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北-尚义地震区及其邻区地壳上地幔结构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张北-尚义地震区及其邻区的深部结构的研究表明,张家口-蓬莱构造带与其两侧的山西裂谷系、华北裂谷盆地和燕山褶皱带相比,具有低阻性质,地壳内的速度界面及莫霍面的深度分布显示出明显的不同。以延怀盆地为界,把张家口-蓬莱构造带分成西北和东南两段。最新的大地电磁观测研究表明,张北-尚义地震区电性结构与周围有一定差别,壳内有一近北北西向构造,主震和绝大多数余震都发生在壳内低阻带以上  相似文献   

2.
张北-尚义地震的地震构造环境与宏观破坏特征   总被引:41,自引:5,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锡伟  冉勇康 《地震地质》1998,20(2):40-145
阐述了张北-尚义地震的区域地震构造环境,结合本次地震的宏观烈度分布、震源机制解和震区卫星影像的线性构造解释等资料,讨论了地震的孕震构造和可能的发震断层,认为本次地震是张家口-蓬莱断裂带北西端最新活动的结果,北西向的张家口-蓬莱断裂带未来的地震活动趋势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张家口-蓬莱断裂带地震构造特征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93,自引:15,他引:7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杰  宋长青 《地震地质》1998,20(2):51-154
北西向张家口-蓬莱断裂带由近20条北西至北西西向断裂组成,是一条对新生代区域地质构造发育起到重要控制作用的地壳构造带。断裂带新生代活动由中部向西北和东南部发展,总体表现左旋走滑性质。断裂带有山西断陷盆地带等几条北东向活动构造带与之交汇,形成北西和北东向两组断裂相互交切的构造组合,出现5个复杂的构造交接段。6级以上强震和大多数中小地震群集于这些地段,其中北西和北东向断裂都可能发生地震,显示共轭破裂错动特征,但北东向断裂发生的地震强度较大。张北-尚义6.2级地震发生于断裂带与山西断陷盆地带交接段的西缘,是断裂带向西北扩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张家口—蓬莱断裂带的分段特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家口-蓬莱断裂带是华北地区一条重要的北西向地震构造带。根据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将断裂带分为4段:张北-南口段、南口-宁河段、渤海段和蓬莱-烟台段,各段具有不同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同时,对断裂带内北西向断裂和北东向断裂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董瑞树  任国强 《地震地质》1998,20(2):27-130
从地震活动性分析对张北-尚义地震所作的中长期预测进行总结与反思。首先通过张北-尚义地震所在的燕山-渤海北西向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性分析,对该带作了分段,并确认了张家口段为未来中强震的危险段。第二步通过TBB法计算确认了该段内28号潜源为1~3a的危险区,该区靠近张北震中区,此次地震震中即在使用资料范围内。第三步,由对预报结果的反思,提出应加强中强地震构造背景的研究,特别要注意区域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6.
北京西北地区壳幔结构的非均匀性特征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在北京西北部地区穿过张家口——渤海地震带北西段地震测深剖面进行了综合解释和研究, 揭示了延庆——怀来、 张北——尚义地震活动区异常的深浅地壳结构特征. 结果表明: 研究区基底结构具有明显的起伏变化, 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基底埋深存在着较大差异. 基底埋深在局部地段呈现出的急剧变化可视其为基底断裂存在的一种标志, 基底断裂与地壳深断裂的存在为岩浆的上溢提供了条件, 从而导致了地壳结构强烈的非均匀性. 延怀地区壳内复杂反射波组序列和局部强弱不连续反射带现象的出现, 表明该地区地壳结构发生了强烈的挤压变形, 从而构成了该地区复杂的地壳结构, 为该地区地震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来源; 张北——尚义地区壳内不同深度范围低速异常体和局部的C1界面的存在, 可以认为是岩浆多期活动的产物, 在区域构造活动的作用下脆性的上地壳内, 当局部应力积聚到一定的程度从而引发了地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张北—尚义地震序列的空间分布,构造活动性初探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利用张北-尚义地震极震区布设的微震仪所记录余震的精确定位结果,通过震中分布图,结合利用全球数字台网波形资料测定的震源参数结果,以及震区构造背景,对张北-尚义地震的发震构造及其构造活动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张北—尚义地震区的壳幔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河北张家口地区的深地震测深宽角反射/折射剖面资料的研究表明:近东西向的张北—崇礼地壳断裂带与北西西向的张家口—渤海地壳深断裂带在张北62级地震区交汇。在这里延伸至莫霍面的地壳深断裂带和壳内界面的不连续处是汉诺坝大面积玄武岩溢出的通道。震区中上地壳内的局部速度逆转和下地壳内异常的低速带预示着岩浆活动仍较强烈。张家口—渤海地壳深断裂带近期活动可能是张北地震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张北-尚义地震与大同-阳高地震地震活动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志辉  楚全芝 《地震地质》1998,20(2):77-178
张北-尚义地震与大同-阳高地震虽然相距不远,但在地震活动性上有较大的差异。大同-阳高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断裂带附近微震活动、震源邻区地震活动趋势、地震活动空区展布和余震分布都与北东或北西向这组共轭构造一致;张北-尚义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断裂带附近微震活动、震源邻区地震活动趋势、地震活动空区展布和余震分布则与近南北或近东西向这组共轭构造平行。产生这种方向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构造条件的差异以及附加应力场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张北-尚义地震序列的重新定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应用相对定位方法, 对张北-尚义地震序列的主震和ML≥3.0 余震重新精确定位。得出:张北-尚义地震序列的主震位置为北纬41.15°, 东经114.46°, 位于宏观震中的北东方向约4 km处, 震源深度15 km 。余震震源分布在北东约20°的近乎垂直的平面内及其附近。张北-尚义地震序列的重新精确定位的结果,清楚地表明了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是南—北向至南南西—北北东向的具有较小的逆冲分量的右旋断层活动  相似文献   

11.
辽河裂谷的深部构造与裂谷活动的侧向迁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俊猛  卢造勋 《地震地质》1998,20(3):34-233
对横穿辽河裂谷的闾阳-海城-东沟剖面的深部地震探测、重力测量、大地电磁测深、大地热流测量资料做了进一步分析,发现辽河裂谷地带壳幔间具有多个薄层过渡的特征,与东西两侧的辽东台隆和燕山台褶带明显不同。壳幔过渡带的薄层结构、速度结构、温度结构以及壳内低速层和软流圈顶面构造特点表明辽河裂谷的构造演化过程自西向东侧向迁移,当前上地幔物质运动的前锋不在裂谷之下,而是向东移至金州地震带附近的析木一带,深部物质运动是辽河裂谷形成及其活动性侧向迁移的主要动力学因素  相似文献   

12.
埕宁隆起是渤海湾盆地内部与黄骅坳陷、渤中坳陷并列的一级构造单元,该地区沉积地层较发育,并具有断块构造,其内部断裂虽然相对不发育,大断裂及次级断层数目不多,但其皆属于张家口-蓬莱断裂带,该断裂带地震活动频繁,在1998年1月在其西北端发生了张北6.2级地震,因此分析研究埕宁隆起的构造分布特征及其内部各断层的空间位置、几何结构、延伸范围和活动时代及强度等问题,对探查渤海湾盆地区域地震构造背景及地震活动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聂文英  祝治平 《地震研究》1998,21(1):94-102
近斯完成的北北东向的繁峙-太仆寺旗宽角反射/反射剖面,由山西断隆进入内蒙地轴,穿过了山西地震带的大同-阳高震区和北西西向张家口~渤海地震带的西北缘。其主要目的是探测研究张~渤地震带及其两侧壳幔构造与速度结构的差异及其与地震活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张~渤海地震带壳内界面及莫霍面较其两侧有1.0~2.0km的不同程度的上隆;在阳原~张家口之间地壳结构纵向与横向非均匀性明显,上地壳和下地壳上部有局部的速  相似文献   

14.
杨智娴  陈运泰 《地震学报》2004,26(2):115-120
1998年1月10日北京时间11时50分(03时50分UTC),在北京西北约180 km的河北省张北县与尚义县交界地区发生的ML=6.2地震. 该地震是近年华北地区的重要地震事件. 由于地表未见明显的活动断裂展布,震后的野外考察未给出任何优势走向的地表破裂资料,余震分布也没有显示出优势的展布方向,因此发震构造不清楚.笔者曾应用主事件相对定位方法,对张北——尚义地震序列的主震和ML3.0余震重新精确定位,得出结论:张北——尚义地震序列的主震震中位置为41.145N、114.462E,位于宏观震中的北东方向约4km处,震源深度15 km; 余震震源分布在走向180~200、接近于竖直的平面内及其附近. 这一重新精确定位的结果表明,张北——尚义地震的发震构造是一北北东向的断层. 文中作者应用另一相对定位方法——双差地震定位法,对张北——尚义地震序列的主震和ML3.0余震再度进行精确定位. 双差地震定位法重新定位后,得出结论:张北——尚义地震序列的主震震中位置为41.131N、 114.456E,位于宏观震中的北东方向约2.5 km处,震源深度12.8 km; 余震震源也分布在走向N10E的接近于竖直的平面内及其附近. 这一重新精确定位的结果,再次表明张北——尚义地震的发震构造是一北北东向的断层.   相似文献   

15.
近年华北地区GPS水平形变反映出阴山-燕山南缘构造带、张家口-蓬莱隐伏断裂带、郯断裂带及建昌-邢台构造带具有较强的活动性,成为不同时间的压缩区段。近年的基线和位移量的表明:形变压缩区和位移量较大的地区是地应力积累较大地区,因此,成为中、强地震发生的场所,这两项可作为判定地震危险区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徐好民 《地震地质》1998,20(2):131-134
1996年10月提出京西北延庆、张家口、商都、集宁一带属高应力集中区,值得进一步注意的预测意见,1998年1月10日发生的张北-尚义地震正处在张家口、商都、集宁围限的中心地区,作为中长期地震危险区判断应该说是相当成功的。在地震预报上宏观微观结合应该是有益的,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近期完成的北北东向的繁峙~太仆寺旗宽角反射/折射剖面,由山西断隆进入内蒙地轴,它穿过了山西地震带的大同~阳高震区和北西西向张家口~渤海地震带的西北缘。其主要目的是探测研究张~渤地震带及其两侧壳幔构造与速度结构的差异及其与地震活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张~渤地震带壳内界面及莫霍面较其两侧有1.0~2.0km的不同程度的上隆;在阳原~张家口之间地壳结构纵向与横向非均匀性明显,上地壳和下地壳上部有局部的速度逆转,下地壳下部的低速层由山西断隆一直延伸至内蒙地轴,上地幔顶部的速度梯度明显增大;在阳原、怀安和张北附近分别存在着延伸至莫霍面的地壳深断裂带;在内蒙地轴一系列壳内界面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张北-尚义地震序列的重新定位和发震构造/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8年1月10日在北京西北约180 km的河北省张北县和尚义县交界地区发生的ML=6.2地震是华北地区近年的重要地震事件.历史上这一地区的地震活动水平不高,迄今在地表未发现有明显活动的断裂.张北-尚义地震发生后,不同机构给出的主震定位结果不尽相同,他们所给出的余震分布也没有显示出优势的展布方向.因此,张北-尚义地震的发震构造亟待研究.本文应用相对定位方法,对张北-尚义地震序列的主震和ML3.0余震重新精确定位.得出:张北-尚义地震序列的主震震中位置为41.145N、114.462E,位于宏观震中的北东方向约4 km处,震源深度15 km;余震震源分布在与震源机制解给出的走向为180~200的节面一致的、接近于竖直的平面内及其附近.张北-尚义地震序列的重新精确定位的结果清楚地表明了张北-尚义地震的发震构造是一近南-北向~北北东向的断层.这次地震是在与华北地区构造应力场方向一致的﹑近水平的、北东东向主压应力作用下发生的右旋-逆断层错动.   相似文献   

19.
张北-尚义地震前太平庄井地下流体中短期异常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培仁  刘成龙 《地震地质》1998,20(2):10-109
张北-尚义地震前,北京太平庄井地下流体多次出现异常,这些异常虽然在时间上与1997年5月25日张家口4.2级和1997年10月21日乌拉特后旗5.0级地震相对应,但笔者认为应该将这些异常群体与地震活动都看作是华北北部地区地壳活动的反应,是整个区域应力场应力不断增强的反应,是张北-尚义地震的中短期前兆异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河北张家口地区的深地震测深宽角反射/折射剖面资料的研究表明:近东西向的张北-崇礼地壳断裂带与北西西向的张家口-渤海地壳深断裂带在张北6.2级地震区交汇。在这里延伸至莫霍面的地壳深断裂带和壳内界面的不连续处是汉诺坝大面积玄武岩溢出的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