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振奋 《地理教学》2013,(12):32-34
北京市从1991年起实行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制度,2009年开始实施新课程地理会考。几年来的高中地理会考命题工作在积极探索会考命题规律、注重创新与传承、充分发挥高中会考检查和评价高中地理教学质量、引导课堂教学落实新课程理念等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为北京市高中地理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曾玮 《地理教学》2006,(4):33-35
随着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推进,如何运用新课程的理念来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日益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一、我们的问题 2005年9月江苏省第二批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我市地理学科用的是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有了新教材,不等于有了新课程,更不等于有了新的课堂教学。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学不改,难免会使新课改走上“教新教材”的误区和歧路。如何能更好更顺利地推进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这是摆在我们全体高中地理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教学中我尝试了一些新的考查技巧,加强了过程性评价,并使之发挥了反思和激励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主体是教师,教师角色转变的速度和程度,决定着新课程的进程和成败。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主宰,教师应成为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和促进者。下面本文将结合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来谈谈教师角色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不少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就是要教师多提向,学生多回答。这种教师简单的满堂问,学生的简单参与,远远不是学生自主学习所要求的。那么课堂教学中,该怎样设问呢?笔通过对高中地理下册“城市化”一节的教学后认为,通过多种提问方式提高课堂设问的艺术性,对  相似文献   

7.
黄伟 《地理教学》2014,(21):11-16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圭臬",但课程标准是高层次的学习目标,并非课堂教学具体可行的学习目标。把抽象模糊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分解为具体清晰的学习目标,不仅是地理教学和评价的依据,也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结合具体课程标准阐述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分解过程,及对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分解的一些思考,以此来探讨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分解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推进,以及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日益受到广大地理教师的青睐,因为它在贯彻地理新课程理念,有效处理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与发挥教师的引导、帮助、促进作用的关系,进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切实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益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跃华 《地理教学》2011,(15):10-12
宁夏自2006年进入高中新课程以来,广大地理教师努力改变地理教学大纲指导下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观念,探索和实践课程意识下的教学设计,很好地推进和深化了高中地理课程改革。但也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一些地理教师学科意识过于浓厚,课程意识难于落实到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之中,穿新鞋走老路。本文主要呈现高中地理教师在学科意识下教学设计的具体表现及原因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课程意识下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思想和策略。  相似文献   

10.
唐彧 《地理教学》2007,(3):21-23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多个省区展开。新课程改革强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新的教育学思想和理念的指导下编写的高中地理新教材,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加强了对学生活动课的指导,强调学以致用,发挥地理学科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11.
蒋亚琴 《地理教学》2012,(23):57-58
“莫问国事,只问自我;不问素质,只问高分”,这与高中地理新课程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程目标之一,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健康的人格、关注学生良好社会公德素养和责任感的形成,是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2.
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是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如何从传统单一的讲授法向自主、合作、探究式等多元法转变,问题设计是关键。“一石激千漪”,如果教师的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共鸣,那就非常有利于引领学生顺利发现并解决问题,形成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态度。基于课堂教学问题的复杂性,本文以浙江省使用的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为例作简要阐释。  相似文献   

13.
姜君轶 《地理教学》2022,(8):43-45+8
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使用不应该仅仅局限在学科课堂教学中,上海市市西中学结合“双新”背景,在思维广场开展人文学科跨学科融合式教学的探索。本文以“脱贫攻坚乘风而行”主题教学为例,详述“双新”背景下的高中地理跨学科融合式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4.
课堂导入直接影响到一节课的教学效果。文章以2013年全国部分高中地理优质视频课为例,总结其新课导入的方法。通过学生学习速度、学习结果和学习体验三个维度,对优质课堂导入的有效性进行比较评估,从而得出不同导入方法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同效果。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为新课导入创设高效、多样的学习情境,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湘教版高中地理实验教科书(必修)三册共十一章,在每章后附一篇“双语学习”短文。这是新课程背景下我国地理教材编写的首次大胆尝试,也是地理学科“面向世界”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6.
何美珑 《地理教学》2007,(11):17-19
2007年秋季,上海市普通高中全面推行新地理教材(上海市二期课改教材)。上海高中地理新教材的编写努力体现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并反映上海特点。  相似文献   

17.
鄂傲君 《地理教学》2010,(14):20-22
随着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深入推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一种客观需求。在高中地理校本教研的过程中,不少地理教师注意强化教学过程中教的环节与学的环节的整合,积极尝试将教案设计转向学案的编制,从着重教的过程设计逐步向关注学的过程设计转变。因此,如何提高学案编制的科学性,充分发挥学案的导学、定向、评价、反馈功能,值得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8.
地理作业系统,是以指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实践性活动的方式传递地理教学信息的系统,它直接决定着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符合课改理念的作业系统更是师生交互活动的理想平台,可为新型的学习评价体系提供更直观详实的依据。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地理理应重视作业系统的改革,才能做到课改中各个系统环节相互相承,最大限度的发挥课改的实效性,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2月13日和14日在绍兴市嵊州第二中学举行了绍兴市高中地理教学观摩课活动,参加展示的教师都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和终身发展,摒弃了传统的“以教为本位”的“师传生受”的教学观和“以书本知识为本位”的价值观,充分体现新课程重过程、重体验和重探究的基本理念,凸显了新课程理念的深入。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从根本上焕发了课堂的生命力。在几节观摩课中给大家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一节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第四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的教学。不仅给一线教师学习理解《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理念很大启发,也给一线教师如何推进地理课堂教学改革以深深的启迪。下面我把这节观摩课课堂实录的片段呈现出来,并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感触。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高中地理新课程背景下,针对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模块的新要求,以及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提出了课程理解的方法路径以及教学建议,以增强新课改时期高中地理教学的适切性和有效性,以期为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新教材的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