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贵州赫章二叠系玄武岩顶部稀土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杨瑞东  王伟  鲍淼  王强  魏怀瑞 《矿床地质》2006,25(Z2):205-208
贵州西部毕节地区赫章二叠系玄武岩顶部灰白色高岭石粘土岩中发现稀土总量为0.023%~0.22%、矿体分布广、层位稳定、矿层厚度3~4 m、远景储量很大的稀土矿床。稀土矿为玄武岩风化淋漓作用形成的风化壳型。这类玄武岩风化形成的稀土矿床的发现为中国寻找玄武岩风化壳型稀土矿提供了重要线索,它对云南、贵州和四川寻找玄武岩风化壳型稀土矿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贵州地质>2007年第4期发表的"贵州西部玄武岩型铜矿成矿规律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信息,值得重视.作者邓克勇等在威宁岔河向斜南东翼发现了一个新的含铜层位--"铜铁稀土矿化层".  相似文献   

3.
贵州西南部与玄武岩有关的铜矿特征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远辉 《贵州地质》2006,23(1):57-61,28
近年在贵州峨眉山玄武岩西南部发现若干玄武岩铜矿点,其成矿地质特征与玄武岩北部的贵州黑山坡、云南鲁甸、云南永胜得等玄武岩铜矿有一定区别,前者主要产于玄武岩下部或底部,铜矿多受小尺度断裂构造控制;后者多产于玄武岩上部旋回、受植物层或含沥青质层控制,呈层带型产出。本文通过贵州西南部玄武岩成矿地质特征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了峨眉山玄武岩铜矿研究资料,并揭示了研究区找铜前景。  相似文献   

4.
唐婷婷  牟军  田文明  唐佐其  强希润  王安华 《贵州地质》2020,37(3):244-250, 232
贵州西部中、上二叠统界线附近普遍发育与玄武岩风化壳有关的铁-多金属矿化。本文通过对贵州西部普安地区二叠系茅口组顶部古风化壳型铁矿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发现,玄武岩风化壳剖面普遍发育铁矿化,但铁矿体主要呈透镜体产于喀斯特洼地或溶斗之中,剖面上表现为Fe由上而下运移富集的特征。7件岩(矿)石样品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贵州西部普安地区二叠系茅口组顶部玄武岩风化壳普遍富集Fe、Ti、Al的氧化物,As、Sb、Cu、Nb、V、U、Zr等亲硫及高场强元素。该区部分样品TFe2O3、TiO2含量达到工业品位,Al2O3也呈不同程度富集,具有铁-多金属富集的特征。此外,研究区Fe倾向于喀斯特洼地富集,而Ti、Al则倾向于残留喀斯特斜坡富集,具Al、Ti与Fe差异性分离的特征,这可能与玄武岩间歇性喷溢,古地理特征,风化作用及频繁海侵、海退事件关系密切。综合研究表明,峨眉山地幔柱活动推动了贵州西部古地理格局的演化(喀斯特不整合洼地),并造就了(矿源层)高铁钛玄武岩堆积。贵州西部二叠系茅口组顶部古风化淋滤作用及古地理格局演化对Fe的迁移及富集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因此,对于贵州西部二叠系茅口顶部玄武岩风化壳及其古地理恢复的研究是寻找玄武岩风化壳型铁矿床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5.
贵州西部玄武岩风化壳中稀土矿成矿机理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峨眉山玄武岩在四川、云南、贵州分布区形成广泛而稳定的玄武岩风化壳.研究发现在贵州西部的玄武岩风化壳中普遍存在稀土矿(化)点,结合野外踏勘和地球化学找矿等方法,发现玄武岩风化壳中稀土元素富集受到内生条件和外生条件的双重控制.因此,在玄武岩风化壳中寻找稀土矿,要从地形地貌着手,重点在玄武岩出露地表的第四纪夷平面所形成的山岗...  相似文献   

6.
峨眉山玄武岩浆喷发对贵州西部区域成矿贡献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早、晚二叠世之间大规模峨眉山玄武岩喷发是峨眉地幔热柱基性岩浆活动的高峰期.峨眉山玄武岩在贵州西部地区广泛分布,它不仅以矿源层形式参与钼、铜、铅、锌、金、锑、汞、铊等以地下水热液成矿作用为主的层控矿床的形成,而且它自身形成火山气液型矿床--玄武岩铜矿及伴生热液型铂、钯等矿化点;再者它是外生矿床--高砷煤、高氟煤、高硫煤、高汞煤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苏海图火山岩属于纸房-琼河坝火山岩带,出露的地层主要有泥盆—二叠系火山岩。首次在新疆苏海图地区蚀变玄武岩中发现自然铜矿化,矿化与绿帘石化、碳酸盐化、孔雀石化、硅化等关系密切,显示热液成矿特点。电子探针研究初步表明,铜矿物组合为自然铜、赤铜矿和黑铜矿等,自然铜被赤铜矿、黑铜矿不同程度交代;已发现的铜矿物中,尚未发现自然铜与其它铜的硫化物之间存在接触关系,暗示自然铜为原生铜矿物,矿化与火山间歇期热液活动有关,属于火山岩型铜矿化。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苏海图含矿玄武岩不具有地幔柱玄武岩特征,自然铜矿化和地幔柱岩浆作用无关。同一岛弧带上的琼河坝地区以斑岩型、矽卡岩型铜矿为主,苏海图地区火山岩广泛分布,可能存在多种铜矿化类型,自然铜矿化是该地区一种新的矿化类型,对寻找铜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个旧变玄武岩系中热液型铜锡多金属矿床主要分布于老厂、卡房矿田西部。文章利用40Ar-39Ar同位素测年方法对老卡隐伏花岗岩体的钾长石、老卡矿田"玄武岩型"铜矿的金云母进行年龄测试。结果显示,老卡岩体钾长石的40Ar-39Ar同位素坪年龄为71.6±0.29 Ma;老厂和卡房"玄武岩型"铜矿蚀变矿物金云母坪年龄分别为81.99±0.85 Ma和82.46±0.85 Ma,表明其形成时代皆为晚白垩世。结合区域资料,指出个旧锡-铜多金属矿田经历了较长的岩浆-热液演化时期,"玄武岩型"铜多金属矿床与燕山晚期花岗岩浆活动相关,为晚白垩世软流圈上涌、岩石圈大规模伸展减薄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王砚耕  王尚彦 《贵州地质》2003,20(1):5-10,4
贵州晚二叠世玄武岩是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组成部分,并位于其东区。全属高钛玄武岩。它是地幔柱边部或消亡期局部熔融产物。产物我省玄武岩中的铜矿床(点),与北美大陆同类铜矿有相似之处,可统称为玄武岩铜矿,属于“与陆相镁铁质喷发岩有关的铜矿床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10.
周翔 《云南地质》2012,(3):320-324,304
玄武岩中铜矿的含矿岩系是指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2e)上部~宣威组(P2x)底部的一套含铜背景值较高、且有明显铜矿化及铜矿层存在的含矿火山地层组合。依据容矿主岩,可分为三种类型:玄武岩型铜矿、玄武岩含碳沉积岩夹层型铜矿及沉积间断面上铝土质泥岩铜矿。  相似文献   

11.
贵州威宁地区玄武岩铜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笔者以多元信息成矿预测为基础,对黔西北威宁地区的“玄武岩型(层状)铜矿”进行了理论预测和实地调查。新近获得的实际资料表明,此类铜矿主要赋存在P3em^3玄武岩多个喷发微旋回之中的“玄武质凝灰岩、沉凝灰岩、富含陆地-沼泽相植物和有机质的正常沉积泥砂岩石”这一物质组成复杂、岩性岩相多变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矛盾带”中。常见铜矿物有片状,粒状、块状自然铜、辉铜矿、蓝铜矿、少见孔雀石等,蚀变有沸石化、绿泥石化、沥青化、硅化等。综合分析认为该区玄武岩型层状铜矿化并非单一因素作用,而是多因素耦合放大-近源火山机构(物源准备)加上喷发间歇期有机质吸附(初步富集),再加上深埋藏变质作用(成矿热流体)叠加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滇-黔边境鲁甸沿河铜矿床矿化受二叠纪玄武岩最上部古火山口相角砾凝灰岩-气孔状熔岩和上覆宣威组碳泥质层控制。矿石矿物主要为自然铜、氧化铜与辉铜矿。自然铜呈板片状、网脉状、浸染状产出。矿化与阳起石化、沥青化、硅化和沸石化密切相关。在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寻找沿河式铜矿应关注以下重要问题:①地球化学急变带所确定的岩石圈不连续界面控制了峨眉山玄武岩裂隙式喷发;②古火山口相从苦橄质到安山质高分异岩浆喷发;③火山口环境联系下的贫硫、贫酸根同生热液活动;④富有机质地层中有机-无机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强还原性环境;⑤脆韧性断裂带的发育导致矿体的进一步富化。  相似文献   

13.
The Shazi anatase ore deposit in Qinglong, Guizhou Province, is a large-sized anatase deposit that has been recently explor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jor oxides in the ore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modem laterite weath- ering crust and laterite in the laterite-type gold deposits in the western part of Guizhou Province. Studies on the REE characteristics of basalts and anatase ores in the study region showed that both of them do have extremely strong affinities. There are two groups of trace elements in the ores, i.e., Au-Ag-As-Sb-Hg-Tl association and Sc-TiO2-Cu-Fe-Mn association, reflecting that the formation of anatase ore is related to the formation of siliceous claystone at the early stage of eruption of the Emeishan basaltic magma. The siliceous claystones are the major country rocks for the formation of laterite-type gold ores and anatase ores. In the region anatase ores are rich in Sc and the basalts enriched in Fe, Mn, Ti and Sc are the material source of metallogenesis.  相似文献   

14.
张航飞  龚骏 《地质与资源》2022,31(4):576-578
根据上二叠统宣威组露头剖面、深部钻孔及采样测试分析,对四川沐川地区的沉积型铜矿进行了地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铜矿层为单层结构,矿层厚度0.45~1.53 m,铜矿石品位0.57%~0.76%.研究区铜矿属于潮坪环境的同生沉积矿床,矿石无热液或沉积改造现象,成矿物质来源于高铜背景值的峨眉山玄武岩.沐川地区沉积型铜矿成矿地质条件良好,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5.
新疆西准包古图地区斑岩铜矿找矿的重大突破及意义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疆西准托里成矿带过去是以金矿、铬铁矿为主的找矿区,2001-2004年包古图地区铜矿找矿获重大突破。包古图铜矿与花岗闪长斑岩密切相关.金属矿物成分简单,矿石构造为细粒浸染状和细脉浸染状。矿石品位低、矿化均匀,矿床蚀变组合和分带特征明显,属典型斑岩型铜钼矿。包古图斑岩型铜矿的发现,在西准是首次,并且证明了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斑岩铜矿带东延至中国境内。对西准地区今后的找矿工作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疆铜矿类型与找矿靶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陈哲夫 《新疆地质》2003,21(2):190-194
在分析研究新疆铜矿类型、地质特征、矿区地质构造及找铜潜力的基础上,对进一步的找铜靶区进行了初步预测.新疆铜矿工作程度总体较低,各构造成矿区和类型都有找铜前景,最具潜力和最有希望找到大型铜矿床的是阿尔泰,东、西天山和西昆仑地区斑岩型、海相火山沉积型、斑岩—夕卡岩复合型、海相沉积热液叠加型与铜镍矿化物型的成矿类型.  相似文献   

17.
广泛分布于中国西南川、滇、黔三省的峨眉山玄武岩是我国最早被国际认可的大火成岩省,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前人对大火成岩省西区玄武岩已达成多项共识,而对东区玄武岩的岩石组合、火山活动时限、岩石成因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争议.本文以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东区贵州普安玄武岩系为研究对象,通过解析典型剖面,明确该区玄武岩系岩石类型从底...  相似文献   

18.
顾尚义 《贵州地质》2006,23(4):274-277
通过对黔西北地区铅锌矿中硫化物稀土元素组成特征、峨眉山玄武岩中成矿元素铅锌的含量、铅锌矿硫同位素及锶同位素组成分析表明,该区铅锌矿成矿物质不是来源于峨眉山玄武岩,由于峨眉山玄武岩的喷出时代与本区铅锌矿成矿时代相差较远,也不可能为本区铅锌矿的形成提供热源。  相似文献   

19.
黔北仁怀-习水地区含铜砂岩型铜矿产于四川台拗边缘大型内陆盆地红层组合中,含矿岩石主要为中侏罗统上沙溪庙组浅灰绿色富含硅(碳)化木的长石砂岩.以习水县条台铜矿为例,对上沙溪庙组铜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条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其成矿作用过程经历了:①含铜砂岩层原生沉积;②表生氧化作用;③次生富集成矿3个阶段.该矿是一个含铜砂岩层原生沉积后经地下水渗滤再造的淋积矿床.  相似文献   

20.
MVT型铅锌矿床中矿物组成一般较简单,铜矿物非常少见。云南富乐铅锌矿床是川滇黔MVT型铅锌成矿域中代表性 大型铅锌矿床,其赋矿层位为该区最新地层-中二叠统阳新组白云岩,矿体距上覆峨眉山玄武岩不到160 m。通过矿相、 扫描电镜及能谱等分析测试,本研究在该矿床中发现了大量铜矿物,主要包括以下四类,即黄铜矿、锌砷黝铜矿、黝铜矿 和孔雀石,这些铜的独立矿物常交代闪锌矿和黄铁矿等矿物,形状多为环带状、脉状及不规则状等,部分黄铜矿呈乳滴状 分布于闪锌矿颗粒内部或呈他形交代闪锌矿,可能与闪锌矿同时形成,锌砷黝铜矿和黝铜矿呈他形细脉状穿插于闪锌矿或 分布于闪锌矿边缘及孔洞中,暗示这些铜矿物形成略晚于铅锌成矿。上述铜矿物常见于中低温热液铅锌矿床,其中锌砷黝 铜矿是硫盐矿物中较罕见的矿物,黝铜矿和锌砷黝铜矿的出现指示相对氧化的成矿环境,而孔雀石是在铜矿物的氧化过程 中形成的次生矿物。研究表明,本矿床矿石矿物的生成顺序为:黄铁矿→闪锌矿(乳滴状黄铜矿) →方铅矿→黄铜矿→锌 砷黝铜矿→黝铜矿→孔雀石,结合矿床产出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云南富乐铅锌矿床中铜可能有两个来源:早期的乳滴状 黄铜矿与铅锌矿同期且均来自基底地层--昆阳群;后生铜矿物(黄铜矿、黝铜矿和锌砷黝铜) 主要来源于上覆峨眉山玄 武岩,这与铅锌主要来源于昆阳群等基底地层有所差异,研究成果为认识川滇黔地区铅锌成矿作用与峨眉山玄武岩关系提 供了新的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