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喀什地区生态脆弱性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脆弱性评价对认识、保护和改造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合理利用生态资源,在开发建设中保护环境,故研究喀什地区生态脆弱性时空动态变化,为社会经济与生态保护和谐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暴露度-敏感性-恢复力"的评价框架,从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方面选取13个指标构建2000—2016年喀什地区生态脆弱性...  相似文献   

2.
从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依法立园、依法护园"的实践入手,简要回顾了《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管理条例》的出台和执行情况,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依法保护湿地和弘扬生态文明"对西溪湿地的价值导向及实践意义,从而提出"依法保护、依法管理、依法利用、依法行政"的四大举措,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历史与现实和谐、政府与群众和谐"的"和谐西溪"的目标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正>如果说森林是"地球之肺",那么湿地就是"地球之肾"。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城市,湿地与森林同样重要,同样有改善生态、优化环境的作用。可令人遗憾的是,几乎所有城市的天然湿地,都被或多或少地人为改造过,砖石垒砌,水泥包裹,植物单调,动物缺乏,扼杀了天然湿地所应有的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4.
生态旅游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与之共生的人文生态,开展生态体验、生态认知、生态教育并获得身心愉悦的旅游方式。旅游地质资源是生在绿水里、长在青山中,是一种生态资源,也是旅游资源,是开展生态旅游的物质基础。本文对重庆市的生态旅游地质资源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保护利用进行了探讨,可为重庆今后开展旅游地质调查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人工湿地是都市的自然之肾,要认识它、建设它、保护它、合理利用和开发它.本文介绍人工湿地技术在城市生态景观、污水处理、调节气候和补充地下水、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教育科研基地方面的应用.福州创建生态城市中应大力发展人工湿地,使都市具有水体和植被的生态网络,实现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6.
福州创建生态城市中人工湿地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湿地是都市的自然之肾,要认识它、建设它、保护它、合理利用和开发它。本文介绍人工湿地技术在城市生态景观、污水处理、调节气候和补充地下水、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教育科研基地方面的应用。福州创建生态城市中应大力发展人工湿地,使都市具有水体和植被的生态网络,实现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7.
惠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属珠江三角洲东北、东江中下游地区,属于我国人口较为稠密地区,在国家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前提下,文章通过对广东省惠州市水工环地质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归纳该地区水工环特征,希望对该地区今后生态维护及保护等方面提供依据,真正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总结了福建省矿业开发现状以及对国民经济建设作用,阐述了矿业开发对地质环境造成影响的因素.遵循"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生态省的要求,对加强矿业开发的监督管理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措施建议,以求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有效统一,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改善响水光伏发电项目对鸟类迁徙栖息造成的负面影响,建立生态补偿区进行生态修复。通过本底调查,重点分析鸟类对栖息地和觅食的需求,遵循基于自然解决方案(NbS)理念,在生态补偿区构建鸟类避险区、游禽觅食区、涉禽觅食区、鱼类避险区和生态缓冲区5个功能区。生态补偿区修复后,生物多样性(尤其是鸟类多样性)显著提升,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NbS在中国滨海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中的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10.
我国矿业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随着绿色矿山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提出,人与自然的关系再次受到重视,矿山建设过程中的矿业伦理引起了学者的关注。依据当前的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即依法办矿、规范管理、综合利用、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社会和谐和企业文化。截至2014年,全国共遴选出661家矿山企业开展了绿色矿山试点建设。本文首先从地域和矿种两方面着手,对全国绿色矿山建设现状与前景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发现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几乎遍布全国各个省份并涵盖了煤炭、金属、化工、建材等多种矿山类型,东部地区的矿山企业参与试点建设较早。文章倡议在中国传统伦理和西方生态伦理基础上构建中国的矿业伦理,这是我国在矿业开发中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绿色矿山、发展绿色矿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作者认为,构建中国矿业伦理在绿色矿山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促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最后,对未来中国矿业伦理的指导下的绿色矿山建设进行了展望,提出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社区和谐等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河南信阳市为例,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和科学发展的理念,运用发展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和生态学等理论,从国家宏观生态政策和生态系统发展规律入手,全面分析了中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城镇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了"城镇生态化"概念;揭示了在我国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中生态化是方向、城镇化是手段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并阐述了生态化和城市(镇)化之间在发展过程中的关系与作用机制,对中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地理教学》2010,(6):33-33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同时,中国的生态也面临巨大压力。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向何处去,举世瞩目。对此,长江水学校项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参与的平台。  相似文献   

13.
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透视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区域旅游系统是一个由有机复合体(包括游客、当地居民和旅游经营者)和旅游环境构成的特殊生态系统,该文从生态学的角度探讨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本质问题。在分析一些区域旅游出现的干扰基本生态过程、超越环境承载力、透支生态价值等不可持续发展现象的基础上,以系统共生、循环再生和自我调节等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提出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实施生态开发,维护旅游生态系统平衡;遵循生态位原理,促进旅游地协调共生;合理调控旅游开发强度,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倡生态道德,尊重生态价值;采用集成研究,实现整体效益最优。  相似文献   

14.
方晴雯 《地理教学》2019,(1):58-60,43
2018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Ⅰ卷试题地理部分37题契合当今国家生态保护的热点,以齐齐哈尔扎龙湿地的形成演变为背景素材,出现了关于沼泽成因的考查。学生在解这种"熟悉又陌生的案例"题时更容易丢分,沼泽的成因分析是学生很熟悉的案例,但正因为熟悉,所以学生容易沿用惯有的答题模板去解题,而忽略对新材料信息的提取与解读,被题目"套路"住。  相似文献   

15.
广东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湿地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为全球的三大生态系统之一,良好的湿地是构筑生态安全、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本文介绍了广东湿地资源及其保护状况,分析了目前广东湿地资源保护和发展面临的困难。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为指导,探讨了广东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孙俊鹏 《地理教学》2012,(21):13-15,12
一、问题提出的地理背景1.新课程改革理念下高考四大能力要求之一地理考试大纲中将"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作为高考地理考生的必备能力,2012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中把"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放在四大能力之首,足见其地位的重要性。纵观近几年来全国卷和各省市的高考试题,以图表为载体的地理高考试题的  相似文献   

17.
包财林 《地理教学》2013,(18):57-61
正区位论主要从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和社经济会条件(交通、市场、劳动力、科技、政策等)来探讨地理事物的存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紧密关系,主要包括农业区位、工业区位、城市区位、交通区位、商业区位、旅游区位等。这是人文地理的"核心",是高中地理的主干知识,更是高考青睐的高频考点,纵观全国各地历年高考地理单科试卷和文综试卷,"区位"试题几乎年年出现。据不完全统计,仅2013年全国高考文综和地理15套试卷中出现区位问题考题的就多达14套(见下表)。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的湿地生态经济区建设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和总结中国湿地保护管理历程和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湿地保护中存在的以下问题:水体污染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根本扭转;湿地经济缺乏支柱产业及品牌、生态价值与经济效益未能较好地耦合;现有湿地保护形式难以下延,无法实现湿地资源全面保护的目标,湿地保护科学技术含量偏低且缺乏有效转化平台等。面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业供给侧改革、生态旅游、研学教育和特色小镇建设等机遇,提出以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安全之间呈现失衡发展态势和实现湿地保护与生态产业发展相融合为目标,以生态学和资源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建设由保护与恢复湿地和构建生态环境基底的湿地公园、解决面源污染和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的湿地农业、打造生态宜居空间和促进乡村活力回归的湿地小镇组成的湿地生态经济区为抓手,实现在新形势下湿地综合价值的提升,促进一产、二产、三产"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并对其建设理念、主要内容和未来要研究的重点进行了阐述。旨在通过实施湿地生态经济区建设,让健康的生态环境转变成为强劲的生态经济竞争力,实现生态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演变,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湿地保护与湿地生态产业发展相融合的升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是一个资源消耗大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许多矿山开发过度并且由于当时整个社会淡薄的环保意识,导致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突出,矿山的开采活动是造成矿区周边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政府积极采取各项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安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并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目标,在政府的宣传下全民环保意识逐渐提高。本文以湖南省新化县某向斜附近的矿山为例,在野外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和现有的防治工程措施进行评价,最后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工作提出一些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国家湿地公园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国家湿地公园的宣教要与生态文明理念相融合,承接新使命和新要求。捞鱼河国家湿地公园宣教内容以"讲故事、扬文化、传科学"的原则,从宣教主题、宣教设施和宣教活动入手,挖掘最具生态文明内涵的主题,依托形式多元的宣教活动和场所,形成"点、线、面"立体开放型的生态文明宣教体系,展示"人与湿地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