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瑞闪 《气象》1978,4(11):9-9
我省地处广阔的太平洋西岸,属于付热带地区,夏季主要受热带、付热带天气系统(付高、台风、东风波、热带辐合带等)影响。春、秋、冬季在西风带影响下,平均3—5天就有一次冷空气影响我省。过去我们比较强调冷空气活动对冬半年降水的影响。1970年使用卫星云图资料后,我们开始认识到暖空气活动对冬半年降水的作用同样很重要。考虑热带云团是暖湿空气活动强烈的表现,我们进行了用热带云团作我省降水预报的实验。  相似文献   

2.
利用1949--2003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资料和影响山东热带气旋(TC)资料,通过合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山东TC频数偏多年份,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偏东,副高强度偏弱,副高面积指数偏小;频数偏少年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偏西,副高强度偏强。影响山东TC强度偏强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副高西伸脊点偏西。影响山东TC强度偏弱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副高西伸脊点更偏东些。  相似文献   

3.
影响山东的热带气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1949-2003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资料和影响山东热带气旋(TC)资料,通过合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山东TC频数偏多年份,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偏东,副高强度偏弱,副高面积指数偏小;频数偏少年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偏西,副高强度偏强.影响山东TC强度偏强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副高西伸脊点偏西.影响山东TC强度偏弱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副高西伸脊点更偏东些.  相似文献   

4.
厄尼诺现象与山东旱涝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186O年以来的33次厄尼诺现象,分别对其发生的当年和次年与山东省的旱涝及夏季西太平洋副高的某些特征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厄尼诺现象对副高和山东旱涝有不同影响,其中弱厄尼诺现象的当年和次年夏季副高脊线较常年偏北,我省涝多于旱;强厄尼诺年我省旱涝发生频繁,出现旱涝的机率明显多于气候平均值;持续性厄尼诺过程的当年,夏季副高脊线较常年偏南,我省出现旱灾的机率为涝灾机率的2.8倍。  相似文献   

5.
彭京备  刘舸  孙淑清 《大气科学》2016,40(5):897-906
本文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逐日台站观测资料研究了2013年夏季我国南方地区持续高温天气时期内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西太副高)的异常特征,指出西太副高西伸、北抬并异常维持是导致南方地区罕见高温天气发生的直接原因,探究了影响其异常的中高纬环流及热带系统的活动,特别是对该年夏季热带环流,包括越赤道气流、赤道辐合带(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简称ITCZ)的异常,以及登陆台风异常集中等情况作了进一步分析,为深入研究持续高温的成因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西太平洋 付热带高压 (以下简称付 高)是影响我 国天气的一个 重要的环流系 统,尤其夏季 大范围旱涝分 布与它有直接关系。对于大范围天气与付高的关系,已有不少人作了研究。本文着重分析小范围(玉林)多雨年与付高的关系,寻找付高的长期演变的内在联系,进而为付高强度和玉林多雨年长期预报提供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ENSO事件对汛期副高的影响,指出自1998年6月份以来,热带太平洋和大气逐步增强的ENSO循环冷位相特征对夏季副高起减弱作用。同时,由于高原积雪异常深厚对西风带的影响,使雨带在长江流域长期停留。又由于浙江省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等因素的作用,我省1998年汛期出现降水阶段性明显,时空分布不均匀,洪涝和高温相间。  相似文献   

8.
大气环流异常对山东雨季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利用1958~2003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山东旱涝年500hPa高度距平、高(200hPa)低(925hPa)层散度距平、OLR距平分布以及115~123°E山东东西边界范围内的平均垂直速度进行合成分析,并与华北旱涝年大气环流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1)北半球500hPa夏季存在的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EAP)对山东夏季降水产生重要影响,山东涝年夏季500hPa呈现出EAP型,旱年呈负EAP型。(2)山东涝年,鄂霍茨克海高压春季偏强、夏季偏弱,山东上游易维持低压槽区,副高偏北,热带地区对流活动加强,Hadley和Walker环流加强,山东上空盛行上升运动。旱年与涝年的特征基本相反,只是鄂霍茨克海高压在春季和夏季均较常年偏强。(3)不同旱年(涝年)的500hPa特征与旱年(涝年)平均情况相似,只是有时距平中心位置和强度不同。特别是涝年,冷空气强度、入侵路径以及副高的位置均有差别。(4)华北旱涝年500hPa高度距平与山东不同。华北旱年500hPa欧亚大陆中高纬度呈现出EU遥相关分布,且华北涝年夏季鄂霍茨克海和朝鲜-日本地区位势高度变化不显著。(5)影响山东夏季降水的热带强迫源区主要位于热带印度洋、南海-热带西太平洋,两者实现遥相关的可能机制是热带强迫所激发的大尺度准定常Rossby波列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基于NCEP再分析资料和山东省122个国家地面观测站数据,对2021年山东夏季降水异常特征及成因进行研究。2021年夏季山东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25.3%,降雨过程较多,其中,6月降水偏多主要是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北抬造成;7月中旬降水偏多主要是由于副高强度偏强,副高边缘暖湿气流为山东降水提供了充足水汽,下旬降水偏多是由于台风“烟花”带来强降水;8月降水偏多主要是下旬副高强度偏强,水汽输送充沛造成的。此外,2021年夏季山东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匀,呈西多东少的空间分布。进一步分析了近3次拉尼娜事件发现,夏季副高强度偏强是造成近3个拉尼娜衰减年夏季山东降水空间分布异常的主要原因。夏季副高强度是拉尼娜次年山东夏季降水的重要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0.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太副高)是影响东亚夏季气候的主要环流系统,其年际变率受热带多个海区的海-气相互作用过程的调控。为明确影响夏季西太副高的关键海区及其影响机制,在总结最近十余年来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归纳出影响夏季西太副高年际变率的5个关键海区,包括赤道中东太平洋、热带印度洋、副热带西北太平洋、海洋大陆附近海区以及热带大西洋。阐述了这5个关键海区的海温异常影响西太副高年际变率的机制,并探讨了5个关键海区海温异常的形成机制。围绕夏季西太副高的年际变率,回顾了当前气候模式的模拟和预测研究的现状。最后,提出了本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湖南2013-2018年夏秋季天气过程,将影响湖南的天气分为5个类型:热带低压型、副高边缘型、东风带系统型、高空低槽型和中低层切变型,针对不同天气类型开展人工影响天气模式预报对比检验。结果表明,GRAPES_CAMS模式预报效果较好,MM5_CAMS模式预报效果稍差;暴雨以上降水量级预报偏差明显;高空低槽型、中低层切变型天气过程预报较好,热带低压型、副高边缘型的中小尺度天气过程预报存在偏差。  相似文献   

12.
何超  周天军  吴波 《气象学报》2015,(5):940-951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太副高)是影响东亚夏季气候的主要环流系统,其年际变率受热带多个海区的海-气相互作用过程的调控。为明确影响夏季西太副高的关键海区及其影响机制,在总结最近十余年来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归纳出影响夏季西太副高年际变率的5个关键海区,包括赤道中东太平洋、热带印度洋、副热带西北太平洋、海洋大陆附近海区以及热带大西洋。阐述了这5个关键海区的海温异常影响西太副高年际变率的机制,并探讨了5个关键海区海温异常的形成机制。围绕夏季西太副高的年际变率,回顾了当前气候模式的模拟和预测研究的现状。最后,提出了本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3.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是影响我省的重要天气系统,本文就秋、冬副高特征和春季副高的关系作了深入分析,从而寻找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4.
副高后部暴雨天气概念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言 由副热带高压后部造成的暴雨,我们简称为副高后部暴雨,它是造成我省夏季暴雨、尤其是大范围区域暴雨和大暴雨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在以往的分析中,对个例讨论的比较多,本文使用近40年资料选取出的副高后部暴雨样本,通过分型建立其天气概念模型,并给出预报提示。其结果可提供预报  相似文献   

15.
2003年夏季异常天气与西太副高和南亚高压演变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27,自引:13,他引:14  
通过入梅前后东亚环流与多年平均的对比,表明2003年夏季我国东部旱涝分明、长江以南高温少雨、淮河流域持续多雨、强降水过程频繁等特点是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下称西太副高)活动特征有关。该年副高偏强、位置异常偏西,垂直结构呈现较强的动力性特征,即低层为辐散下沉运动、高层为辐合,脊线随高度向北倾斜。副高西北侧的梅雨锋区强,且风切变明显。动力和热力诊断结果表明,200 hPa南亚高压脊线以北东传的负涡度平流产生的辐合下沉运动,有利于对流层中下层副高的加强西伸。500 hPa副高西北侧的雨带位置与对流层上层副热带急流的位置和东伸的南亚高压对应。高层西风带和南亚高压的动力作用也会引发副高短期的东西振荡。降水区对流层高层产生的潜热释放,使副高西北侧加热率垂直方向的非均匀分布增加,导致了副高加强西进。热带天气系统的活动,对副高维持和加强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正是西风带、副热带和热带系统相互作用,动力和热力因素的综合影响,造成了该年副高及其所带来的天气异常。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我省雨季结束和雨季最后一次大到暴雨的气候规律。并从高原暖高、河套高压和台风三个主要天气系统对西太平洋付热带高压增强、北跳和西伸,从而结束我省雨季以及出现最后一次大到暴雨的天气过程,提出了若干预报判别条件和指标。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夏季中期关键性天气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瑞 《气象》1988,14(6):29-33
我们普查了30多年的历史资料,找出了吉林省夏季关键性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对东亚阻高、副高、最大西风急流、超长波演变等和关键性天气的关系有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 一、关键性天气标准 夏季关键性天气主要有低温多雨、高温  相似文献   

18.
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山东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对盛夏7、8月及夏季(6~8月)平均的500 hPa高度场和同期山东降水场分别进行奇异值分解(SVD)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高度场时间系数的大小选取特征年进行高度场合成。发现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强度异常对山东夏季降水有重要影响。副高强度偏弱、位置偏北时,对应山东多雨;强度偏强、位置偏南偏西时,山东少雨。此外,南海、菲律宾等地高度场的异常与副高的位置、强度间有重要的关系。当前者处显著的正距平时,副高强度强、西伸明显;当前者处显著的负距平时,副高强度易偏弱、但位置偏北。  相似文献   

19.
1999年北半球大气环流特征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文玲 《气象》2000,26(4):12-15
1999年北半球主要环流特征为:500h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所明显偏弱,春、夏季副高位置异常偏东;东亚地区夏季500hpa位势高度距平场上表现为北高南低,大陆高压较强。亚洲中纬度经、纬向环流交替出现,阶段性明显;冬季冷空气异常偏弱,东亚夏季风加强。冬、春季热带对流活动强盛,入夏以后迅速减弱。在La-nina和大气 环流的共同影响下我国天气气候发生了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20.
西太平洋付热带高压(以下简称付高)是低纬度重要的大型天气系统,它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十分巨大。多年来的研究主要着重于它与我国夏季旱涝的关系。而研究其与春季低温阴雨关系尚见不多。本文在这方面作了初探。一、同期付高与同期华南西北部春播期低温阴雨的关系(一)好坏典型年份二者的关系首先我们选取了1969年以来华南春播期天气特好年(即三月份无低温天气,其标准是无连续三天日平均气温为≤12℃的年份),如1973、1977二年,及春播天气特差年,如1970、1976二年。利用中央气象台长期组提供的月付高环流资料,情况如下表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