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艳 《地理教学》2016,(5):56-57
成因类简答题的教学,首先通过"细审题,联模板,析区域,整答案"四步进行简答题思维训练和强化,然后对简答题归章复习,尤其是对成因类问题进一步进行二次按圈层归类复习,帮助学生理清简答题答题思路和答题方法。  相似文献   

2.
金子兴  黄艳 《地理教学》2010,(14):55-55
2010年浙江卷第36题是一道以区域为背景的问答题,其中第(2)问的分值是10分,其设问是:图中②、③两地湿地广布,请分别简述其成因。命题者给出了这样的标准答案:②地河流落差小,地势低平;水位季节变化大;沿河多沼泽。③地处于河口三角洲;水网密布;多滩涂。(如下图)。  相似文献   

3.
瑞典是泥炭沼泽广布,泥炭沼泽学研究历史悠久的国家。基于实地考察、交流与文献整理,分析了瑞典泥炭沼泽分布与成因、泥炭沼泽研究、利用及保护状况。早期的瑞典沼泽学者在泥炭沼泽分类、演化及沼泽植物地理学研究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对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瑞典在泥炭沼泽的利用与保护方面也走在世界的前列,特别是泥炭沼泽合理利用与保护及恢复并举,值得我国湿地管理部门借鉴。  相似文献   

4.
石海良 《地理教学》2021,(11):38-42
当前,中学地理的试题课多处于"教师讲题、学生听题、不会做题"的尴尬处境.从个问题到类问题是一种新型的地理试题案例教学方法.本文通过对从个问题到类问题的试题案例课的教学模式和操作路径的研究,帮助学生举一反三,改变低效的学习方式,摆脱题海战术,让试题教学成为新时期中学地理教学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正>大九湖位于神农架林区西北部,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之一。大九湖湿地属于亚高山泥炭藓沼泽,其生态系统主要包括亚高山草甸、泥炭藓沼泽、睡菜沼泽、苔草沼  相似文献   

6.
为了揭示台风对河口沼泽土壤间隙水溶解性甲烷(CH4)、溶解性二氧化碳(CO2)和乙酸浓度等的影响,2013年7月测定了闽江河口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半咸水沼泽和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半咸水沼泽在台风"苏力"登陆前后土壤间隙水中的上述指标。结果表明,台风"苏力"显著降低了两种植物沼泽土壤间隙水中的溶解性CH4、溶解性CO2和乙酸浓度(p0.05),同时显著增加了间隙水中SO42-浓度(p0.01);与短叶茳芏沼泽土壤相比,互花米草沼泽土壤间隙水乙酸浓度等指标对台风的响应更为明显。两种植物沼泽土壤间隙水中乙酸浓度等指标对台风"苏力"响应的强度存在垂直剖面上的变化,短叶茳芏沼泽间隙水乙酸、硫酸根、溶解性CO2和溶解性CH4浓度在深度为10~20 cm土层中的变化最明显,而互花米草沼泽不同深度土层各指标浓度的变化对台风"苏力"响应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7.
周义 《地理教学》2006,(6):18-19
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案例,运用案例开展教学也是新教材最显的特色与优势之一。地理案例教学法就是选取一些隐含的地理概念和原理要素并为学生熟悉的典型事例,在对这些事例的探究过程中,从而获得地理知识和能力。案例教学法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盼讨论和思考。启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在重视过程和探究问题的方法等方面与研究性学习相似。  相似文献   

8.
李琳 《地理教学》2010,(17):34-35
案例之一 高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学习人教版教材中关于东亚季风成因,我的班上有一个姓王的学生,她始终搞不清楚,为什么东亚冬季风风向为西北风,夏季风风向为东南风。  相似文献   

9.
森林沼泽作为独特的湿地类型,对区域碳循环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作用。以吉林省哈尼湿地为研究对象,集成应用Sentinel-1雷达和Sentinel-2多光谱影像,充分挖掘Sentinel-1多极化波段特征和Sentinel-2红边指数对森林沼泽遥感识别的潜力,应用随机森林方法实现哈尼湿地森林沼泽分布信息的提取。结果表明:当森林沼泽信息提取最优决策树数目为1200,融合Sentinel-1 VV与VH后向散射系数雷达波段特征与Sentinel-2红边波段特征能显著提高森林沼泽分布信息的提取精度,保护区森林沼泽信息提取总体精度与Kappa系数分别高达89%、0.85,提取质量相对较高。哈尼湿地景观类型多样化,天然湿地、人工湿地与非湿地景观类型并存。在天然湿地类型中,森林沼泽面积最大,为27.1 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1.2%;河流面积最小,为0.7 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0.3%。森林沼泽提取方法为哈尼湿地的可持续管理提供数据支持,也为其他地区森林沼泽制图提供案例指导。  相似文献   

10.
因为泥炭沼泽单位面积的碳储量高,所以其对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开展全国性的泥炭沼泽调查起步较晚,构建泥炭沼泽碳库调查技术体系十分紧迫和必要。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对"不小于1 hm~2湿地的排水和复湿"操作系统的相关规定,从调查技术路线、调查斑块区划、泥炭沼泽边界范围的界定、调查内容指标、植物样方和土壤采样点设置、生物量调查、土壤调查、样品处理等方面,构建泥炭沼泽碳库调查和监测技术体系,对未来规范泥炭沼泽碳库调查与监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高考地理非选择题中读图题是必考题,体现地理学科"无图不成题"的一大特色,尤其广东考题,可以说是"十题九图",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运用图像获取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在地理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同学在解答地理非选择题时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而且切入点也不太精准,考试时丢分的情况很是严重。那么,如何使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给出圆满的答案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教给学生不同类型读图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对读图题进行分类,总结其一般的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12.
基于Corona和Spot-5影像的图们江下游敬信湿地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1964年的Corona影像和2004年的Spot-5影像作为数据源,结合"3S"技术与实地考查资料,对图们江下游敬信湿地信息进行了提取与分类,分别得到了研究区1964年和2004年的湿地分类图;通过建立研究区的湿地动态变化特征模型,从各类型湿地的面积变化和斑块变化两个角度,研究敬信湿地的变化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各类型湿地在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与1964年相比,2004年研究区人工湿地面积增加了16.923 km2,这主要是修建龙山水库以及水田、养鱼池和孵化池面积大量增加所致;而自然湿地受到严重破坏,面积减少了17.33 km2,河流和沼泽面积都减少了50%以上.研究区河流的斑块数急剧减少,沼泽湿地的斑块破碎化程度加剧,河流和沼泽湿地的斑块分维值明显下降,大面积沼泽被开发成水田,这两种湿地的空间自我相似性逐渐变差.研究区部分湖泊被开发利用,人为束水使得水面面积扩大,当地居民为了发展经济,在湖泊中从事鱼类养殖以及用湖泊水进行农业灌溉等活动,研究区人类活动干扰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3.
很多时候,考试后不少同学都会高兴地对老师说,题目非常简单,但试卷发下来后,相当部分同学都会傻眼,考试分数与自己的预期值相差太远了。特别是自以为非常熟悉的简述题,得分率很低。经调查,简述题一直是高中地理选修班学生失分的“重灾区”。尽管地理学科高考不以考查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为主要目的,但学生在这方面能力薄弱一方面会影响学生问题表达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另一方面也会引起阅卷老师对其答案的理解与其要表达意思的偏差,进而使其不能得到应有的分数。  相似文献   

14.
张明 《地理教学》2013,(16):28-31,36
所谓案例素材型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落实课标要求,根据所学知识特性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定的案例素材,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渗透、融合其中,适合学生主体活动,并产生一定探究欲望的场景。在区域地理教学中,针对案例素材型情境的设计,可从不同的案例素材入手,创设"疑"境、布构"动"境、引导"议"境、巧立"辩"境等方式,让学生获得区域发展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15.
环青海湖湿地调查与遥感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青海湖湿地面积较大、类型丰富,是青海湖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生境。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影像分类,并结合实地调查,建立环青海湖湿地资源分类系统,对该区域湿地资源的现状与分布特征进行研究。该区现有湿地4588.8352km2,以湖体为主。湿地类型有沼泽湿地、湖泊湿地和河流湿地,都为天然湿地,有河口湿地、湖滨湿地、盐碱化沼泽、季节性漫滩、沼泽、淡水湖泊、湖体(咸水湖泊)、河流8个亚类。结合环青海湖湿地的地貌特征、水文特征、植被类型以及生物状况,对青海湖典型湿地的成因和分布特点进行了详细描述,为青海湖湿地研究和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张丽微 《地理教学》2014,(11):13-15
案例教学自引入到教育领域以来,在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论证与检验下,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教学效果。在新版的高中地理教科书中,特别是在《地理3》的教学中,案例教学更是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使用拓展案例来辅助教学并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教师也并不注重利用身边可利用的资源来辅助教学。因此,为了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结合乡土地理教学资源,适当开发出学生熟悉的拓展案例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7.
唐塘颖 《地理教学》2021,(16):53-57
高考试题是一线教师优质的教学研究资源,也最受学生重视,但因多种原因在教学中尚未发挥其最大效益.在高三复习中,尝试了以高考试题为学习支架:通过"题题"对比,找寻异同;以"题"带"题",探究迁移规律;借力高考试题,撬动情境教学的方式,让不同年份和地区的高考题跨越时空进行"对话",以期提高复习效益,形成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  相似文献   

18.
黄河源区主要发育台地型高位沼泽、扇前缘型低位沼泽、山前坡麓型和山间带状河谷平原型复合沼泽。除其它原因外,新构造隆升与河流溯源侵蚀、多年冻土退化、水资源减少是导致沼泽退化的主要原因。通过分析退化沼泽的水文—水文地质过程,针对沼泽退化严重、基本丧失自我恢复功能等特点,根据现代水工学和生态水工学理论,提出"提高侵蚀基准面,控制水文网下切侵蚀,合理利用水资源,截取过境弃水补给含水层,遏制冻结层上水水位下降"的基本思路,建议采取合理调配水资源、建设地下水人工补给场、修筑地下截流暗坝和降雨面流集水等工程技术,恢复退化沼泽。  相似文献   

19.
陈庆军 《地理教学》2009,(11):10-12
一、新课程与乡土案例教学相关的理念 在课程设计思路上,“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  相似文献   

20.
湿地与周边水文系统通过复杂的水文过程相互联系和影响,具有整体性和复杂性.研究湿地与周边水文系统相互作用过程和机理,对湿地保护和恢复起着重要的作用.以美国奥克弗诺基(Okefenokee)流域为案例,构建包含沼泽地表水、沼泽地下水、高地地表水和高地地下水4个水文子系统的流域水文网络模型,采用生态网络分析方法中的效用、控制和单位元分析研究水文单元间作用关系.控制分析的结果显示,高地地表水和地下水两个子系统对沼泽地表水和地下水子系统的支持程度达到100%.无论是沼泽还是松林高地,其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存在高度的相互依赖和互补性.效用分析结果表明,沼泽地表水和高地地下水之间存在着互利的水文关系.而单位元分析结果显示,沼泽地下水深层渗漏和高地松树生态系统的蒸散过程是袭夺流域湿地系统水资源的重要一环.上述结果表明,生态网络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分析水文单元之间的作用过程、描述水文单元之间直接和间接的水文关系,可以用于流域湿地水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