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甘肃河东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利民  德庆措姆  孟丽霞 《干旱气象》2009,27(3):271-275,293
2008年7月20~22日甘肃河东出现了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对这次过程的环流形势演变、主要影响系统和物理量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有利的环流形势下,高原低涡东移发展是造成此次强降水的主要系统;低空急流为此次暴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流场形势引起强烈上升运动,为暴雨的发生和维持提供了很好的动力条件,保证了降水云系的发展和维持;比湿和假相当位温分布对暴雨落区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黄淮地区一次冷锋暴雨天气过程的预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天气图、地面加密资料、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等,对2007年7月18-19日出现在黄淮地区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是高空西风槽、冷锋和副热带高压边缘强盛的西南暖湿急流共同作用产生的;强降水产生在地面中尺度辐合线附近.在高层干冷、低层暖湿的大气不稳定条件下,地面冷空气的侵入触发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同时低层辐合、高空辐散的高低空配置,引发了强降水的产生.卫星云图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在暴雨临近预报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实况观测资料、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数值预报产品和非常规观测资料,从环流背景、水汽条件、动力条件等方面,对2009年7月3~5日玉林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高空低槽、低层低涡切变线和低空急流是影响此次强降水过程的主要天气系统;(2)低空急流在此次暴雨过程中促进了大气不稳定、加大了水汽输送;(3)有利的热力水汽条件和动力条件是强降水产生和维持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利用自动气象站雨量资料,常规观测资料,FY-2D TBB云图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6月30日~7月2日高原低涡东移和西南涡耦合形成的遂宁地区特大暴雨过程进行研究。主要分析了高原低涡和西南涡的耦合对此次强降水的影响以及低空急流演化和强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高原涡和西南涡发生耦合时会使得高空低涡发展加强,并激发遂宁暴雨天气的产生。急流为高空低涡的发展提供不稳定能量。超低空急流和低空急流对强降水有提前2小时的指示意义,低空急流指数增大的过程和降水量的强度成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5.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1°×1°的6h分析资料和FY-2C卫星云顶亮温资料,对2008年6月14—15日陕西出现的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初夏副高西伸并维持,高原西风带长波槽稳定维持,槽前正涡度平流引导低层西南涡、切变加强东移成为此次暴雨天气影响系统;三股气流在暴雨区汇合,强烈而持续的上升运动将能量输送到高层.有利于暴雨的维持;FY-2C卫星云顶亮温小于-32℃区的演变与MCSs生消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天气学原理出发,应用常规资料对1993年7月27日我州出现的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对造成这次暴雨的天气系统西南涡的移动、发展进行探讨。同时还对暴雨落区与中尺度低压和中尺度能量锋区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获得一些有用的结论,对短期暴雨预报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贤清  蔡晶  叶树春 《广东气象》2011,33(2):26-28,34
利用NCEP资料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09年5月23~25日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该次大暴雨过程是发生在"两脊一槽"形势下的暖区暴雨,北部湾低涡是本次大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该次大暴雨降水强弱与急流、水汽通量、散度等有较好对应关系,高层辐散减弱、低层螺旋度减少对暴雨的结束有一定的指示意义;该次大暴雨...  相似文献   

8.
一次江淮气旋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盛春岩  杨晓霞 《山东气象》2001,21(4):10-11,13
分析2001年1月6-7日山东出现的大范围暴雪天气过程表明:暴雪天气过程是由江淮气旋和850hPa西南涡共同影响造成的。降水发生在对流稳定而对称不稳定大气中,江淮气旋及强降水区有向对称不稳定区移动的趋势。低空急流是造成暴雪天气的触发条件。  相似文献   

9.
一次暴雨过程的螺旋度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象与环境科学》2007,30(B09):115-119
  相似文献   

10.
思南县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绍洪  于锋 《贵州气象》1999,23(6):13-15
1998年7月21日08时至22日08时,由于受西南涡,切变线,高空槽以及低空急流等系统的共同影响,贵州省思南县出现了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通过对产生这次过程的影响系统和物理量分析,初步揭示了该天气过程发生,发展的成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利用2013年沙坪坝探空站资料与沙坪坝风廓线雷达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计算出逐月不同高度上两种资料中风速、风向均方根偏差,验证风廓线雷达资料的可用性。计算结果表明,风廓线雷达资料与探空资料风速、风向的均方根偏差在500hPa以下层次较小,资料具有较高的可用性。但随着高度继续增加,两者风速、风向偏差均增大,资料可用性降低。在此基础上,选取2013年6月8~9日重庆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对比分析中低层影响系统在探空观测和风廓线雷达观测中的演变,结果表明,降水过程前后,探空资料可显示有低槽、切变线、冷锋过境,但受时间分辨率限制,无法揭示具体过境时间和演变细节。而风廓线雷达资料能更为细致的显示低槽、切变线、锋面具体过境时间以及西南气流强度变化,为降水预报提供更多可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2.
0509号台风"麦莎"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移动路径、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卫星云图等方面就0509台风“麦莎”登陆后对山东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0509台风登陆后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南气流的引导下,沿120°E线向北偏西方向移动;暴雨主要产生在高能(湿)舌附近及高能轴线左侧和台风移向的右前方;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散度大值区和梯度最大的区域重叠处与强降水落区对应较好;强降水云系位于台风中心的右前方。  相似文献   

13.
山西中部一次罕见暴雨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地面常规资料、高空探测资料和GMS红外卫星云图资料,对2001年7月26~27日发生在山西中部的一次区域性暴雨的中尺度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①此次降水是由河套西侧高空槽云系不断发展、东移,其尾部与强大的冷锋云系合并造成的,而冷锋云系中新生、发展的中β尺度暴雨云团是造成这次暴雨的直接系统;②此次暴雨过程,地面能量场表现为Ω型,且存在中尺度辐合线和中反气旋,中尺度雨团产生在辐合线北侧和中反气旋东南侧之间,辐合区与高能舌叠合,辐合区内存在较强的上升运动,是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暴雨的重要动力机制;③湿Q矢量锋生函数分布表现出明显的中尺度特征,强锋生中心位于中β尺度暴雨云团的东南侧,这是触发该暴雨云团迅速发展,产生暴雨的重要启动机制。低层暴雨中心的湿Q矢量锋生函数与降水量有滞后6 h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5年7月22-23日由台风"海棠"外围东南急流造成安阳东部和濮阳地区的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远距离台风暴雨区位于对流有效位能高值舌区与低层垂直螺旋度大值带重合的区域及325 K等熵位涡的高值区域。  相似文献   

15.
远距离台风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5年7月22-23日由台风"海棠"外围东南急流造成安阳东部和濮阳地区的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远距离台风暴雨区位于对流有效位能高值舌区与低层垂直螺旋度大值带重合的区域及325 K等熵位涡的高值区域.  相似文献   

16.
一次暴雨过程的EOF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铭  安洁  朱敏 《大气科学》2007,31(2):321-328
在用21层η坐标细网格模式对1998年7月21~22日发生在武汉地区的一次持续性特大暴雨过程数值模拟的基础上, 利用较高时空分辨的模式输出结果对暴雨过程做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分析)尝试。结果表明:EOF第1主分量的空间分布代表典型的暴雨环境背景场的低值系统;EOF第2主分量的空间分布与人字形切变线(西部为冷式切变,东部为暖式切变)相联系,是影响这次暴雨的重要形势场;利用相轨线分析方法发现,暴雨过程中EOF第1主分量和EOF第2主分量的时间系数在暴雨临近阶段,两者正相关,激发暴雨,在暴雨后期两者负相关,促使这次暴雨趋于减弱结束。  相似文献   

17.
运用距离权重反比法对重庆市气象自动观测站的雨量资料进行格点化处理,采用地球椭球体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计算出暴雨面积,对重庆市2007—2016年的各次区域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暴雨面积估测,计算出的暴雨面积能真实反映暴雨的影响范围,并充分证实了重庆市2014年的"9·17"区域暴雨是该年重庆市影响范围最大的暴雨。通过对暴雨面积的估测,分析重庆市近10 a的暴雨面积变化趋势,反映出其总体呈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用螺旋度对一次暴雨过程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螺旋度理论分析了1999年6月15-16日江苏的安徽的一次暴雨过程,结果表明,螺旋度的大值中心及其演变较好地对应了暴雨中心的发生位置及演变,螺旋度的强弱变化和暴雨演变有一定的因果关系,较大的螺旋度可能是暴雨区及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河南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天气学分析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5年7月20-22日河南西部特大暴雨的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台风低压倒槽外围的东南气流和副高西南侧的东南气流合并,形成一支较强盛的东南气流带是本次特大暴雨的水汽来源;辐合线和地形的作用是本次特大暴雨的触发机制;特大暴雨中心附近存在低空的气旋辐合、高空的反气旋辐散,且在特大暴雨发生发展时,高空的反气旋辐散作用起主导作用,是特大暴雨发展和维持的依据;在前期有东南急流存在的情况下,东风分量和南风分量明显减弱的时刻.是强降水发生的时刻。  相似文献   

20.
河南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天气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5年7月20-22日河南西部特大暴雨的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台风低压倒槽外围的东南气流和副高西南侧的东南气流合并,形成一支较强盛的东南气流带是本次特大暴雨的水汽来源;辐合线和地形的作用是本次特大暴雨的触发机制;特大暴雨中心附近存在低空的气旋辐合、高空的反气旋辐散,且在特大暴雨发生发展时,高空的反气旋辐散作用起主导作用,是特大暴雨发展和维持的依据;在前期有东南急流存在的情况下,东风分量和南风分量明显减弱的时刻.是强降水发生的时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