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FY2-C、FY2-D云顶亮温资料并结合2009年四川省闪电定位资料,选取了2009年6月19~20日1次典型的强雷电过程,并对该过程的雷电时空分布与强雷暴云团(MCS)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地闪频数与MCS的强度呈正相关。(2)地闪基本出现在小于220K的云区和前方TBB水平梯度最大的区域内,集中发生在小于200K的云区,大于240K的云区几乎没有地闪发生。(3) MCS发生发展期,地闪位于对流云团前方TBB梯度最大的区域内及其东侧,地闪频数极大值发生在强烈发展期。成熟阶段,地闪猛烈下降。消亡期,地闪位于对流云团中心附近,但很快消失。(4)单站强降水时段和TBB低值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并且地闪逐时峰值比降水峰值提前约1h,可为单站短时暴雨的预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2007年一次强雷暴的多普勒雷达特征及雷电防御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通过对2007年7月16日一次强雷暴过程的天气形势、卫星云图以及多普勒雷达的基本反射率、组合反射率、基本速度等产品资料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在副高边缘或高湿高温的条件下,中低空有暖平流存在,中高层又有冷空气侵入时,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②速度回波图上出现“逆风区”时,预示未来将有较强的雷雨大风出现;③速度回波图上的零速度线与强降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强降水通常出现在零速度线附近;④强度回波图上当有2个块状单体回波在移动过程中合并加强成“倒V”形状的回波时,在其顶部附近易发生雷雨大风天气。  相似文献   

3.
“717“庐山强雷电天气过程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717"强雷电是在十分有利对流的天气形势背景下产生的,在卫星云图、雷达回波上都有较明显的特征.通过这个例子的分析,发现高温高湿天气、层结异常不稳定、前倾槽结构、亮温区、强回波伸展高度、"逆风区"和"正速度快速增大区"等特征十分明显,是预报分析强雷电天气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4.
余建华  刘海兵 《气象科技》2020,48(6):898-902
为揭示地形及土地利用类型对江西地区强雷电活动影响,本文选取闪电密度极大值和闪电平均强度极大值作为反映强雷电活动的两个主要参数,利用江西雷电监测资料、地表植被遥感以及地形高程影像文件,提取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以及海拔高度、坡度和坡向参数值,重点分析强雷电活动分布与土地利用及地形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江西强雷电活动活跃区主要分布于城乡建设用地,雷电活动的落雷概率最高,其次为耕地。闪电平均强度极大值的雷电活动集中发生在赣州及九江的丘陵和山地,其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林地,其次为耕地。影响强雷电活动分布的地形因子主要包括坡度、坡向及海拔高度。  相似文献   

5.
一次强雷电袭击造成气象仪器损害的故障分析宋林则(长治市气象局046000)1993年7月12日上午10时10分左右,襄垣县气象局遭受到一次强雷电袭击。下面就雷电造成电接风向风速和遥测雨量计的故障分别作一简要分析;并且提出注意事项和具体防范措施方面的粗...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风云二号静止卫星获得的红外通道观测资料相当黑体温度TBB,对南京及其周边地区2009-2010年出现的16次雷暴天气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雷暴云中心冷云顶降温率达到10°C/h,并且冷云顶亮温TBB在-33℃以下时,雷暴云中会有闪电发生;雷暴云中心冷云顶到对流云区边界的温度梯度达到0.65°C/km是雷暴得以快速发展加强重要指标;各种参数指标相互配合可以为雷电预报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2004-2007年江西雷电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基于2004--2007年江西省地闪监测资料,分析江西雷电分布特征。统计表明,江西大部分县(市)年平均地闪5000~15000次。从时间分布看,江西雷电全年都有发生,主要出现在4—9月,其中6—8月最为活跃,1d中地闪主要发生在12—20时。从空间分布看,年平均地闪10000~15000次的高密集区主要分布在吉安、赣州、宜春、南昌、上饶和鹰潭等地。从雷电流的特性看,负闪居多,年正、负闪数之比为0.0202-0.0431。从雷电流强度上看,地闪雷电流强度绝对值主要为2~20kA,其中正闪主要为3—55kA,负闪主要为-3--16kA,正闪平均强度是负闪的2.95倍。  相似文献   

8.
用AMDAR资料分析两次强飞机积冰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烈霜  金山  刘开宇 《气象科技》2013,41(4):764-770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AMDAR(Aircraft Meteorological Data Relay,航空器气象资料中继)飞机气象资料,对2012年1月5日和23日贵阳机场飞机报告的两次强积冰个例过程进行了客观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5”和“1·23”强积冰个例是静止锋形势下导致的,逆温层维持时间长,逆温层顶、逆温厚度基本不变且逆温强度有所增强;饱和冷云维持且冷云含水量不断加大,为强积冰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温度和水汽条件.AMDAR资料对于探空资料是有力的补充,能显示大气层结随时间细微的变化,为积冰预警预报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利用FY-2D静止卫星、SWAN雷达产品和湖北随州CINRAD/SA雷达资料,结合局地分析预报系统LAPS、自动气象站资料和探空资料等,对2011年7月26日湖北随州一次强天气过程的云结构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对流云团的生长中心与雷达反射率因子大值区、云顶黑体亮温TBB低值区和陡变的温度梯度区相对应;云体的合并有助于对流云的发展和维持.单站雷达资料适用于局部回波的形态识别和动力场分析,在两次弓形同波过程个例中,第一次弓形回波产生了降雹,在发展强盛阶段,低层有弱回波区和较明显的人流缺口,出现速度模糊、风暴体倾斜的现象;而第二次则以强降水天气为主.与第二次相比,第一次弓形回波过程有更多、更快的能量聚集和更丰沛的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有利于冰雹的发生.FY-2D卫星反演的云顶温度和粒子有效半径之间的关系(T-Re)垂直分布显示,降雹的对流云中具有强烈的上升气流,使得粒子有效半径增长缓慢,晶化温度低,没有明显的碰并增长带和降水(雨胚增长)带.  相似文献   

10.
研究旨在探讨雷电发生前各探测资料的变化特征,以期为雷电的预报提供指标。利用湖北闪电定位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以及气象卫星的观测资料,从环流背景、系统形成机理、雷达反射率、回波顶高、垂直液态水含量和云图特征等方面,对湖北2014年8月30—31日的一次强雷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在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影响下产生雷雨天气,雷雨天气过程发生时间及区域与雷达回波强反射率、高云顶高度区域的位置相吻合。当区域回波强度大部分达到40 dBz,最大达到45 dBz,回波顶高大部分在9 km以上,最大达到17 km,K指数≥36和垂直液态水含量大部分在6 kg/m^2以上,最大达到20 kg/m^2时,对强对流天气的雷电预报有明确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雷暴云电结构与闪电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13,他引:1  
利用雷暴云偶极性电结构理论,结合卫星和雷达资料分析了不同荷电结构下地面电场。结果表明:当正电荷中心高度越高、负电荷中心高度越低,形成的地面负电场越大,越有利于地闪的形成;负地闪发生后或云砧下方,地面电场成正极性,易引发正地闪;地闪分布与雷达回波、卫星云图中雷暴云位置基本一致,结合雷达和卫星资料可初步判断正/负地闪发生位置。  相似文献   

12.
安徽闪电与雷达资料的相关分析以及机理初探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WSR-98D多普勒天气雷达和新型闪电定位仪是监测灾害性天气十分有效的手段,利用合肥多普勒天气雷达的物理量产品和中国科技大学研制的新型闪电定位仪资料,对2001年7月24日、2002年5月27日、2004年4月6日发生在安徽省的冰雹和强降水的3次天气过程的闪电与雷达回波特征做相关性分析和机理初探,发现一些有意义的统计规律:(1) 闪电发生的数目和变化与回波顶高(ET)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而与垂直含水量积分(VIL)对应关系不明显;(2) 强对流天气的云地闪中正地闪与负地闪发生频次相当,甚至超过负地闪,但正地闪比较分散,负地闪比较集中,闪电发生的位置与强回波位置不一致,云下一般存在一个次正电荷层;(3) 强降水天气的负地闪占优势,闪电发生的位置比较集中并且与强回波位置一致,云下没有正电荷层;(4) 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和回波顶(ET)很小处出现的闪电是由云砧和对流云分裂的碎云产生的.  相似文献   

13.
2000年两次沙尘暴天气过程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吕梅  濮江平 《气象科学》2002,22(2):210-217
本文根据探空资料(TTAA),利用数值模式的客观和诊断分析结果、高空气象探测数据处理系统(T-lnp图)及天气图进行天气形势、物理量场的定量分析及单站气象要素的演变分析等对2000年4月4-6日两次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次沙尘暴过程的形成是由于生成于蒙古地区的蒙古气旋进入东北后强烈发展,在华北、东北、内蒙南部地区形成大范围的强西北风而引起的。地面锋线及高空槽后都为偏北大风区,强劲的空中风使沙尘迅速向前方扩展。地面锋线与850、700、500hPa槽线上、下位置重合较好,槽后各层均存在大风区及下沉运动区,二者配合有利于高层动量下传,形成地面辐散大风直接导致了沙尘暴的形成。陡峭的锋面使得锋前有强励的上升气流,将沙尘粒子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高空,使地面和空中沙尘连成一体。利用高空气象探测数据处理系统对探空资料(TTAA报)处理的结果表明:整层大气比较稳定,对流不易发展。近地面大气较干燥,无法形成降水,疏松的沙土易被大风扬起,这也是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利用TRMM/LIS 0.1°超高分辨率闪电定位产品, 分析了浙江省及周边地区(117.5~123.0°E, 26~32°N)卫星闪电资料的时空分布特点; 并结合中国区域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亚洲大陆气溶胶光学厚度数据集, 分析了该区域闪电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 研究区域内闪电平均密度为5.97 f1/(km2·a), 其中陆地闪电平均密度为7.94 f1/(km2·a), 海洋闪电平均密度为2.09 f1/(km2·a), 陆地闪电平均密度为海洋闪电平均密度的3.80倍; 平均闪电密度值逐月变化特征在陆地和海洋区域有很好的一致性, 夏季闪电密度最大, 冬季闪电密度值最小; 陆地闪电密度日变化呈现单峰结构, 海洋闪电密度日变化呈现双峰双谷波形。该区域陆地气温、地面辐射、比湿及降水率均与闪电密度的月变化成正相关, 其中地面降水率和闪电密度月变化相关系数最高, 为0.858 0;气溶胶光学厚度与闪电密度月变化呈现弱的负相关, 相关系数为-0.397 8。   相似文献   

15.
从一般雷暴、灾害性雷暴和台风的闪电活动特征以及雷暴闪电尺度特征四个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一般雷暴通常具有正常极性电荷结构,云/地闪比例在3左右(中纬度地区),地闪中正地闪占比为10%左右,负地闪位置往往更集中于对流区.灾害性雷暴倾向具有活跃的云闪,低比例的地闪,易出现反极性电荷结构,正地闪比例偏高.闪电活动与灾害性天...  相似文献   

16.
张雯 《热带气象学报》2022,38(1):124-132
利用四川省绵阳地区2017—2019年6—8月闪点定位系统资料,对绵阳地区闪电频次、雷电流幅值和闪电密度分布进行研究。利用GIS软件获取地闪点的高程,分析了闪电频次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闪电频次随纬度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随经度分布呈现双峰特征,多发生于下垫面海拔高度400~600 m区域;绵阳地区地闪密度有三个高值中心分别位于安县西桑枣和雎水、江油东北二郎庙、绵阳市游仙区杨家湾地区,结合高程分析发现地闪多发区位于山地与平原交汇处偏向低海拔一侧。分析比较了目前常用的防雷计算方法规程法和IEEE推荐公式,在此基础上对绵阳雷电流幅值数据拟合分析,提出适用于本地的雷电流累计概率分布函数和概率密度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7.
苏州地区雷暴活动规律和雷灾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1,他引:16  
曾山泊  肖稳安  李霞 《气象科学》2006,26(5):517-524
本文利用苏州气象局布点的4台可覆盖整个苏州地区的闪电定位仪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苏州地区近几年的落雷密度和年平均雷暴日等雷暴活动规律;然后再结合苏州地区1999-2003年雷电灾害实例和雷灾发生的原因,分析给出苏州地区雷灾的特点和发生规律,为今后防雷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气象台站数据分析著录应用系统”由台站数据处理和数据管理组成。数据处理部分依据国家档案标准著录规则[1][2]、中国气象局要求[3][4],并充分考虑台站档案内容的特殊性,对台站档案进行广泛收集,经过筛选、比较、核实、分类、归纳和演绎、分析综合、动态分析、文献计量等方法确定标准著录格式,并完成台站数据著录及著录结果的录入工作。数据管理部分按照气象档案管理要求和用户需求设计相应的功能模块、各类数据库结构,程序全部采用Visual FoxPro6.0关系型管理数据库语言编程,对江苏省所有地面、高空、农气台站数据进行综合管理,设置了数据采集、单站查询、总体统计查询、数据更新、标准输出等5大项功能,较好地满足了现行台站历史沿革数据的管理和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9.
火箭触发闪电通道的亮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成像速率为2000幅/s的高速摄像资料,对采用不同触发方式的两次负极性闪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空中触发方式的上行正先导的起始速度比经典触发方式的低一个量级左右,而前者的触发高度要比后者的高;闪电通道中金属导线汽化部分的余晖时间可达160—170 ms,相对来说,空气离化部分的亮度信息更能真实体现闪电通道中的电流特性。依据闪电通道亮度变化特性的差异,并结合电场变化的观测,可以将回击之后的过程分为3种类型,没有M分量的为连续衰减型,有M分量的可分为独立型和延续型两种,能够与不同类型的延续电流波形相对应。总体上看,有M分量的回击间隔比没有M分量的要长,几何平均值分别为77 ms和37 ms,有M分量的初始连续电流也会比没有M分量的持续更长的时间。回击和M分量发生前闪电通道的相对亮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回击前闪电通道的相对亮度很弱,甚至观测不到任何发光现象,而M分量发生前闪电通道仍有较强的发光。  相似文献   

20.
The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negative CG flash rate and the area of radarecho with its reflectivity being equal to or greater than 30 dBz in the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 in Beijing area.A max-imum of the positive CG flash rate exists at both the initial and the dissipating stages.The CG flashes are usually locatednear but not within the high reflectivity center.The negative flashes are associated with.the positions of the updraft re-gion,and with the regions of wind convergence and wind shear.Generally,the negative CG flashes are concentrative andthe positive ones are dispersi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