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杨涛  武国辉  陈珊 《矿物学报》2007,27(3):524-529
地质遗迹资源是地球在亿万年的演化中形成、发展并保存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讨论了地质遗迹资源的概念,认为地质遗迹资源具有四种价值,即资源价值、科学研究价值、审美价值、生态价值;提出地质遗迹资源管理原则:科学性原则、市场化原则、经济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持续原则。最后进一步探讨了地质遗迹资源价值管理:①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实施地质遗迹资源资产化管理;②开展以提高资源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资源经济系统管理;③全面推行技术经济评价和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制度;④实施资源价值工程,强化地质遗迹资源价值管理。  相似文献   

2.
四川渠县老龙洞地质遗迹资源特征及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质遗迹野外勘查的基础上,分析其形成的区域地质背景和自然地理条件,并对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了科学分类,将其分为5大类、11个亚类,并就各类地质遗迹资源展开了特征描述.同时,综合分析了该区内地质遗迹的保护与开发价值.研究表明:老龙洞地质遗迹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成因复杂、景观独特,具有典型性、独特性以及较高的科学研究、科普教...  相似文献   

3.
陈帅 《地质与勘探》2018,54(S1):1467-1475
乌鲁瓦提地质景观区是以昆仑造山带地质构造为特征的构造地貌和山地地貌综合性地质景观区。景观区内地质遗迹和景观类型多样, 共包括地质(体、层)剖面、地质构造、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和环境地质遗迹景观5个大类、7个类共20多处地质遗迹景点,总体可划分为5大景区。本文在前人研究总结的基础上,就地质景观区内旅游资源,特别是地质遗迹进行了系统调查和评价。结果表明:和田乌鲁瓦提地质景观区内地质遗迹种类丰富,具有较高的科研、科普及经济价值,其开发利用将加快南疆和田地区脱贫工作。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质遗迹资源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地球形成与演化过程中,由于内外动力共同作用形成了众多具有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地质遗迹。地质遗迹是地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地质遗迹的保护也是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部分。中国地质遗迹资源丰富,主要有地层剖面、构造剖面以及古生物化石等。本文系统总结我国地质遗迹分布现状、地质遗迹调查工作进展情况和遗迹保护现状,分析了我国地质遗迹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5.
嵊州市拥有较为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 其中尤以地貌景观类、古生物类和水体景观类最具特色。根据地质遗迹资源特征、成因, 将本区地质遗迹资源分为7大类, 概述了区内典型地质遗迹特征。结合地质遗迹保护现状, 提出了地质遗迹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重要地质遗迹主要包括基础地质类.地貌景观类和地质灾害遗迹3大类。本文叙述了重要地质遗迹资源的分布特征,并对地质遗迹形成演化做了介绍,为地质科研教学和地质旅游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罗培  秦子晗  孙传敏 《地球学报》2013,34(6):738-748
华蓥山大峡谷地质公园是以峡谷、构造和岩溶地貌为代表的风景地貌类地质公园。本文以华蓥山大峡谷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为基础, 以川东褶皱带构造单元、川东平行岭谷地貌单元和上扬子地层分区的部分地层区域为研究视角, 构建华蓥山大峡谷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体系——包括地质(体、层)剖面、古生物活动遗迹、地貌景观、水体景观以及环境地质遗迹5个大类、15个类共100多处地质遗迹景点; 通过对各类地质遗迹的特征进行分析, 对前人研究进行总结, 探讨了地质公园地质遗迹重要的地学意义。研究表明, 华蓥山大峡谷地质遗迹在地质构造、地层、岩溶学、水文地质学以及地貌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浅谈山东省地质遗迹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地质遗迹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可划分为地质剖面古生物化石产地类、溶洞(群)类、泉(群)瀑布类、异石名山奇峰类、海岛浴场湖泊类、火山(口)类、湿地类等7大类。地质遗迹是地球发展演化过程中遗留下来的自然遗产,是极其珍贵的不同再生的自然资源。人们通过各种地质遗迹现象,可以追溯地质演化历史以及各地质历史时期的古地理、古气候、古生态环境状况。地质遗迹在科研、教学、科普教育和旅游观赏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地质遗迹保护应坚持积极保护与合理开发相结合,加强管理与宣传教育相结合,长期规划与短期安排的相结合以及总体部署、分步实施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地质遗迹资源是地球在亿万年的演化中形成、发展并保存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讨论了地质遗迹资源的概念,认为地质遗迹资源具有四种价值,即资源价值、科学研究价值、审美价值、生态价值;提出地质遗迹资源管理原则:科学性原则、市场化原则、经济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持续原则.最后进一步探讨了地质遗迹资源价值管理:①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实施地质遗迹资源资产化管理;②开展以提高资源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资源经济系统管理;③全面推行技术经济评价和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制度;④实施资源价值工程,强化地质遗迹资源价值管理.  相似文献   

10.
梵净山地区新元代地层发育良好,地质构造复杂,形成了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地质意义和旅游价值。本文以1∶5万梵净山等四幅区调为基础,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调查等方法对研究区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了系统分类,划分了10个大类、15个亚类,其主要地质遗迹资源有沉积地质遗迹资源等六大类。同时,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对区内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了评价,发现研究区主要以国家级和省级地质遗迹资源为主,还有少数世界级地质遗迹资源,总体质量较好。本文对研究区六大类主要地质遗迹资源的科学内涵进行了介绍,并从地质遗迹资源保护、研究和开发三个方面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阐述北京城市地质工作和地质遗迹景观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地质公园建设实例,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当地居民就业、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提升地学旅游品位和公众保护地质遗迹意识等三个方面论证了地质公园在保障城市经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有力阐明了开发利用地质遗迹景观资源是北京城市地质工作服务的一个新方向。本文还提出了今后北京地区地质遗迹景观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地质地貌条件复杂,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质遗迹资源,有许多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都很高,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具有典型性和稀有性。 据初步调查,全省重要地质遗迹有600多处,包括典型地质剖面、重要构造形迹、重要古生物化石、特殊矿物与矿床、奇特地质地貌景观、水文地质遗迹等六大类型。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综述和多次野外考察,依据国土资源部针对地质遗迹印发的最新分类标准,对玉龙雪山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进行分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与综合评估方法对地质遗迹资源亚类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可分为地质剖面、地质构造、地貌景观、环境地质遗迹景观、水体景观5个大类、9个类、15个亚类;评价因子权重文化属性>自然属性,科研价值=科普价值>美学价值>经济社会价值>典型性>稀有性>系统性>历史文化价值>自然性;地质遗迹资源亚类划分为三级,其中有I级地质遗迹亚类4个、Ⅱ级8个、Ⅲ级3个。总体上,玉龙雪山国家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类型多样且保存完整,以河流地貌和构造地质遗迹为主要代表,以冰川地质遗迹为主要特色。地质遗迹资源丰富、普遍品质高,有极高的科研、科普价值,尤其是地学方面的研究意义重大。通过对玉龙雪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评价,为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黄石地区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地质遗迹开发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而言,黄石地质遗迹开发研究程度偏低,缺乏统一规划,制约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了促进黄石全域地质遗迹资源有序管理、合理开发,我们以资料收集和实地调研为主要方法手段,开展了全市地质遗迹调查,初步查明全市地质遗迹资源类型和价值。分析认为:黄石地质遗迹类型丰富(三大类10类23亚类),科学价值高、美学观赏性强、分区分带明显,且与矿产相关的地质遗迹特色显著、在国外内具代表性。根据遗迹特点,按照地质单元相对独立、地理分布密集、地貌单元完整、遗迹类型相似、开发利用条件充分等原则,首次提出全市南北两大区和若干小区的地质遗迹区划方案,并对各分区地质遗迹的总体规划开发思路提出初步建议,这将对黄石丰富而珍贵的地质遗迹资源未来保护利用、创造更大效益、助力全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有益影响。  相似文献   

15.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是热带雨林内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地质遗迹所赋存的地质环境,是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条件。推进地质遗迹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是建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全面系统的地质遗迹调查评价工作,依据《地质遗迹调查规范》(DZ/T 0303- 2017),本文系统的总结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重要地质遗迹资源的特征和分布,对其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综合分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地质遗迹类型多样,以基础地质和地貌景观大类为主,包括重要化石产地类、岩土体地貌类、水体地貌类以及火山地貌类4类,古生物群化石产地、岩溶地貌、侵入岩地貌、碎屑岩地貌、瀑布、火山岩地貌6个亚类,共计21处重要地质遗迹点。其中,世界级地质遗迹点的有1处,省级地质遗迹点17处,省级以下地质遗迹点3处。通过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评价,为国家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基础资料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是热带雨林内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地质遗迹所赋存的地质环境,是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条件。推进地质遗迹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是建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全面系统的地质遗迹调查评价工作,依据《地质遗迹调查规范》(DZ/T 0303- 2017),笔者等系统的总结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重要地质遗迹资源的特征和分布,对其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综合分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地质遗迹类型多样,以基础地质和地貌景观大类为主,包括重要化石产地类、岩土体地貌类、水体地貌类以及火山地貌类4类,古生物群化石产地、岩溶地貌、侵入岩地貌、碎屑岩地貌、瀑布、火山岩地貌6个亚类,共计21处重要地质遗迹点。其中,世界级地质遗迹点的有1处,省级地质遗迹点17处,省级以下地质遗迹点3处。通过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评价,为国家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基础资料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南京栖霞山地质遗迹调查与地质公园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栖霞山地区地质研究历史较早,基础地质资料丰富,但尚未开展专门的地质遗迹调查。首次对栖霞山地区地质遗迹进行了较全面的实地调查,筛选出较重要的地质遗迹67处,并划分为7大类13类15亚类,分析了主要地质遗迹的资源特征,评定出国家级地质遗迹6处,省级地质遗迹25处,说明栖霞山地质遗迹等级已达到国家地质公园标准。论述了栖霞山地质公园建设的有利条件,提出了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规划及建议,为栖霞山地区地质公园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赵起  弓小平  许庆阳  杨洋  魏杰  王哲  风骏 《城市地质》2021,16(2):211-220
泉子街车师古道地质遗迹位于吉木萨尔县,该地区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地理位置、环境气候,发育了多种类型的地质遗迹.车师古道地质遗迹的类型可分为3大类、10类、20亚类,以地质遗迹的类型为依据,总结了研究区内地质遗迹的特征.采用层次分析法定量评价地质遗迹景观资源,评价结果:Ⅱ级地质遗迹共有8个,Ⅲ级97个,Ⅳ级68个.在地质...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地质遗迹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郝俊卿 《陕西地质》2004,22(2):101-106
陕西省独特的区域地质背景条件,造就了地质遗迹资源种类丰富、代表性强、规模大和崩塌构造发育等特征,涵盖了极高的地学科学价值,但目前保护利用中存在着缺乏系统地调查、保护工作滞后和利用潜力尚待挖掘等问题。本文依据“在保护中利用、以利用促保护”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地质遗迹资源提出了科研 观光型、科研型两种保护利用类型,以此实现陕西省地质遗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0.
王星  吕东 《地下水》2022,(5):188-190+277
本文在资料收集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总结了贵州紫云格凸河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的特征,划分了地质遗迹景观的类型,并对地质公园内主要的地质遗迹景观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显示,该公园地质遗迹资源种类丰富,类型齐全,特色鲜明,可划分为分六大类9类10亚类63个主要景点,以多层岩溶洞穴、岩溶漏斗群、石炭纪典型地质剖面和古生物化石为主,其中属世界级地质遗迹景观的有1处,国家级地质遗迹景观的有4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