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江三峡地区1982年7月暴雨洪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长江上游寸滩、武隆~宜昌区间总面积为55907平方公里,划分寸滩、武隆至清溪场,清溪场至万县、万县至宜昌三块六区(图1),为一峡长地带,因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位于万县至宜昌区间,称为三峡区间。三峡区间(万县至宜昌)的汇流时间约为一天,长江干流寸滩、万县至宜昌的洪水传播时间在高水时仅分别为54及21小时左右。而形成长江上游较大洪水的暴雨走向,多是自西向东或由嘉陵江流域向东南移  相似文献   

2.
李雄 《古地理学报》2016,18(2):197-206
通过地层、古生物、地震相、地震属性分析,笔者发现了利川和石柱地区存在晚二叠世长兴期台内盆地的证据,并分别命名为利川台内盆地和石柱台内盆地。基于上述证据和前人研究成果,对鄂西—渝东地区的古地理格局及生物礁展布提出了新的认识:利川台内盆地、石柱台内盆地及鄂西盆地共同控制了鄂西—渝东地区晚二叠世长兴期台盆相间的古地理格局,生物礁主要沿这3个盆地边缘呈带状展布;鄂西盆地在长兴组一段沉积时期形成,该台地边缘坡度较陡,发育陡坡型生物礁;利川台内盆地和石柱台内盆地分别形成于长兴组一段和组二段沉积时期,其台地边缘坡度较缓,分别发育长一期和长二期缓坡型生物礁。与缓坡型生物礁相比,陡坡型生物礁横向及纵向发育规模更大。  相似文献   

3.
“如果不是你们帮助我们村整体搬迁,今天可能我们都见不到你们了,是去年整体搬迁使我们村躲过了‘6·18’一难,是党和政府救了我们石柱源村啊。我们男女老少都要感谢共产党,感谢人民政府,感谢国土部门的帮助和支持。”7月5日,当淳安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邵继樟来到枫树岭镇石柱源新村了解“6·18”灾情时,该村的干部群众无不动情地说出了上述的心里话。  相似文献   

4.
鄂西渝东地区石柱古隆起构造沉积演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石柱古隆起区的构造演化可划分为加里东、海西—早印支、晚印支—早燕山、晚燕山—早喜马拉雅、晚喜马拉雅等五个阶段。海西期—早印支期、晚印支期—早燕山期是石柱古隆起形成并继承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发育了石炭系黄龙组、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等地层序列,厚度大于5000m,形成了多套生、储、盖成藏组合。三叠纪末的挤压(晚印支运动)对石柱古隆起的叠加导致了古圈闭的最终形成,圈闭高度达100m左右,隆起幅度达400~500m左右。此时,下志留统、下二叠统烃源岩埋深均大于2600m,已进入生气、生油高峰阶段。三叠纪及侏罗纪石柱古隆起是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及聚集区,侏罗纪末一白垩纪(燕山晚期)则是石柱古隆起圈闭的油气重新运移聚集的重要时期。石柱古隆起及周缘地区成藏条件优越,区内现今的圈闭群可认为是天然气勘探的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5.
石柱古隆起区的构造演化可划分为加里东、海西-早印支、晚印支-早燕山、晚燕山-早喜马拉雅、晚喜马拉雅等五个阶段.海西期-早印支期、晚印支期-早燕山期是石柱古隆起形成并继承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发育了石炭系黄龙组、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等地层序列,厚度大于5 000 m,形成了多套生、储、盖成藏组合.三叠纪末的挤压(晚印支运动)对石柱古隆起的叠加导致了古圈闭的最终形成,圈闭高度达100m左右,隆起幅度达400~500m左右.此时,下志留统、下二叠统烃源岩埋深均大于2 600 m,已进入生气、生油高峰阶段.三叠纪及侏罗纪石柱古隆起是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及聚集区,侏罗纪末-白垩纪(燕山晚期)则是石柱古隆起圈闭的油气重新运移聚集的重要时期.石柱古隆起及周缘地区成藏条件优越,区内现今的圈闭群可认为是天然气勘探的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6.
四川盆地海相地层烃源岩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震旦纪至中三叠世四川盆地发育海相地层,共发育5套区域性烃源岩:上震旦统陡山沱组、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都发育泥质岩烃源岩,中二叠统栖霞组和上二叠统吴家坪组则为泥质岩和碳酸盐岩2种类型的烃源岩.研究发现:陡山沱组生烃中心位于重庆涪陵地区,筇竹寺组生烃中心位于成都-自贡地区,龙马溪组以万县地区和泸州-綦江地区为...  相似文献   

7.
使用中国地震台网约100台原始观测波形数据,利用FOCMEC震相法确定了2017年11月23日5.0级重庆武隆和2016年12月27日4.9级重庆荣昌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同时搜集了重庆地区近年来其它震源机制资料。结果显示武隆地震属于走滑正断型,与2013年发生在七曜山断裂带中段的石柱地震活动性质相似,推断七曜山断裂以正断活动为主。发生在华蓥山断裂带南段的荣昌地震属于走滑逆冲型,推断华蓥山断裂(南段)以逆冲活动为主。从区域震源机制解结果看,华蓥山断裂南段所在的重庆西部主要受近东西向挤压构造应力控制,与华南区域构造应力场一致。七曜山断裂带所在的重庆中东部主要受近南北向挤压应力控制,与现今华南区域构造应力场不一致。推断重庆中东部处于一个与周围应力和构造活动方式不同的独特环境。综合新生代构造资料推断,青藏高原隆升基本没有影响华蓥山断裂带以东地区。重庆中东部至两湖平原地区处于特提斯构造域和环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过渡区,其独特的应力环境表明该区现今似乎不受两大构造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石柱古隆起区的构造演化可划分为加里东、海西—早印支、晚印支—早燕山、晚燕山—早喜马拉雅、晚喜马拉雅等五个阶段。海西期—早印支期、晚印支期—早燕山期是石柱古隆起形成并继承性发展的重要时期 ,发育了石炭系黄龙组、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等地层序列 ,厚度大于 5 - 0 0 0 -m ,形成了多套生、储、盖成藏组合。三叠纪末的挤压 (晚印支运动 )对石柱古隆起的叠加导致了古圈闭的最终形成 ,圈闭高度达 10 0 -m左右 ,隆起幅度达 4 0 0~ 5 0 0 -m左右。此时 ,下志留统、下二叠统烃源岩埋深均大于 2 - 6 0 0 -m ,已进入生气、生油高峰阶段。三叠纪及侏罗纪石柱古隆起是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及聚集区 ,侏罗纪末—白垩纪 (燕山晚期 )则是石柱古隆起圈闭的油气重新运移聚集的重要时期。石柱古隆起及周缘地区成藏条件优越 ,区内现今的圈闭群可认为是天然气勘探的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9.
徐兴国 《沉积学报》1985,3(2):119-128
一、区域地质概况 川东及邻近地区早侏罗世铁岩(即綦江式铁矿)及其赋存的綦江段地层,分布在四川东南部及黔北、鄂西一带。共分两片:重庆、永川、綦江、遵义片称西区,区内綦江段发育齐全,工业矿床多,研究程度亦高;石柱、利川片称东区,綦江段发育较差,研究程度亦低(图1)。  相似文献   

10.
重庆石柱中三叠统巴东组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庆石柱中三叠统巴东组有3种主要岩相类型:①紫红、灰绿色泥页岩,②褐黄、紫红、灰褐色岩屑石英砂岩,③浅灰色碳酸盐岩;并见有水平层理、平行层理、沙纹层理、板状交错层理等层理构造;划分出障壁海岸相,以及潮坪亚相、湖亚相和5种微相;建立了沉积相序,指出海平面变化对该区巴东期沉积物类型起着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石柱金矿位于黔西南贞丰县,是烂泥沟金矿外围的一处小型卡林型金矿床。本文基于野外地质勘查工作和各类岩矿测试结果,系统总结了矿床的地质特征和矿石特征,指出矿区的矿体主要受构造控制,矿石工业类型为少硫化物微细粒浸染型难处理金矿石。矿化富集规律研究成果显示,矿体具有NEE向倾伏的特征,在深部有尖灭再现的可能;在此基础上,提出石柱金矿与烂泥沟金矿具有相似的成因,并建立了烂泥沟—石柱金矿田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三峡库区位于我国地形第二、三级阶梯过渡地带,地质环境复杂,斜倾顺层基岩滑坡较为发育。本文以重庆石柱龙井滑坡为例,详细分析了大型斜倾顺层基岩滑坡的变形特征、成因机理和破坏模式、并采用极限平衡法计算了滑坡在四种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1)龙井滑坡位于扬子准地台石柱向斜北西翼,体积约1.42×106 m3,主滑方向162°,前缘发育两个次级滑坡;(2)受地形地貌、地层构造、地下水和降雨等因素影响,滑坡目前处于蠕滑变形阶段,变形方式主要为拉张裂缝、剪切裂缝和局部鼓胀变形;(3)滑坡同时处于暴雨和前缘次级滑坡滑动条件下,稳定性为1.03,处于欠稳定状态,滑坡易沿软弱夹层发生整体滑动破坏。  相似文献   

13.
吴广凤  王嘉学  杨李 《中国岩溶》2021,40(3):531-538
石花(方解石花、文石花和石膏花)是一种常见的岩溶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广泛分布于洞道周壁,以及石钟乳、石笋、崩塌堆积体表面,其成因不同,形态千差万别。云南多乐原溶洞中若干高悬的次生化学沉积物表面的石花,通过实地考察,发现是一种异位石花。其成因是石柱形成过程中,由滴水和溅水的协同作用所形成,而后石柱底座的古河流堆积体遭到侵蚀搬运,石柱悬空而成新的石钟乳或类石钟乳,附着其底部的石花相对抬高因而显露出来。此类异位石花为云南首次发现,可以作为指示溶洞内微地貌演化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2月19日-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江泽民、朱镕基、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获得200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代表颁奖。其中,我院攻关的《万县长江大桥特大跨(420米)钢筋混凝土拱桥设计施工技术研究》科研课题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这是建国51年来四川交通行业获得的最高奖项,国家邮政总局特为此发行特种邮票一枚。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渝东—湘西地区野外露头及相关室内研究,分析了区内志留纪小河坝组沉积环境、层序特征、沉积相展布及其演化特征。将该区小河坝组划分为2个沉积层序,每个沉积层序都由海侵和高位体系域组成。以体系域为编图单元,采用体系域压缩法,编制了渝东—湘西地区小河坝组4张层序岩相古地理图,结果表明:更加精确真实地反映了海陆分布、物源方向及其演化过程,更好地反映了层序格架下的物质聚集分布规律。揭示出研究区早志留世小河坝期碎屑岩沉积的物质主要来自东南部的江南雪峰山隆起,沉积环境由东往西逐渐变深,三角洲平原位于湘西地区,三角洲前缘发育于渝东地区;碳酸盐台地发育于靠近黔中隆起的南部浅水区,沉积环境由南往北逐渐变深,深水陆棚沉积区位于宜宾—重庆一带,该新认识对于更准确地预测渝东-湘西志留系储集体的分布以及下一步油气勘探部署具有重要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综合利用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并结合精细时—温埋藏史恢复的盆地模拟技术,可有效地确定油气成藏的时间和期次,从而建立油气的成藏模式。文中以渝东石柱地区某油气田为例,通过对储集层流体包裹体特征的研究,探讨了这些技术。研究表明,流体包裹体技术是解决油气成藏史分析的有效途径,它为油气藏形成时期和成藏演化史的研究开辟了新方法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标准量水槽的误差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长辉 《水文》1995,(5):48-52
标准量水槽的误差估计何长辉(四川省万县水文水资源勘测大队)1概述标准量水槽(以下简称量水槽)是一种有矩形喉道断面的量水建筑物,它具有水头损失小、不易淤积和测流精度高等优点。当辅以自记水位计,则可以实现连续测读,测得流量随时程变化的完整过程。因此,在小...  相似文献   

18.
王润福 《山西地质》2013,(6):23-23,25
二、有地质意义的地名 (一)应县的石柱村 在应县南面恒山分水岭南侧梨树坪乡的石柱村村南500米沟掌处,分布着一排高20米、长50米、直径40~60cm的六方形大石柱。它们倚山崖而立,彼此紧挤无隙,垂直排列,无任何人为加工痕迹,完全是天然岩石。是什么奇力使岩石形成石柱状的呢?  相似文献   

19.
为了重建四川盆地北缘五峰组和龙马溪组沉积构造格局,以四川盆地北缘米仓山-大巴山地区五峰组和龙马溪组为研究对象,进行地层格架对比和沉积相分析,并使用Mo/TOC和Al-Co[EF]×Mn[EF]地球化学指标对沉积时期水体滞留程度进行判识.发现靠近隆起区,受物源供给及沉积空间控制,地层厚度差异较大,黑色页岩厚度整体较小.而远离隆起区,受大陆边缘上升洋流和陆内凹陷控制,黑色页岩自西向东逐渐加厚,TOC含量增高.研究表明:(1)米仓山地区五峰组沉积时期南郑福成和南江桥亭位于两种上升洋流交汇区域,长期受上升洋流影响;龙马溪组沉积时期主要受西乡上升影响,导致旺苍和南江地区隆升成岛,MS1井沉积最厚.(2)大巴山前缘及鄂西-渝东地区五峰组整体呈现出隆-凹相间的格局;受到来自华夏地块自南东至北西的持续挤压,龙马溪组沉积时期石柱-巫溪一线持续沉降,地层沉积较厚.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三峡库区位于我国地形第二、三级阶梯过渡地带,地质环境复杂,斜倾顺层基岩滑坡较为发育。本文以重庆石柱龙井滑坡为例,详细分析了大型斜倾顺层基岩滑坡的变形特征、成因机理和破坏模式、并采用极限平衡法计算了滑坡在四种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1)龙井滑坡位于扬子准地台石柱向斜北西翼,体积约1.42×106 m3,主滑方向162°,前缘发育两个次级滑坡;(2)受地形地貌、地层构造、地下水和降雨等因素影响,滑坡目前处于蠕滑变形阶段,变形方式主要为拉张裂缝、剪切裂缝和局部鼓胀变形;(3)滑坡同时处于暴雨和前缘次级滑坡滑动条件下,稳定性为1.03,处于欠稳定状态,滑坡易沿软弱夹层发生整体滑动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