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海油有限公司投资者关系部总经理肖宗伟2月1日表示,2008年中海油有限公司将加大深水勘探的力度,自营和合作方面都将增加深水勘探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2.
我国两艘远洋科学勘探船近期将前往离我国海岸1万多公里的东北太平洋海域进行勘探,为我国下世纪寻找战略储备资源。 中国大洋矿产资源协会秘书长金建才说,作为本世纪内4次大规模大洋勘探的一部分,这两艘勘探船将用半年的时间,利用国际先进的光学和声学探测器及6000米水下机器人,对1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  相似文献   

3.
在地震勘探领域,利用纵波(P-w)、横波(S-w)、转换横波(PS-w)进行联合多波勘探已成为近年来的热点。文中主要介绍了将陆上三分量横波勘探方法引入深海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果。首先介绍横波勘探在陆上地震中的成熟技术和勘探优势,并结合我国南海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地球物理特征和成矿特点,给出了技术应用的可能性,提出了一系列技术方案。最后介绍了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2000年以来进行三分量海底横波勘探天然气水合物方法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胜利油田为例,地震勘探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实践,经历了二维单次覆盖技术、二维多次覆盖技术、三维地震、高精度三维地震等发展阶段。“九五”以来,胜利油田主要勘探目标转向复杂断裂带、潜山构造、地层岩性等隐蔽油气藏,地表条件由简单地区转向复杂地区,勘探深度由浅中层向中深层延伸,探区由济阳探区向外围、新疆、合肥、东北等新区拓展。为适应勘探目标的变化,胜利物探开发和发展了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山地地震勘探技术、沙漠戈壁地震勘探技术、平原复杂地表地震勘探技术、滩浅海地震勘探技术等有胜利物探特色的技术系列。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提高,勘探对象主要转向了地层、岩性等隐蔽油藏及深海油气藏,因而,地震勘探也要随之发展,时延地震技术、全波场地震技术、深海地震勘探技术等技术将成为胜利物探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近日,中石化国际勘探公司将MPD技术首次应用到沙特B区块,在FRAS-0001井下部井眼应用,钻井过程中随钻点火,发现多套气层,取得海外勘探的重大油气发现。  相似文献   

6.
随着渤海油田勘探钻井向深层发展,钻井风险逐渐增大,费用逐渐增加,如何有效降低作业成本是渤海勘探井作业一个比较棘手的课题。早期渤海井深4000m的勘探井身结构设计至少需要五层套管,但随着钻井技术的发展,渤海勘探井井身结构逐渐优化,节约了较多成本。针对渤海集柬勘探钻井实施的中339.71nm套管作为隔水套管的局限性,从稳定性、相关配套设备技术及操作要点等方面对中508nm+Ф339.7nm表层套管二合一钻井技术的优越性进行了介绍。该技术的成功应用,势必将给今后的勘探钻井作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概述大地坐标系的定义及国内外常用大地坐标系的特点,并讨论了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阐述了大地坐标系在海洋油气勘探领域中的应用。WGS84坐标与CGCS2000坐标之间误差极小,二者在油气勘探中可互用。在今后一段时期内,WGS84仍将是油气勘探中所使用的主要坐标系。  相似文献   

8.
渤海海域油气勘探进展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回顾我国渤海海域近50年的勘探历程,分析了油气发现的特点,指出从下第三系到上第三系勘探思路的转变是导致发现系列亿吨级大油气田的关键。迄今为止的重大发现主要分布于环渤中凹陷油气富集圈和沿岸两大地区。认为在有据可查的历史上,渤海海域发生过7级以上大地震的周围地区均发现有大油气田,因此将是发现油气田的有利地区。根据全国3轮油气资源评价数据,我国在渤海海域的油气勘探尚大有可为,重要的是要求较高的科技研究水平和更大的投入力度,渤海深浅层次资源潜力将获得更进一步的发掘。认为在50余年的勘探历程中,我3大国有石油公司及全国相关科技工作者均做出过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我国海域经过30余年的油气地球化学探测实践,相继在南海、东海、黄海、渤海和台湾海峡等海域开展了油气地球化学探测工作,通过这些工作一方面对各海域的油气勘探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另一方面也促使海洋油气地球化学探测工作在理论、技术方法方面不断进步和完善。海洋油气地球化学探测将纳入海洋油气勘探的技术系列,走向规范化,成为海洋油气勘探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南海天然气勘探,从80年代对外合作开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15个年头。这15年来,天然气勘探已经多次获得重大发现,有3个较大的天然气田得到证实。从现在获得的勘探成果来看,南海有一个前景非常美好的天然气大气区,几年后将成为我国重要的新的天然气生产基地。 目前,南海崖13-1天然气田开采工程正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海域油气资源勘查战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海域辽阔,分布着38个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目前总体勘探程度比较低,勘探层位也比较单一,以前主要将勘探目的层瞄准新生界(尤其是下第三系)。从含油气盆地特征、油气地质条件、盆地资源潜力等方面入手,结合近年的新发现,通过区域对比分析,认为中国海域尚有大量的新领域、新地区、新类型、新层位有待开拓,如海域盆地内的中、古生界,古新统,上第三系,陆坡深水区及生物礁的油气勘探大有潜力,此外,天然气水合物及煤层气资源也是今后海域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海洋地质译丛》2012,(2):58-58
随着进军深水步伐的加快,珠江口盆地东部白云凹陷的深水自营勘探迎来了新的高潮。为应对深水勘探的高投人和高风险,中海油深圳分公司引入微生物勘探技术,通过直接检测白云深水目标区的微生物异常和吸附烃异常,以实现直接烃类检测,探索微生物勘探烃类检测技术与常规勘探技术的结合运用,以提高南海深水油气勘探的成功率,降低油气勘探的风险及成本。  相似文献   

13.
墨西哥湾深水油气勘探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借鉴墨西哥湾深水油气勘探的经验,我们对墨西哥湾深水油气勘探的现状进行了初步归纳和总结。结合我国南海深水油气勘探的现状,分析认为,墨西哥湾成功的勘探经验和技术可以指导我国南海深水油气的勘探和开发,其次,第三系深水浊积砂岩或三角洲砂岩可能是南海深水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下扬子区下古生界油气有利勘探区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扬子区下古生界具有良好的油气地质条件,具备形成大型油气藏的物质基础,但一直未获得油气勘探的突破。本文通过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解释,结合部分地质露头、钻井资料及上扬子勘探成果,重点对下扬子区下古生界构造地质特征与油气地质条件等开展了综合分析研究。从构造沉积充填角度将下扬子区分为4个二级构造单元,中部地区的无锡-黄山断隆带构造相对稳定,分析认为其西北部的无锡-黄桥低褶带为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具有形成下古生界弱改造型油气藏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5.
构造生烃     
生烃是岩石中所含的有机质产生流体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岩石有机质化学反应存在两种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随着埋深加大,烃源岩越来越致密,岩石的化学反应逐渐由开放系统转变为封闭系统。目前的生烃理论仅仅是开放系统下烃源岩成熟与生烃理论,烃源岩成熟与生烃是不匹配的。封闭系统下烃源岩成熟与生烃是不匹配的,烃源岩成熟但不生烃,而是形成另外一种成熟的固体有机质。大多数情况是烃源岩为半封闭系统,烃源岩处于欠生烃状态。构造运动形成的断层和裂隙将烃源岩与疏导层沟通,烃源岩迅速由封闭、半封闭系统转变为开放系统。这种生烃系统的转变形成短时间内过量生烃,笔者将这种生烃作用命名为构造生烃,意味着构造运动期即为主生烃期,伴随着多次构造运动可以形成多个幕式生烃高峰。构造生烃理论开拓两个极其重要的勘探领域:第一,新构造勘探。以往认为已经过了生、排烃期的构造得以解放,如渤海湾郯庐断裂带第四纪圈闭不是过了主生烃期,而是正处于构造生烃的过生烃高峰期。以PL19-3为代表的油气运聚强度只有构造生烃能够解释;第二,超深勘探,特别是天然气勘探。深层勘探的下限将大大延伸,生烃门限,特别是生气门限将大大加深,仅生烃而言万米都不是天然气勘探的极限。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我国近海油气资源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 ,指出渤海湾盆地是我国近海石油的主力产区。天然气的主力产区为莺歌海盆地和东海陆架盆地 ,目前勘探的重点应放在渤海湾盆地 ,其次是东海陆架盆地 ,珠江口盆地第三。在加强对新生代盆地勘探的同时 ,应重视对中生代地层的勘探 ;在深化浅水区勘探的同时 ,不失时机地开展深水勘探 ;在加强构造圈闭勘探的同时 ,密切注视非构造圈闭的油气资源的勘探  相似文献   

17.
东海盆地合作探井落空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回顾东海盆地的勘探历史,总结了各勘探阶段的勘探成果,分析了造成12口合作探井落空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今后的勘探部署建议。  相似文献   

18.
深水油气资源丰富,是近年全球油气勘探热点及增储上产的主力来源。通过专利分析,可视化呈现了国际深水油气关键技术发展态势。结果表明,全球深水油气相关的专利申请数量与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历程高度吻合,反映了技术进步是推动深水油气勘探和开发活动的重要内部动力,政府决策和全球油价是影响深水油气发展的外部动力;美国是全球深水油气勘探与开发的主要引领力量,中国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技术高速发展,与巴西等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活动成熟的国家构成了主要的技术应用国;斯伦贝谢、哈利伯顿以及通用电气等石油巨头专利技术在全球具有明显的优势,在技术领域均有布局且所占比重较大,中国中海油则侧重于钻井技术的研发和布局;未来,深水油气的革新仍将围绕钻探类核心技术展开,其快速形成的技术网络与一些边缘的技术和核心技术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关联,或形成新的技术网络。  相似文献   

19.
简要回顾了海底热水矿床的研究简史,根据我国的国情,将海底热水矿床从研究到开采划分为5个阶段.根据全球同类矿产资源勘探开采形势,结合我国的特点,建议尽早将工作重点从勘探期转移到圈矿阶段,寻找资源量大,开采成本低,回报率高的海底热水矿床,并向国际海底管理局申报,同时建议积极研发海底热水矿床的圈矿与开采技术.  相似文献   

20.
南黄海南部盆地是下扬子地台沿北东方向向海域的自然延伸,盆地的区域构造及油气地质特征与陆上苏北盆地相似。苏北盆地朱家墩气田的成功开发为南黄海南部盆地的勘探提供了借鉴,在分析朱家墩气田成藏特征的基础上,将南黄海南部盆地的成藏条件与朱家墩气田成藏条件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具有很强的可比性,得出南黄海南部盆地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其勘探方向为寻找"古生新储"的气藏,其发育部位为邻近大断裂一侧的深凹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