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太阳活动峰年 ,中国大陆内部和蒙古国内的近东西向断层易于发生 8级和 8级以上大震 ,7.5级以上大震也有类似情况 ,而 7级左右地震则此情况不明显 .其物理解释如下 .特大地震发生前近东西向震源断层面上预滑幅度和预滑面积大 ,因之预滑导致的升温幅度大 .对于东西向发震断层来说 ,这个预滑升温面与磁暴的水平强度方向近于垂直 ,该水平强度的剧烈变化所产生的涡电流较大 ,此涡电流使预滑面再升温并使摩擦阻力减小 ,遂使 7.5级以上大震易于在太阳活动峰年发生 .至于近南北向的发震断层 ,因其预滑增温面与磁暴的水平强度方向斜交或平行 ,所以… 相似文献
2.
对《地震地质》刊登的两篇文章中有关唐山断裂是高角度西倾的逆冲走滑断裂及唐山市东侧付庄-西河断裂是唐山地震的发震断裂的观点进行讨论。笔者认为,如果唐山地震断层是西倾的逆冲走滑活动,需要考虑唐山逆冲断裂的活动方式与唐山市西侧第四纪凹陷之间的关系;如果付庄-西河断裂是唐山地震震源构造的地表破裂,需要解释该西倾的倾滑断裂带与唐山市内走滑地裂缝带的成因联系。此外,还需要更有说服力的证据排除该地表破裂带是次生构造破裂的可能。建议对控制草泊第四纪凹陷的活动断裂开展调查 相似文献
3.
现用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是由考纳尔(C. A. Cornell,1968)和洪华生(A. Der. Kiureghian and H-S Ang,1977)创立了基本思路的[1] [2],它被应用到现在已经十几年了。 相似文献
4.
5.
鲁甸6.5级地震是川滇菱形块体南南东向运动在青藏高原东缘与华南地块相互作用边界变形带上发生的一次中等强度地震.尽管野外应急科学考察没有发现明显的地震地表破裂带,但云南昭通防震减灾局局域地震台网记录到的余震条带状分布、震后科学考察获得的地震烈度长轴方位和极震区地震裂缝等显示出发震断层为NW向包谷垴-小河断裂,左旋走滑性质,属大凉山断裂南端部组成部分;库仑应力计算表明,鲁甸地震可对周边活动断层系历史地震空段产生应力加载作用,其地震危险性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7.
非发震断层的地震效应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采用二维动态有限元分析的方法,排除了影响宏观震害的其它因素,建立非发震断层的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模型。计算中较全面地考虑了断层破碎带的尺度及带内岩土物理力学性能、断面产状、断层错距、覆盖层厚度、基岩起伏、输入波动力特性等一系列因素对地面峰值加速度及相对加速度反应谱的影响,并结合有关宏观震害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认为非发震断层所表现出来的实际地震效应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其随机程度受控于断层自身要素的组合型式及各种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8.
九寨沟地震(MS7.0或MW6.5)震中位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块体东缘东昆仑断裂带东端塔藏断裂、岷江断裂和虎牙断裂交汇部位,中国地震局相关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曾将该震中区判定为玛沁-玛曲高震级地震危险区.地震应急科学考察期间没有发现地震地表破裂带,但地震烈度等震线长轴方位、极震区基岩崩塌和滑坡集中带、重新定位余震空间展布和震源机制解等显示出发震断层为NNW向虎牙断裂北段,左旋走滑性质,属东昆仑断裂带东端分支断层之一.此外,汶川地震后,在青藏高原东缘和东南缘次级活动断层上发生了包括2017年九寨沟地震(MW6.5)、2014年鲁甸(MW6.2)、景谷(MW6.2)、康定(MW6.0)等多次中强地震,显示出青藏高原东缘至东南缘各块体主干边界活动断层现今处于中等偏高的应变积累状态,即在巴颜喀拉、川滇等块体主干边界活动断层上具备了发生高震级(MW ≥ 7.0)地震的构造应力-应变条件,未来发生高震级地震的危险性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9.
2008年汶川大地震造成北川断裂、彭灌断裂、小渔洞断裂等多条断裂的破裂,呈现出复杂的破裂过程. 对此,以往地震学的研究没有对于各个发震断层的破裂先后顺序给出充分论证. 本文计算由于断层破裂在其他断层段上造成库仑应力的变化,根据其相互触发关系确定断层可能的破裂顺序. 结果表明,各断裂带可能的发震顺序为:主震在北川断裂南端(小渔洞断裂以南的北川断裂虹口段)起始,造成北川断裂的后续段落龙门山镇—清平段和彭灌断裂同时破裂,进而触发小渔洞断裂发生破裂. 相似文献
10.
11.
THE STATIC COULOMB STRESS CHANGE OF THE 2014 LUDIAN EARTHQUAKE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AFTERSHOCKS AND SURROUNDING FAULTS 下载免费PDF全文
On Aug. 3rd, 2014, a MS6.5 earthquake struck Ludian County, Yunnan Province. It is a typical left-lateral strike-slip event. With the purpose of understand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Ludian earthquake, this paper firstly calculates the co-seismic Coulomb failure stress changes of the mainshock with the employment of the finite dislocation source model inversed by other researchers and studies the triggering effect to the aftershocks within a month. We find that 82.43% of the aftershocks are located in the Coulomb stress increasing area(ΔCFS>0.01MPa), therefore, most of the aftershocks are triggered by the mainshock. Then, regarding the surrounding active faults as the receive faults, the Coulomb stress changes of the mainshock are calculated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n the faults nearby. The result shows that only the northeast end of the west branch and northeast part of the east branch of Zhaotong-Ludian faults have been brought to failure. However, the other faults such as Daliangshan Fault, Lianfeng Fault, Zemuhe Fault, Xiaojiang Fault and Mabian-Yanjin Fault are unloaded after the Luidian event, so the possibility of future earthquake is decreased around these faults. Besides, when the optimal failure plane is chosen as the receive fault of the Coulomb stress changes, the Ludian earthquake always has good triggering effect to the aftershocks no matter which source models and effective friction coefficients are chosen. 相似文献
12.
13.
浅谈地震保险的必要性及其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防震减灾为视角,针对地震灾害对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造成的重大损失,从强化地震保险意识的角度,论述地震保险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同时对地震保险在心理、补偿、救灾、缓冲、防灾及附带等方面的作用加以阐述,从而证明要减少地震灾害的损失,充分认识地震保险的必要性及其作用,建立和完善有效的保险机制,对于减轻地震灾害,促进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是一项必要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4.
15.
初步揭示出中国大陆地区活动断裂的地震破裂尺度可变行为,即在同一断裂部分不同轮回的破裂规模是不同的,因而地震强度也随时间变化.这种变化的趋势不具必然性.根据定义的相对破裂规模,统计表明:两相继轮回的破裂规模相同的概率最小.当前一轮回的破裂规模为小时,后一轮回的趋于大的概率为0.48;当前一轮回的破裂规模为中时,后一轮回的趋于小和大的概率分别为0.69和0.25;当前一轮回的破裂规模为大时,后一轮回的趋于大的概率为0,而趋于小和中的概率分别为0.36和0.64.笔者引入并完善了级联破裂模式,用于描述同一断裂部分破裂尺度的可变性和复杂性.在总结已发生过级联破裂的走滑活动断裂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提出这类断裂的级联破裂分段的原则.作为应用举例,对川西安宁河断裂带的一部分进行了级联破裂分段,并进而评估了未来地震的可能强度以及其对应的概率.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引入地震断层的自扩展破裂模式,用以解释地震序列的特征并计算地震断层的分维数。由自扩展破裂模式,本文导出地震断层的分维数为D=ln(1+Abln q/1+q)/ln q/1+q,其中q为余震区长度与主震的破裂尺度之比,A=2.1。在q≥1时,D=Ab,这与Aki的公式b=D/2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非线性理论和方法讨论了产生地震现象的动力学机制、地震与地震前兆的复杂性,并就地震本身表现出来的自相似层次结构、分形与分维的非线性整体特征以及产生分形结构的重要物理机制,给出了一组与地震分维有关的公式。 相似文献
19.
1626年灵丘地震烈度分布特征与阻震构造初步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626年灵丘地震的破坏情况进行了重新考证,着重指出了灵丘地震烈度沿唐河大断裂的高值异常和向西的快速衰减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阻震构造的概念并进行了相应的理论分析。文章最后指出:唐河大断裂是1626年灵丘地震的阻震构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