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前寒武纪地质年代划分再讨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陆松年 《现代地质》1999,13(2):195-196
1982年国际前寒武纪地层分会第6次工作会议在埃及坦塔召开,孙大中、刘鸿允和作者代表中国地质工作者首次参加国际前寒武纪地层分会活动。会议期间孙大中和作者合作提交了“中国前寒武系的划分”一文,并作了详细的介绍。17年来国际前寒武纪地层分会对全球前寒武纪...  相似文献   

2.
1978年6月,各部门地层委员会(MCK)在经过第二次讨论后,批准了一年前由乌法全苏会议通过的苏联前寒武纪新地层表(只是地层名称略有改变)。象苏联这样领土辽阔并广泛发育太古宇、元古宇的国家,建立前寒武纪地层表这件事本身就具有很大的科学和现实的意义。与其它许多国家正式采用的前寒武纪地层表相比,乌法会议通过的地层表的不同点在于其地层表上部划分较详细,这不仅依据传统的前寒武纪历史一地  相似文献   

3.
《晚前寒武纪地层分类命名会议》纪要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正> 全国地层委员会于1982年7月22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了《晚前寒武纪地层分类命名会议》,重点讨论了“震旦系”的涵义和使用范围。会议由全国地层委员会主任武衡同志主持,副主任尹赞勋、程裕淇、卢衍豪,地层委员会晚前寒武纪地层小组全体人员,地层分类小组和办公室部分人员出席了会议。中国地质学会前寒武系地质专业委员会部分委员也应邀出席了会议。正式出席会议的共42人。  相似文献   

4.
全国地层委员会于七月廿二日至廿四日在北京召开了晚前寒武纪地层分类命名会议.参加会议的全体同志一致认为我国晚前寒武纪地层十分发育,南方和北方均有极好的剖面和相当水平的研究程度,通过努力都可以争取成为国际通用的年代地层单位.  相似文献   

5.
《地质学报》1983,57(1)
全国地层委员会于1982年7月22—24日在北京召开了晚前寒武纪地层分类命名会议,重点讨论了“震旦系”的含义和使用范围。这次会议是全国地层委员会召开的一次专门讨论我国地层学中问题的重要会议。会议由全国地层委员会主任武衡同志主持并致了开幕词;尹赞勋副主任就地层分类及有关建立震旦系问题作了发言;程裕淇副主任为大会作了总结。全国地层委员会约请地层分类组组长王鸿祯同志作了“从地层规范观点论震旦一词的使用及对前寒武纪地层的划分”的报告;还委托地质  相似文献   

6.
前苏联在1990年10月22—26日在乌法城乌拉尔科学分院巴什基尔研究中心,召开了一次前寒武纪地层会议(简称乌法会议)。参加代表200人是来自49个科研和生产部门的地质工作者。会议对1977年全苏第一次会议对前寒武纪的划分方案作了部分修改。此次会议提交报告90份,主要资料是来自西伯利亚、远东、乌拉尔、波罗的地盾的长期工作成果。  相似文献   

7.
关于前寒武纪地层,目前在文献中广泛讨论的问题是:关于前寒武纪的划分原则,地层表和年代表的关系,地层界线划分的方法和特征。B.B.明涅尔(1960,1962,1970)提出研究前寒武纪地层的特別要注意研究地层表及其建立方法,地层界线的特性,地壳发展阶段和生物的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8.
王泽九 《地球学报》2009,30(4):415-420
邢裕盛教授是我国著名前寒武纪地层古生物学家, 是我国前寒武纪微古植物和古藻类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他是一位野外勤奋工作、实验室严谨治学的科学家。邢裕盛教授长期从事前寒武纪微古植物及生物地层研究, 为国际上最早研究前寒武纪微古植物的少数专家之一。自1962年以来开拓了中国前寒武纪微古植物研究领域, 发现和确定了一些前寒武纪后生动物和后生植物化石门类, 建立了中国晚前寒武纪各时代微古植物组合序列, 探讨了地球早期生物演化进程, 同时在全国晚前寒武纪地层划分和地层对比中解决了一些重大地层问题, 为我国晚前寒武纪地层与国际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有关苏联前寒武纪地层划分问题,1977年乌法会议定了一个方案,以便统一认识和讨论。1972年发表的这篇文章,对了解形成方案以前各家对俄罗斯地台等地前寒武纪地层划分的不同意见,有一定的作用,故译刊予此,以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国务院和国土资源部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 ,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于 5月 2 6日~ 30日在北京胜利召开。第二届全国地层委员会副主任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程裕淇在《第二届全国地层委员会工作报告》中指出 ,七十年代以来 ,由于大陆板块构造研究的兴起、大陆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新进展和国内外学术交流的空前活跃 ,以及新理论、技术、方法的不断引入和应用 ,在配合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工作中 ,我国前寒武纪地质研究不断获得发展 ,取得了显著成果 ,并有新的突破。早前寒武纪方面 :1、由于构造解释方法广泛应用于前寒武纪地层区的研究 ,地…  相似文献   

11.
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学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论述了与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学)有关的8个方面的问题: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的研究概况;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的复杂性和研究难度;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研究的思路和工作方法;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石地层单位岩群、岩组和杂岩的划分问题;重要区域性不整合的研究;鉴定变质地层的原岩类型、岩石性质和恢复古环境;正确区分变质地层和TTG岩系以及其他变质深成岩;变质地层时代的确定。另外,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3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地质论评》1983,29(1):30-30
全国地层委员会于1982年7月22—24日在北京召开了晚前寒武纪地层分类命名会议,重点讨论了“震旦系”的含义和使用范围。这次会议是全国地层委员会召开的一次专门讨论我国地层学中问题的重要会议。会议由全国地层委员会主任武衡同志主持并致了开幕词;尹赞勋副主任就地层分类及有关建立震旦系问题作了发言,程裕淇副主任为大会作了总结。全国  相似文献   

13.
全国地质委员会于七月廿二日至廿四日 在北京召开了晚前寒武纪地层分类命名会议。重点讨论了“震旦系”的含义和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前寒武纪(pre-Cambrian,Precambrian)是一个非正式的地质年代单位,泛指寒武纪之前的地质时代,在地质科学研究和实践中被广泛使用。约占地球历史88%时长的前寒武纪岩石和地层经过长时间各种地质作用改造,不仅记录不完整、保存差,而且原始地层层序复杂不清。同时,前寒武纪没有像显生宙那样可以用于地层划分和对比的标准生物化石,因而前寒武纪地层研究和地质年代划分与对比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15.
一、非洲前寒武纪地层概况非洲大陆是由许多克拉通和活动带组成的,前寒武纪地层广泛分布于其中。就非洲来说,前寒武纪地层十分重要,它出露面积占非洲大陆总面积(三千零二十二万七千平方公里)的57%,含有许多重要的矿产,如铜、铁、锰、金、铀等,而且研究这样大面积的前寒武纪地层对探索地球演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前寒武纪地层主要分布在北非、红海地区、南部非洲和中西非,如摩洛哥、毛里塔尼亚、马里、加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前寒武纪地层分布广泛,出露零星.通过对黑龙江省前寒武纪地层年代学、沉积建造、发育矿床特征及地层对比的综合分析显示,黑龙江省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和古生界锆石测年数据中出现有较多的太古宙、古元古代的谐和年龄,在古生代火成岩中也存在太古宙和古元古代捕获锆石的年龄数据信息,且黑龙江省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主要为中—新元古界,产出...  相似文献   

17.
武铁山 《中国地质》2002,29(2):147-1547
晚前寒武纪地层是华北早前寒武纪褶皱变质基底之上的第一套沉积盖层。主要发育和分布于华北晚前寒武纪的一些裂谷系-裂陷槽中,但各地沉积开始时间不一,后期遭受剥蚀程度不一。长期以来在地层划分、岩石地层命名、使用及年代属性上认识不统一,在一些地区认识分岐很大。笔者在岩石地层单位、地质特征认识的基础上,进行了全区(群、组)统一对比,明确了可作为华北晚前寒武纪沉积序列的代表性岩石地层单位及岩石组合特征;并介绍晚前寒武纪叠层石组合、微古植物特征性分子和已发现的宏观藻类和后生动物,论述了层型所在地区年代地层划分及层型以外各地层分区岩石地层单位年代属性的确定依据。  相似文献   

18.
前寒武纪     
顾名思义,前寒武纪地层,是指比寒武纪更古老的地质体.由于寒武纪前的几个"代"变质程度深,生物化石少,地质情况复杂,不易搞清,故笼统称为"前寒武"(地史历程约45~6亿年).我国的震旦纪属前寒武纪范畴.震旦纪前的古老岩系,常笼统称为"前震且系"(地史历程约40~18亿年)或"前长城系"——在我国系太古代、早元古代的总称.近年来发现,早在寒武纪前,地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质调查局前寒武纪地质研究中心 (以下简称“中心”)于 2 0 0 1年 2月 8日至 1 1日在天津召开了《中国中西部前寒武纪重大地质事件群及其全球构造意义》预设计项目学术研究计论会。这是“中心”组织的首次主题研讨会 ,会议目的是策划“中心”在“十五”期间研究的主攻目标 ,向中国地质调查局提交“十五”期间“中心”导向性研究立项建议。中国地质调查局前寒武纪地质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地科联地层委员会前寒纪分会中国委员 ,国际冈瓦纳研究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地质学会前寒武纪专业委员会主任陆松研究员向会议报告了“国际前寒武纪研…  相似文献   

20.
<正> 全国地层委员会于7月22—24日在北京召开了晚前寒武纪地层分类命名会议,重点讨论了“震旦系”的含义和使用范围。这次会议是全国地层委员会召开的第一次专门讨论我国地层学中问题的一次重要会议。 全国地层委员会主任武衡同志主持会议并致了开幕词;尹赞勋副主任就地层分类及有关建立震旦系问题作了发言;程裕淇副主任为大会作了总结。全国地层委员会约请地层分类组组长王鸿桢同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