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云南澜沧老厂银铅矿区隐伏花岗岩体预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根据老厂环形影象特征、大地构造背景及区域地质构造环境分析,岩浆岩脉的发现和田岩蚀变,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地质特征等对老厂银铅矿区深部存在隐伏岩体进行了预测。老厂银铅矿床不是火山岩矿床,而是与地洼期隐伏岩体有关的中偏高温热液多因复成矿床,并预测于矿区深部可望找到新的金铜矿床类型的矿体。  相似文献   

2.
宜春年坑银铅矿床产于武功山混合杂岩体北东端的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内,矿体严格受断裂破碎带控制,圈定银铅矿体2个(MⅠ矿体、MⅡ矿体)。通过对宜春年坑银铅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矿石特征的研究,并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分析表明:宜春年坑银铅金属成矿受构造-岩浆活动控制,矿床成因为岩浆热液充填脉型。  相似文献   

3.
沙沟银铅矿产于小秦岭熊耳山古老变质岩系中,通过对其矿床地质、主要控矿因素及主要容矿断裂构造特征和动力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沙沟银铅矿床之矿体常成群成带分布,主要产出于NE—NNE向容矿断裂内,属于的受陡倾斜容矿断裂破碎带控制的薄脉型中低温热液型银铅矿床。  相似文献   

4.
王鹏 《江苏地质》2021,45(4):349-365
南秦岭柞水银洞子—山阳桐木沟铅银锌矿带地处陕西柞山地区中部,位于中秦岭晚古生代弧前盆地的柞水—山阳矿集区内。该带东西长约71 km,南北宽1~7 km。对带内银洞子(铜)铅银菱铁矿床、黑沟铅锌菱铁矿床、桐木沟锌矿床、南沟(银)铅矿床和松林沟铅矿点的地质、矿体、蚀变、矿化规律进行总结,发现矿体均严格产于中-上泥盆统青石垭组,具有明显的时控、层控、岩控及后期热液改造成矿特征,属典型的海底热水喷流沉积-热液改造层控矿床,构成与晚古生代海底热水喷流沉积-热液改造作用有关的铅锌银成矿系列。建立以层控+热液改造为主控矿条件,以青石垭组热水沉积岩+断裂+化探异常+硫化物、重晶石、菱铁矿蚀变分带为组合的找矿模型,对柞山地区金属矿的找矿突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南秦岭柞水银洞子—山阳桐木沟铅银锌矿带地处陕西柞山地区中部,位于中秦岭晚古生代弧前盆地的柞水—山阳矿集区内。该带东西长约71 km,南北宽1~7 km。对带内银洞子(铜)铅银菱铁矿床、黑沟铅锌菱铁矿床、桐木沟锌矿床、南沟(银)铅矿床和松林沟铅矿点的地质、矿体、蚀变、矿化规律进行总结,发现矿体均严格产于中-上泥盆统青石垭组,具有明显的时控、层控、岩控及后期热液改造成矿特征,属典型的海底热水喷流沉积-热液改造层控矿床,构成与晚古生代海底热水喷流沉积-热液改造作用有关的铅锌银成矿系列。建立以层控+热液改造为主控矿条件,以青石垭组热水沉积岩+断裂+化探异常+硫化物、重晶石、菱铁矿蚀变分带为组合的找矿模型,对柞山地区金属矿的找矿突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豫西铁炉坪银铅矿床主要破碎带和新发现的次级小构造矿化特征进行了总结,提出"小构造找富矿"新的找矿模式,即重点对主矿体的两侧和南端发现的一些规模相对较小,品位较富的银铅矿体进行勘查。探讨了小构造形成机制,为该区下一步找矿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虎麟夼银铅矿床是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近年来在鲁东地区发现的一处银铅共生矿床,该矿床赋存于新太古代回龙夼单元的条带状细粒含角闪黑云英云闪长岩体内,矿体受构造破碎带控制,是一处矿体形态简单、矿化较连续且银品位较高的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8.
科克布拉克银铅矿床位于伊犁裂谷之伊什基里克晚古生代裂谷带内,该带与陆相火山热液有关的银铅矿为近年来找矿取得的最新突破。在阐述科克布拉克银铅矿成矿地质条件、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遥感异常特征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综合找矿模型。后期钻探工程见矿效果良好,表明构建的找矿模型对区内同类型矿床的找矿勘查工作具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河北丰宁营房铅锌银矿床银的赋存状态及富集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北丰宁营房铅锌银矿床产于-近南北向的中型韧性剪切带中。矿体定位于燕山早期粗粒钾长花岗岩与下元古界红旗营子群地层构造接触带中,矿体埋藏浅,厚度大,品位高,已构成铅锌银共生矿床。主要银矿物有银黝铜矿、辉银矿、螺状硫银矿、浓红银矿及自然银等,银主要以单矿物形式赋存于方铅矿及闪锌矿中,少量存在于脉石中,极不量以类质同像或次显微包体形式存在于硫化物和硫盐矿物中,银的富集主要与方铅矿、闪锌矿及黄铁矿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洛宁某银铅矿床方铅矿热电性标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忠烈 《矿产与地质》1992,6(3):215-217
洛宁某银铅矿床是近年来勘查的中型矿床。矿床银矿物种类多且含量高,共生金属矿物富含银。研究Ⅱ、Ⅲ、Ⅴ号矿体方铅矿的热电性标型特征,预测了下部矿体的延深情况,结果表明,该矿床Ⅱ号矿体方铅矿电子导型(N)热电系数具有浅部大,中部偏小,而深部又变大的特点,认为矿体向深部延深规模不大;而Ⅲ、Ⅴ号矿体浅部方铅矿热电系数变化范围大,显示混合导型,认为矿体有一定的延深。  相似文献   

11.
王琨  肖克炎  李胜苗  甘曦 《地质通报》2015,34(7):1375-1385
在全面收集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利用探矿者软件建立了湘西北李梅铅锌矿区的综合地质数据库,利用三维钻孔数据建立了研究区的三维矿床模型,并以矿体模型和地层模型为例,介绍了矿区三维地质建模的一般流程。在矿体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地质块段法、地质截面法、地质统计学方法进行了储量估算,并与矿山勘探报告中的储量估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探矿者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和储量估算,操作简便、可视化效果好,不同方法进行储量估算的结果互相印证,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12.
李莹  邹伟  李楠 《江苏地质》2012,36(3):301-307
甲玛矿区位于西藏拉萨市区以东约61km处,属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甲玛乡和斯布乡(扎西岗乡)管辖。利用国产自主研发的Minexlporer软件,运用三维可视化和三维建模技术,对矿区深部及外围区域进行三维模型的建立。首先,通过搜集甲玛多源地质勘查资料进行数据库建设,利用3DEM矿体圈定原则——单工程矿体圈定、剖面矿体圈定、三维矿体圈定建立甲玛三维地质体模型。最后,利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和传统储量计算法对甲玛矽卡岩型矿体进行储量计算。  相似文献   

13.
大冶铁矿田铁山矿区三维地质体建模及深部成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祝嵩  肖克炎 《矿床地质》2015,34(4):814-827
利用三维地质体建模软件Minexplorer建立了湖北大冶铁矿田铁山矿区矽卡岩矿体的三维地质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深部成矿预测。通过收集钻孔数据,建立地质数据库,生成三维钻孔;通过剖面定义、单工程矿体圈定、剖面编辑、曲面连接、封装成体建立矿体三维模型,获得铁山矿区三维地形-地质模型。该模型显示,铁山矿体呈NWW向展布,应沿该方向部署找矿;黑云母辉石闪长岩呈S形接触的转折部位是成矿的有利位置。矿体与航磁异常复合关系表明,5号矿体下方存在巨大找矿潜力,狮子山-尖山是下一步找矿勘探的重点方向。2号矿体与地层复合关系表明,铁矿体主要赋存于闪长岩上方和大理岩下方,因此,沿闪长岩和大理岩往下延伸可以寻找铁矿体。2号矿体主成矿元素Fe含量具有随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显示矿化强度由浅部到深部逐渐减弱的变化特点,暗示2号矿体在-700 m深部以下的找矿潜力较小。三维控矿构造界面的凹兜部位和平缓部位是找矿的有利位置。  相似文献   

14.
陈东越  陈建平  严琼 《江苏地质》2013,37(3):489-495
通过使用"探矿者"软件,建立了湖南黄沙坪多金属矿床局部综合信息三维找矿模型。在收集和整理研究区的地质图、地形图、地质剖面图、钻孔柱状图的基础上提取钻孔数据,建立地质空间数据库。通过分析矿床控矿条件,构建主要控矿地质体的三维数字模型,实现局部综合信息找矿模型的三维数字化。从矿体模型中,可以直观地观察矿区内矿体的产状和空间分布特征。地层模型和石英斑岩-矽卡岩岩体模型比较准确地展示了主要赋矿地层和石英斑岩-矽卡岩岩体对铅、锌和钼矿体的控制作用,从而证实了该软件具有较全面的功能及建模方法的有效性,为矿床进一步的勘查预测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湖北樟村坪磷矿矿床三维地质建模及资源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智宇  肖克炎 《江苏地质》2013,37(4):616-620
对湖北宜昌磷矿黑良山矿区进行矿床三维模型建立及储量估算。黑良山普查区是全国主要成磷区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建设,矿山已成为危机矿山。在对该地区成矿背景研究及资源勘探的前提下,收集了钻孔、剖面等数据,利用“探矿者”软件以及三维可视化和三维建模技术,建立了樟村坪磷矿的三维矿床模型并对矿体进行储量估算。  相似文献   

16.
王琨  肖克炎  闫友谊 《江苏地质》2014,38(3):441-444
湖南花垣铅锌矿床位于上扬子地块东南缘,鄂湘黔深大断裂北西侧,其地质特征和规模类似于美国的MVT型铅锌矿床.区内控矿要素主要为地层、岩相和构造,主要赋矿地层为寒武系下统清虚洞组中段的藻礁灰岩地层,控矿岩相为台地边缘浅滩亚相,主要控矿构造为花垣—张家界大断裂.通过建立矿区和区域2个尺度的三维模型,综合分析了研究区的地质特点及成矿规律,为进一步探测隐伏矿床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三维地质建模和可视化概念最早是由加拿大Houlding在1993年提出的。三维地质建模是指采用适当的数据结构在计算机中建立能反映地质构造的形态和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地质体物理、化学属性空间分布等地质特征的数学模型。Minexplorer软件集高效快捷、地质分析自动化、二维GIS制图与三维可视化为一体,能对原始勘探资料和地质编录成果数字化,有效管理、分析地质勘探多元数据,可构建理想的三维勘探辅助决策模型,科学计算矿床资源储量、实现储量动态管理和计算机辅助制图。  相似文献   

18.
云南羊拉铜矿三维地质建模及储量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潇  陈建国  房晓龙 《江苏地质》2012,36(3):326-332
以云南羊拉铜矿的断层、地层、岩体、矿体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研究建模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依据收集到的钻孔柱状图、勘探线剖面图、中段地质图和地形地质图,结合野外踏勘与认识,利用Micromine软件建立了研究区的地形、地层、断层以及矿体的三维实体模型,直观展示了区内地表、断层、地层、岩体以及矿体的空间展布以及相互的空间位置关系。运用克里格法对里农矿段的铜矿体进行品位估值,获得了矿体的储量。  相似文献   

19.
李莹  肖克炎  陈建平 《地质通报》2010,29(10):1547-1553
在成矿预测理论的指导下,利用已有的商业三维地质建模软件,建立了研究区地质、构造、钻孔、矿体的空间三维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矿体品位估算与插值,建立了研究区立方体预测模型。从三维的角度分析矿体分布的不均匀性,以立方体预测模型为基础,应用三维矿体轮廓提取和品位描述算法,对矿体三维外部形态和内部品位的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为今后矿区找矿指出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20.
基于3D MAX的矿体三维立体形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小西南岔铜金矿北山矿段Ⅰ-Ⅱ号脉系金、铜矿体为例,提出按品位分级的研究方法,探讨其形态特征和空间赋存规律,进而将矿体细分为矿饼微元,由此建立北山矿段金、铜矿体的三维立体形态模型。从而得出如下结论:(1)使用3D MAX软件将矿体形态可视化,方法简单易行,便于指导矿山管理、设计和生产;(2)提出品位分级形态的概念,有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矿体在空间的展布形态和分布规律,为解决矿体随时间等因素变化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3)对分段富集规律有了新的认识,将其应用范围从平面域扩展到空间领域,进而更好地预测隐伏矿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