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大学生研学旅行是高等教育研究的新课题。以大学生对咸宁市旅游景点选择、研学与非研学旅行对比实践为着眼点,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验实证法研究得出:大学生旅游偏好地学景观;认同在大学阶段应进行基于地学景观的研学旅行;在研学旅行中采取"问、讲、探、测"四结合方式进行研学,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培养其人地协调观,构建和彰显学习型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2.
研学旅行发展的依据,除了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纲要之外,还有旅游资源国家标准和学校旅游课程标准。2017年和2018年,旅游资源国家标准与高中《旅游地理》课程标准进行了相应的修订和实施,必须引起学校对研学旅行课程建设的关注。旅游资源国家标准的修订,与研学旅行密切相关的,包括从旅游地到景观、从遗址遗迹到文化遗存、从旅游商品到产业产品等方面。旅游地理国家课程标准要求的修订,与研学旅行密切相关的,包括从旅游资源内涵扩展到旅游资源分类、从旅游资源成因扩展到旅游资源价值、从旅游规划设计修改为旅游供需关系分析、保留旅游地理初步要求等方面。基于国家标准修订的研学旅行发展对策,应当重视打造景观研学活动产品,细分拓展研学旅行生源市场,利用旅游商品作为研学创新对象,构建学校研学旅行课程体系。只有关注旅游国家标准和学校课程方案及标准的修订与创新,才能达成国家倡导研学旅行的宗旨与初心。  相似文献   

3.
1980年以来中国旅游地学研究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旅游地学是围绕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合理保护及利用研究而形成的一门交叉性学科.根据对417篇核心期刊文献的研究分析指出:[1]我国的旅游地学研究明显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1988年之前的缓慢起步、个别发展阶段,1988-1998年之间的重点发展、学科奠基阶段,1999年以来的快速增长、全面发展阶段;[2]在地学与旅游这两翼的交叉中,地学旅游一翼同步于这三个阶段相继经过萌芽、隐伏、实践发展逐步成为学科研究的核心与归宿,它是旅游地学有别于其它地学学科的关键支撑之一;[3]地学旅游资源一翼则通过成因、分类、类型、美学等研究为旅游提供科学及景观美学支撑,其中脱颖而出的旅游地貌学已部分地向纵深发展;[4]地质公园则是旅游地学的最佳实践平台,是地学与旅游两翼的对接点,目前研究上尚处于前科学化阶段;[5]旅游地学研究已显现出专门化、交叉性与综合性、人文化、管理化、定量化、生态化等6大趋势.  相似文献   

4.
张鑫  冯庆  苏托兄  陈思敏 《地理教学》2022,(15):55-59+64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针对学生群体新兴的旅游方式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本研究基于大学生视角,以山岳型国家风景区为例,关注大学生群体在地理研学中旅行动机的差异。首先,以技能掌握、文化研习、实现自我、社会交往、逃避与放松、探索求奇6方面的27个测项为主构建研学旅行动机量表框架;其次,在问卷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探索性因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将研学旅行划分为文化研习型、探新求奇型、社会交往型、自我实现型4种类型,并分析了各因素之间的差异性。本文以旅游动机为切入点,分析影响研学旅行参与的因素,为地理研学旅行产品开发、市场细分和精准营销提供理论基础和决策依据,以期丰富国内研学旅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论广东自然旅游资源的地学基础及地学旅游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分析了广东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所在地层、岩石特征和地理因素,目的在于研究广东旅游资源形成、演变和分布规律;为进一步寻找新的旅游资源、挖掘老旅游区潜力提供科学依据;作为科学导游的内容和普及地学知识的渠道。同时也对广东地学旅游资源进行探讨,提出了专项地学旅游资源与观光型地学旅游资源的分类观点,皆在寻求提高广东现有旅游资源的利用价值和科学品位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重要的素质教育方式,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我国研学旅行处于起步阶段,研学教育基地建设正在大力发展中。本文遴选了26个与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密切相关的评价指标,通过设计和发放调查问卷,采用重要表现性分析(IPA)方法进行研究,探讨提升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满意度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如下:①研学实践教育活动中建筑景观、研学路线、道路景观、构成要素、课程内容、园林小品、教育设施、景观资源总体规划、配套设施、质量监督体系、资质条件等方面起着有尤为重要的作用;②基地中的教育设施、景观资源总体规划、配套设施、质量监督体系、资质条件等方面满意度普遍较低;③从基地的自身条件、规划设计、教育性与体验性、设施服务、安全管理五个方面对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提出建议与策略。  相似文献   

7.
研学旅行内容设计是研学活动开展的必要前提,也是决定研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深刻地影响着教学形式的转变与发展.基于景观叙事理论,将叙事主题、叙事载体、叙事空间等景观叙事要素引入地理研学中,并以"滇越铁路"为例,在梳理其沿线叙事资源基础上进行研学旅行内容设计,以解决研学内容缺少特色、内涵不足与深度不够等问题,促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学科内容,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前,研学旅行是基础教育界的热点话题,研学旅行活动正在全国中小学如火如荼地开展。众多部门机构、社会组织、企业公司都以研学旅行的名义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各地中小学也依托自身和社会力量组织各种研学旅行实践。语文、英语、物理、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体育、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等学科都开展了对研学旅行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尤其是地理学科,改为《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研学旅行与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的培育相互交织形成合力,地理实践力为研学旅行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素养基础,而研学旅行为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了有利的实施途径。基于各地、各学科、各种主体积极开展研学旅行的有益尝试,应当认识到,研学旅行不是随意的市场化游学,也不属于某一学科,而是以公益性为主的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的衔接,属于学校课程体系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范畴,各学科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必须综合用作研学旅行活动的基础,研学旅行活动又是对各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成效的实践检验。当前,研学旅行的开展方兴未艾,难免出现一些目的不明、属性不清、效果不佳等问题。为了规范、有效、均衡地推动研学旅行的健康发展,促使研学旅行成为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各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的相关人员特拟定了本研学旅行课程标准,以连载方式分四期刊登于《地理教学》杂志,作为研学旅行指导性规范,促进研学旅行规范化、课程化、优质化。本研学旅行课程标准分为前言、课程性质与定位、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建设、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九个部分,由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段玉山、郭锋涛、周维国,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袁书琪,福州市地理名师工作室李文等编写。  相似文献   

9.
黄宇  杨雪 《地理教学》2019,(3):60-64
自2016年底教育部等11部门颁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来,关于研学旅行的讨论开始成为一个热点。但是,目前对研学旅行理论基础的讨论尚不充分,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呈现出"重游轻学"、"游学分离"等现象。本文从研学旅行的教育性出发,试图引入当下教育实践中盛行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相关原理,对研学旅行的特征和原则进行探讨。本文认为,研学旅行实际上是一种教育旅游,但不能将研学旅行仅仅看作是一种特殊的旅游产品,而是要将其视为学校教育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来加以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张,提出了研学旅行的三个特征和六个原则。  相似文献   

10.
研学旅行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进入蓬勃的发展期。为理清研学旅行的研究情况,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来源,借助可视化分析软件VOSviewer,定量分析了378篇文献。结果表明:国内研学旅行研究按时间可分为无序探索(1996~2012年)、规范起步(2013~2015年)与有序深入(2016~2021年)三个阶段;高产作者及作者合作群体较少;研究热点与国内旅游发展形势及研学旅行国家政策存在关联;研究主题主要包括修学旅游形式、研学旅行利益相关者、研学旅行课程化实践推进、文旅融合与研学旅行体验四个方面。研学旅行研究紧跟国家政策走向、聚焦如何促进其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多学科交流与理论升华等应是未来研究的趋势与重点话题。  相似文献   

11.
郑怡清 《地理教学》2019,(13):54-57
中小学研学旅行是当前教育和旅游研究的前沿热点,也是落实立德树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系统梳理了我国中小学发展研学旅行所面临的一系列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在充分认识当前我国研学旅行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发展中小学研学旅行的路径和策略,为研学旅行的常态化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型的"研学"和"旅行"的教育活动,近些年发展迅速并拥有了广大的市场需求,但与此同时研学旅行基础能力建设的不足也逐渐显露。笔者在对研学旅行研究意义和发展现状阐述的基础上,总结了现阶段研学旅行基础能力建设中的问题,包括研学标准体系不完善,难以管理和规范研学市场;研学人才队伍良莠不齐,缺乏专业化师资队伍;研学基地类型少,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并且从标准建设、师资建设和基地遴选及建设方向对研学旅行基础能力提升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研学旅行是"旅游+教育"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研学旅行表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研学旅行产品的制定应紧密围绕"旅行"和"教育"进行课程设计,使研学旅行真正达到以研促学.文章以中国天眼科普基地的研学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对中国天眼科普基地现有的研学课程进行解析,并对中国天眼科普基地研学旅行课程优化设计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提出文旅融合和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博物馆研学旅行的发展趋势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和责任。本文以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为契机,通过整理博物馆研学旅行的优势和内在逻辑,进而概述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研学旅行的难点,从重塑服务意识与理念、健全市场机制、强化人才培养、构建健全的研学监管体系等方面提出促进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研学旅行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随着研学旅行在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研学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亦提出了中小学合理开发校外地理课程资源的建议,以强化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地质公园建设的目标之一是科普,因此以地质公园为依托建设中小学研学基地,会是未来研学旅行发展的方向。本文在分析研学旅行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地质公园和研学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了在地质公园中建设研学基地的五大策略,以实现将地质公园打造为研学基地,从而更好地为中小学研学服务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研学旅行产品的质量影响着研学旅行的有效开展。本文从教育视角切入,引用昂普分析模式及教育学相关理论,基于E-RMP视角(教育、资源、市场、产品)对金华市区域研学旅行产品的开发提出设想:从教育视角对现有研学旅行资源分类整合,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征和研学目标需求的差异性,分学段开发不同主题产品;积极构建区域研学旅行共同体,加强区域内、区域间联动,实现研学旅行产品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研学旅行对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拓宽旅游发展空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地学信息图谱的理论和方法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首先阐述了地学信息图谱的科学概念及其内涵界定,即从"谱"到"图谱"再到"地学图谱",最终引出"地学信息图谱"的定义、特点及其关键科学问题.随后阐述了地学信息图谱的理论基础和标准化模式,说明地学信息图谱的理论基础有地学基础、认知基础和地学信息机理3个方面;地学信息图谱的标准化模式包括标准式样和组成结构、分类标准、提炼模式、建模标准、集成和应用模式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地学信息图谱的归纳和提炼方法,说明了其一般步骤,并着重强调了人工目视归纳和提炼、GIS和RS工具辅助归纳和提炼、全自动化归纳和提炼等反映地学信息图谱研究水平由低到高的3种不同层次的归纳和提炼方法.再次,介绍了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地学信息图谱"在区域和中国地学信息图谱研究方面的进展,包括区域尺度的黄土高原地貌形态与土壤侵蚀信息图谱、中国宏观尺度的水网信息图谱和综合景观信息图谱等内容.最后,展望了地学信息图谱对地球科学和地球信息科学的发展的推动意义,分析了它在地学中应用前景. 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地学信息图谱的归纳和提炼方法,说明了其一般步骤,并着重强调了人工目视归纳和提炼、GIS和RS工具辅助归纳和提炼、全自动化归纳和提炼等反映地 信息图谱研究水平由低到高的3种不同层次的归纳和提炼方法.再次,介绍了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地学信息图谱"在区域和中国地学信息图谱研究方面的进展,包括区域尺度的黄土高原地貌形态与土壤侵蚀信息图谱、中国宏观尺度的水网信息图谱和综合景观信息图谱等内容.最后,展望了地学信息图谱对地球科学和地球信息科学的发展的推动意义,分析了它在地学中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我国研学旅游发展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我国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以及对素质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研学旅游逐渐成为国内旅游研究的热点议题。我国研学旅游发展可分为酝酿准备、局部试点和全面实施三个阶段,本文从研学旅游相关概念与内涵、研学旅游历史与思想、研学旅游者心理与行为、研学旅游开发等方面对我国研学旅游研究进行了梳理与评述。当前国内研学旅游研究较为滞后,与我国研学旅游的蓬勃发展形成反差和矛盾,表现为研究内容单薄、理论视角单一,突出实践意义而忽略理论贡献。基于文献梳理与评述,本文提出未来研学旅游研究应关注研学旅游资源利用与产品开发、研学旅游发展与政策导向、研学旅游效果评估与管理、社会文明建设与研学旅游等议题。  相似文献   

19.
四、课程结构1.设计依据(1)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升切实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在研学旅行课程的建设和实施中。研学旅行课程建设围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线,体现德育为先、能力为重,认知为基础,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研学活动的文化性、科技性、自主性和社会性,让学生通过研学旅行,在自然和社会的大课堂中提升终身发展所需的情商和智商,做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20.
江西弋阳县龟峰丹霞地貌景观特征与形成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江西弋阳县信江沿岸分布有丰富的地学旅游资源,其中自然旅游资源以丹霞地貌景观为特征,具有极高的科研和旅游观赏价值;人文旅游资源有佛教禅宗文化为特色的南岩石窟、儒家文化的叠山书院、摩崖石刻和红色旅游资源方志敏纪念馆等,具有较高的美学欣赏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阐述了江西弋阳丹霞地貌地学旅游景观特色,从景观的物质基础,景观类型及其形成机制等方面对景观进行成因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