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地区紫外线观测与预报系统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通过对1999-2000年紫外线观测资料的分析,得出紫外线强度与天顶距、总云量、低云量有很好的关系,并利用1999-2000年紫外线强度的观测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利用统计学方法研制了紫外线强度预报方法,并建立了紫外线预报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2.
紫外线强度等级确定因子的季节性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南京市2005年2月—2009年1月的紫外线辐射观测资料,分析了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规律,并重点对各月10—14时的紫外线辐射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强度级别分布频率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提出根据不同季节来选择不同的紫外线辐射特性值作为紫外线强度等级的确定因子,夏季采用10—14时的紫外线辐射强度的最大值,冬季采用其最小值,春季和秋季采用其平均值。  相似文献   

3.
南京市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变化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南京市2005-02—2009-01共4 a的紫外线辐射观测资料,分析了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变化特征,并探讨了云、污染物浓度和雾、霾天气等对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低云量对紫外线强度的衰减更明显,最大达58.15%,蔽光性云层对紫外线辐射强度的衰减可达71%~80%;紫外线辐射强度与污染物浓度呈负相关,其中与NO2的相关性最好,为-0.39;晴空条件下,严重霾对紫外线辐射强度的衰减率可达20%以上,浓雾对紫外线辐射强度的衰减接近50%。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石家庄市3a来紫外线实况资料和地面常规观测资料的分析,发现紫外线强度与中午时段的能见度、相对湿度、总云量、低云量、气温、风速6个气象因子有密切关系,其中,它与总云量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是相对湿度。紫外线与相对湿度、总云量、低云量为负相关;紫外线与风速、气温、能见度呈正相关,并且在不同的月份与气温的相关性有明显的变化。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得出紫外线等级预报方程,为紫外线的预报提供了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张掖市2005~2006年紫外线强度监测资料综合分析,得出张掖市紫外线辐射3级强度以上占全年的58.8%,属于紫外线辐射高强度地区,对人体影响很大。日最大值出现在12:00—14:30时段,年以6—9月为最强。各季节紫外线变化以夏秋2季波动较大,主要是因为该季节天气现象复杂。统计分析发现,云量的多少对紫外线的辐射强度影响很大,当全天或11:00~16:00时段内云量达到6成以上时,紫外线强度均在2级以下。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3年4月至2006年6月商丘市气象台观测到的太阳紫外线指数资料及总云量、能见度、气温和相对湿度资料,分析了商丘市区紫外线指数的月、日变化规律以及气象因子与紫外线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商丘紫外线指数1~2月和11~12月小,3~10月大,7~8月最大。②紫外线指数的日变化规律显著,基本上遵循正态分布,一天中辐射最强的时段在11:00~14:00,紫外线指数基本在6以上,辐射等级超过3级,紫外线照射强度中等以上。③紫外线指数与总云量、能见度、气温和相对湿度有较好的相关性。14:00的紫外线指数与同时次的总云量呈反相关,相关系数为-0.57;与能见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4;与气温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6;与相对湿度呈反相关,相关系数为-0.8。  相似文献   

7.
紫外辐射SUR-1观测结果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楼丽银 《浙江气象》2002,23(3):43-46
采用SUR-1型太阳紫外辐射计开展温州市紫外辐射的观测。以2000年10月-2001年9月逐日紫外线指数和实测资料作为一个时间段时间分析、研究,找出紫外线辐射的气候变化规律和特征,以期对紫外线指数预报有一个指导和促进作用,提高紫外线预报的精确率。  相似文献   

8.
利用紫外线观测仪器对辽宁4个地区紫外线辐射强度进行观测,研究了辽宁地区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变化特征;分析了影响到达地面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因子,结合MM5数值模式建立了统计预测模型,建立了紫外线辐射强度分级标准和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辽宁地区的紫外线辐射强度,总体上是西、北部较东、南部稍强,但相差不大;紫外线辐射强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最大、冬季最小。每年5~9月紫外线强度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日最大值出现在每日的11~14时。夏季紫外线对人体的影响最大,冬季基本无影响。云量的变化对紫外线强度的影响较大。紫外线辐射强度预报模型的预测结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观测和初步分析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通过对广州市2000~2001年两年的地面紫外线辐射观测资料的分析表明广州市全年紫外线辐射强度84.3%出现在"中等"以上级别,"强"、"很强"级别占65.1%,尤其是第二、三季度分别有46.2%、62.1%的时间紫外线出现"很强"级别,分析表明广州市属于紫外线高辐射地区;各候(旬)的最小紫外线指数在夏秋季节的涨落脉动比冬春季节要大,尤其是秋季更加明显.另外,定义了每月云衰减因子(CAF),12~4月为明显的云衰减加强期;6~9月为明显的云衰减减弱期,分析期间最大云衰减因子仅为0.11.  相似文献   

10.
临沂市紫外线辐射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临沂市2004年7月至2005年6月逐日紫外线观测资料,分析太阳紫外线辐射强度指数和等级的年、季、月和日变化特征。指出临沂市日紫外线最大辐射强度为4级的日数为多数,即紫外线辐射指数为7~9的日数占52%,4级以上紫外线辐射主要出现在春夏季节,冬季紫外线辐射较弱,出现4级辐射日数很少且无5级辐射。晴空条件下,冬季太阳紫外线辐射强度日变幅明显小于其他季节,夏季日最大辐射强度出现在12-14时,较其他季节的日最大辐射强度出现时段滞后1小时。  相似文献   

11.
近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强度分析与预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2003年3月至2004年2月日照市气象台观测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强度资料及对应的云量、能见度、湿度气象资料,通过对气象因子与紫外线辐射强度关系的定量分析,建立了单因子识别紫外线辐射强度的数学模型。选用单因子贡献度的数学累积值计算多因子综合贡献度,通过多级判别分析,确定综合贡献度与紫外线辐射强度等级的对应关系。根据数值模式输出产品的解释应用结果,对紫外线辐射强度等级做预报。2004年3~4月试运行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01~2002年7月的哈尔滨市紫外线监测资料,日最大太阳高度角、14时的云量、14时的相对湿度等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哈尔滨市紫外线出现的时间规律,并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方程,进行预报方法的研究。建立了界面简洁、运行方便的预报业务系统,可完成数据库的显示、查询,预报制作、发布等工作。  相似文献   

13.
利用卫星观测的1973~2001年北半球雪盖资料,分析了北半球、欧亚、北美雪盖面积变化与南宁地区盛夏6~8月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南宁地区盛夏降水与冬季雪盖面积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4年1-12月淄博市逐日紫外线辐射强度观测资料,分析了紫外线辐射强度日变化、年变化等时间分布特征,对2004年7月和11月紫外线辐射强度指数预报结果与实况进行对比分析,讨论预报等级误差情况及原因,并针对影响预报准确率的因素,对现行预报方程的修正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对南宁2002年沥青、水泥等不同下垫面温度观测资料和紫外线辐射强度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沥青、水泥日最高温度均比同期气温明显偏高;南宁属紫外线高辐射地区。  相似文献   

16.
紫外线强度的计算及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一般常规的辐射观测资料 ,通过经验公式计算紫外辐射的方法 ,讨论了紫外辐射强度的月际变化特征 ,并给出应用实例 ,对开展紫外线强度指数预报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双多普勒雷达风场反演误差和资料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5,自引:12,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用双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进行回波强度、径向速度和方位定位的质量控制方法,以及利用概率分布法订正配对的双多普勒雷达回波强度的方法。以2001年973“中国暴雨”外场试验期间获取的双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为例,比较了合肥、马鞍山和宜昌、荆州的两对双多普勒雷达同步观测的回波强度、径向速度和方位的改变对观测数据对比的影响;分析了这两对双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测量误差引起的风场反演的误差。结果表明:两对双多普勒雷达观测的回波强度和径向速度的空间位置和变化趋势比较一致,合肥与马鞍山雷达的回波强度有一定差异,径向速度也有1~2 m/s的差异。风场反演的误差与风场的方向、大小、空间位置等有关。在两个径向速度夹角在40°~140°范围内,共面上的风场的反演误差在1~2倍的雷达探测径向速度的误差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李雄  梁丽妮 《广西气象》2003,24(2):31-32
对南宁2002年沥青、水泥等不同下垫面温度观测资料和紫外线辐射强度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沥青、水泥日最高温度均比同期气温明显偏高;南宁属紫外线高辐射地区。  相似文献   

19.
黄河源区植被变化趋势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过程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利用1982~2001年NOAA/AVHRR(美国大气海洋局卫星/甚高分辨率辐射计)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资料、2000~2008年EOS/MODIS(地球观测系统卫星/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NDVI资料以及1982~2008年黄河源区的玛多、玛曲和兴海气象台站逐月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黄河源区玛多、玛曲和兴海地区...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66~2001年淇县观测资料,分析了影响汛期降水的因子,并利用冬季气温、春季降水及1月上旬平均气压等因子,建立了淇县汛期旱涝趋势预测模型.该模型对2002和2003年汛期降水趋势试报,结果基本正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