现了石漠化、地下水污染、内涝灾害等环境地质问题,揭示了岩溶作用对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岩溶旅游资源、碳循环和环境地质问题的控制机制,启动了“全球岩溶动力系统资源环境效应”国际大科学计划,在岩溶动力学理论、岩溶石笋高分辨率测年、岩溶人工增汇和岩溶地下水探测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科技创新。建立的不同类型区岩溶地下水富水模式、成井模式、有效开发利用模式以及石漠化区综合治理模式,经实践表明具有推广应用价值,可为岩溶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石漠化综合治理、地下水污染防治和岩溶贫困区脱贫攻坚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岩溶生态系统的土壤特性及其今后研究方向   总被引:28,自引:13,他引:15  
李阳兵  王世杰  王济 《中国岩溶》2006,25(4):285-289
岩溶石漠化退化土地是目前西南岩溶地区经济发展、生态恢复与重建工作中严重的问题之一。由于岩溶生态系统的独特性和脆弱性,岩溶生态系统土壤具有不同于其它生态脆弱区土壤的特征,本文将其归纳为成土速率决定的在人类活动尺度下土壤不可再生性即脆弱性、土壤侵蚀(土层丢失)的独特性、土壤退化过程中空间分布的斑块化及其与岩性的相关性、土壤退化过程中有机碳活性成分下降和来源变化、土壤退化导致岩溶生态系统生态过程中断。因此,在退化岩溶生态系统的研究中,要加强对岩溶生态系统土壤特性及退化恢复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岩溶地形及环境变化很大。它们之间的区别归因于各自的地质历史,这是受构造岩性和气候条件的控制。本文着重强调岩溶地区的人类活动,它比岩溶发育自然过程对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的影响更大,如灾难性落水洞坍塌。因此,在规划任何建筑施工,岩溶地区的土地利用之变化和经济发展之前,必须认识和研究复杂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中国的北方和南方的岩溶区都有实例。不同环境因素,如岩溶发育强度,灾难落水洞坍塌频率和其它自然灾害,以及水资源、矿产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都必须进行岩溶环境的单变量和多变量定量分析。通过数学评价可最好地确定岩溶资源的最优使用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