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以西非、墨西哥湾等为代表的全球深水盐下油气勘探日趋活跃,而构造落实一直是盐下勘探面临的主要难题,亟需形成一套有效的盐下圈闭落实技术方法。以加蓬某区为研究靶区,基于盐下地震成像特点,剖析盐下圈闭落实难点,再从盐岩形变机制分析入手,探索形成了一套复杂盐下圈闭落实关键技术组合,主要包括:①基于盐岩形变机制建立构造解释模型;②以脏盐体精细识别技术为核心的盐下层位解释技术;③利用重-磁-震资料联合,开展盐下断裂多尺度综合解释;④基于波动方程正演的构造假象识别技术。通过实践应用,在研究区内有效落实多个盐下圈闭,其中的M圈闭钻探证实为盐下大气田。形成的技术体系能够辅助解决盐下构造落实难题,可为西非及其他区域类似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西非加蓬盆地是一个典型的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其深水盐下为一个高风险与高潜力并存的勘探新领域。近年来,在加蓬深水区M气田的勘探中,遇到了盐胶结型储层预测的新难题。在钻井数量少、地震资料品质有限以及缺乏成熟技术体系参考的条件下,通过对盐胶结成因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岩石物理分析、地震属性分析、盐胶结型砂岩储层岩石物理模型以及正、反演等关键地球物理技术手段,对盐胶结储层进行精细综合预测,探索形成了“基于地质成因机制指导下的盐胶结储层精细预测技术组合”。运用该技术有效预测了M气田的有利储层分布区,指导了M气田的勘探及评价。  相似文献   

3.
李斐  张彪 《海洋地质前沿》2020,36(12):49-55
西非海岸盆地盐下裂谷随着近年来油气新发现显示出巨大的勘探潜力。基于区域地震资料,对盐下裂谷构造层系开展解释,并对裂谷构造特征开展了深入探讨。研究表明,西非盐下盆地具有早期裂陷、晚期坳陷的构造特征。平面上具有内裂谷带—中央隆起带—外裂谷带东西向隆坳相间的一级构造格局,在外裂谷带又识别出了一系列凸起和凹陷二级构造单元。裂谷隆坳格局受断层控制,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段”的平面特征。裂谷期构造特征指示出西非陆内裂谷作用发生具有北早南晚、持续时间北长南短板块构造意义。同时裂谷演化过程中衍生重要的含油气系统,具有重要的油气勘探意义。  相似文献   

4.
墨西哥湾盆地是世界著名的油气富集区,也是当今世界油气勘探的重点和热点区域。墨西哥位于墨西哥湾西南侧,油气资源丰富,油气勘探活动始于19世纪,盆地陆上以气为主,海域以油为主。通过对墨西哥北部博格斯(Burgos)盆地的区域构造背景、石油地质条件以及油气成藏模式等进行综合分析认为,盆地构造类型多样,西部发育伸展构造,东部发育挤压构造;烃源岩基础好,发育多套烃源岩;储盖组合发育,储层物性较好;东侧挤压褶皱区构造发育,油气成藏条件优越,具有较好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5.
尼罗河三角洲盆地已经进行了60余年的勘探实践,但是近年来随着勘探研究和钻探活动的继续深入,仍然不断有新的问题产生和新的勘探领域被发掘,显示出新的生命力和良好的勘探前景。尼罗河三角洲盆地虽然是一个世界级的富油气区,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油公司甚少涉及该盆地的研究,鲜见相关文献发表。通过对尼罗河三角洲盆地构造演化与沉积充填、烃源岩、储层等石油地质条件的研究,分析了尼罗河三角洲盆地的油气成藏特征与勘探潜力,并结合现今勘探现状指出了尼罗河三角洲盆地未来主要勘探领域与勘探方向:浅水区勘探程度较高,生产设施完善,经济门槛低,是实施滚动勘探的最佳区域;中深水—深水区渐新统是今后10年中—大型天然气田发现的主要潜力区;超深水区存在中新统和上新统大型生物气藏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6.
南海南部曾母、文莱—沙巴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已发现一大批油气田及含油气构造。曾母盆地南部与文莱—沙巴盆地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与婆罗洲地块息息相关。婆罗洲地块地质特征复杂,自古新世开始,古南海逐渐消失,与婆罗洲地块发生碰撞,中新世开始隆升造山。在这种地质背景下,婆罗洲拉让河和巴兰河为曾母盆地南部与文莱—沙巴盆地的主要物源,发育三角洲相、滨浅海相、浊积扇相、浅海相砂岩储层;同时,压扭型构造发育,不仅形成断块与背斜型油气藏,同时具有良好的油气运移条件。  相似文献   

7.
通过半个多世纪的海洋油气勘探实践与科技创新,中国近海盆地油气勘探开发取得了长足进展和里程碑式的突破。2010年,中国海洋油气年产量突破5 000×104 t油当量大关,实现了建成“海上大庆”的目标。2011年以来,中国近海油气勘探开发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海域油气产量增长迅猛,目前,渤海盆地原油年产量已超过3 000×104 t且油气产能还在递增。系统阐明了中国近海含油气盆地构造结构类型、沉积充填特征、油气成因类型及烃源供给关系、油气成藏组合类型及运聚成藏模式等基本油气地质特点,概括分析了中国近海主要盆地油气(水合物)勘探开发进展,以期为挖掘已获得重大发现的盆地的剩余资源以及有效指导新盆地油气的高效勘探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下刚果盆地在古近系和新近系海底扇砂岩中发现了大量油气,其典型的海底扇沉积特征已被熟知。然而,近年来的勘探实践证实,在下刚果—刚果扇盆地盐下下白垩统Djeno组也发育重力流形成的厚层湖相浊积岩,该套湖相浊积复合体的厚度较大,可达370~1 280 m。由古生物和岩性特征推测,研究区在Djeno时期为深湖相沉积环境。从砂岩矿物组分分析认为,Djeno组浊积砂岩为岩屑杂砂岩—长石质岩屑杂砂岩,以岩屑杂砂岩为主。根据粒度概率曲线和C-M图,推测该套浊积复合体砂岩为重力流沉积作用下的产物,提出了湖相大型浊积体的发育模式,并在其内部识别出多套完整和不完整的鲍玛层序。通过物性分析,认为鲍玛层序的A、B、C段砂岩物性最好,是优质储层发育层段。基于在下刚果—刚果扇盆地盐下Djeno时期识别出的大型湖相浊积复合体和优质储层段,为该盆地盐下Djeno砂岩未来的勘探开发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下刚果—刚果扇盆地油气资源丰富、油气成藏条件优越。但由于受到盐岩的活动及区域构造应力场的作用,形成了复杂的断裂系统。此文系统分析了下刚果—刚果扇盆地的断裂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研究认为该区平面上主要发育5个断裂带,纵向上主要发育上下两套断裂系统。断裂的形成和演化可分为三个期次,相对应可将断层分为三个级别的断层。断层的形成机制主要有盐活动及盐构造、重力滑脱作用以及古地貌格局。烃源岩的排烃时间与第三期断层活动时间相匹配,非常有利于油气沿断层进行垂向和斜侧向运移。分析认为研究区主要发育沿断阶带—碳酸盐岩运聚成藏模式、沿断层垂向运聚成藏模式以及沿盐下砂体—盐窗和Focus点运聚成藏模式共三种成藏模式。断层封堵较好,油源断层高度决定了油气运移高度和油气田规模,直接控制着油气的分布层系及规模。研究成果可指导研究区或类似地区的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