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针对基层土地登记管理信息化现状,利用Access数据库管理软件,开发了"土地登记管理系统",实现了土地登记发证、档案管理、宗地图管理自动化,信息检索自动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2.
为了有效预防假证及在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中违规操作、弄虚作假等行为的发生,浙江省三门县国土资源局引进防伪设备,在发放的土地证打上“二维防伪条码”。为土地登记防伪安上了“电子眼”。  相似文献   

3.
土地登记是依法保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 ,加强土地管理的重要手段。土地证书是土地登记的法律凭证 ,其记载的内容具有法律效力。为规范土地登记行为 ,保证土地登记公信力 ,规范土地证书管理 ,原国家土地管理局于 1996年下发了《关于印发〈印制土地证书的若干规定〉的通知》([1996 ]国土 [籍 ]字第 147号 ,以下简称《若干规定》) ,对土地证书的印制、管理等做了明确规定。从执行情况看 ,绝大多数地区能够严格按照规定 ,加强土地证书的印制和使用管理 ,保证了土地登记结果的规范化和公信力。但也有极少数地方违反规定 ,未经授权 ,擅自印制、购…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实施2年有余,广西各地不动产统一登记机构陆续发现伪造的不动产权证书和不动产登记证明。为辨别真伪,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介绍不动产权证书及不动产登记证明的防伪特征、辨别方法。证书及证明防伪特征不动产权证书及不动产登记证明采用了镂空开窗安全线、水印、微缩文字等多项防伪技术及工艺。  相似文献   

5.
自2009年初以来,绥化市国资源局充分借助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应用搭建信息化平台,在提高土地登记规范化上做了有效的探索和创新,加强地籍管理建设、配强一流队伍建设,加大政务大厅经费投入,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全市土地登记工作网络化审批。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土地登记工作受时间和空间因素的影响,严重制约着工作效率的提高。该文在整合、规范传统土地登记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基于互联网、工作流等先进的技术,建立面向公众的土地登记综合业务系统,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了随时随地进行业务办理和查询,用短信通知的形式把业务办理中的关键信息通知给用户。该系统还创新性地采用二维码对土地证书进行加密,有效地提高了土地登记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直接涉及土地登记办证业务,对于提高土地登记办事效率,提高行政效能,建设群众满意型服务窗口具有十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近年来,城镇地籍测量成果、地籍档案数字化成果在系统中的应用,使系统实现了对地籍调查图形和属性数据的管理,进一步提高了地籍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但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数据。  相似文献   

8.
近日,为认真贯彻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快我局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计算机知识和信息化应用水平,实现土地登记发证微机化管理,缙云局举办了为期一天的地籍信息系统操作实务培训。培训中,杭州网新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就我局下步要投入运行的地籍信息系统操作实务进行授课。局科室、事业单位及基层所业务人员30余人参加了培训,掌握了土地登记中常见的设定登记和变更登记操作,拓展了对地籍信息系统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土地登记档案是土地产权归属的重要依据,是确保土地交易安全的重要保障。随着土地登记档案管理和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有效保护了土地权利,保障了土地交易。然而,从土地登记档案的日常管理和利用,以及历年来土地登记引发的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来看,土地登记档案管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土地登记的公信力。随着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的日益临近,如何做好土地登记档案的整理分类和数字化,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本文仅就如  相似文献   

10.
引言浙江省土地更新调查工作从2003年开始全面启动,到2006年底全省90个县(市、区)已基本完成调查任务,通过了国土资源部或省厅的验收。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管理水平,实现土地资源管理的信息化被日益提上日程。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依法加快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和浙江省国土资源厅《浙江省集体农用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等要求,浙江省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逐步开展,权属调查、面积计算、宗地出图等要以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成果为依据,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成果数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用地业务协同性不高,业务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尚未建立的问题,以建设项目“一码关联”为切入点,优化业务流程,开展了“一码管地”建设应用。通过关联不同业务阶段的空间图形,以“码”为唯一标识,采用“资源码”串联起建设项目“规、审、用、供、建、验、登”等全业务流程,形成完整的数据链条,实现过程数据与成果数据的共享、全程信息追溯,有效保障了交地即发证、验收即发证等业务应用,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  相似文献   

12.
王文元  王涛 《山东国土资源》2010,26(4):58-59,61
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上水平、上台阶的关键所在。该文通过介绍垦利局加强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实现了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地籍管理信息化、档案管理数字化,使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实现了快捷、高效。  相似文献   

13.
"临淄区城乡一体化地籍信息系统"将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对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的不同类型的空间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包括不同比例尺、不同坐标系数据的转换匹配等。通过地籍信息系统各模块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强大的管理功能,可完成对各类案件的图、表、卡、证、册等数据和信息的查询、统计、汇总和分析,可方便地进行城市规划、道路拓宽分析、建设用地拆迁占地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建筑密度及容积率分析等多种空间分析。  相似文献   

14.
经过多年信息化建设沉淀,济宁市国土资源局初步建立起以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为运行支撑环境,以数据中心和档案系统为资源共享更新载体,以业务系统为应用拓展体系的协同开发环境。为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辅助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提出了一种协同开发环境下建设采煤塌陷地动态监测监管系统的方法,实现了采煤塌陷地的综合利用、项目管理、业务审批、资金监管、动态监测、预测分析等功能,为采煤塌陷地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统一展现、实时更新和自动归档提供了有力支持,保障了采煤塌陷地业务数据的在线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以山东省德州市为例,系统阐述了不动产统一登记背景下的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基于ArcGIS图形平台和Oracle数据库平台,对已有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和城镇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信息数据等进行整合,设计开发了城乡一体化土地登记管理子系统、地籍图形变更子系统、地籍信息系统社会化应用系统,初步建成了不动产登记中的地籍信息数据中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开展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工作,对全面掌握和科学量化耕地质量等级状况,实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耕地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逐步建立耕地质量等级定期动态调查评价制度、耕地质量等级与产能年度更新报告制度,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由数量管理为主向质量为主、数量为辅的转变,对提升耕地资源保障能力和国土资源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GP服务的土地地块辅助审查系统为山东省国土资源部门实行城乡增减挂钩项目和耕地保护项目提供了高效、科学的技术辅助手段。该系统以土地规划、现状空间数据为基础,基于GP服务,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实现土地地块核查的科学化和自动化,直观显示地块统计结果,提高地块核查的准确率,减少人工操作的误差。该文对基于GP服务的土地地块辅助审查系统的数据准备、框架设计、系统技术流程及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8.
《山东国土资源》网络采编系统,实行在线投稿、审稿、稿件修改、进度查询等工作流程。实现了从收稿、审稿、编辑加工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和流程控制,完成了作者、审稿专家、编辑及读者之间的实时信息传递,缩短了工作环节的处理时间。分析了网络采编系统使用过程中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规范了工作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