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1∶50万重力异常探讨贵州省区域地质构造格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综合研究 ,总结了 1∶50万贵州省布格重力异常轴向方位角的数量统计规律 ,从而认识了区内重力异常的基本特征和发育方向 ,通过分析区域重力异常 ,结合地质、物化探等资料 ,对全省区域地质构造进行了划分 ,构成了由F1 ~F1 6组合的基本构造格架 ,为进一步研究本省的区域地质构造提供新的信息和服务  相似文献   

2.
重力异常统计在吉林省区域构造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吉林省1:100万重力异常轴向方位角的数量化统计,揭示了重力异常展布方向的总体规律,对区域地质构造的研究提供了新信息。  相似文献   

3.
区域重力资料是研究大地构造的基础资料。利用我国区域重力调查系统工程所的成果资料,计算了全国的1:500万剩余重力异常,分析了剩余异常的意义和特征,研究了剩余异常与我国大地构造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剩余异常更好地反映了我国的大地构造特征,与已知构造单元有良好的对应关系。而且比常用的布格异常对地质构造特征的反映更清晰、更细致。  相似文献   

4.
区域重力资料是研究大地构造的基础资料。利用我国区域重力调查系统工程所取得的成果资料,计算了全国的1∶500 万剩余重力异常,分析了剩余异常的意义和特征,研究了剩余异常与我国大地构造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剩余异常更好地反映了我国的大地构造特征,与已知构造单元有良好的对应关系,而且比常用的布格异常对地质构造特征的反映更清晰、更细致。  相似文献   

5.
区域重力资料是研究大地构造的基础资料.利用我国区域重力调查系统工程所取得的成果资料,计算了全国的1∶500万剩余重力异常,分析了剩余异常的意义和特征,研究了剩余异常与我国大地构造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剩余异常更好地反映了我国的大地构造特征,与已知构造单元有良好的对应关系,而且比常用的布格异常对地质构造特征的反映更清晰、更细致.  相似文献   

6.
由于向上延拓某个高度的重力或磁异常能反映这类异常区域成分的特征,在没有方法分离区域异常与局部异常的情况下,人们被迫将这种延拓后的异常作为区域异常,用来研究区域地质构造(包括深部的地质构造)。能否进一步发展这种作法,认为向上延拓高度h后的异常就反映了引起异常的物体在地下深度为h 处的情况?例如说,在地表两个不相连的异常(由  相似文献   

7.
采用小波变换多尺度分析,将茅山断裂带中段的重力数据分解为不同尺度的重力异常,用于研究该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小波变换多尺度分析可以将重力数据分解为不同深度的局部异常和区域异常,局部异常解释为浅部地质体引起,区域异常解释为深部地质体引起。基于此种地质解释,分析了不同深度地质体与重力异常的对应关系,并对产生异常的原因进行解释,推断出该区的主要断裂构造,并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修正。研究结果表明,断裂带中段的构造形式与重力异常之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区域重力调查工作,对断裂的空间位置及区域构造分区是主要地质任务之一。本文利用布格重力异常,进行深部场、浅部场的分析。通过场的分离对区域场与剩余场特征分析;经过异常转换信息划分区域地质构造界线,特别是对Ⅲ级构造单元的划分从重力异常成果中,获得三高二低趋势,通过深大断裂划分确定区域地质构造分区界线,从而重新划分该区Ⅲ级以上构造区块位置,本次工作成果将为今后该区研究工作带来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潍坊滨海区1/5万高精度重力数据的处理,提取出研究区地质构造的重力异常信息,结合地质资料分析得出:研究区布格重力异常宏观形态为"两高两低",划分出断裂构造9条;通过重力数据三维反演,对研究区内两个Ⅳ级构造单元边界和五个Ⅴ级构造单元进行了精细厘定,为研究该区区域地壳稳定性、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和深部物质的均衡状态等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南海重力异常特征及其显著的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南海地区地震测深数据有限的情况下,利用重力异常可以研究南海大范围的深部地壳结构及地质构造展布特征。基于空间重力异常,结合最新的地形、沉积物厚度及地震测深等数据,分别从地震约束的莫霍面反演和无约束的三维相关成像两个视角研究南海的地壳结构,利用壳幔界面起伏、地壳厚度及三维等效密度分布来探讨地壳结构的纵横向变化。同时,联合采用延拓、水平梯度及线性构造增强滤波方法聚焦重力异常中的区域线性特征,突出显示了反映地壳横向变化的深断裂、洋陆转换边界、海盆扩张轴等线性构造的展布。重力解释与贯穿南海南北的广州-巴拉望地学断面对比表明,重力异常反演及异常的区域线性特征,较好地揭示了南海海域大范围的地壳结构与区域构造展布。  相似文献   

11.
重力异常特征直接与本区的地质结构有关,一般说来重力高和重力低,直接反映了地质构造的凸起和坳陷;如由-18毫伽—— 12毫伽听圈闭的正异常为凸起,-22毫伽——-42毫伽所圈闭的负异常为中新生代坳陷。正负异常带的分布和走向基本上反映了本区地层的分布状况和区域构造线的走向。  相似文献   

12.
在利用1∶50 000 高精度重力资料研究下辽河盆地南部地区的基底构造时,针对该裂谷型断陷盆地基底呈断距较大的破碎断块状格局和盆地下存在上地幔及下地壳隆起的地质构造特点,在分析了布格重力异常成因的基础上, 应用地震测深获得的地壳速度结构和1∶1 000 000 的重力资料,成功地划分出深部地质因素产生的背景异常,并合理地进行了异常分离,从而获得了盆地基底和主要密度界面引起的区域异常。然后采用先二维再三维的重力模拟解释思路,确定了盆地基底的深度。  相似文献   

13.
新疆地球物理场特征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新疆地球物理场特征,包括布格重力异常特征及航空磁力异常特征。布格重力异常特征主要呈负异常,最高强度为-80×10~(-5)m/s~2,最低为-520×10~(-5)m/s~2。总的轮廓大体呈环状,中部为相对重力低,外部为重力高所环绕,最外部为重力低。航空磁力异常特征主要反映为两大片正磁异常及一大片负磁异常,其总的形态呈一个大的喇叭状,西部张开,东部收敛。作者根据重力及航空磁力资料的研究和初步地质解释,提出了对新疆区域地质构造划分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利用冀东地区1∶2.5万高精度航空磁测资料及收集的地面重力资料,阐述了冷口断裂及其两侧航磁、重力异常特征,并结合物性特征,分析了航磁、重力异常的地质成因及其对地质构造和矿产的控制作用。冷口断裂两侧航磁、重力异常特征差别十分明显,反映了两侧结晶基底、盖层和侵入岩分布规律差异较大,认为该断裂不仅控制了地质构造分布,也间接控制了矿产分布,可为地学研究和矿产勘查提供必要的地球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利用卫星测高资料换算得出的高精度、高分辨率重力资料可以广泛应用于海上区域地质构造研究。在研究卫星测高换算重力资料方法的基础上,计算了位于中国南海区域的莺歌海和琼东南盆地的重力值,增加了该海域的地球物理信息;并将计算结果与利用地球重力模型(EGM96)计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前者的分辨率明显高于后者。同时利用卫星测高换算的重力资料,对上述盆地进行了地质构造解释,确定了盆地的基本地质构造特征。研究表明,由卫星测高换算得到的重力资料研究海洋盆地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曹洛华 《物探与化探》1983,7(4):233-238,232
80~81年我组与地质配合,在一个约65平方公里的岩体上进行基础地质研究和成矿预测,物探的任务是通过对区域物探资料的研究,提供岩体的空间形态。利用的资料主要有1:2.5万航磁、1:1万地磁、1:5万重力及部分1:10万电测深资料。其中磁法效果较好,而重力由于岩体与围岩仅有约-0.03克/厘米3的密度差,在岩体上虽然显示了重力低,但异常形态却不甚规则。为使重力异常能比较清晰,以改善重力资料的利用效果,同时,也为今后应用区域重力资料研究区域地质构造问题撑索一些方法,我们对重力异常值进行了变密度广义地改改算。现将该工作结果整理成文,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17.
在广西苍梧县社垌矿区,利用磁测解译分析研究多金属矿体的空间展布特征,结合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及重力特征等综合成果,所获得的结果相互验证,从地表到深部立体勘查逐步深入,避免了单一方法的片面性和物探多解性,利用重力异常圈定岩体范围,利用磁异常确定接触蚀变带的位置,结合激电异常确定找矿靶区.有效降低了多金属矿资源勘...  相似文献   

18.
本文叙述了利用二维频率域滤波程序,对长江中下游地区47.4万平方公里的1:100万布格重力异常进行数据处理及地质解释,并用区域场计算了莫霍面等深度图。通过对布格重力异常特征分析及其数据处理结果的地质解释,关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重力异常特征、莫霍面形态、地质构造格架、构造单元划分、岩浆岩分布规律以及它们与矿产空间分布之间的关系,获得了比较系统和全面认识。在此基础上归纳得到区域找矿标志,以此找矿标志为判据,圈定13个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9.
聊考断裂活动性综合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了解聊考断裂带地质背景、历史地震状况、地质构造状况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区域布格重力异常和鲁西地区航磁异常的研究分析,并将结果与浅层地震调查探测、土壤氡汞气联合测试结果对比分析,得出构造带隐伏断裂的存在并具有活动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重力异常角度对中国大陆区域地质构造的深部结构进行了研究。基于卫星重力大数据,利用改进后的位场分离方法获取了从地表到上地幔顶部不同深度的重力异常场。分析了各个碰撞-俯冲带、造山带及盆地等地区上地幔顶部(参考深度约为72~76 km)和中地壳(参考深度约为12~16 km)深度的异常特征。结合地质构造、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学证据,重点讨论了重力异常产生的原因及其与中国大陆主要构造之间的关系,获得了中国大陆在环太平洋动力学体系和特提斯动力学体系这两大动力作用下不同地区差异性的壳幔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