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主要介绍FHD-1型质子核旋磁力仪无补偿电流输出;RS-232C总线隔离驱动器(光隔副侧)引起的数据通信时好时坏;水位、地热数据不能调收;气氡、氦仪器无故障死机等故障的检修方法,对有关的电路及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并以实例对这些故障的检修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检修方法、步骤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
针对陕西省数字化地电阻率观测设备的观测数据,找出观测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故障现象,分析发生仪器故障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对有关的电路及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并以实例对这些故障的检修进行总结,提出检修方法、步骤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陕西地震前兆台网4个地震台的ZD9A-Ⅱ地电场仪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对该仪器的各项工作指标、观测记录的数据甄别出异常变化形态,找出观测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故障现象,分析发生仪器故障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对有关的电路及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并以实例对这些故障的检修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检修方法、步骤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数字化大地电场观测在河北地震前兆台网已开展17余年,通过运行维护积累了一定的观测经验。文章以2008年至2017年上半年的数据跟踪分析记录事件、台站观测日志、全省维修记录为依据,统计河北省地电场观测仪器的6种主要故障类型。其中,电极、主机故障为主要类型。对6种故障的诱因进行分析,形成主要故障的判断及检修思路,为仪器故障的快速排查及台网的正常运行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为该类设备的技术改进提供准确的数字改进依据。  相似文献   

5.
列举了DD—1地震仪在地震监测中记录通道的常见故障,用具有代表性的检修事例,介绍了对故障源的查寻及检修方法,并分析了故障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检修常用地震仪器的全过程和常用的几种检修方法,并针对不同的仪器及不同的故障现象,列举了相应的的维修实例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检修常用地震仪器的全过程和常用的几种检修方法,并针对不同的仪器及不同的故障现象,列举了相应的维修实例。  相似文献   

8.
统计江苏测震台网2013—2017年故障实例,将观测系统分为3个部分:专业观测设备、网络设备、供电及接地。归纳出6大类、19小类的故障类型,故障主要集中在专业仪器自身及其供电装置上,占总数的83%;数据采集器故障率最高,地震计故障中近半数为开锁摆故障;稳压电源故障远多于UPS故障;自2015年起故障率显著增多。建议使用工业级的智能电源,地震计和数据采集器单独供电,更换超过使用寿命的设备,统一全省台站观测装备和配置,改进运维检修模式和应急抢修制度,形成地区性质的建台技术规范或标准,可以进一步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减少因故障中断记录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雷害已成为影响台站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昆明地震台前兆观测仪器连续几年多次雷电故障现象特征、诊断修复过程、故障原因等的分析,提出了雷害故障检修的一般步骤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SD-3A型自动测氡仪故障的检修实例,结合台站仪器维修、维护经验,分析了仪器故障原因,提出处理方法,帮助台站工作人员提高仪器维护能力。  相似文献   

11.
核磁共振测井在火成岩地层应用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成岩岩石具有高磁化率特征,与沉积岩差别明显,岩石的高磁化率会对核磁共振信号产生显著影响,开展核磁共振测井在火成岩地层应用的适应性分析研究,为广泛使用核磁共振测井用于火成岩储层评价提供参考.采用理论模拟、实验分析及实际测井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高磁化率岩石的核磁共振响应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火成岩岩石具有很高的磁化率,从酸性火成岩到基性火城岩,岩石的磁化率一般是逐渐增大的.高磁化率岩石孔隙内部会产生强梯度磁场,孔隙内部的磁场梯度越强,核磁共振的T2谱前移越明显,核磁信号衰减幅度也越大,核磁分析孔隙度与常规分析的孔隙度误差也越大;相同岩石磁化率情况下,岩石孔径越小,岩石孔隙内部磁场梯度越强,核磁信号衰减越大,核磁共振测井计算的孔隙度也越低.因此,核磁共振测井与岩性有关系,核磁共振测井会受到高磁化率岩石的显著影响.核磁共振测井在部分火成岩,尤其在中基性火成岩和小孔径火成岩储层中应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结构Pushover分析的侧向力分布及高阶振型影响   总被引:52,自引:8,他引:44  
Pushover分析方法是逐渐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评估结构抗震性能的简化方法,已被引入我国新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侧向力分布的选取是结构Pushover分析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尤其高阶振型影响显著时其选取直接影响Pushover分析的结果。本文通过拟合规范反应谱,挑选了适用Ⅱ类场地的4条地震动记录和4条人工波,对比了典型地震动下非线性时程分析和采用5种不同侧向力分布的Pushover分析的5层、10层和15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在不同地震动强度时的反应。通过结构振型参与系数量化了各个结构的高阶振型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结构层数的增加和地震动强度的增加高阶振型的影响变大,侧向力的选取变得十分重要。本文对在高阶振型影响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Pushover分析中侧向力的选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洪体  崔仁胜  王宏远  叶鹏  李丽娟 《地震》2020,40(3):153-166
本文在理论上研究了对齐误差对测试地震计自噪声的影响。指出对齐误差影响到2台仪器记录间的计算互功率谱密度, 进而影响到被测仪器记录间相干函数计算, 最终影响到被测仪器的自噪声计算。发现当存在对齐误差时, 在信噪比较高频段计算得到的自噪声水平比仪器的实际自噪声水平要高, 在一般的实际测试中可能高20 dB以上。为了消除对齐误差对自噪声测试的影响, 提出通过投影逆变换把观测记录变换到标准坐标系下, 再用变换后的观测记录来计算地震计自噪声。给出了基于以上思路和传感参数对比测试方法的地震计自噪声计算处理流程, 合成数据、 实际测试数据的处理检验计算结果表明, 本文方法可以有效克服地震计自噪声测试中对齐误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黏滑断层隧道减错措施参数对减错效果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提高黏滑断层隧道的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黏滑断层隧道设置不同缝宽减错缝、不同刚度减错层的减错效果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断层黏滑错动对上盘隧道的影响远大于下盘;减错缝对上盘部分隧道结构的减错效果优于下盘,其中上盘减错效果最大为24.50%,下盘减错效果最大为9.26%;减错层对下盘部分隧道结构的减错效果略优于上盘,其中下盘减错效果最大为105.32%,上盘减错效果最大为78.07%;随着减错缝宽度的增加,隧道上盘减错效果变好,下盘缝宽10—15cm减错效果最好;随着减错层弹性模量的增加,隧道上下盘减错效果降低,当减错层弹性模量增加到一定程度(约100MPa),减错效果趋于稳定。研究成果可为黏滑断层隧道的减错结构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白天混合层顶部夹卷层厚度的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首先对Deardorff的一阶模型给予解释,在此基础上分析对流边界层湍流动能方程,分析机械湍流和对流湍流对边界层发展的贡献,提出一个新的速度尺度,混合层顶速度尺度,定义了全理查森数,给出夹卷层厚度的参数化方案,并用Boers和Elotanta的雷达观测数据进行验证。参数化方案与实验数据符合得很好。当夹卷层厚度表示为夹卷速度或夹卷理查森数的函数时,该函数曲线随边界层发展通常表现为磁滞回线形状现象,利用本文的理论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6.
依据自回归(AR)法,确立了考虑风速时程空间相关性的模拟方法,并利用Matlab语言编制了相应的程序。基于上述方法,模拟了某体育场挑篷结构的风速时程,并对所得风速时程离散值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模拟谱与目标谱吻合较好。根据结构风振响应分析的需要,将模拟风速转变为风荷载对结构进行时程分析,获得了结构风振响应,为结构抗风设计提供依据。计算表明,基于风速时程的结构风振响应分析方法可有效分析体育场挑篷的风振响应。  相似文献   

17.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湖泊水位变化影响的模拟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水位变化是影响湖泊水文过程和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基于环境流体动力学(EFDC)模型构建了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与主湖区的二维模型,模拟水利枢纽工程运行后对主湖区及湿地保护区水位变化节律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水利枢纽工程对湖泊水位的影响由北向南逐渐减小,水利枢纽工程提升了大湖北部水位,使南北水位差减小,将影响鄱阳湖枯水期的流速及自净能力.吴城和南矶湿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水位变化受水利枢纽工程的影响较小,吴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在水位低于13.8 m时与大湖脱离,不再受水利枢纽工程影响,但水利枢纽工程会影响蚌湖与大湖脱离时间;南矶自然保护区位于鄱阳湖南部,水位受水利枢纽工程影响很小.水利枢纽工程条件下,湖泊水位受人工控制,枯水年和平水年湖泊水位的变化基本一致;枯水年水利枢纽工程对湖泊水位的影响大于平水年,但对湖泊南部的水位变化影响仍然较小.模型模拟结果可以揭示在目前调度方案下,水利枢纽工程对湖泊水位变化节律的影响规律,为工程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提出在采用浸入物体法(IOM)对膜结构和空气流体建模时,可以采用带有预定条件的无矩阵Newton-Krylov迭代算法求解浸入物体法,并引入了预定条件矩阵。将提出的无矩阵迭代方法应用于一双坡型膜结构的风振耦合分析中,得出了结构的风压和风速分布,并对带有预定条件和不带预定条件的无矩阵迭代算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将带有预定条件的无矩阵迭代算法应用于膜结构风振的耦合分析中,可以得到准确结果,并使计算效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9.
祁连山北缘玉门-北大河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卫星影像解译、野外实地调查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位于祁连山北缘的玉门—北大河断裂晚第四纪构造活动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门—北大河断裂为一条全新世活动的逆冲断裂,该断裂西起玉门青草湾,向东经老玉门市、大红泉止于骨头泉,全长约80km,整体走向NWW。根据断裂的几何结构及活动习性可将其分为三段:东段构造形态简单连续,为逆冲断层陡坎为主的古地震地表破裂带;中段结构复杂,由多条次级断层组成,以逆冲扩展为主;西段未出露地表而成为盲断裂-褶皱带。通过对断层陡坎差分GPS测量及相应地貌面年代测试,得到断裂晚更新世以来逆冲速率约为(0.73±0.09)mm/a。  相似文献   

20.
采集夏县中心地震台温泉水及周边水点样品进行水化学组分特征分析。利用矩形图、Na-K-Mg三角图等方法,初步分析温泉水的水质类型、水-岩平衡状态、热储温度以及循环深度等,并结合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初步分析温泉水补给来源。研究表明,夏县中心地震台温泉水化类型属于Na-Cl·SO4型,水-岩反应属于部分成熟水,热储温度为148.8℃,循环深度为3.91 km,补给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温泉为断裂型温泉。以上结果可为该台流体异常分析提供基础研究资料,为夏县地区水化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