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1980年3月4—6日发生在华南的一系列局地强风暴,发现对流层低层水汽通道的活动和潜在对流不稳定I指数的变化与局地强风暴有很密切的关系。用常规资料分析水汽通道与I指数的变化对灾害性局地强风暴有一定预报意义,通常局地强风暴发生在沿水汽通道方向水汽通量最大值的前方。   相似文献   

2.
美国气象学会第15次强风暴学术会议于1988年2月22—26日在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召开。气象局局长助理 E.W.Friday 在会上作了2000年的强风暴计划的报告。本文摘要介绍他的报告,并针对我国强风暴的业务和研究提出个人的一点联想。强风暴是美国严重的灾害性天气。美国已纪录有1000个龙卷、5000次洪涝,10000个强雷暴以及几例热带气旋。每年有几百人死于强天气和近100亿美元的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3.
新书架上     
《14th Conference on Severe Local Storms》(第十四次局地强风暴会议文集) 美国气象学会出版,1985年,368页。 1985年10月29日到11月1日在美国印第安纳召开了第十四次局地强风暴会议。本文集从不同方面介绍了与局地强风暴有关的各种问题,例如,局  相似文献   

4.
郑耀文  谢璞 《气象科学》1993,13(3):344-351
1983年4月28日,江苏省苏南地区先后遭受三次强风暴袭击,其中凌晨和下午是飑线,傍晚是强冷锋过境。三次强风暴平均风力6—7级,短时风力8—10级,最大风力11级,伴有雷阵雨,局部有小冰雹。一日之内发生三次强风暴,历史上是罕见的。 本文重点探讨凌晨飑线天气过程;同时分析了不稳定能量释放后一再重新积累的条件和触发条件。最后提出了几点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5.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2003年10月11日-12日发生在渤海湾的一次强风暴潮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强风暴潮是由温带气旋北上和强冷空气南下共同影响造成的,特殊的海湾地形是形成强风暴潮天气的重要条件,持续的偏东气流和强的向岸偏北大风是形成强风暴潮的动力条件,天文大潮的非线性耦合起到了明显的增幅效应。  相似文献   

6.
北京一次大风和强降水天气过程形成机理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利用3维强风暴冰雹分档模式(IPA—HBM)对2001年8月23日北京的一次伴有大风、暴雨和冰雹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模拟和分析,并与部分观测资料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式对此次强风暴的生命史、降水分布、降雹的大小等要素做了较好的模拟,并能够模拟出伴随强风暴过程所产生的强下沉气流和及地面强风速切变(下去暴流)。从云微物理学角度分析了此次局地性大风的形成原因,认为由高空冰雹粒子的拖曳产生的负浮力作用是促发强下沉气流产生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冰雹的融化和雨水蒸发冷却对下沉气流起加速作用,冰雹的拖曳和融化作用对下沉气流具有决定性作用。强风暴所产生的爆发性强下沉气流最终导致了局地大风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国家气象局部门重点开放实验室——强风暴实验室(SSL)1991年度学术报告会于1992年3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有7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收到学术论文29篇。内容涉及到中尺度天气动力学和大气物理学,中尺度数值模拟和数值预报,以及遥感资料的综合分析和应用等,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科研成果。部分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和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8.
林志强  李献洲  庄旭东 《气象》1998,24(12):22-26
使用卫星云图,天气图,探空等有关资料对1996年4月19日广东省强风暴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指出;南支槽云系和中纬短波槽云系的相继影响造成了该次强风暴天气过程,其中,中尺度强对流云团是直接产生系统。  相似文献   

9.
利用711雷达、地面和高空资料,对1996年7月5日发生在鲁北和鲁中的强对流风暴天气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强风暴天气产生在低层暖湿、中高层干冷,大气层结不稳定的有利条件下,能量锋区和中尺度辐合线对强风暴的形成、发展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气象科技》1977,(1):25-27
1974年9月4—6日,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的环境研究试验室在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召开了关于“局地强风暴与中尺度试验”研究计划的首次会议。会后,于1975年6月出版了有关这次会议的会报(Proceedings of Severe Environmental Storms and Mesoscale Experiment,Opening Meeting at Boulder Colorado Sept.4—6 1974,简称“Open SESAME”)  相似文献   

11.
3.准业务试验及其评价 珠江三角洲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系统1989年进行了预试验,1990年进行了准业务试验。准业务试验共44天分三阶段进行:①4月1—20日为局地强风暴监测预报试验;②5月20日至6月10日为前汛期暴雨监测预报试验;③8月26—29日(9016台风影响)为热带气旋监测预报试验。试验区以广州为中心东西长260公里(112—114.5°E),南北宽160公里(22—23.5°N),面积41600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2.
陕西中部一次强风暴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天气图、地面中尺度风场、雷达回波资料分析了2002-07—02发生在陕西中部一次强风暴天气的形成机制,指出这是一次由中空低涡造成的强风暴天气过程,表现为多个局地涡旋、对流单体合并发展,造成局地强对流天气。  相似文献   

13.
河西走廊“2010.4.24”黑风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莉  杨永龙  王荣喆 《高原气象》2011,30(6):1653-1660
利用常规探测资料和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对2010年4月24日河西走廊出现的区域性特强沙尘暴和民勤出现的黑风天气过程进行了天气动力学诊断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地面冷锋所伴随的强风暴是产生黑风的主要原因。乌拉尔山高压脊强烈发展,迫使极地强冷空气向南爆发是这次黑风产生的大尺度触发系统;700hPa河西走廊变形场的强斜压性既有...  相似文献   

14.
一、地面资料的中尺度客观分析 1.用订正方法作强风暴客观分析 Barnes(1972)用订正方法对1970年4月29—30日俄克拉荷马州的强风暴进行了客观分析。除了使用一般的业务用地面观测网资料外,还使用了国家强风暴实验室(NSSL)的研究用观测网资料。在分析中采用了如下方法: (1)假定现象是准定常移动的,对资料作时空转换; (2)在订正法的权重中考虑时间差(因为作时空转换)。在他的分析中未作过滤处理。但是对于气压不是作海面订正,而是根据8小时线性趋势确定气压值的偏差,然后据以换算成气压超值(pressure excess)。此后,曾有一些人作过与上类似的分析。 2.用变分法作强风暴的客观分析直观地看,变分法的概念也可以说就是“最小二乘法分析”。也就是说要求出这样一种场,在该  相似文献   

15.
一、多尺度大气环流的性质强局地风暴的预报是一个复杂过程,要计算许多经验和半经验参数,然后预报某一时段在一定地区内出现强对流天气的概率。在这方面统计方法是很有用的,但对强风暴预报员和研究工作者说来,尚存在许多关于对流性环流的动力学性质及其和大尺度环流之间关系的问题。本文目的是提出与强风暴预报员和研究人员有关的问题,并介绍动力学的尺度相互作用理论,从而回答这些问题。在解释关于强对流现象的许多问  相似文献   

16.
利用GOES9红外云图和宜昌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资料,根据图像形态随时间的演变特征,对2003年6月2日夜间发生在鄂西山地的一次瞬间风力达十级的强风暴灾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强风暴是一次典型的槽后型飑线过程,伴有活跃的对流云团、中气旋、辐合线、弓型回波等中尺度系统。  相似文献   

17.
利用湖北省闪电定位仪、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并结合常规气象观测等资料,对2011年7月24日下午出现在湖北襄阳的一次强雷暴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该过程的两个强风暴分别产生了冰雹和雷雨大风(后期强降水),重点分析了两个强风暴系统生命期雷达回波和闪电(地闪)特征。结果表明:产生冰雹的强风暴是一个孤立的超级单体,降雹发生在超级单体成熟阶段;产生雷雨大风和强降水的强风暴是一个弓状回波,雷雨大风发生在弓状回波顶部,强降水回波成片状且移速较慢;两个风暴的地闪演变特征及闪电在风暴生命史各阶段分布的位置不同。  相似文献   

18.
两次春季强风暴天气环境场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NCAR/NCEP再分析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发生在长江中下游的两次春季强风暴天气影响系统、不稳定条件、触发机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两次强风暴天气,都是在东北冷涡大背景、高空槽、低层切变线和偏西气流的有利形势下产生的;(2)两次强风暴过程的近地面比湿不足12 g/kg,相对湿度在600 hPa附近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近地面的水汽通量在强对流发生地附近辐合;(3)流场分布表征: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强风暴发生前后垂直速度是下沉—上升—上升运动减弱的变化;(4)风暴发生前近地层温度梯度明显加强;K指数30℃、SWEAT指数100;(5)上层干冷空气下传侵入引发的对流不稳定层结、较强垂直风切变、能量锋区的存在、高低空急流耦合所造成的抽吸作用均有利于触发强对流天气的产生;(6)两次强风暴过程的不同点有:近地面第1次过程的湿度比第2次过程的湿度低;第1次过程的能量锋区自下而上北抬,第2次过程南撤。  相似文献   

19.
参加美国气象学会第24届局地强风暴天气研讨会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气象学会第24届强对流天气研讨会于2008年10月27~31日在美国乔治亚州的滨海城市萨凡纳(Savannah)举行。美国各大研究机构、大学院校和业务部门的局地强风暴专家,以及来自日本、德国、韩国、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参加了研讨会,参会人员达500多名。会议代表以美国专家为主,可以说代表了美国气象界甚至是全球局地强风暴研究领域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20.
美国的强风暴天气预报是由国家强风暴预报中心发布的.所谓“强风暴天气”,系指出现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龙卷,或伴有大风、巨雹的强风暴天气.强风暴预报中心发布的强风暴预报有两种:一是强风暴天气(简称强天气)展望,二是强天气监视.强天气展望的内容是指出在哪些地区可能出现强天气,每天于0830时(世界时,下同)、1200时和2030时共作三次,预报时效直到第二天的1200时,通过雷达报告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