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SPOT-6影像提取新增建设用地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不可避免,特别是在城市郊区/近郊区。为加强土地管理,国土部门对土地利用进行年度变更调查监测与核查工作,重点监测各类新增建设用地。SPOT-6影像是一种投入使用时间不长的全新遥感数据源。本文基于SPOT-6影像,结合基期土地利用图,利用SEaTH算法,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研究新增建设用地自动提取算法。首先提取基期的非建设用地图斑,在其约束下对SPOT-6影像进行多尺度分割,以分割得到的新图斑为基本单元,利用光谱、纹理等特征构建土地类型识别知识库,基于SEaTH算法来实现特征优选和特征阈值自动确定,并构建了模糊分类规则,最后将分类结果与基期土地利用数据叠加分析,获取新增建设用地。实验结果表明,应用SPOT-6影像与基期土地利用图,提取新增建设用地的精度达到88%,满足土地利用年度变更调查监测与核查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为农村集体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笔者认为,根据目前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在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上,要采取分类管理的模式,也就是说,既要区别存量建设用地和新增建设用地,还要针对公益性和经营性等不同的利用方式,实行不同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土地资源紧缺问题也日益严峻。建设用地供地管理作为土地利用监管工作的一部分,是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遥感与GIS技术手段,监测了天津市环城四区和滨海新区1999-2004、2005-2009前后五年的新增建设用地变化情况,并从时间上对比了前五年和后五年新增建设用地变化的特征,从空间上对比了环城四区和滨海新区的新增建设用地变化差异,进而分析研究区十年内新增建设用地变化的空间分布规律及时空特性。通过研究可以掌握新增建设用地变化的分布规律和发展趋势,进而采用更为适宜的监测方法,为各项土地管理工作和土地参与调控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5.
<正>为进一步加强建设用地管理,提高青海省土地供应水平和土地利用效率,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土地利用处于2014年对海东市、西宁市、乐都区、平安县、互助县、民和县、湟中县、海东工业园、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增建设用地情况开展调查研究,针对存在问题,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加强土地供应,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工作建议。一、重点地区近三年来新增建设用地情况近三年全省批准新增建设用地28.6万亩,西宁市、海东市、海西州重点地区经批准新增建设用地22.57万亩,  相似文献   

6.
7.
《山东国土资源》2003,19(5):1-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改革开放以来,依照国务院规定批准兴办的开发区在改善投资环境、引进外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经济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但近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方和部门擅自批准设立名目繁多的各类开发区(包括园区、度假区,下同),随  相似文献   

8.
2010年5月和8月,国务院相继批复《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和《武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明确将武汉市定位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要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合理调控城镇工矿用地增长规模和时序”。如何发挥武汉市国土规划合一的体制优势,破解经济发展中的土地资源约束,促进城市合理有序增长,一直是武汉市国土规划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分辨率遥感数据进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时出现的“同谱异物”现象,以及中分辨率遥感数据划分土地利用类型时受空间分辨率限制产生的“混合象元”问题,本文以高分一号数据(GF-1)和Landsat-8数据(OLI)为例,提出了一种协同利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和中分辨率遥感数据进行土地利用类型模糊分类的方法。首先,利用主成分变换的方法分别对GF-1纹理信息和OLI光谱信息进行压缩和增强,并将增强后的纹理信息和光谱信息进行特征协同;然后,根据各地物类型的光谱、纹理特征,对特征协同数据进行60、80、100共3个尺度的分割;最后,根据地物类型间的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的差异,构建各地物类型的模糊逻辑隶属度函数,实现对影像土地利用类型的模糊分类。实验结果表明,主成分变换的方法有效地将研究区GF-1和OLI数据的光谱、纹理信息压缩、增强,为面向对象分类中分类特征的选取提供了一种思路;同时,本文方法成功划分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并获得了较高分类精度,总体分类精度达到93.52%,对其它高空间分辨率与高光谱分辨率遥感数据协同分类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遥感作为一种快速获取地面宏观信息的技术手段,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可客观、及时、准确、大面积地获取土地利用现状信息,近年来,更是得到不断发展,特别是影像分辨率的不断提高、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增强,使得遥感技术日益完善,并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工作中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11.
元胞自动机具有能模拟复杂动态系统的强大能力,本文采用了多约束条件的元胞自动机模型,以广东佛山市2000年、2006年和2012年建设用地的变化为例,从自然、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综合考虑选取了高程、坡度、人口密度、道路交通、水系等对城市建设用地发展变化起决定作用的诸多因子,利用马尔科夫概率矩阵计算2000年~2006年建设用地变化,推算建设用地转移总量。结合Logistic-CA模型和决策树-CA模型,预测模拟了2012年的建设用地分布并与实际相比较,分析其整体精度和误差来源。结果显示基于CA模型的建设用地动态发展模拟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为城市的发展规划,过程演变提供虚拟的实验手段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城乡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转移时空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作为中国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地,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基于1990-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进行生态用地和城乡建设用地之间的转移分析,通过核密度以及标准差椭圆分析进行空间转移强度的定性研究。结果表明:① 1990-2015年青藏高原生态用地显著地向城乡建设用地转移,是城乡建设用地向生态用地转移量的54.6倍,其中2000-2005年和2010-2015年是用地转移的热点时期;② 城乡建设用地与生态用地之间的转换在空间上呈现逆向状态,生态用地向城乡建设用地的转移分布逐渐从青藏高原的周边区域向腹地蔓延;城乡建设用地向生态用地的转移最初出现在青藏高原的腹地,逐渐向外围扩张;③ 生态服务功能越大的生态用地,越容易被人类占用,随之发生用地类型的转移,侵占后的土地很难反向转移为具有高生态服务功能的生态用地。  相似文献   

13.
受到分类目标趋于多样化和影像因素复杂的影响,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取城市不透水面的方法普遍精度不高。本文旨在探索快速有效地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取不透水面方法。以梧州市高分二号遥感卫星影像为例,采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应用于不透水面分类中。这种方法首先根据高斯核函数训练出样本空间,然后直接对经过HSL色彩空间变换后的影像进行分类,使得有效特征信息增加进而分类精度提高。实验结果证明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手段,为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如何实现集约节约用地、切实保护耕地的目标提供了新的思路。邹平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表明该政策还需要加以完善。该文对邹平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的顺利推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2009年以来,费县全力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用地空间,为加快城乡统筹发展,调整优化城乡用地布局结构,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和可持续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还存在与相关规划协调和衔接比较困难、项目资金投入大、拆迁难度大、项目权属调整复杂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强化合作机制、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加大资金投入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是破解保障与保护"两难"困境的根本出路,根据山东省临沭县增减挂钩试点工作情况,综合分析增减挂钩工作现状及特点,对如何实施好增减挂钩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可视化监管系统为省国土资源部门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它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并实现信息可视化的系统。可视化监管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将表格型数据(数据库数据或直接在程序中输入的数据)转换为地理图形显示,然后对显示结果浏览、操作和分析。该文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可视化监管系统的开发环境、总体设计、关键技术及应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蒙阴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经验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蒙阴县积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不仅缓解了建设用地压力,在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促进群众思想解放,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促进干群关系转变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项目选址难、筹资渠道单一、群众思想工作难做、拆迁难度加大等问题。蒙阴县结合工作实际,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创新工作思路,建立了做好增减挂钩工作的长效机制,具有典型示范作用,可为其他地区更好开展此项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苏锡常地区已有三期矢量数据(1988、1995和2000年)的基础上,对2008年TM影像进行监督分类,经过人工解译辅助处理得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4期土地利用时间序列数据。研究了近30年来,苏锡常地区建设用地扩展及其对耕地占用的态势。主要结论有:(1)从整体扩展面积看,1988年到2008年建设用地面积扩展总计2 354.55km2,其中,城市扩展面积最大,为1257.26km2,占到总扩展面积的一半,其次,是建制镇的扩展,面积达695.91km2,农村居民点扩展面积为355.96km2,扩展最少的是工矿交通用地,为45.42km2;(2) 城市扩展所占用的土地资源主要来源于对耕地的占用。从三个不同时期来看,1995-2000年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最少,为262.36km2,1988-1995年占用耕地面积656.36km2,而在2000-2008年耕地被占用高达1 343.56km2。这些数据为我国东部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灯光密度表征建设用地产出效率,采取KDE、ESDA、SDE等方法对中国县域尺度2000-2015年建设用地产出效率的总体特征、时空演变以及方向分布进行分析,研究发现:① 夜间灯光总亮度与建设用地出产出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说明可用灯光总亮度表征建设用地产出,以灯光密度反映建设用地产出效率具有一定的科学性。② 建设用地产出效率东高西低,持续上升;增长速度西高东低,中部居中,但区域间年均增长率最大相差0.56%,整体较为均衡。③ 虽然建设用地产出效率由2000年的0.008单位灯光/km2持续上升至2015年的0.025单位灯光/km2,但其核密度曲线始终处于中低水平且右侧区间不断扩大,说明中国建设用地产出效率总体水平较低,呈现出中低水平俱乐部收敛的特征。④ 建设用地产出效率的全局 Moran's I指数都大于0,建设用地产出效率存在正向空间分布特征,且其局部空间格局变化较小,存在稳中有动,强中有弱,弱中有强的特点。⑤ 方向分布上,建设用地产出效率的方位角始终在72.420o与81.066o之间,说明东北-西南方向为建设用地产出效率的主要方向,且标准差椭圆的主轴与辅轴标准差都有所增加,说明在建设用地产出效率的主要方向与次要方向上都发生了分散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