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东北地区至今未见关于泥盆纪陆相地层的报道,暂时归属于早石炭世的陆相地层,仅见于黑龙江省延寿县马鞍山一带,称福兴屯组。1976年,笔者在爱辉县罕达气北小河里河东岸测制剖面,发现晚泥盆世及早石炭世陆相地层(图1)。现将剖面中的上泥盆统及下石炭统简介如下(植物化石由李星学、蔡重阳鉴定):  相似文献   

2.
3.
广州花县晚泥盆世和早石炭世遗迹化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式溥 《地球科学》1989,14(6):573-580
  相似文献   

4.
小兴安岭西北部晚志留世及早泥盆世地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小兴安岭西北部是我国北方志留系和泥盆系发育较好的地区之一。1972—1977年,我们在卧都河、罕达气一带进行地质工作(图1),收集了晚志留世及早泥盆世地层资料,草成此文。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晚泥盆世-早石炭世东河砂岩沉积相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河砂岩是塔里木盆地主要的勘探目的层和产油层之一。经过多年艰苦勘探和多学科综合研究,现已认识到东河砂岩为晚泥盆世晚期至早石炭世早期海平面上升背景下沉积的一套海侵底砂(砾)岩,在盆地范围内是一个明显的穿时沉积体。东河砂岩以滨浅海相陆源碎屑沉积占优势,局部发育海陆过渡相陆源碎屑沉积。根据盆地内100多口井资料的岩石学特征、沉积特征以及其它指相标志的综合分析,在东河砂岩中识别出滨岸、河口湾、辫状河三角洲以及冲积扇等不同的沉积相类型,其中高能碎屑滨岸相最重要,分布最广。东河砂岩沉积早期和中期,盆地主要为高能碎屑滨岸相和碎屑陆棚相沉积,末期海侵达到最大,盆地内为碳酸盐台地沉积,而轮南及盆地北部一带受物源区的影响,出现混积滨岸和碎屑滨岸沉积。东河砂岩明显具有填平补齐的沉积特征,其砂体厚度在缓坡处减薄、陡坡处增厚、遇孤岛减薄或尖灭,这些沉积特征为形成东河砂岩非构造圈闭奠定了良好的地质基础。满加尔、轮南、塔中、玛扎塔格以及草湖地区都有可能找到该类油气藏(田),展示了东河砂岩非构造圈闭的良好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6.
7.
广州地区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地层及植物组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建华  吴起俊 《地层学杂志》2001,25(3):166-173,206
广州地区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地层发育良好 ,出露地层为上泥盆统金钱岭组、沙水岗组以及下石炭统龙江组、石磴子组、测水组和梓门桥组 ,含有非常丰富的动植物化石 ,其中 ,广州市西北郊出露有陆相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地层的连续剖面 ,是研究陆相泥盆系与石炭系界线的理想剖面。含植物化石的陆相地层沙水岗组、龙江组和测水组中的植物化石可划分为 4个组合 ,自下而上为 :1) L epidodendropsis hirmeri- Sublepidodendron mirabile- H ama-tophyton verticillatum组合 ,代表沉积为沙水岗组 ,时代为晚泥盆世晚期 ;  2 ) Sublepidodendron mirabile-Rhodeopteridium cf. hsianghsiangense组合 ,代表沉积为龙江组 ,时代为早石炭世杜内期 ;  3) Cardiopteridiumspetsbergense- Triphyllopteris collombiana- Adiantites gothanii组合 ,代表沉积为测水组下段 ,时代为早石炭世维宪早期 ;  4) Archaeocalamites scrobiculatus- Cardiopteridium spetsbergense- Paripteris gigantea组合 ,代表沉积为测水组上段 ,时代为早石炭世维宪晚期  相似文献   

8.
长江下游地区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孢粉地层学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重新测制剖面和补充采样,系统检查和研究了崖脚剖面晚泥盆世晚期—晚石炭世早期牙形石生物地层。通过对在17个牙形石样品中获得的丰富的牙形石材料鉴定,厘定了一些重要牙形石分类。在此基础上,根据牙形石垂向分布特征,确定了带化石的层位。崖脚剖面五指山组上部和巴平组划分出7个牙形石带:五指山组上部为Palmatolepis graciliss辔moidalis带;巴平组下段分别为Siphonodella duplicate带,S.crenulata带,S.isosticha带,Scaliognathus preaanchoralis带和S.anchoralis带下部;巴平组上段为S.anchoralis带上部和Declinognathodas noduliferus noduliferus亚带;巴平组的牙形石带特征显示巴平组的地质时代为晚泥盆世—晚石炭世早期。巴平组地质时代的确定为不同相区层序地层划分,特别是对早石炭世斜坡相区地层划分与对比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描述的上志留统一下泥盆统的苔藓虫标本产自新疆东准噶尔北塔山地区。上志留统考克赛组中包括6属7种,它们是:Fistulipora granulosa Astrova, Hallopora xinjiangensis Lu, Semicoscinium pyramidatum Kopaevich, Sem. fragilis Astrova, Chasmatopora sp., Orthopora sp., Sceptropora sp.; 下泥盆统托让格库都克组中包括2属3种:Fistulipora Sp., Semicoscinium baytikensis Wang et Lu(sp. nov.), Sem. kurjensis Nekhoroshev.根据上述苔藓虫组合特征,可建立两个苔藓虫组合,上志留统为Fistulipora granulosa-Hallopora xinjiangensis组合;下泥盆统为Semicoscinium baytikensis-Sem. kurjensis组合。  相似文献   

11.
1985年5月广西省区调队岩相组,在北流县测制剖面工作中,在上泥盆统及下石炭统地层内,采获一批牙形石,这一发现为该地层划分找到了古生物依据。现将北流县城东3km螺圹村剖面介绍于下: 下石炭统(岩关阶-顶部不全) 灰、深灰色硅质岩夹灰岩透镜体,其中产牙形石:Siphonodella Siosticha  相似文献   

12.
范健才 《云南地质》1993,12(4):383-406
云南省怒江以西的腾冲地区中一上石炭统勐洪群及下二叠统出露完整,富含苔藓虫化石,与蜓、珊瑚、腕足类共生。笔者将本区早二叠世早期地层暂名为“观音山组”该地层富含Hexagonella为主的苔藓虫动物群,经鉴定,计有11属22种,其中新种20个;属冈瓦纳区系。这一动物群的发现,对认定本区当时系冈瓦纳大陆的范畴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13.
武桂春  姚建新  纪占胜 《地质通报》2009,28(09):1276-1280
北羌塘中部晚石炭世地层,尤其是晚石炭世晚期地层是否存在,长期以来缺少确凿的古生物化石证据。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对该区石炭系的研究取得了突破,建立了瓦垄山组,划分了6个 类化石带,时代为早石炭世晚期至晚石炭世晚期,但缺少Protriticites与Triticites之间的Montiparus带。针对这一问题,对瓦垄山组命名剖面北侧的剖面进行了测制,发现了丰富的Montiparus属和Triticites属的分子,从而为北羌塘中部晚石炭世晚期地层的存在提供了翔实确切的 类化石证据。  相似文献   

14.
武桂春  姚建新  纪占胜 《地质通报》2009,28(9):1276-1280
北羌塘中部晚石炭世地层,尤其是晚石炭世晚期地层是否存在,长期以来缺少确凿的古生物化石证据。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对该区石炭系的研究取得了突破,建立了瓦垄山组,划分了6个 类化石带,时代为早石炭世晚期至晚石炭世晚期,但缺少Protriticites与Triticites之间的Montiparus带。针对这一问题,对瓦垄山组命名剖面北侧的剖面进行了测制,发现了丰富的Montiparus属和Triticites属的分子,从而为北羌塘中部晚石炭世晚期地层的存在提供了翔实确切的 类化石证据。  相似文献   

15.
徐桂荣 《地质论评》1988,34(4):351-360
用统计方法分析了湖南邵东地区晚泥盆世Cyrtospirifer属的5个种群。证明腹壳指数的变化是连续的;腹壳基面特征的变化也是连续的,并与壳长成相关变异。中槽内壳线的特征可分为三种类型。槽内壳线型式,基面和壳长等特征可作为分种的依据。5个种群中标本的内部构造没有明显差别,许多外部特征是连续过渡的,所以Sinospirifer,Tenticospirifer和Hunanospirifer三亚属是Cyrtospirifer的同义名。作者还修订了该属的若干种。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怒江以西的腾冲地区中—上石炭统勐洪群及下二叠统出露完整,富含苔藓虫化石,与(蜓)、珊瑚、腕足类共生。笔者将本区早二叠世早期地层暂名为“观音山组”。该地层富含Hex agonella为主的苔藓虫动物群,经鉴定,计有11属22种,其中新种20个;属冈瓦纳区系。这一动物群的发现,对认定本区当时系冈瓦纳大陆的范畴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17.
晚泥盆世牙形石动物卵细胞的三维保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处理广西上泥盆统牙形石样品的过程中 ,笔者在广西桂林垌村和横县六景两个剖面的同一层位中发现了大量的微球粒 ,经过多方研究后认为 ,该微球粒与以往报道的硅质、铁镍质和磷质微球粒不同[1 ,2 ] ,很可能是牙形石动物在排卵期排出的卵细胞 ,类似于现代的鱼卵 .其大小 2 50 μm左右 ,呈球状、椭球状 ,部分微球粒表面具脐状或对称型脐状浅凹 .在球切面上微球粒的球核、球幔和球壳分异清楚(图版Ⅱ ) .显微激光拉曼光谱微区分析表明 :球核、球幔和球壳的共有成分是磷、碳 ,特有成分是铁主要存在于球核和球幔中 .这种成分特征与动物卵细胞在成…  相似文献   

18.
晚泥盆世磷质微球粒—可能的动物卵细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上泥盆统斜坡-盆地相灰岩中存在着数量丰富、保存完好的磷质微球粒.其大小250μm±,球状、椭球状,部分微球粒表面具脐状或对称型脐状浅凹.在球切剖面上微球粒的球壳、球幔和球幔中的斑块分异清楚.显微激光拉曼光谱微区分析表明:球壳、球幔和球幔斑块的共有成分是磷、碳.特有成分铁主要存在于球幔斑块中.这种成分特征与动物卵细胞在成岩和后生过程中经脱水、脱羧、脱甲基、脱氨基和脱硫后的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器的成分较为一致.球壳和球幔与牙形石属Palmatolepis sp.的齿片和齿台的显微激光拉曼光谱微区分析结果非常类似,说明二者的成分和物质结构有较大的亲缘性.我们认为这种磷质微球粒很可能是牙形石动物排出的卵细胞,球壳、球幔和球幔斑块可能分别代表卵细胞的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器,类似于现今的鱼卵.脐状或对称型脐状浅凹可能代表卵细胞的动、植物极和以其为始端进行有丝分裂的开始.我们的资料不支持磷质微球粒为牙形石动物分泌的珍珠的推断.该发现对正确识别地层记录中微球粒的特征和成因,揭示牙形石动物的分类位置、繁殖、演化和绝灭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保山地区是滇西泥盆系和下石炭统出露的主要地区之一,以前已有不少报道。近年来,由于该地区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引起了国内外广大地质工作者的密切注意,因而对泥盆石炭纪地层及其古生物的研究也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20.
高联达 《地球学报》2015,36(1):7-21
本文系统研究了长江下游地区(包括江苏、浙江和安徽)晚泥盆世和早石炭世孢子50属150余种。根据孢子在地层中的分布和演化规律,建立了7个孢子带,其中晚泥盆世3个带,早石炭世4个带。自下而上依次为:1)Rugospora flexuosa-Grandispora cornuta(FC)带;2)Vallatisporites pusillites-Retispora lepidophyta(PL)带;3)Retispora lepidophyta-Verrucosisporites nitidus(LN)带;4)Vallatisporites verrucosus-Retusotriletes incohatus(VI)带;5)Spelacotriletes pretiosus-Cingulizonates bialatus(PB)带;6)Schopfites claviger-Auroraspora macra(LN)带;7)Lycospora pusilla(PU)带。五通群下部观山组化石孢子丰富,时代相当西欧晚泥盆世法门阶(Famennian)Fa2c-Fa2d。泥盆系和石炭系界线置于陈家边组底部,即3带Retispora lepidophytaVerrucosisporites nitidus(LN)带和4带Vallatisporites verrucosus-Retusotriltes incohatus(VI))带之间。本文还深入讨论了沉积环境、微古植物地理区、国内外比较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