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小萍  张海  唐欣 《地理教学》2021,(20):33-38
本文介绍了"法国初中历史、地理课程教学大纲"的相关背景,摘录翻译了该大纲中与地理教学相关的内容.该大纲将地理课程分为巩固学习和深入学习两个阶段,详细说明了法国初中地理课程在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教学的总体要求、技能训练要求、学年教学要点、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沙"为主人公,列举近年来与"沙"有关的高考试题,讲述风与沙、水与沙、风沙与水沙等地理"神奇故事",探究各种"沙"象的具体形成过程,从要素综合、地方综合、时空综合等三大视角,探究地理事象的原理与规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达成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各类图表在地理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地理课程改革也对图表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阐述了地理教学中加强图表教学的必要性,并对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发挥"图优效应"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关于地理学科"十五"重点项目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理学科在"十五"期间拟确立6个优先资助领域: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地球表层系统的地理过程和环境效应;水、土资源形成的理论及其合理利用;环境演变、灾害形成与污染防治;区域可持续发展;对地观测技术、遥感理论和探测机理及空间数据分析建模.并侧重在多空间尺度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土壤(土地)质量变化;多尺度陆地水循环;冰冻圈动态变化研究;城市化、区域理论与方法研究;对地观测技术、遥感理论与探测机理研究等方面集中设立重点项目.  相似文献   

5.
6.
熊雪梅 《地理教学》2021,(18):40-42
高中地理新教材"活动"栏目是能力、思想和方法的载体,具有探究性、典型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课程资源.对于新教材"活动"栏目如何教学,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必修地理1第四章"地貌"为例,分别从栏目的两种类型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7.
元炳成 《地理教学》2021,(22):15-18
全球价值链是世界经济格局的重要特征,影响和决定着国际贸易地理格局.全球整体性和区域差异性是全球价值链与国际贸易地理的共同特征.笔者从全球价值链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出发,认为全球价值链是理解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宏观背景,全球价值链理论和实践对国际贸易全新理论的构建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全球价值链背景的"国际贸易地理"教学思路进行了初步探讨,包括拓展课程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结合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9.
作为著名的人文主义文学大师,房龙在历史、文化、文明、科学等方面著述颇丰,总能以独特的视角吸引众多的读者,这本《地理的故事》也不例外.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地理科普读物,这是一本关于"人"的地理书,房龙在前记中写道,这本书的宗旨是"把所有的高山、城市、大海统统放进地图里,只告诉我们生活在那里的居民的情况,告诉我们他们为什么会居住在那里,他们来自哪里,他们在干什么.把人类关心的故事写进地理学."他自始至终关注的都是"纯人"的那一面,展现人文地理独特的概念,如他首章的标题"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中的人"一样,他把"人"放在舞台中央,认为"我们大家都是同一个星球上的伙伴,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的福祉,我们大家都要共同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10.
11.
"破碎地带": 当代国际关系的地理枢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忻华 《世界地理研究》2003,12(1):100-106
“破碎地带”是指从巴尔干半岛经中东、克什米尔地区、喜马拉雅山南麓直到东南亚的一条斜贯欧亚大陆南部的地带。这一地带民族众多,各种宗教、教派纷繁复杂,是世界主要文明交汇与碰撞的地方。同时这一地带国家林立,且各国大小不同、强弱迥异、贫富悬殊。这一地带处于沟通海陆的战略要地,历来还是世界各大国竞相争夺的焦点。冷战以后,世界各大国追求国家安全和争夺自然资源的活动更加复杂。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深层次矛盾在这里不断集中并加深,使之成为动荡之地和恐怖主义等各种全球性问题的发源地。因此,这一“破碎地带”是解读当今国际关系发展演变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由海峡两岸共同发起、由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中国文化大学、彰化师范大学和高雄师范大学等五所大学联合主办的"跨世纪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于1999年8月20日~8月27日在台湾举行.  相似文献   

13.
14.
全球产业链是世界经济格局的重要特征,是世界经济整体性的重要表现.用"世界地理"的方法研究全球产业链,把全球产业链融入"世界地理"教学,可丰富"世界地理"教学内容.本文从"世界地理"视角的全球产业链、全球产业链融入"世界地理"教学的意义和"世界地理"全球产业链的教学思路等方面对全球产业链融入我国高校"世界地理"教学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5.
赵屹莉 《地理教学》2022,(6):23-26+17
由于对核心素养概念认知的差异、学校现实环境条件限制、教师教学综合能力限制等,基于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开展地理实践课堂的研究较为薄弱。本文以“月相观察”地理实践活动为例,探讨开展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尝试探究优化开展实践活动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6.
17.
《地理学报》2007,62(12):1344-1347
艾廷华1969年12月30日出生,湖北宜都人,目前为武汉大学地图科学系主任、地理信息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地理信息尺度变换、空间认知。他入选了2005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相似文献   

18.
地理教学中存在着"点"、"线"、"面"三要素,与<福建省历年高中地理会考提要>中指出的3种能力要求一一对应.本文旨在通过三要素与3种能力的对应关系,阐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注意把握和理顺它们的关系,以全面提高地理教学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9.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也是中学地理课程关注的核心概念,更是中学地理教材编写遵循的“主线”。本研究从理论出发,通过专家咨询法形成中学地理教材的“人地关系分析框架”,分析地理教材的内容组织和案例。地理教材可以“人地的相互作用”为明线,按地理要素组织内容;也可以“人地关系的时空变化”为明线,按区域组织内容。典型的人地关系案例应当至少阐明一条三级指标,全面客观阐明人地的相互影响,并说明人地关系的时空变化。这一框架对我国地理教材编写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