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矿区长期煤矿开采引起的滑坡灾害频发问题,快速高效地模拟和评价矿致滑坡灾害易发性是实现采矿地区科学防灾减灾的关键。基于此,本文应用信息量与Logistic回归模型结合多源高分辨率光学遥感数据等,选取相对高差、坡度、坡向、距断层距离、NDVI、距采空区距离6个滑坡影响因子来评价采煤矿区滑坡灾害易发性。结果表明:(1)信息量与Logistic回归模型耦合的综合预测准确率为96%,信息量模型滑坡预测准确率为95%,实验结果表明耦合模型的预测精度优于单一信息量评价模型,评价模型的合理性和预测精度皆符合检验要求;(2)研究结果也表明了采用信息量+Logistic回归模型耦合能较为客观准确、快速高效地评价地下采矿引起的滑坡灾害易发范围,评价结果可为类似地区高效快速划定滑坡灾害易发区间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汶川、玉树大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发生后,对地观测技术成为地震灾害监测与灾情评估的重 要手段。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论述对地观测技术在上述地震灾害评估和研究中所发挥的作用:一是利用高分辨率光学对地观 测技术,建立堰塞湖、道路损毁、崩塌/滑坡/碎屑流等次生地质灾害的遥感分析方法和模型,系统监测汶川地震次生地质 灾害的空间分布、损毁范围、风险程度;二是利用宽幅和干涉两种模式SAR数据,分析玉树地震的区域地质构造和岩性分 布特征,获得玉树地震同震形变场大小及其空间分布信息,证明了多模式SAR在地震灾情协同分析与评价中的有效性和重 要潜力;三是建立了地震灾害三维模拟评估系统,提高了对地震灾害三维模拟的精确性,为地震灾情的精确三维评估提供 了系统平台。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巴东新县城滑坡灾害风险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了基于GIS的滑坡灾害风险预测系统流程。并将滑坡灾害风险评价模型与GIS技术先进的图形处理和空间分析功能相结合,建立了巴东县新县城区滑坡灾害风险预测系统。系统由信息管理子系统、危险性预测子系统、易损性预测子系统、风险预测子系统四大子系统构成。系统在对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存贮、检索和管理的基础上,结合物元模型、BP模型等专业预测模型,实现了滑坡灾害危险性、易损性评价,最终取得了滑坡灾害风险分布图,为三峡库区内各县的滑坡灾害信息管理和风险预测提供了新途径。预测成果可为研究区的国土规划和移民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依据和保障。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地质矿产数据集成的必要性以及数据集成的发展趋势,提出了面向服务的数据集成。与以往基于Web Service技术实现面向服务地质矿产数据集成不同,基于WCF技术,设计并实现了地质矿产数据集成管理系统,作为矿产资源与能源遥感探测评价系统的子系统,实现了地质矿产数据的集成管理与快速查询。  相似文献   

5.
藏东林芝地区是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发育区,为了加强对该区地质灾害规律的研究,科学地管理地质灾害信息和将研究方法可视化、数字化、程序化,阐述了基于递进分析法(AMFP)的林芝地区地质灾害评价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此系统采用组件式GIS二次开发技术,以VisualBasic、VisualC 为开发语言,实现了林芝地区基于AMFP理论的灾害模型编辑与区域性地质灾害评价,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基于泥石流因子评价方法中选取因子不一及训练样本少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原型网络的沟谷泥石流灾害易发性评价方法。首先,通过元学习方式组织训练数据,计算每一类沟谷的原型中心。其次,计算未知样本与每一类原型中心的距离,得到其从属类别的概率。最后,根据类别概率计算沟谷的泥石流易发性指数,得到泥石流易发性评价等级。运用模型对怒江州的沟谷进行评价,并与历史灾害数据进行比对,分类正确率达到67.39%,历史事件中泥石流灾害严重程度与模型的评价等级吻合度较好。相比传统实地勘测和因子评价等方法,文章方法能够通过遥感影像进行泥石流灾害区域的快速识别与评价,为泥石流灾害的预警预测研究带来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海岸侵蚀灾害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岸侵蚀灾害的管理是以大量的调查研究成果,特别是长期监测数据为基础进行管理的。海岸侵蚀信息系统建设是针对海岸侵蚀的数据收集、交换到数据利用这样一系列的数据流的处理过程。参考地理信息系统在海洋管理方面的应用,海岸侵蚀灾害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系统基本框架,灾害预测评价模型库、数据框架与数据组织方式、标准体系相关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变化的影响下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明显上升,建设青海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平台对于保证地区生命财产安全十分重要。本文从青海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平台的设备布设、系统建设、平台功能、运行现状阐述其建设与实现过程。目前青海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平台已经可以达到地质灾害不同来源,不同批次的灾害点信息统一管理动态更新,做到数据集成化、成果可视化、信息综合化、系统一体化。青海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平台包括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系统、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系统等10个模块。现阶段所有的普适性监测数据可以同步发送到国家级地质灾害监测数据平台,能够高效支撑地灾预警工作。监测预警信息化平台能够对实时采集的监测数据自动进行分析,支持多种预警模型进行判别;当监测数据发生变化触及预设判别模型时,能够自动发送地灾预警信息。通过系统试运行,已经有了成果监测预警的案例,数据可靠能够满足监测预警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单沟泥石流灾害风险简易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灾害风险评价的一般框架,定性定量相结合,运用沟谷、降水、成灾因子、遭遇特征与易损程度等五项指标,尝试提出单沟泥石流灾害风险简易评价模型,并结合防治规划,提出了单沟泥石流灾害风险管理对策建议。采用云南新平县泥石流灾害调查数据,开展了实例校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基本反映了沟谷泥石流灾害的相对风险水平,可为现阶段管理提供更加明确的分级依据。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地质灾害、洪水灾害和地震灾害等多种自然灾害频发,灾害群聚与群发现象导致灾情加重,人们越来越关注如何降低多灾种自然灾害的风险.以陕西省咸阳市为例,将咸阳市地质灾害、洪水灾害和地震灾害结合起来,开展多灾种自然灾害风险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咸阳市多灾种自然灾害风险分区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整体上渭河河谷沿线地段和...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主要利用容易得到的人口普查数据,通过人口数据及灾害损失的关系模型,给出基于WebGis区域地震损失快速评估系统的功能设计思路。在系统中采用B/S结构,主要采用VB ArcObject的开发环境,实现了数据及地图动态更新及预测功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时地震观测数据获取能力和计算机性能的巨大提高 ,快速生成仪器观测的地面运动和地震动强度空间分布成为可能 ,利用这一成果结合地震灾害易损性研究成果和地震灾害评估模型 ,可以对破坏性地震造成的损失进行快速评估 ,为地震应急响应和决策指挥提供更可靠的信息支持。本文概述了利用强地面运动加速度观测资料进行地震灾害快速评估方法在国内外最新进展 ,提出了利用我省强震台网观测资料进行地震灾害快速评估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3.
从地震灾害防御指挥信息系统中的WebGIS技术研究入手,分析了在地震灾害防御指挥信息系统中采用WebGIS技术对地震灾害防御指挥带来的优势,同时探讨了地震信息采集、信息处理、系统集成发布以及今后对地震灾害评估等一系列过程。研究了基于WebGIS技术建立地震应急防御指挥系统的理论实现过程和方法。通过对地震灾害这一特殊情况的研究,分析研究了基于WebGIS集成应用技术在地震灾害防御指挥信息系统中的优点,对处理其他灾害防御指挥信息系统也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4.
按照灾害风险评价的一般框架,定性定量相结合,运用破坏概率、滑坡强度、承灾因子、遭遇特征与易损程度等5项指标,尝试提出单体滑坡灾害风险简易评价模型,并结合防治规划,提出了滑坡灾害风险管理对策建议。采用云南新平县滑坡灾害调查数据,开展了实例校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基本反映了滑坡灾害的相对风险水平,可为现阶段管理提供更加明确的分级依据。同时,以期抛砖引玉,讨论险情调查与风险调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王全明  方一平 《地质论评》2000,46(Z1):54-58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矿产资源兰?关键取决于系统中用于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即包括建立适用于GIS平台上的矿产资源的评价模型、各种地学信息的GIS数据、评价辅助系统的开发和研制等内容.本文仅从适用于GIS的矿产资源评价模型的建立内容、数据表达形式、数据应用功能和操作方式等进行探讨,提出由矿床成矿模型、综合标志找矿模型、矿床地质环境模型和矿床经济评价特征等方面构成资源评价模型的内容,根据模型数据特点建立数字图形的GIS表达形式,通过评价区空间数据的准备、模型与数据的联接和评价三个过程实现对模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海洋经济的开发需要了解海洋灾害地质环境状况。海洋工程设计与建设需要考虑海底工程地质条件,特别是国家宏观决策更需要了解海洋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以及灾害地质类型、分布规律。灾害地质综合评价可以基于灾害地质分区进行,灾害地质综合评价的目标是比较不同分区的灾害地质稳定性并给出定量评价。文中就南海北部灾害地质稳定性提出了网格化加权统计模型。该模型结合专家智能的参与,体现了不同种类灾害地质因素的等级差别。另外还考虑到不同种类灾害地质因素之间的空间分布差异性及同类灾害地质因素的空间分布差异性。根据模型计算结果将评价区划分为稳定区、过渡区及危险区。这种划分通过与南海北部灾害地质稳定性定性描述对比。证明该模型在全面地定量化反映南海北部的地质环境状况方面是实用的。由于模型建立过程中各灾害因素权重分值的设定完全依赖于专家智能,因此,今后应当致力于更精确地确定权重分值。  相似文献   

17.
主要研讨古田县三维不动产登记平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阐述平台系统建设思路、三维房地模型构建、多源数据融合和软件功能实现等技术内容。重点探讨城市体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空间产权三维坐标管理和专业数据直观性展示问题,对于不动产立体空间产权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聚类分析的滑坡灾害危险性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滑坡灾害危险性区划研究在城市规划决策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聚类分析以统计学的形式将具有相似特征的数据进行归类,能够实现滑坡灾害危险性空间分布情况的定量评价。根据湖北省巴东县滑坡灾害统计资料,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滑坡灾害影响因素作为危险性区划评价指标,采用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综合评判各指标权重。并在此基础上,以MapGIS为操作平台,以C#语言编程实现了快速聚类算法,对研究区86216个单元进行了滑坡灾害属性分类及危险性等级自动识别,预测结果较好。本研究将综合权重评判方法与聚类模型结合,同时克服了聚类结果不能自动排序的困难,对处理大批量,多属性数据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升机器学习模型在滑坡易发性评价任务中的泛化能力,以甘肃天水市为例,采用基于LightGBM的增量学习模型,并利用Autogluon自动机器学习框架实现模型的超参数优化和堆叠,以及使用SHAP可解释框架进行特征选择和数据异常分析,构建了适用于滑坡易发性评价的增量学习模型。通过在天水市不同区域采集的滑坡灾害数据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基于增量学习的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能够有效地识别和预测滑坡易发区域,根据新数据集自适应调整模型,并且提高模型的性能。  相似文献   

20.
为在该市地质灾害防治中提高灾害管理、评估和预测技术,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该市地质环境管理数据库系统.系统利用数据库技术和瓦片地图技术实现地质环境数据和地质灾害数据的有机集成、图形化显示、查询和分析.采用B/S架构实现多人对同一数据的访问,大大缩短灾害上报和响应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