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黄海海相油气地震勘探难点分析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黄海海相残留盆地广泛分布中古生代碳酸盐岩地层。盆地的油气勘探仍处于前景调查评价阶段。分析了研究区特殊地震地质条件造成的地震采集和处理所面临的诸多难点:地下地质构造复杂造成地震波场传播路径复杂多变,碳酸盐岩高速屏蔽层使得地震波向下传播的能量微弱,以及海洋作业环境等。针对地震资料多次波发育、深部目标层反射能量弱、信噪比低、成像精度低、资料品质差等困难和状况,提出了相应的勘探策略,如:加强理论模拟研究;采用多层震源延迟激发技术和"长排列、上下缆"的立体宽线接收技术,以拓宽频带、提高深部目标层反射能量;采用多次波压制技术以突出中深层弱反射;采用针对长排列的各向异性速度分析和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以提高复杂构造成像能力等。  相似文献   

2.
苑益军  张锐锋 《现代地质》2012,26(6):1237-1243
在陆上地震勘探中,多次波反射与其他干扰波一样,干扰了有效波反射信号并降低了资料的信噪比。根据陆上地震数据中多次波与一次波所表现的不同特点,提出利用动校正叠加技术和频率-波数(f-k)滤波方法相结合的策略以压制地震数据中的多次波。使用一次波速度的动校正叠加技术可以衰减地震数据中的一部分多次波能量;根据叠加剖面确定包含剩余多次波的CMP范围,将f-k滤波方法应用于这些CMP道集上进一步压制多次波。模型试算和实际数据处理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多次波压制策略,不仅能有效地衰减多次波能量,而且在处理过程中可以减少对有效波信号的伤害。  相似文献   

3.
刘春成  刘畅  王大利 《铀矿地质》2011,27(3):173-179
面波和多次波等噪音的产生是海上地震勘探的突出特点,如何高保真地对其进行压制一直是信号处理工作的难题。基于重构信号模型的去噪技术通过不同的方法,充分考虑不同入射角度和横波地震信息,重构信号模型,分离出剩余信号,然后针对剩余信号进行去噪处理,利用建立的信号模型和剩余有效信号结合,得到有效地震信号,达到突出有效信号衰减噪声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海洋高分辨率单道地震,在海洋基础地质调查、环境工程调查以及水合物调查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与海洋多道地震一样,单道地震也存在多次波非常发育的问题。由于处理手段比较单一,单道地震的多次波衰减相比于多道地震多次波压制更为困难。这里采用基于模型预测和自适应衰减的两步法来衰减单道地震上的多次波,首先采用基于自褶积的方法预测多次波模型,然后采用自适应方法从原始数据中减去多次波模型。将该方法运用于南海北部陆坡某海域采集的单道地震数据,效果较好,残余的多次波在地震数据上表现为随机噪音,进一步采用FX预测反褶积方法进行衰减,得到高质量的成果剖面。  相似文献   

5.
珠江口盆地A区自由界面多次波是影响该区最终成像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SWMA(Shallow Water Multiple Attenuation)或SRME(Surface Related Multiple Elimination)对自由界面多次波进行压制,此类多次波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压制,但是剖面上仍有残留多次波。经分析,SWMA、SRME在压制自由界面多次波时各有长处,但也有一些缺点。SRME对数据本身及采集假设条件要求较高,使自由界面多次波衰减后有残留;而SWMA针对水层间振荡的多次波而设计,对自由界面中部分海平面相关的多次波不能衰减。这里采用SWMA与SRME组合技术在珠江口盆地A区衰减自由界面多次波,克服了上述单独应用SWMA或SRME压制多次波的缺点,取得了较好的压制自由界面多次波效果。  相似文献   

6.
海洋资料多次波组合衰减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次波的压制是海洋地震资料处理中的重要步骤。海洋地震勘探中的多次波一般都异常发育且较难压制,压制多次波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处理结果的质量。目前压制多次波的方法有很多种,但不同的方法基于不同的理论,具有不同的针对性。单一的方法压制多次波往往不能针对所有多次波,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笔者使用组合衰减多次波技术,综合了SRME、拉东变换、LIFT去噪对海洋实际地震数据的多次波进行压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南海北部陆坡区大部分为深水崎岖海底地貌,各种类型多次波十分发育,多次波的辨识和压制历来是该区地震资料处理的难点和重点。选取适合的多次波压制技术方法是获得高质量成像地震剖面的关键。通过对东西向排列的三条测线原始资料中多次波的发育情况研究,分析了该区多种类型多次波的特点,组合应用τ-p域预测反褶积、自由表面多次波衰减(SRME)、高精度Radon变换和分频能量衰减法,对各种多次波进行有效压制,使叠加效果和质量明显得到改善,中、深层反射波组特征清楚,易于辨识和解释。  相似文献   

8.
深部煤层地震资料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深部煤层地震勘探技术面临信噪比低、分辨率低、地下成像困难等诸多难点。在分析深部地震资料特点和处理难点的基础上,对如何从深部地震资料中压制多次波、提高信噪比,提出了利用"减去法"压制多次波和采用"扩大面元叠加"提高信噪比的处理思路,在实际资料处理中获得了显著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9.
南海南部陆缘构造复杂多变,海底崎岖不平,造成该区多道地震资料多次波十分发育且混杂复杂绕射波。为了识别深层有效反射信息、压制多次波,首先通过正演模拟分析深水条件下多次波的传播规律和特征,然后对复杂理论Pluto模型进行详细处理并试验了几种典型多次波压制方法,寻找到一套有效的多次波压制处理思路:通过表面相关多次波衰减(SRME)法降低多次波能量级别,运用τ-p域预测反褶积压制周期规律的近中道多次波,再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高分辨率抛物线Radon变换对共反射点道集(CRP)进行中远道多次波压制。理论模型和礼乐盆地海区的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大程度上压制深水资料多次波并增强对深部有效信息的识别。  相似文献   

10.
海洋深部地震勘探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国内外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来看 ,海洋 (中 )深部地震勘探技术是海洋探测和油气勘探的一种支柱技术 ,也是获取海洋环境、资源、能源、权益信息的重要技术手段。由于海洋地质构造的复杂性 ,海洋 (中 )深部地震勘探技术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主要表现在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两个方面。文中阐述了海上中深层单分量地震勘探数据采集和处理方面的若干关键技术。数据采集包含 :震源特性、电缆质量、高分辨率大动态范围的 2 4位数字地震仪、合理的观测系统、设计参数选择和仪器接收记录因素的选择。数据处理中有 :静校正、吸收补偿、压制多次波等干扰、多次折射波的消除和偏移等。文中列举的若干重点技术 ,特别是在采集处理方面的相关问题也是国际上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发展海上中深部地震勘探技术 ,可以提高我国海上油气资源勘探和地质调查的整体水平 ,增加国际上的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低信噪比资料速度分析的精度,得到中深层可靠的速度信息。针对关中地区深部隐伏断裂构造调查的地质目标,在二维地震勘探的基础上,对低信噪比地震资料采用"优选道集速度分析、动校正、F-K滤波、反动校正、高密度精细速度分析"的技术流程,使得速度谱中能量团聚集,不仅提高了低信噪比地震资料速度分析的精度,而且达到了提高信噪比的效果,进而获得了较高品质的中深层速度场信息与成像剖面资料。   相似文献   

12.
YM区块地表条件复杂,相对高差较大,原始资料品质差。通过对原始资料分析,该区块资料处理中存在静校正,提高信噪比,压制多次波三个难点。针对静校正问题,综合采用层析成像静校正,非线性综合全局寻优静校正,反射波自动剩余静校正,较好地解决了工区存在的静校正问题。对叠前叠后综合多种去噪方法,逐步提高了信噪比。综合分析多次波成因类型,道集内切结合叠后时变预测反褶积,逐步衰减多次波,保证了基底构造形态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3.
首皓  孙鲁平  丁玲 《现代地质》2023,37(1):121-126
在地震勘探中由于与反射信号时差小,层间多次波在近偏移距难以完全去除。地震剖面道集上近偏移距多次波的存在增加了反演的多解性,此外多次波在叠加剖面上形成的假反射也增加了解释的误差。提出一种基于预测滤波的层间多次波衰减方法,首先通过倾角滤波衰减中远偏移距的多次波,然后将含有残留的层间多次波的道集按照随机顺序排序,最后应用预测滤波方法按照随机干扰去除剩余的层间多次波。经实际数据检验,本方法对近偏移距小时差层间多次波具有良好的衰减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中国南海南部深水区勘探前景广阔,但地震资料极其稀少且品质低。针对中国南海南部深水某区块原始地震资料采集于20世纪70年代、无导航文本、海底记录时间不确定、缺道严重及电缆短的品质限制,造成该区仅有的纸质成果剖面上多次波严重、信噪比低、地层构造形态模糊问题,探索出一套适合于工区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技术:采用导航重构技术解决无导航文本问题;采用自相关海底拾取技术解决海底记录不确定问题;采用限频F-K域插值技术解决缺道问题;采用组合法压制多次波技术解决因电缆短多次波难压制问题。最后处理效果表明关键技术的应用使该区地震资料处理取得了预期效果。这些技术成果不仅为我国南海南部深水的油气勘探提供较可靠的地震资料,同时为类似低品质地震资料的处理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和技术。  相似文献   

15.
在浅水区,由于水深较浅,缺少近偏移距的海底反射信号,采用常规SRME方法和预测反褶积不能有效地衰减海底相关多次波。笔者采用DWD+SRME组合法来衰减海底相关多次波,其中DWD方法用来衰减与海底相关的短周期多次波,SRME方法压制自由表面相关的长周期多次波,另外运用Radon变换去除层间多次波。结果表明,运用DWD+SRME组合法压制海底相关多次波效果较好,并且没有损害浅层的有效反射信号,采用Radon变换使层间多次波得到了良好的压制,深部有效反射信号逐步体现。因此,对于浅水区低信噪比地震资料,采用DWD+SRME组合方法和Radon域去多次,是比较可行的去多次波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杨顺  孙文斌  朱广辉  韩建光 《地质论评》2023,69(3):1031-1038
在实际煤田地球物理勘探中,常规的地面地震勘探技术无法对煤层中的小断层、陷落柱、夹矸等微幅构造体进行精细的探测。相比于地面地震勘探,槽波地震勘探直接在煤层中激发,能量强,范围大,能够精确探测煤层中的微幅构造体。笔者等针对反射槽波地震数据的特征,给出了一种有效的反射槽波地震数据精细处理技术和流程,通过对频散分析以及槽波包络叠加等关键技术进行试验研究,提高反射槽波地震数据的成像精度,进而更准确地识别煤层中小断层等微幅构造。实际煤田反射槽波的应用试验表明,反射槽波勘探准确识别出煤层中的小断层构造,验证了反射槽波勘探技术的实用性以及本文反射槽波地震数据处理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多次波干扰是地震勘探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其衰减技术也是地震数据处理的难题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多次波的形成、分类及其特征,并在ProMax系统上对合成地震记录的多次波进行了压制:首先采用合适的速度对时-空域的地震记录进行NMO校正;然后,分别用F-K变换和Radon变换方法将其变换到F-K域和Radon域,对多次波所占据的主要区域进行充零衰减;最后,通过对应的反变换将其变换到时-空域,从而达到多次波衰减的目的。通过在ProMax系统中的应用表明:不同方法对多次波的衰减效果各有优劣,组合滤波方法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杨顺  孙文斌  朱广辉  韩建光 《地质论评》2022,68(6):2022112020-2022112020
在实际煤田地球物理勘探中,常规的地面地震勘探技术无法对煤层中的小断层、陷落柱、夹矸等微幅构造体进行精细的探测。相比于地面地震勘探,槽波地震勘探直接在煤层中激发,能量强,范围大,能够精确探测煤层中的微幅构造体。笔者等针对反射槽波地震数据的特征,给出了一种有效的反射槽波地震数据精细处理技术和流程,通过对频散分析以及槽波包络叠加等关键技术进行试验研究,提高反射槽波地震数据的成像精度,进而更准确地识别煤层中小断层等微幅构造。实际煤田反射槽波的应用试验表明,反射槽波勘探准确识别出煤层中的小断层构造,验证了反射槽波勘探技术的实用性以及本文反射槽波地震数据处理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高鹏  吴志成 《西北地质》2010,43(2):120-127
地震勘探在煤炭预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陕北侏罗纪煤田应用实例,结合深部煤炭预查和地震勘探的特点,对勘探过程中的各阶段进行了论述,选择合理的采集方法是保证质量的前提,根据工区特点处理过程主要运用了折射静校正、F-X域相干噪声衰减、保持振幅处理等技术,根据地震解释结果,结合钻井资料以及速度分析结果,得到了煤层构造展布、煤层厚度展布等可靠的地质成果。认为通过选用合理的施工方法,在陕北复杂地表地质条件下可获得较好的勘探资料,充分利用油田地震勘探成熟的处理解释技术可以提高地震地质解释的精度,运用波组抗反演技术,可以进行煤层厚度的预测。  相似文献   

20.
多次波是地震勘探中一种常见的干扰波,巴楚地区浅层强反射界面导致了多次波异常发育,严重影响了地震数据的成像,甚至产生了构造假象,压制多次波对于新疆巴楚地区地震数据的构造精确成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结合巴楚地区地质结构特征,对地震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深入剖析,同时根据多次波自身的特点,在试验了多种技术方法之后,认为拉东变换压制多次波方法能够在该区取得地震数据构造成像满意的效果。给出了在不同数据域准确识别多次波的几种基本方法和判断准则,同时详细阐述了拉东变换压制多次波的基本原理。通过工区实际资料的处理,系统地演示了该技术方法运用的过程、结果及关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