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单次散射的Aki模型,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2月宁夏地震台网记录的82次ML≥2.0地震的数字地震波资料,计算宁夏及邻区尾波Q值,拟合Q值对频率的依赖关系.全区域数据结果为Q(f)=(212±87.62)·f0.7584±0.19.与国内其它区域相比,本区域Q值较低、对频率依赖性较高.结合区域地震地质构造...  相似文献   

2.
详细讨论了2003年以来宁夏及邻区弹性衰减系数Q值,对其进行分时段计算和讨论,得到宁夏及邻区2003~2005年、2003年、2004年和2005年地震的非弹性衰减系数Q值随频率f的关系,分别为Q(f)=553.8f 0.292,Q(f)=615.2f 0.274,Q(f)=683.2f 0.233,Q(f)=728.6f 0.230,得到祁连山中东段的非弹性衰减系数Q值随频率f的关系为Q(f)=671.6f 0.307.  相似文献   

3.
利用Sato模型研究宁夏及邻区尾波Q值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利用Sato模型,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宁夏地震台网记录的波形清晰、噪声水平满足计算条件的ML≥2.0地震,计算宁夏及邻区各区域尾波Q值,与前人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得到研究区尾波Q值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宁夏及邻区尾波Q值整体呈北高南低分布;吴忠、灵武地区尾波Q值相对较高,与该区域存在高速区相对应;阿拉善左旗西南尾波Q值较低;盐池地区尾波Q值相对较高,对应该区稳定的地质构造;中卫、海原及附近地区尾波Q值相对较高,认为与该区域地壳深部的高温度与高热流值有关。  相似文献   

4.
宁夏及邻区尾波Q值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宁夏9个台站1986年后记录的宁夏及邻区132次地震的200条DD-1仪模拟记录,对宁夏及邻区的分区尾波Q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区尾波Q值主要与地质构造有关。Q值相对较低的区域为吉兰泰盆地,银川盆地南段的吴忠,灵武,阿拉善左旗西南,中卫至海原之间,吴忠,灵武至盐池之间;相对较高的区域为乌海及附近,贺兰山,永宁至大武口之间。  相似文献   

5.
从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宁夏地震台网记录的665次ML≥2.0地震的数字地震波形资料中,选取波形记录清晰、噪声水平满足计算条件的数字地震波形记录,利用Aki模型,计算宁夏及邻区各区域尾波Q值,并与前人已有结果进行对比,得到该区尾波Q值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宁夏及邻区尾波Q值整体呈北高南低分布;吴忠、灵武地区该值相对较高,与该区域存在高速区相对应;阿拉善左旗西南该值较低;中卫、海原及附近地区该值相对较低,认为与该区域地壳深部的高温度与高热流值有关。  相似文献   

6.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上海台网数据库中记录的37次ML≥2.0地震的数字地震波资料,利用单次散射的Aki模型,计算上海及邻区尾波Q值,拟合Q值对频率的依赖关系,结果为Q(f)=(176.2±87.26)·f0.898 4±0.290 8。与国内其他区域相比,本区域Q值偏大,对频率依赖性低。结合上海及邻区地质特征及同期小震空间分布特点,将研究区域划分为以下4个小震密集区:苏中沿海区域、南黄海区域、苏州—东海区域、宁波—舟山区域,分区进行Q值统计分析,表明尾波Q值数据能够较好地反映该区域地震活动性。  相似文献   

7.
Lg尾波Qem0sub值与中国大陆及邻区的地质构造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国大陆45个宽频带数字地震台站的432条垂直向地震记录, 采用叠加频谱比值法计算单台Lg尾波Q0 (1 Hz的Q值) 及eta;值. 利用层析成像方法反演得到中国大陆及邻区(70deg;~135deg;E, 20deg;~50deg;N)Lg尾波Q0及eta;值的横向变化图象. 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及邻区Q0值主要在150~600之间. 其中川滇及缅甸西北部地区的Q0值最低(240). 该地区地壳有复杂的断裂破碎构造及强烈的水热活动. 最高Q0值(Q0510)区主要位于蒙古高原南部、阿拉善、鄂尔多斯块体交界. 其频率依赖eta;值在0.45~0.75之间变化.   相似文献   

8.
基于安艺的尾波理论,本文提出了一种使用单台记录的出格地震图尾波资料测定地壳上层介质Q值的简单数值计算方法。我们利用此方法,选用银川小口子台DD-1图纸,测定了宁夏北部及邻区地壳上部的品质因子。一、测量原理及方法对尾波振幅的理论公式作如下几点简化考虑: Aki曾针对他所使用的仪器系统和研究区域建立了尾波优势频率f与推移时间之间  相似文献   

9.
利用单次散射的Aki模型,选取河南地震台网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记录的96次ML≥2.0级地震共345条有效数字地震波记录,计算河南及邻区尾波Q值。计算结果显示,河南及邻区尾波Q值存在北低南高的特征。河南及邻区尾波Q值的平均结果为:Q=Qofn=202.5±91.38×f0.893 8±0.291 5;豫北地区尾波Q值的平均结果为:Q=Q ofn=194.7±56.26×f0.883 2±0.374 2,豫南地区尾波Q值的平均结果为:Q=Qofn=254.4±74.28×f0.926 1±0.361 0。  相似文献   

10.
对宁夏历年年度地震趋势会商时提出的前兆观测异常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并综合分析了宁夏地震局震情监视区5级以上、邻区6级以上地震前前兆观测异常特征,最后给出了宁夏及邻区5级以上地震的预测方案。  相似文献   

11.
基于Sato模型的内蒙古东北部地区尾波Q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Sato模型,采用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内蒙古东北部及临近地区发生的526次地震事件,挑选M_L≥2.0、记录清晰且信噪比较高的102次地震事件,拟合得到内蒙古东北部地区尾波Q值,得到Q_C(f)=(64.74±29.09)f(0.8925±0.0765);Q值与依赖指数η成反比,且该区北部Q值偏高,南部Q值偏低,可能与地质构造及地震活动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根据单次散射(Aki)模型,利用2003年至今山东台网记录的26次2.9级以上地震的数字化地震波,研究并探讨了胶东半岛及两侧海域平均尾波Q值,在1~18Hz的频率域范围内,Q值与频率的依赖关系为:胶东北部海域Qc=(313士42),f^(0.653±0.145),胶东内陆Qc=(319±88)f^(0.649±0.145),黄海海域Qc=(259±60)f^(0.757±0.277),与国内其他区域尾波Q值研究结果相比,本区域Qc为高值、对频率低依赖性区域。可能与本研究区内构造活动弱、地震活动水平低有关。  相似文献   

13.
龙岗火山区尾波Q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sato单次散射模型,利用2007年5月至2010年2月龙岗火山测震台网记录到的发生在火山区及邻近地区内的41次Mt.≥1.6地震的波形资料,计算了龙岗火山区的尾波Q值,得出尾波Q值与频率的关系为Q(f)=(42.65±7.53)f(0.845 9+0.164 2),具有以低Q值高η值为特征的火山构造活跃地区的尾波...  相似文献   

14.
利用磁县数字地震台记录到的近震波形资料,采用Aki尾波单次散射模型,计算1830年磁县7.5级大地震震源区50km范围内的尾波Qc值;经多地震拟合得出在尾波流逝时间为20s时,Qc=(70.2±29.3)f^(0.8054±0.1615);40s,时Qc=(96.6±25.3),f^(0.7772±0.1098)。结果表明,磁县震源区Q0值较低,震区地震波衰减比邢台、唐山震区快;η值表明Qc值对频率的依赖性弱于邢台和唐山震区。  相似文献   

15.
史水平  周斌  李细光  文翔  黄惠宁  毛世榕 《地震》2021,41(4):106-120
2010年6月28日至8月初, 广西凌云与凤山交界地区出现一次罕见的震群活动。 利用震区附近8个近距离台站所记录的数字地震波形, 按照高信噪比和计算要求, 挑选出此次震群中74次ML>1.5地震可用于计算地震尾波的共179条三分向波形记录, 采用Sato单次散射模型经滤波以及消除环境噪声后, 计算了地震尾波传播过程途经区的品质因子Q(f)值; 拟合Q(f)值与频率f之间的关系, 得到研究区Q(f)=(44.32±23.56)f0.88±0.17; 并对震中区及其邻区地震尾波衰减的时间与空间特征进行了探讨。 通过分析震区及其附近尾波衰减参数与尾波采样体之间的关系, 认为该区域可能存在浅部高衰减层。 此次震群是在低应力水平条件下发生的, 震中区Q0值较其他台站高, 其地震尾波衰减较慢, 介质非均匀性水平相对较低, 震中区为低衰减区域, 介质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6.
福建顺昌尾波Q值衰减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光  陈金鹏 《高原地震》2009,21(2):24-27
基于Sato单次散射模型,利用2007年3月13日福建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发生在福建省北部地区的45条ML≥2.0级地震波形资料,对福建北部地区尾波Q值进行了研究,研究中首先计算各条记录尾波4—18Hz间15个频率的尾波Q值,并对Q值与频率之间的依赖关系进行拟和,拟和结果为:Qc(f)=(150.34±42.51)f^(0.8214±0.2109)。  相似文献   

17.
选取2016年3月—2019年6月内蒙古地震监测台网记录的925条内蒙古东北部及邻近地区地震数据,从中挑选133次M_L≥2.0且记录清晰、信噪比较高的地震事件,利用Sato模型、Aki模型,分别计算该区域地震尾波平均Q值,并拟合得到Q值对频率的依赖关系,其中:(1)Sato模型:Q_C(f)=(64.11±29.15)f~((0.8914±0.0772));(2)Aki模型:Q_C(f)=(258.4±65)f~((0.6815±0.1435))。结果表明,利用2种模型计算的该区域地震尾波Q值分布具有一致性,且Q值与依赖指数η成反比关系,分析认为,尾波Q值高低分布与地震活动性及地质构造有关。  相似文献   

18.
紫坪铺水库地区尾波Q_C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ato模型研究了汶川 M_S8.0地震前位于震源区的紫坪铺水库地区尾波 Q_C值特征. 结果表明,库区 Q_C值与频率有很强的依赖关系,4个台站的平均 Q_C=21.6 f~(1.211),尾波 Q_0值较小,平均为21.6. 离震群最近的MZP台 Q_0最大,为29.0,离震群最远的BAJ台 Q_0最小,为13.9. 这种尾波 Q_0值的差别可能与尾波 Q 值所反映的介质深度存在一定的关系,而较小的流逝时间可能是这里η值偏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中法合作建立的微震数字地震台的资料研究了海原西断层松山附近地区的微震尾波的衰减特征.计算了170次地震的7个频带的尾波Qc值,得出该地区尾波衰减可用Qc=52f1.09表示,表明这个地区是构造活动水平较高的地区.  相似文献   

20.
选取2009—2018年江苏省射阳地震台200 km范围内M_L≥2.0地震波形资料,基于Sato单次散射模型,计算该区域S波尾波Q_c值,并探求其时间变化特征。采用相同方法计算盐城、灌云地震台地震波形资料尾波Q_c值,并将3个地震台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射阳地区是江苏省尾波Q_0低值区域,Q_c值随频率的变化关系为Q_c(f)=33.7±3.4f ~(1.16±0.04);在2016年10月20日射阳M_(L )4.8地震前,射阳地区尾波Q_c值有增大现象,Q_c值变化特征表现为上升—下降—上升—发震;盐城、射阳、灌云地震台所记录地震的尾波Q_c值在震前均出现明显的高值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