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恩师孟祥化教授一生孜孜不倦研究沉积学和国家急需矿产油气资源,值此孟祥化教授80华诞暨从事地质工作60周年之际,我和当今国内外地学界有一定影响的同道们决定在  相似文献   

2.
仅在两年前在《地球化学》刊物上登载了祝贺我国著名地学界老前辈尹赞勋教授80寿辰的文章,而今他与世长辞的噩耗传来,令人悲痛万分。  相似文献   

3.
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的我国著名工程地质学家、成都理工大学资深教授张倬元先生80华诞之际,于2006年1月21日在成都隆重召开了工程地质关键理论及张倬元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应邀赴会的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宝教授,成都理工大学校长刘家铎以及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质调查局和许多高校的专家、教授等200多人。张倬元教授从事地质和工程地质工作已有60年。在长期的实践中,他与同事们共同创建了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以“地质过程机制分析———定量评价”为核心的工程地质学术思想体系,其宗旨是以达到人地和谐为目标,服务于重大工程建…  相似文献   

4.
刚刚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的我国著名工程地质学家、工程地质教育家、原成都地质学院院长、成都理工大学资深教授张倬元先生迎来了他的80华诞。2006年1月21日在成都隆重召开的“工程地质关键理论及张倬元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上,应邀赴会的嘉宾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宝王君教授;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委会主任黄鼎成研究员、秘书长伍法权研究员及许兵研究员;中国地质调查局水工环部主任殷跃平研究员;成都理工大学校长刘家铎教授等党政领导与职能部门、国土资源部门、勘察设计单位以及高校——中国地质大学、南京大学、吉林…  相似文献   

5.
序言     
陈毓川 《中国区域地质》2010,(10):I0001-I0001
值此敬贺吉林大学王世称教授80华诞暨从事地质工作60年之际,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成矿远景区划室组织推出一期矿产资源评价专辑。在《地质通报》本期发表。  相似文献   

6.
庆贺我国著名沉积学家、煤田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和《古地理学报》编委张鹏飞教授八十华诞暨沉积地质学新进展研讨会于 2 0 0 0年 11月 4日在北京西郊宾馆召开。来自北京大学、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焦作工学院、湘潭工学院、辽宁工程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天津地质研究院以及主办单位中国矿业大学等单位的张鹏飞教授的同窗、同事、学生以及他在沉积学界的朋友们 ,共 80余名代表到会祝贺。会议首先举行了张鹏飞教授八十华诞庆贺仪式 ,庆贺仪式由彭苏萍教授主持。中国…  相似文献   

7.
序言     
<正>值此敬贺吉林大学王世称教授80华诞暨从事地质工作60年之际,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成矿远景区划室组织推出一期矿产资源评价专辑*,在《地质通报》本期发表。  相似文献   

8.
正尊敬的各位同仁:2018年金秋九月是我国著名岩石学家游振东教授的90华诞.游振东教授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1956年起一直在中国地质大学(包括其前身原北京地质学院、武汉地质学院)从事岩石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为我国变质岩石学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荣获李四光地球科学奖(教学奖)、原国家教委(现教育部前身)教学成果国家级一等奖和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游振东教授是我国变质地质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20世纪80年代即敏锐地注意到国际上变质作用研  相似文献   

9.
20 0 0年是陈光远教授诞辰 80周年和逝世 1周年的不平凡的年度。为缅怀陈光远教授为科学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 ,学习他追求真理、甘于奉献的高尚品德 ,弘扬他为科学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精神 ,2 0 0 0年 1 2月 1 7日 ,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成因矿物学找矿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在北京联合组织召开了“陈光远教授学术思想讨论会”。陈光远教授是国内外著名地质学家和矿物学家 ,是我国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学科的开创者与奠基人。陈教授一生为探索地质科学的奥秘 ,追求地质科学的真理 ,指导地球资源的开…  相似文献   

10.
第二届亚洲流体包裹体研究国际会议ACROFI-2(Second Meeting of the Asian Current Research on Fluid Inclusion)于2008年11月12~14日在印度克勒格布尔(Kharagpur)举行,会议由印度工程学院主办。包括中国、俄罗斯、法国、瑞士、加拿大、澳大利亚、奥地利、伊朗和印度等9个国家的代表约80余人参加了会议。以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物包裹体专业委员会倪培教授、沈昆教授、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断块太古代至早元古代构造发育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抗 《地质科学》1982,(4):352-363
鄂尔多斯断块绝大部分被古生界至新生界所覆盖,仅在周缘有零星的太古界及下元古界露头。因此,最初人们只能根据周缘的老地层发育特点对断块内的前长城系进行某些推测。近年来,在对华北断块区基底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张文佑、赵宗溥对华北地区太古代和元古代的构造发育特点进行了分析;马杏垣、刘国栋结合航空磁测的资料对华北基底构造发育史提出了系统看法。 笔者亦曾就本区基底构造特征作过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2.
张抗 《地质通报》2004,23(3):208-213
对板块说应持分析态度,既充分肯定它的创见,又要看到其不足。张文佑倡导的断块说强调地质演化中的陆洋地壳转化,即拉张造洋、挤压造陆。近年来提出的开合说,继承了板块说、断块说和新地槽-地台说的合理内核。笔者认为,断块-开合大地构造说是中国大地构造研究中有代表性的思潮。本文概括了其基本观点,强调了开合中的多模式、多旋回和非封闭性、不可逆性。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张文佑教授主编的我国第一张中国及邻区海陆大地构造图已经编制完成。1981年,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邀请近50名有关的学者和专家,在青岛对该图进行了评审。大家一致赞赏编制这一图件的首创精神,认为该图指导思想明确,基础资料扎实,编图方法严谨,图面表达清晰,是目前国内外少有的、水平较高的一张海陆大地构造图。他们建议尽早予以出版,使之对提高我国地质科学研究水平、阐明我国资源能源分布规律和进行区域稳定性分析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断块开合说——我国大地构造研究的新思维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张抗 《地质论评》1998,44(5):449-455
对板块说应持分析态度,既充分肯定它的创见,又看到它的不足,张文佑倡导的断块说强调地质演化中的陆洋地壳转化,即拉张造洋,挤压造陆,近年来提出的开合说,继承了板块说,断块说和新地槽-地台说的合理内核,笔者认为,断块-开合大地构造说是中国大地构造研究中有代表性的思潮。本文概括了它的基本观点,强调了开合中的多模式,多旋回,开合中的非封闭性及不可逆性。  相似文献   

15.
使用CCD相机搭建实验图像数据采集系统,采用花岗岩模拟坚硬顶底板、红砂岩模拟软岩层组合成岩层结构,近似还原顶板来压过程中软岩层的变形破坏过程,研究帮部"弹性核"对冲击地压至灾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上覆顶板来压时,可将软岩层划分为塑性破坏区、弹性承压区、原岩应力区,弹性承压区易形成较大的弹性核。(2)软岩层变形能在弹性承压区大幅度积累,其积累过程是波动式上升的;在峰值荷载前,变形能积累和释放的频率加快;达到峰值荷载时,弹性承压区变形能存在明显的释放过程。(3)冲击地压发生时,塑性破坏区冲击并反作用于临近岩体使其短暂收缩。(4)冲击地压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一方面,由于水平约束的消失,弹性承压区的受力状态由水平方向受约束的压缩状转入单轴压缩态,导致其承载能力减弱;另一方面,承载区面积快速减小,导致软岩层承压区域承担的竖向荷载突增;两者共同作用导致冲击地压出现渐进性的冲击和破坏。  相似文献   

16.
陈梦熊 《第四纪研究》2007,27(1):157-160
李捷先生,字月三(1894.4.29~1977.1.30),河北成安县人。著名区域地质学家、矿产地质及工程地质学家。1916年毕业于农商部地质研究所讲习班,同年进入地质调查所,开始从事地质事业。他是我国地质界的老前辈,中国地质学会的创立会员,中国地质事业重要奠基人之一。早年在河北、山东等地,长期从事野外实地考察,并于1928年完成1 ∶ 100万中国地质图南京开封幅,是我国最早完成的3个图幅之一。1927年他参加周口店大规模的发掘工作,担任中方代表,为两年后"北京人"头盖骨的发现奠定基础。1928年调任原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曾在湖北、四川、广西以及苏皖等地区,开创性的完成大量调查工作。解放后,他曾担任水利部勘探设计总局地质总工程师,水电部水电总局副总工程师,为新中国的水利水电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李捷先生是我国最早参与第四纪冰川研究的少数老地质学家之一,对冰川研究造诣甚深。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在鄂西山区首次发现冰川遗迹,50年代又在三门峡以及北京附近发现冰川泥砾层的分布,对研究这些地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问题以及第四系划分,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范嘉松 《第四纪研究》1994,14(2):125-128
尹赞勋教授是我国一位杰出的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他把自己整个一生贡献给中国地质学的发展和进步。本文记述他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期间的部分学术生涯,并涉及他指导年青科学工作者如何进行化石的研究,如何有效地开展科学研究,如何阅读英文书籍和文献等。所有这些教导对正在从事地质和古生物研究的年青一代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汶煤田汶南井田滑动构造发育规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简述了滑动构造在山东研究的现状,总结了注南井田地层结构、地质构造特征及滑动构造对煤矿生产影响的情况,研究了滑动构造在汶南井田的发育规律,结合汶南井田滑动构造发育的特点,提出了该滑动构造发育的邻近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预测了滑动构造对汶南井田11煤层及13煤层开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煤地质学是以煤的形成、组成、煤系伴生矿产、煤层瓦斯和煤层气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地质学分支。近年来随着我国和世界对煤炭资源安全开采、洁净利用的要求逐渐提高,煤及煤层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煤地质学的研究重点也在逐渐发生变化。通过分析2011-2015年《国际煤地质学》杂志发表的717篇学术论文,总结了近期煤地质学最新的研究热点与前沿。研究发现:煤层气资源评价以及与煤层气开发关系最为紧密的煤储层物性研究是各国煤地质科技工作者最为关注的热点;煤中的矿物质和元素地球化学一直为人们所重视;与煤的形成、开采和利用相关的煤岩学及有机地球化学,煤的自燃、燃烧与环境,沉积环境与煤炭演化,地理信息系统与矿区环境监测,矿井瓦斯,矿井构造,矿井水和煤的热解等方面的研究一直在持续开展;页岩气资源评价与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相似文献   

20.
邵济安 《地质科学》2009,44(4):1094-1104
本文结合笔者对大兴安岭和燕山中生代陆内造山作用的研究,对张文佑先生提出的“断块构造”的力源机制作进一步的探讨。大兴安岭中生代不同深度的两种作用同时控制着岩浆活动和构造变形,即软流圈底辟体上涌与陆缘剪切走滑的共同作用--可称之为构造-岩浆活动的二元机制,其中前者起主导作用。燕山地区中生代的断陷和隆起,是在岩石圈断裂继承性活动的基础上,在地幔物质上升和参与的背景下发生的,其中深部作用也是主导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