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Venedikov调和分析方法计算太行山山前断裂带地倾斜观测台站2002~2017年EW和NS分量的固体潮潮汐因子,获取潮汐因子异常与动态组合的3种特征量(扩容膨胀、剪切应变、介质的各向异性)时间序列,并分析其与太行山山前断裂带附近中等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1)断裂带上地倾斜潮汐因子受海潮负荷影响较小,潮汐因子并未因纬度的改变而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变化,其差异可能是因为受地壳横向不均匀变化的影响;2)地倾斜固体潮潮汐因子动态组合特征量与观测站点周边350 km范围内发生的ML4.0以上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十堰台数字化水管仪倾斜潮汐观测质量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十堰台的数字化水管仪2007-2010年倾斜潮汐观测资料进行全面质量评定后发现,运行3年以来的倾斜潮汐观测资料连续可靠,仪器工作正常稳定,零漂与年变幅等指标均在稳定范围内.长水管系列调和分析结果表明:倾斜潮汐观测在资料精确度、连续性和可用率3方面己接近国际同类水平,有些指标已超过国内优秀台站观测水平.倾斜资料于200...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我台关于抽水对地倾斜观测的干扰试验数据。结果表明,抽水量与NS向倾斜变幅,抽水速率与倾变速率等均呈高度线性相关。 文中展示了抽水对倾斜干扰的典型图象,同时给出了经组合滤波输出后倾斜短期干扰形态。 文中对抽水干扰进行了机理分析,最后就如何排除抽水干扰提出了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4.
长春双阳地震台数字水管仪倾斜潮汐观测质量评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双阳地震台DSQ型水管倾斜仪2001~2006年倾斜潮汐观测资料作了质量评定,检定结果显示:观测资料连续,仪器观测状况稳定,年零漂、年变幅小,噪声水平低.  相似文献   

5.
固体潮汐观测为研究地球密度,弹性等性质提供勒夫数组合的潮汐弹性因子。近年来,监视潮汐因子随时间的变化以探索与强地震之间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对于变幅仅为30毫秒左右的倾斜潮波,只有在观测条件较好,仪器格值较小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中国近海潮汐图较系统地研究了中国近海潮汐对地倾斜固体潮观测的影响。计算出不同海域的几个主要潮波(M_2、S_2、O_1和K_1~-波)对我国北京、广州等22个观测站地倾斜固体潮的海潮改正值,讨论了中国大陆地区倾斜负荷潮汐的地理分布特征。计算结果说明中国大陆地区均存在着倾斜负荷潮汐效应,并受中国近海潮汐的控制,所以在利用倾斜固体潮观测资料作地球物理解释工作时,必须顾及中国沿海的海潮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小参数扰动法,首先研究了地壳弹性局部变化对潮汐倾斜、应变的调制作用。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和计算了地震形成过程中,潮汐倾斜和应变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地壳弹性局部变化对潮汐倾斜和应变的调制作用是显著的。基于扩容理论计算得到的地震形成过程中,潮汐倾斜与应变变化的动态特征是“异常—恢复—发震”,此特征与荷泽地震(M=5.9)前后,泰安台潮汐因子异常的动态特征基本一致。本文所得结果,为目前用潮汐观测手段捕捉地震信息及对一些观测资料的解释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我国水管仪倾斜固体潮观测长系列调和分析结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扼要介绍了我国水管仪倾斜固体潮观测台站的台址条件和仪器设备状况,公布其资料利用率及借ICET通用程序所作长系列调和分析结果,同时公布了国外同类优质台站的计算结果,以资对比。  相似文献   

9.
重庆台倾斜潮汐形变干扰异常与震兆异常的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系统清理重庆台十多年来的水平摆倾斜仪的记录图纸、观测数据与原始手簿后,分析总结了温度、降雨、抽水、载荷改变等强干扰的形态特征、干扰机理、影响量级等,确定了其识别方法和轨迹运行规律及排除方法;并对发生于距台站北67 km的统景5.4级地震(1989-11-20)前4天台站水平摆倾斜潮汐形变记录出现的异常现象作出了确属震兆异常图像的识别.  相似文献   

10.
运用潮汐计算模型及固体潮汐数字化观测结果,计算了固体潮汐参数,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整点和加密采样(10min)两种采样方法除计算的中误差有一些差别外,对固体潮汐因子的影响不大。同时用辅助气压观测及首都圈体应变观测数据计算了体应变日异常频次,并与观测台站附近的小震活动进行了对比,讨论了远震及震源区地震活动与固体潮汐数字化观测结果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周期分析法”对凭祥台地倾斜历年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认为该台主要受到温度、持续大的降雨干扰因素的影响;并对距台站180公里内5.0和5.9级两次地震作了分析,试图探讨该台站目前倾斜观测手段的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2.
采用常熟台水管仪与垂直摆2009~2015年观测数据,研究了气压、降雨、气温、洞温等因素对地倾斜观测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降雨对地倾斜观测数据干扰最为显著,表现为NS分量发生南倾,EW分量发生西倾,量级上NS分量受干扰程度比EW分量大,垂直摆受干扰程度比水管仪大;气压变化影响表现为短周期扰动,并导致日值曲线出现短时间畸变;气温及洞温变化影响观测值出现明显的年变规律和年变幅变化,对日观测值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岩层倾斜对体应变受气压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站实测资料反映地表倾斜时,体应变气压干扰系数明显变大.通过理论计算,求出了地表倾斜度与体应变气压系数的关系,去除气压干扰后,体应变观测的固体潮汐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全国地倾斜管理经验,资料出版座谈会”,于1984年7月29日至8月1日在吉林磬石地震台召开。磬石、泰安、乾县、灵山、徐州、长沙、麻城、兰州、太原、佘山、厦门等基本台及四川局科监处,吉林省、市地办,分析预报中心的大灰厂台、云南易门铜矿台共23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会议前期,全面考察了磬石定点形变连续观测台,并听取了该台“管理经验总结”报告,会议对该台  相似文献   

15.
为贯彻落实国家地震局(89)震发科字第312号文件精神,为全国定点形变连续观测台站从1987年元月1日起正式执行新修订的《地倾斜台站观测规范》作好业务技术上的准备,地震研究所按局(86)震科字第111号文件于9月20~24日在上海举办了一期《地倾斜台观测规范》 (下称《规范》)研讨班。参加研讨班的代表来自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综合计划  相似文献   

16.
按国家地震局(83)震发科字第062、341号文件精神,清理“倾斜异常图象”总结交流会(下称“异常图象”会)、“地倾斜台站观测规范” (下称“规范”)修订会,由地震研究所牵头分别于4月25~30日、5月2~5日在南宁召开。 “异常图象会”首先由各单位交流了自去年10月成都会议以来的清理成果。与会代表认为从近年来几次5、6级中强地震前发现震前变化及倾斜、应变潮汐记录曲线的畸变和扰动等图象表明,改善条件后的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1996年11月9日南黄海6.1级地震前倾斜潮汐因子的变化特点,并与1988年11月6日澜沧7.6级地震前的倾斜潮汐因子异常形态作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南黄海6.1级地震前存在着潮汐因子异常,但异常形态与澜沧7.6级地震前的潮汐因子异常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18.
麻城台应变潮汐观测资料质量评定与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麻城台2001—2010年的应变潮汐观测资料质量进行全面评定,结果表明:10年来麻城台应变潮汐观测资料的连续率、年零漂、年变幅、M2波潮汐因子及相对中误差、相对噪声水平五项评定指标均达到了国内优秀水平,且仪器运行正常稳定。麻城台应变潮汐长系列调和分析结果为地球动力学研究提供了真实可靠的长周期观测数据,为本区域固体潮正常背景变化及前兆异常信息识别提供了参考实例。  相似文献   

19.
九江-瑞昌5.7级地震定点潮汐形变的异常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形态法、矢量图和潮汐分析方法,利用EIS2000软件,对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瑞昌Ms5.7地震距震中200km范围内的黄梅、麻城地震台2003~2005年的倾斜、应变资料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上述台站的倾斜、应变资料震前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常。  相似文献   

20.
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目前重力和倾斜潮汐负荷计算中存在和需要解决的几个技术问题。文章给出了Sch。全球海图广州等10个测站的潮汐负荷数值,结果说明不同地球模型引起的重力负荷差为10%,沿海地区为15%,倾斜负荷差为15%,沿海地区为30%。是否考虑海水质量守恒可引起的重力负荷差小于10%,倾斜负荷差小于3%。文章对目前国际上通用的五种全球海图的重力和倾斜负荷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同时还对褶积和球谐级数逼近两种计算方法作了讨论,并指出当ψ>15°时,两种方法引起的重力负荷差小于5%。最后文章将负荷潮结果同实际观测重力固体潮残差矢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说明经近海海潮图修正后的Schwiderski全球海图计算得到的负荷潮能较好地解释观测残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