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通过在宁夏鸳鸯湖电厂建立气温、风向、风速60 m梯度及地面观测站,与邻近的灵武市气象站展开为期一年的同步观测,获得实地观测资料。利用两地同步气象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出电厂所在地气候特点。同时结合灵武市气象站1971~2000年观测资料,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订正得到电厂地面历年气象要素特征值。结果表明,电厂风向和风速特征明显有别于邻近的灵武市气象站。分析结果主要用于该地火电厂空冷系统的安装与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2.
文中利用汪清县气象站1957-201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对汪清迁站前后的平均气温、平均风速、相对湿度等气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汪清站迁站前后的气象要素差异的基本规律,并从中分析环境变化对气象观测资料的影响,迁站后观测站所记录的气象资料是否符合三性要求。分析结果表明:气象资料受环境影响较大,汪清气象站迁站后温度较迁站前略低,风速明显增大,湿度减小。各类气象观测资料对比分析显示新站址观测的气象资料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3.
根据潼关县气象站周边环境在1993年发生严重变化的事实,将1981—2010年分为前后两段,对气温、地温、降水、风速等主要气象观测资料对比分析,并与气象要素相关性明显且观测环境变化不大的邻站——华阴气象站的资料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潼关县气象站周边环境变化对气象要素影响最大的是风、气温和地温,其次是蒸发;对降水、水汽压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荤尉地区气象要素对水面蒸发量影响程度的灰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新疆尉犁县气象站1995-2004年小型蒸发皿(直径20cm)蒸发量及相关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各气象要素对水面蒸发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各气象要素对小型蒸发皿(直径20cm)月平均水面蒸发量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气温〉日照时数〉风速〉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5.
阳春站气象观测环境变化对观测资料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阳春气象站搬站前后的日平均温度、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风向风速、相对湿度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阳春市气象观测站迁站前后气象要素差异的基本规律,并从中分析环境变化对气象观测资料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根据新疆尉犁县气象站1995—2004年小型蒸发皿(直径20cm)蒸发量及相关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各气象要素对水面蒸发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各气象要素对小型蒸发皿(直径20cm)月平均水面蒸发量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气温>日照时数>风速>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7.
异常气象的标准,以1951—1980年(1951年以后建站的,则从有观测记录起到1980年)30年气候资料整编成果为基础,在其后任一年内,凡本站出现的气象要素值超过30年累年极值(即历史记录)时,就被视为“异常气象”。凡记录年满20年或以上的国家基本站和一般站,都应填报“异常气象年表”。据此,全省共有56个气象站填报。  相似文献   

8.
异常气象的标准是指本年内,某站逐月出现的气象要素超过该月三十年累年极值时,即称为异常气象。一九八一年我省《异常气象》主要是:(一)春季,日照强、温度高、降水少,形成严重干旱。三月、五月,我省河西、中部和陇东地区的二十五个县站日照总时数出现异常,多数地方日照总时数达250.0—300.0小时,渭源、平凉、泾川、华亭、太白镇五月份日照总时数达300.0—316.0小时。同时,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汪清县气象局1957-2008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对汪清站52年来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平均风速、相对湿度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汪清站气象要素差异的基本规律,从中分析环境变化对气象观测资料产生的影响。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建立线性回归方程,分析气象要素的变化特点,并用T检验方法对气象要素的显著性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52年来,汪清县的平均温度整体呈上升趋势,风速逐步减小,相对湿度增加。  相似文献   

10.
应用相关系数分析了大同国家基准站2003年-2005年自动站和人工站各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尝试探讨了二者相互对比的差异。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使国家基准站在长期、连续的观测中获取更准确、更及时、更有效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地面自动站资料审核的质量控制,引入了小波阈值法分析方法。根据气象资料的多时间尺度特征,通过小波分解分析了气象要素的变化过程、变化强度和变化复杂性,实现了噪声阈值对地面自动站资料异常数据的自动判别,保证了地面自动站资料质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结合鹿寨县气象局2013年自动气象站现场校准过程实例,从自动气象站现场校准前的准备工作、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处理、自动气象站现场校准后续工作三个方面记录分析国家一般气象站地面测报员如何配合现场校准、如何处理现场校准期间异常数据,确保数据上传质量.  相似文献   

13.
空冷气象对比观测是空冷电厂勘测设计过程中提供客观反映空冷环境气象条件所必须的技术手段和方法。通过2008年4月1日至2009年3月31日金昌热电厂建设初期在厂址处建立的临时气象观测站资料,和临近气象站——金昌站的观测资料对比分析,通过相关的数学模型重建电厂厂址处近10a的气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电力设计最终所需的各种气象参数和指标。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地面气象测报业务查询与演示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甘肃省地面气象测报业务查询与演示系统的设计思想、特点及功能。该系统为地面气象测报业务人员提供了一个业务技术规定快速查询平台。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地面气象观测站迁移前、后4a的自动气象站观测要素对比分析,得出临河迁站前、后气象要素存在明显的差异:新站的年、月平均气温比旧站低、相对湿度比旧站高、风速比旧站大。旧站的观测资料仅代表城市中心局部气候状况,已经不能较好的反映本地区的气候特点;而新站则较好的反映了临河地区城郊大范围的天气气候状况。同时分析了新、旧站各气象要素差值的形成原因,期望为天气预报、气候评价、气象服务等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南方输电线路覆冰极值序列重建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我国南方有覆冰数据记录的气象站冰厚年极值及同期气象要素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多种气象因子对覆冰年极值形成条件频次分布的影响,归纳出了最易于出现覆冰年极值的温度、风速和湿度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西南地区威宁、金佛山、峨眉山和三穗4站覆冰年极值与其相应气象变量的进一步分析,建立了覆冰极值序列的回归模型。根据现有气象站电线结冰资料及其对应时段的常规气象要素资料,对气象站电线结冰年极值序列进行重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气候背景下覆冰极值序列的回归模型有显著差异。独立样本的交叉检验结果显示,威宁站年极值序列的回归模型效果较理想,重建序列能够较好地模拟覆冰的极值序列。  相似文献   

17.
CAWS600型自动气象站定时数据异常的故障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动气象站的建设与保障是目前全区业务工作的一个重点,而如何有效地保证数据的实时及准确性、连续性,也是自动气象站保障工作中亟待解决的课题。为使观测数据具有代表、准确和比较性。通过近几年对自动气象站的维护保障工作,总结出CAWS600型自动气象站定时数据异常的故障判断和检修方法、步骤,以及缺失数据补救办法。  相似文献   

18.
利用常规分析资料、雷达产品和太原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对2008年6月28日出现在太原地区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①高空冷涡和中低空暖湿气团配置为此次强对流天气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条件。②雷达回波的形状、结构、VIL均显示出强对流特征,速度辐合区与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相对应,垂直方向存在强烈的风切变。③逐小时变温场显示出冷空气入侵路径、强度,负变温中心未来成为强对流天气区。④地面中尺度辐合线是强对流发生的触发机制,逐小时变压场的负中心与随后出现的灾害性天气区有效对应。⑤对流发生前,单站气象要素出现显著的不连续变化,气压和湿度呈同位相变化,与气温变化则反位相,3者在对流发生前1h同步出现谷(峰)值,灾害天气出现在之后的要素陡升(降)时段内。  相似文献   

19.
孙敏 《内蒙古气象》2011,(6):82-84,128
利用汛期2011年5—8月逐日20时人工观测和自动观测的气压、气温、相对湿度资料,对人工和自动观测数据的相关性及差异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人工观测和自动观测数据很接近,自动观测数据可以准确反映当地汛期的气压、气温、相对湿度;其次给出了自动观测数据的修正方程,为今后的天气预报和气象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