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滇西北红牛—红山铜矿床是义敦—沙鲁里岛弧上与晚白垩纪中酸性侵入体有关的典型的斑岩-矽卡岩-热液型铜矿床。本文通过对其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化富集规律及成矿模式、矿床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研究,建立了红牛—红山铜矿床的"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和综合研究+重力+激电和高精度磁测+土壤化探测+工程验证"组合勘查技术方法、"燕山晚期石英二长斑岩+接触带矽卡岩和层间破碎带矽卡岩+重力低异常+高磁异常+高视极化率和低视电阻率异常+Cu-Mo-Pb-Zn-Ag-Au等元素综合异常"组合勘查模型。地质调查研究确定矿床成矿地质体和找矿地质体、矿化类型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建立矿床"四位一体"的成矿模式和区域-矿区地质找矿模型。区域中小比例尺的土壤化探测量确定区域找矿靶区,大比例尺土壤化探测量进一步缩小找矿靶区,逼近矿体赋存部位。矿区处于1∶5万土壤测量圈定的Cu-Pb-Zn-Mo-Au-Ag元素综合高异常区,1∶2.5万土壤测量圈出Cu-Pb-Zn-Ag-W元素综合异常面积较大、强度高、浓集中心明显、元素套合好,与矿区铜(铁)矿体赋存区域异常相对应。区域重力低异常区和正磁异常强度高区域是重要的找矿靶区,矿区大比例尺磁异常和激电异常区确定了矿体的空间位置和产状;矿区铜(铁)矿体赋存区为低视电阻率、高视极化率异常区,高精度磁测表现为正负磁异常相伴。矿区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综合勘查模型对矿区深边部找矿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依据1:5万高精度航磁异常和地质特征进行选区,结合1:2万综合物化探查证技术,在小兴安岭伊春地区航磁异常区发现了夕卡岩型锌多金属矿,体现了航空磁测技术在夕卡岩型多金属矿找矿中的适用性.查证结果认为,下寒武统含大理岩地层与侵入岩接触部位航磁异常区是重要的夕卡岩型多金属矿找矿靶区,赋矿部位显示低阻高极化地球物理特征;土壤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地层与侵入岩接触部位存在Ag、As、Sb、Mo、W、Bi、Pb、Cu、Zn元素组合异常,异常套合好,Sb异常值高,出现于内带,Zn常见于中带.  相似文献   

3.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对区域找矿远景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内蒙古呼伦布斯格地区1∶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成果为依据、地质背景为基础,分析了研究区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研究了区内元素分布特征、元素相关性及组合特征、单元素异常特征,认为区内Au、Ag、Pb、Zn、Sb、U、Th的异常规模较大、强度较高、相对离散程度高,具有较好的成矿潜力,评分排序上述综合异常数据,划分出四个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4.
甘肃某地进行矿产地质调查工作时发现铌钽矿体,为查明铌钽矿体的分布范围、规模、矿体形态等,开展了覆盖矿区的1∶1万地面高精度磁测工作。发现一条高磁异常带横贯矿区,已发现的铌钽矿体与高磁异常带套合良好。结合地质、物性等资料,快速、有效的划分了矿区断裂构造,分析磁异常展布和断裂展布与铌钽矿分布的关系,综合分析铌钽矿的成因,圈定重点找矿区域,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依据。经后期钻孔验证,肯定了高精度磁测在本测区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湖州市土壤磁化率与重金属元素分布规律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对84个地表土样、17个剖面土样和11个基岩样的磁参数与化学分析测试,对湖州市进行了土壤磁化率与重金属元素分布规律、成因及两者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表层土壤磁化率高值异常区与土壤重金属元素高值分布区吻合程度非常高,剖面土壤磁化率值与重金属元素含量总体上均呈向下递减的相同特点;表层土壤磁化率与重金属元素高值异常均系人类经济工程活动影响所致,主要与当地城镇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垃圾施肥、工业粉尘、废气、废物和污水排放、农药和化肥的过量使用等有关;表层土壤磁化率值与重金属元素Cd、Hg、Pb、As和Cr含量之间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相关性有着明显的差异.在旱地土壤中磁化率与重金属元素Hg、Pb高度相关,与Cd、As和Cr不相关;在水田土壤中磁化率与重金属元素Pb、As高度相关,与Cd显著相关,而与Hg、Cr不相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区域地质、水系沉积物测量、土壤测量和高精度磁测等方面对色药异常区的铜找矿前景进行初步分析。利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编制异常图,发现区内Mo、Cu、Bi、Pb、Zn、Sb、Sn、W、Ag、Hg等元素均有不同规模的异常,且Mo、Cu异常规模较大。通过高精度磁测结果显示区内有3个磁异常,已知铜矿化点均位于磁异常附近。通过土壤测量数据研究元素间的组合关系,推断区内可能的矿床类型与酸性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并对区内已发现的1号铜矿化点进行重点研究,表明区内寻找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铜多金属矿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7.
对瑶上坑地区土壤元素含量进行数学地质分析及单元素异常评价可知,研究区土壤中Cu和Mo、Pb和Zn具有良好的亲和性,其中Cu和Mo的异常范围一致性较好,异常强度高,规模大,主要分布于岩体与老变质岩接触带两侧,可能与不同岩性界面充填的中高温成矿热液有关。研究区共圈定了4个土壤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块段,对Ⅱ号综合异常块段进行工程查证,发现元素异常高值与与石英破碎带有关的张性断裂关系密切。建议对其他3个综合异常块段开展相关工程查证,从而确定各元素异常与北东向断裂构造、岩性接触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准苏吉花斑岩型铜钼矿床是内蒙古中北部新近发现的铜钼多金属矿床之一。这里对矿区地表土壤热磁组分中元素含量及异常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元素异常在平面上出现明显的分带性,以地表矿化露头为中心向外依次为Mo-Cu-W-Te带、Ag-Bi-In-Zn-Cd带及As-Pb-Mn-Sb带,所有元素异常均包含在Fe2O3异常之内。通过土壤热磁组分地球化学测量,共圈出七个多元素组合异常,经野外异常查证,认为土壤热磁组分地球化学异常为有效的地质异常。因此,在风成沙覆盖区应用土壤热磁组分地球化学测量方法,配合多重分形(含量-求和法)和地质累积指数(Igeo)等统计方法,可最大限度消除风成沙干扰,快速、有效地确定异常下限,圈定多元素组合异常,提供有利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9.
郎兴海 《地质与勘探》2014,50(3):411-418
雄村矿区是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内已查明资源/储量达大型规模的Cu-Au矿区,已经发现了I、Ⅱ、Ⅲ号Cu-Au矿体。矿区地面磁测结果表明,矿区存在明显的高磁异常区和低磁异常区,两类异常区均有矿化显示,I号矿体位于低磁异常区,Ⅱ号矿体位于高磁异常区,磁异常特征的差异主要是因为磁铁矿含量显著不同造成的。通过对矿区地面磁测异常特征的研究,圈定出了2个低磁异常区和3个高磁异常区,综合地、物、化资料,对5个磁异常区今后的找矿思路进行了分析,为矿区及外围开展综合方法找矿提供了参考,同时,对于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其它地段寻找该类型矿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查明测区中1.5km2内金、银、铜、铅等元素的含量分布与共生组合特征,圈定金、银、铜、铅等元素异常范围,对测区内的土壤地球化学元素组合进行评价,结合区域地质特征,依据综合多元地质信息分析模型,综合分析后圈出找矿有利成矿预测区,指导矿产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云南武定地区1:5万磁测和重力资料综合分析研究,确定了局部重力高异常(带)42个,重力低异常41个,5个重力有利找矿远景区;对该区磁异常特征分析,获得磁(ΔT)异常86个,确定了4个有利找矿远景区。结合地质、、重力、磁测资料的综合分析与研究,划分断裂61条,提出了铜、铁找矿找矿有利地段及远景区,为武定地区寻找隐伏铁铜矿床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四川地质学报》2022,(4):610-614
通过对云南武定地区1:5万磁测和重力资料综合分析研究,确定了局部重力高异常(带)42个,重力低异常41个,5个重力有利找矿远景区;对该区磁异常特征分析,获得磁(ΔT)异常86个,确定了4个有利找矿远景区。结合地质、、重力、磁测资料的综合分析与研究,划分断裂61条,提出了铜、铁找矿找矿有利地段及远景区,为武定地区寻找隐伏铁铜矿床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兴安金石金矿外围4号分散流异常区,通过地电化学提取金测量法,查明测区存在5个走向规模小于50m的金异常区,W(Au)最大值为72.4×10-9,高出背景值十几倍,并藉综合土壤吸附汞测量,高精度磁测和激发极化法等多种物化探方法来确定这些异常区的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特征,提出金矿成矿的有利部位在金的地电提取高异常区、高汞量异常区、高磁性异常区、低视电阻率异常区和中等视极化率异常区的"三高一低一中"的找矿模式.确定测区的北北东角(右下角)一带具备有利的金矿成矿条件  相似文献   

14.
冀东地区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以往只把铁矿和金矿作为重点找矿目标,对钨矿等勘查重视程度不够。在亮甲峪地区进行1∶2.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通过元素分布特征、单元素异常特征、元素相关性分析以及综合异常圈定,确定了找矿靶区;通过对Z1靶区进行土壤剖面测量,圈定了3条异常带,对异常带实施钻孔深部验证,发现金钨矿体,证明异常为矿致异常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贵州省松桃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资料进行综合处理,圈定了Pb、Zn、Cu等15种元素异常范围,依据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元素相关性及在测区的共生组合关系划分出亲铜元素类、亲铁元素类及其他元素类三类。根据异常元素组合特征圈定出38个综合异常,按其找矿意义大小对其进行了综合异常分类评序,对其中具有较大找矿意义的重要综合异常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依据工作区已发现的矿床、矿点,结合全区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特征,异常分布规律以及地质背景因素等,将测区划分为Ⅰ、Ⅱ两级成矿远景区,并划分出5个找矿远景区,为从总体上认识和把握区内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信息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为该区今后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青海民和-海石湾一带土壤重金属异常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省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发现,民和-海石湾一带的狭长谷地沿109国道两侧分布的土壤中存在以Cd、Pb、Hg、Cr等重金属元素为主组成的综合异常。空间上各异常元素套合较好,而且综合异常面积较大,异常元素衬度较高。经相关分析,Cr元素与土壤常量组分显著相关,与SiO2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同时,Cr元素水平剖面上城区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地方,垂向剖面上呈现元素表层略微富集的现象;Cd与有机碳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与TFe2O3不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Pb元素在80 cm以上的土壤中,异常区土壤中的含量明显高于非异常区,Pb异常基本存在于表层土壤中;Hg元素含量表层富集明显,城区土壤中的Hg含量远高于其他地方。研究结果表明,人为源输入是导致该地区Cd、Pb、Hg异常的主要因素,而Cr元素异常的形成具有双成因性质,在较高自然背景上产生了人为源叠加。因此,加强异常区工业"三废"的控制和管理,是防止异常面积扩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肖明尧  匡应平  姜山 《世界地质》2013,32(4):847-856
以二道桥地区 1∶ 10 000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高精度磁测、激电中梯等原始数据为基础,综合分析了测区的物化探异常特征、探槽和钻孔原生晕特征,探讨了探槽和钻孔原生晕元素比值特点,推测了矿体产状和大致形态,以及在空间上的成矿部位,预测了 Cu、Pb、Zn、Ag 成矿元素的有利地段,提出了两个找矿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8.
崔敏  刘志宏  吴国学 《世界地质》2007,26(2):190-193,198
地质、土壤地球化学找矿信息、高精度磁测和γ能谱信息的分析表明,乌拉嘎金矿外围土壤地球化学找矿信息特征为Au、As、Sb、Cu、Ag、Mo元素的组合异常。采用综合地质累积指数对研究区内的元素组合异常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区分异常下限、划分异常等级。按照综合地质累积指数大于零的原则,圈定了研究区内A、B、C三处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测区遥感解译环形构造与1: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元素异常产生的叠加关系进行分析比较,认为具有叠置、套合关系的环形构造和元素异常具有相同的内在地质成因关系。选择测区内扎赉河农场Cu多金属元素异常区开展野外地质调查验证,在两者交集部位发现了(黄铁矿、孔雀石、黄铜矿)矿化构造蚀变岩(带).这一实践过程为区域地质找矿工作早期确定元素异常矿化位置起到了标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广山―江藻锌多金属矿区大比例尺地质矿产填图、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高精度磁测以及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等,了解矿区含矿构造蚀变带分布、地球化学元素组合特征及深部控矿断裂的延伸情况。矿区土壤发育Zn、Cu、Pb、Ag、As、Sb、W、Sn、Bi等组合异常,异常强且套合好;地磁场基本为平缓正值场区,花岗岩与碳酸盐岩地层接触交代矽卡岩矿化蚀变带磁性总体不强,一般为40~80nT,构成NE向条带,但局部含矿地段显示为较强正磁异常;CSAMT测量较好地反映深部构造特征,显示在矽卡岩蚀变带深部-500~-1000m存在NE向低阻断裂带及近直立长条状低阻体。土壤地球化学、高精度磁法测量及CSAMT测量综合应用较好地圈定了矿区找矿地段,为下一步验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