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分布于华北板块东缘的辽宁铁岭、瓦房店及山东蒙阴等3个金伯利岩区的地质构造特征进行了研究,利用地层时代、构造行迹、古地磁以及同位素资料,对该区域金伯利岩的侵位时间进行了综合约束,认为该区域金伯利岩的侵位时间应该在250~300Ma之间。在此基础上,结合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在古生代时的相互运移特征,对华北板块东缘金刚石的成矿区域地质背景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构造形迹的研究,对该区域金刚石原生矿进行了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2.
胶南造山带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由晚太古代胶东岩群、早元古代荆山群及粉子山群、中元古代海州岩群、晚元古代震旦纪朋河石组等变质地层和早一中元古代超镁铁质岩、镁铁质岩、榴辉岩,晚元古代花岗岩类、榴辉岩等组成。这些岩石记录了造山带形成演化历史:2900~2800Ma,胶东岩群中基性火山沉积岩形成,于2500Ma遭受中压相系角门岩相变质变形作用,之后有少量基性岩浆侵入。2408~2000Ma,太古宙陆核周缘线性活动增强,形成裂陷盆地,沉积了荆山群和粉子山群(海相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夹基性火山岩建造),于2000~1800Ma遭受区域低、中压相系角闪岩相局部麻粒岩相变质变形作用。中元古代,扬子(华南)板块北缘在统一基底上裂陷,沉积了海州岩群,华北板块南缘则为超镁铁质岩、镁铁质岩携带榴辉岩沿裂谷侵入。晚元古代早期,扬子(华南)板块向华北板块之下俯冲,下地壳发生广泛重熔形成大量同构造(造山)期花岗质岩浆,并与板块碰撞过程中形成的榴辉岩一起沿碰撞带侵位,形成晋宁期荣成超单元变质变形花岗岩类;之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对接拼合,造山带发生由南东往北西的过冲推覆作用,形成中深层次的韧性剪切带。震旦纪早期,以玲珑超单元为主的弱变形花岗岩类侵位,随着造山带的隆升作用,在造山带  相似文献   

3.
通过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对山东蒙阴地区的3个金伯利岩带的金伯利岩、辉绿岩、煌斑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金伯利岩的岩性偏碱性且富钾,K2O、TiO2、P2O5比一般的超基性岩石含量明显高;微量元素中Ba、Th、Ta、Cr、Ni元素含量明显高,Sr和Y、Yb含量相对原始地幔偏低。金伯利岩稀土元素总量偏高、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总体无明显的Eu负异常。暗示了深部地幔成因的金伯利岩岩浆分异程度较低,基性程度相对高,岩浆混合了深部的榴辉岩和相对较浅的地幔橄榄岩,可能存在二辉橄榄岩和榴辉岩、花岗质等包体捕掳体来源的混杂性。从地幔深部的高温高压的环境下,金伯利岩岩浆携带深部的金刚石矿物捕掳体沿辉绿岩侵位通道侵入上涌,在接近地表,温压骤降,岩浆岩隐爆就位,最后形成常马、西峪、坡里三个金伯利岩带。  相似文献   

4.
东秦岭松树沟蛇绿岩是秦岭造山带中出露于变质基底岩系之上的、形成于中元古代晚期(1000~1250Ma)的异地蛇绿岩构造岩片,与周围变质地层里构造接触关系,为一自南而北的逆冲推覆岩片,于983Ma±发生构造侵位及变质作用。蛇绿岩主要由超镁铁岩和镁铁岩两个单元组成,变质橄榄岩(纯橄榄岩、方辉橄榄岩)具地幔残余成因,ΣREE低,REE特征为LREE富集、HREE近平坦型式。变质基性火山岩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以T-MORB为主,兼具有OIB特征,形成于小洋盆构造环境,于晋宁期北秦岭活动大陆边缘的俯冲-碰撞过程中发生变形变质并侵位于陆壳当中。  相似文献   

5.
根据山东蒙阴各类金伯利岩及其相关幔源捕掳体的化学成分,研究了金伯利岩壳源混染程度与岩石类型之间的关系。发现橄榄岩—碎裂状橄榄岩—粗斑金伯利岩—细粒金伯利岩之间,其壳源混染程度逐渐增高。粗斑金伯利岩的壳源混染程度接近碎裂状橄榄岩,表明粗斑金伯利岩是碎裂状橄榄岩的进一步碎裂的产物;金伯利岩经历了地幔橄榄岩的部分熔融形成碎裂状橄榄岩、斑状金伯利岩。根据金伯利岩中大理岩包体、黄铁矿的Re-Os同位素研究,获得了蒙阴金伯利岩的侵位时间分别为227.97Ma和245.80Ma,属于三叠纪,与苏鲁-大别造山带的形成时间一致,由此分析蒙阴金伯利岩的侵位与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的碰撞有关,也似乎暗示了华北克拉通破坏的初始阶段。华北冰盖冰川对于金刚石的搬运方式、搬运路径与流水搬运之间存在巨大差异,需要对金刚石的供源与分散进行重新认识。地表大量分布的人造金刚石对金刚石的找矿工作已经造成干扰与误导,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在胶东地区广泛分布的中生代侵入岩中发育有玲珑-招风顶、巨山-龙门口和崂山-大珠山三大脉岩带,脉岩成分十分复杂,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岩浆岩类型,从超基性基性到中酸性以及碱性脉岩皆有出露,主要有煌斑岩、闪斜云斑岩、辉绿玢岩、辉长岩脉、石英闪长玢岩、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花岗斑岩、二长斑岩、正长斑岩、石英脉和碳酸盐岩脉等,它们应是不同构造期和不同时代的综合产物。该文通过对招远石门郭家-谢家庄一带产于玲珑花岗岩中的三组石英闪长玢岩进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获得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19.5±0.9 Ma、118±2.2Ma和116±1.4Ma,代表了石英闪长玢岩的成岩年龄,而在D181199 XT2样品中所获得的176±7.0Ma、156±5.9Ma和118±2.2Ma年龄,后者代表了石英闪长玢岩的成岩年龄,前二个年龄可能是脉岩岩浆在上侵过程中,捕获了先前存在的岩体或玲珑花岗岩的地质信息,是一组继承性或捕获性年龄。同时根据区域内在玲珑花岗岩中获得的中性脉岩年龄数据及其综合分析,认为玲珑花岗岩成岩后至少有二期脉岩侵位,一期发生在142Ma左右,另一期发生在118Ma期间,可能代表了二期地壳浅层次的伸展作用。胶东地区中基性酸性脉岩形成的构造环境、成岩时限与金矿有着内在的成因联系,中基性脉岩中有一期与金矿形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金伯利岩是金刚石的成矿母岩之一。鲁西地区目前已发现3条金伯利岩带,探明金刚石储量1 060万ct。搜集以往针对鲁西地区金伯利岩所做的大量磁测工作资料,对鲁西地区金伯利岩的磁异常特征进行总结,并对物探寻找金伯利岩有效性进行简要分析,认为在鲁西寻找金伯利岩,尤其是寻找隐伏的金伯利岩,需在了解地质背景的基础上,采用磁法、电法相结合,并结合已知金伯利岩的地球物理特征,综合分析验证。  相似文献   

8.
东天山黄山-镜儿泉地区分布有众多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岩体成群成带分布,受区域性韧性剪切带和断裂构造控
制。为进一步确定黄山-镜儿泉基性-超基性岩带的侵位时代、成因和大地构造背景,对选自黄山岩体辉长岩相中单颗粒锆石进
行了LA-ICP-MSU-Pb定年研究,将其结果[(284.5±2.5)Ma]与黄山岩体和黄山-镜儿泉一带其他基性-超基性岩中已有的定
年成果进行了对比,并结合近年来该区研究成果,分析得到黄山辉长岩侵位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此时正值东天山后碰撞大规
模岩浆侵位和成矿时期。黄山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带形成于后碰撞的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9.
目前不少学者认为,蒙阴地区金刚石原生矿形成于加里东期。然而这一观点,与依据多年来野外工作取得的实际资料所给出的结论不符。加里东期鲁西地区NW向断裂还不存在,NNE走向的上五井断裂更不会存在,这些晚于加里东的断裂不可能是金伯利岩储存的场所。大量金伯利岩岩脉、岩管的展布特点,岩体的完好程度,以及它们与上述断裂的相互关系,和金伯利岩切穿辉绿岩、斜长煌斑岩、正长斑岩等,都说明了金刚石原生矿的形成时代不是在加里东期,而是在中生代后期。  相似文献   

10.
大兴安岭北段中生代火山岩规模巨大,成岩时期为晚侏罗世一早白垩世,岩石类型复杂,基性一酸性火山岩均有大面积出露。通过大兴安岭北段1:25万额尔古纳左旗幅区域地质调查,笔者认为该区晚侏罗世基性火山岩与早白垩世基性一酸性火山杂岩的成因机制、构造环境是完全不同的。本文试图通过对大兴安岭北段晚侏罗世塔木兰沟组玄武岩(150.7Ma)岩石及地球化学的研究,探讨岩石圈地幔和软流圈地幔相互作用对本区塔木兰沟组玄武岩形成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辽东古元古代侵入岩广泛分布于太子河凹陷以南的营口、宽甸、丹东、桓仁等地。本文概述了侵入岩地质、岩石、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等特征 ,探讨了其源区有幔源型、壳幔混源型、壳源型的属性。岩浆演化规律为:造山前富 Mg质玄武岩、拉斑玄武岩系列与钙碱系列双向演化;造山期由中酸性→酸性,由钠质→钾质;造山后崩塌期由基性→中性→酸性,由拉斑玄武岩系列→钙碱系列,由钠质→钾质。构造岩浆大陆动力学演化过程和模式为造山前毗芦寺超基性-基性杂岩侵喷就位,造山早期条痕状花岗岩同构造底劈侵位,造山主期片麻状黑云-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同构造中高位侵入,造山晚期块状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合高位侵入,造山期后构造崩塌期辉长-辉绿岩组合、闪长岩-斜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组合伸展就位。  相似文献   

12.
鲁西地区早前寒武纪地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在鲁西地区早前寒武纪结晶基底进行锆石SHRIMP测年结果显示,泰山岩群形成年龄大约在2770~2750Ma。新太古代发生3期岩浆侵入活动,每期岩浆侵入活动开始都有地幔岩浆侵入。早期构造岩浆活动主要形成2740~2700Ma的英云闪长质片麻岩、条带状英云闪长质片麻岩;中期构造岩浆活动主要形成2650~2600Ma的TTG质花岗岩;晚期构造岩浆活动最强烈,从地幔岩浆侵入到地壳深熔形成大规模的钾质花岗岩,导致大规模陆壳的形成。古元古代早期和中元古代,有少量岩浆沿太古代刚性陆壳裂解形成的张性裂隙侵入。对鲁西地区前寒武纪侵入岩按岩性+时代进行了重新划分,变质深成侵入体(片麻岩)按时代+gn,依据其不同成分和不同结构构造的第一个英文大写字母进行表示,探讨了鲁西地区早前寒武纪陆壳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3.
近三十年来,我们在金刚石原生矿成矿预测的课题研究中,在鹤壁地区出土金刚石的重砂大样中,发现富铬贫钙镁铝榴石和镁钛铁矿粗晶,化学成分与含矿金伯利岩中的相当,表面结构属近源供给.在岩石学研究中,发现本区出露的橄辉玢岩和碱性橄榄玄武岩同属丁基性熔岩-暗色岩.根据金刚石原生矿常与暗色岩伴生的规律,在金刚石出土点的近源区可能有尚未发现的含矿母岩与暗色岩伴生.在控岩构造研究中发现,“汤阴裂陷”具有两个发育阶段的裂谷构造.对本区岩浆岩和含矿母岩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其发育的第二个阶段-差异运动阶段是构造岩浆岩和金伯利岩建造上侵的高峰期.宜沟~大资店隆起区及西延都分是金伯利岩赋存的有利构造部位.由NWW向基底断裂控制其延伸方向.这些新的发现和推断与本区出现的航磁异常基本一致.从而改变了对本区金刚石成矿条件的认识.原来认为对金刚石成矿不利的地区,按照预测准则、应判为有利的地区,在太行山南段应筛选为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4.
金伯利岩是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和结构多变的混杂岩,极易发生蚀变。因此,采用单一的年龄测定方法很难确定金伯利岩的侵位年龄,数据结果差别很大。该文以山东蒙阴地区金伯利岩应用的测年方法为例,对比分析了K-Ar法、Ar-Ar法、Rb-Sr法、Sm-Nd法、U-Pb法的年龄数据,探讨了不同测年方法及其选取的岩石、矿物样品的适用性。认为在符合地层对金伯利岩侵位时间约束的前提下,采用多种同位素测年方法相互印证,深入研究矿物、岩石及岩浆成因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5.
西伯利亚克拉通是世界上典型的稳定克拉通之一。雅库特地区位于西伯利亚克拉通东北部,有大量的金伯利岩产出,也是世界上金刚石的重要产出地之一。前人研究表明该地区仅在年龄为360 Ma的金伯利岩中有金刚石的产出,而在年龄为160 Ma的金伯利岩中没有金刚石的产出,暗示着雅库特地区岩石圈地幔的性质在160~360 Ma之间可能发生了变化。总结并对比了雅库特地区不同时代喷发的金伯利岩中橄榄岩包体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特征,确定了该地区360 Ma与160Ma的岩石圈地幔在时代与厚度上有很大的不同。这一不同可能与西伯利亚克拉通1.9Ga碰撞拼合事件有关,而与西南部约250 Ma的超级地幔柱事件无关。  相似文献   

16.
胶北隆起区变质基底岩性较复杂,从中分离出正变质侵入岩,并按单元-超单元理论对其进行了谱系单位划分,其中古元古代吕梁期侵位的一套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类侵入岩划为双顶超单元,根据其穿插关系、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特征等进一步划分出5个单元。双顶超单元其侵位受构造控制,分布范围较广,同源岩浆演化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7.
以野外地质调查为基础,结合前人的岩石学和年代学成果,根据构造作用和岩浆活动,探讨了蒙山的侵入岩分布与岩性特征。蒙山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岩层表现为韧性变形、剪切、岩浆侵入,岩浆活动具多旋回多期次的特点,侵入岩发育。蒙山的主体是距今2 700~2 500 Ma间三期大规模岩浆侵入活动形成的片麻状英云闪长岩、片麻状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2 750~2 600 Ma,万山庄序列超铁镁质—镁铁质侵入岩侵入,泰山序列TTG(Trondhjemite,Tonalite,Granodiorite)岩系侵位。大约2 600~2 500 Ma,先后有黄前序列西店子蛇纹岩,峄山序列中粒奥长花岗岩、片麻状粗中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中细粒斑状含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傲徕山、红门序列条带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粒黑云石英闪长岩等侵入。之后,中元古代约1 621Ma牛岚辉绿岩呈脉状侵入,古生代约465Ma常马庄金伯利岩侵入。大规模的岩浆侵入活动和构造作用,使古陆核发生了多次巨变和反复锻造,形成了坚硬的刚性陆壳,塑造了多种地质遗迹和地质地貌景观。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俄远东地区康捷尔型(钠质专属性特点)、依纳格林型(钾质专属性特点)同心环状碱性-超基性杂岩体为例,论述了该二种类型杂岩体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产出特征等。前者岩浆岩以 Na偏高为特征, K2O/Na2O=0.1~ 0.7(Na2O含量介于 1.7%~ 8.1% ),并与金伯利岩、似金伯利岩密切共生,有时可能含有金刚石副矿物;后者类型岩浆岩以钾偏高为特征( K2O/ Na2O=3.3~ 13.2) ,多产出于张性构造裂谷带或中生代地堑带,与之共生的有钾镁煌斑岩及类钾镁煌斑岩等。上述系列岩浆岩,在成因上与基性超基性岩石组合密切相关,并具有地幔生成特点。同时,不同类型岩浆岩的形成作用主要取决于构造背景之差异和地幔交代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山东蒙阴地区金伯利岩管、岩带的地质、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特征及其背景场的分析,建立了该区金伯利岩物化探找矿模式,并应用该找矿模式对鲁西地区41000km2范围进行了金伯利岩成矿远景区预测。对所选出的远景预测区,又用层次分析法经排序筛选出8处金伯利岩远景区,其中A类远景区3处、B类远景区4处、C类远景区1处。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金刚石成矿地质条件优越,金刚石储量占全国储量的52%。通过对辽宁省铁岭、桓仁、锦西地区金伯利岩,特别是瓦房店地区金伯利岩及典型金刚石矿床的综合研究,本文对辽宁省金刚石原生矿床产出的地质条件及其分布规律进行详细总结。重点论述了金刚石原生矿矿床的区域地质特征、空间分布规律、控矿因素,探讨了金刚石原生矿矿床的区域成矿模式,将研究区Ⅲ级成矿带分为铁岭-大连、新宾-岫岩、桓仁-庄河、旧庙-建平、北镇-绥中等5个Ⅲ级金刚石成矿带,并以瓦房店地区为例,划分了4个金伯利岩矿带,认为金伯利岩管与金伯利岩侵入过程中形成的弧(环)状构造体系有关,当岩浆上拱时先形成穹隆,尔后随着挥发分的释放和岩浆上侵出现的峒室的下沉,形成构造盆地,环状构造是寻找金伯利岩的重要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