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沙尘天气其强度可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浮尘是指在无风和风力很小的情况下 ,尘土和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 ,使水平能见度小于 1 0千米的现象。它多为远地形成的沙尘暴或扬沙带起的沙尘经高空气流传播而来。出现浮尘时天空发黄 ,太阳呈苍白或淡黄色。扬沙是指由于风力较大 ,将地面沙土吹起 ,水平能见度在 1~ 1 0千米之间的现象。沙尘暴是指特别强烈的沙尘 (瞬时风速大于 2 5米 /秒 ,风力 1 0级以上 ) ,地面水平能见度小于 1 5米。扬沙和沙尘暴都是由本地或上游地区尘沙被风吹起而造成的 ,多在春季较强冷空气过境的冷锋上或局地…  相似文献   

2.
扬沙与浮尘是两种相似的天气现象 ,笔者在工作中发现有的观测员对两者的界限模糊 ,以致造成记录偏差。所以 ,地面气象测报人员应从这两种现象的成因、对能见度的影响程度、颜色、风力及出现时间等方面的差异来加以区分 ,从而确保记录准确。1 成因差别  扬沙是本地或附近尘沙被风吹起而成 ,不同方向的尘沙浓度并不一致 ;浮尘多为远处尘沙经上层气流传播而来 (非本地尘沙被风吹起 ) ,或为沙尘暴、扬沙出现后尚未下沉的细粒浮游空中而成 ,各个方向的尘沙含量比较均匀。浮尘的出现永远滞后于扬沙 ,即出现浮尘时 ,远地或本地必定有扬沙或沙尘…  相似文献   

3.
气象小知识     
正浮尘:当天气条件为无风或平均风速小于等于3米/秒时,尘沙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天气现象。扬沙:风将地面尘土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公里至10公里之间的天气现象。沙尘暴:强风将地面尘土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强沙尘暴:大风将地面尘土吹起,使空气非常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500米的天气现象。特强沙尘暴:狂风将地面尘土吹起,使空气特别  相似文献   

4.
浮尘、扬沙、沙尘暴都是由于大量尘沙致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km的视程障碍现象。在日常的地面观测中,三者极易混淆,尤其是扬沙和浮尘之间的区分更没有明确的界限。本文主要从三种现象的产生条件及其相互关系、伴随的天气现象和持续时间、天空的颜色和给人的感觉差别、结合周边地区综合考虑,四个方面来综合辨别。  相似文献   

5.
沙尘天气其强度可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浮尘是指在无风和风力很小的情况下,尘土和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一、引述浮尘是干质微粒浮游空中的一种天气现象,西北俗称为“土雾”。大风扬起地表干土杂质,人们称它为扬沙;大量沙尘随强风运行,并使水平能见度严重恶化,在气象上称之为沙尘暴;大风前后,尘沙缓缓飘落,即为浮尘。由此可见,浮尘的前身是大风和沙尘暴。在大风扬起的尘埃中,主要成份是干土微粒,当经过城市工矿区上空时,就会  相似文献   

7.
扬沙与尘卷风不能同时记录在审核地面气象观测记录报表时,发现有的站将扬沙与尘卷风同时记录。我们认为这种记录方法不合适,因为二者生成的天气条件不同。扬沙是由于风大将地面尘沙吹起,致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0.0km的视程障碍现象。有扬沙时一般范围...  相似文献   

8.
沙尘暴是一种高强度的风沙灾害,也称沙暴或尘暴,是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导致空气变得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中国西北内陆不少地区每年沙暴日数达30天以上,东南地区罕见。  相似文献   

9.
统计分析了 1987~ 1998年间 ,中川机场扬沙、浮尘和沙尘暴低能见度的年际、年、日变化及其出现次数和持续时间等气候特征 ,得出风沙日数减少 ,扬沙低能见度主要出现在午后 ,浮尘低能见度主要出现在上午及傍晚等结论。  相似文献   

10.
孙伟中 《干旱气象》2000,18(1):18-22
统计分析了1987~1998年间,中川机场扬沙,浮尘和沙尘暴低能见度的年际、年、日变化及其现次数和持续时间等气候特征,得出风沙日数减少,扬沙低能见度主要出现在午后,浮尘低能见度主要出现在上午傍晚等结论。  相似文献   

11.
基于WRF-chem模式对北非2018年3月下旬的典型强沙尘暴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此次强沙尘发生季节、持续时间、局地特征以及传输路径的关键动力系统与动力机制。鉴于起沙是沙尘暴发生的关键点之一,并且起沙主要取决于风力和下垫面沙源性质,本文测试了三种起沙参数化方案的影响,并将模拟结果与卫星MODIS监测及其再分析资料MERRA-2进行了对比,又经系列统计方法检验。结果显示,宏观思路的起沙方案GOCART比AFWA和UoC两种起沙方案更适合此次大尺度强沙尘暴数值模拟(锋面跨度接近60个经度)。综合沙尘暴关键系统的动力机制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强沙尘暴关键系统为深厚的西风槽、沙尘冷锋锋面和锋后的地面高压反气旋。北非中部深厚的西风槽为后倾槽,该系统稳定,造成沙尘暴持续时间长。沙尘暴锋后反气旋中的下沉气流抑制了扬沙向高层扩散,造成低层能见度恶劣。沙尘锋区结合了动力、热动力以及湿热动力不稳定,因此锋区风力大,地面沙尘驱动力强。而西风槽和强大反气旋依托环流形势,提供了沙尘传输到三大洲的长途输送力。  相似文献   

12.
利用南疆西部15个国家气象站1961—2019年逐日沙尘天气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和统计检验等方法对南疆西部沙尘天气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春季为南疆西部沙尘暴及浮尘天气出现最多的季节、扬沙天气出现次多的季节,分别占全年沙尘暴、扬沙、浮尘的49%、38%、43%;夏季为扬沙天气出现最多的季节、是沙尘暴、浮尘天气出现次多的季节,分别占全年沙尘暴、扬沙、浮尘的35%、43%、35%;冬季为低频季节,发生占比分别为7%、6%、14%。南疆西部沙尘天气呈东多西少特征,山区沙尘天气日数明显少于平原,浮尘天气平原地区分布均匀,沙尘暴、扬沙平原东部和南部区域多于平原腹地。沙尘天气日数年际变化振幅较大,沙尘暴、扬沙、浮尘日数整体呈明显减少趋势。浮尘年际变化周期显著,其次为扬沙与沙尘暴,1984和1977年为沙尘暴、浮尘统计定义上的突变年份,扬沙存在2个突变点,分别为1982和1992年。沙尘暴和扬沙的主导风向为偏西北风,浮尘主导风向为偏东北风,主导风向与地形影响关联密切。  相似文献   

13.
北京地区沙尘天气气溶胶飞机观测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3次沙尘天气期间的气溶胶飞机观测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在3种沙尘天气下气溶胶垂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逆温层的存在对扬沙个例的垂直分布有影响。数密度谱的分布基本呈单调递减,但边界层内扬沙、浮尘和沙尘暴个例都在0.13~0.3μm间存在峰值,而扬沙个例在0.8μm,浮尘个例在6.5μm以及沙尘暴个例在2.8和6.5μm处出现次峰值。沙尘中细粒子的有效直径是人为源气溶胶粒子的4到10倍。浮尘天气整个粒子谱宽从近地面层开始随高度先增大后减小,到3000m达到最大,这与高空输送有关;扬沙个例沙尘粒子谱分布显示近地面层大于50μm段粒子谱无论数浓度还是谱宽都明显高于浮尘和沙尘暴个例,这与扬沙是局地大风扬尘引起有关;沙尘暴个例谱宽在接近云底达到最大,说明大粒子已经被携带到一定高度,与蒙古气旋云系的上升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14.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大气环境观测试验站的两种前向散射能见度仪(CJY-1C和FD12)2009年6月14日—8月5日的探测数据和人工目测数据对各种天气下的能见度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FD12和CJY-1C型能见度仪数据有很好的一致性。在能见度较低时,FD12型能见度数据与平均值偏离程度最小,测量更加稳定。FD12型能见度仪数据更接近于目测能见度数据。对于两种能见度仪,两者在扬沙天气的相关性最好,浮尘天气下的相关性较好,沙尘暴天气次之,典型晴天下的相关性最小,可在监测浮尘和扬沙天气时互相替代使用。  相似文献   

15.
沙尘暴是大风扬起地面沙尘 ,使空气变得浑浊 ,水平能见度 <1 的恶劣天气。沙尘暴的发生给人民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强沙尘暴还会给国民经济建设和生命财产造成惨重损失。就油田生产而言 ,沙尘暴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对钻井作业的影响上。1 沙尘暴的运动方式沙尘暴发生时 ,尘沙运动的方式主要有 3种 ,即跃移、表层蠕移、悬移。( 1 )跃移。由于风力的上扬作用 ,使沙尘颗粒离开地面 ,并从气流下不断获得动量 ,加速前进。由于空气密度比沙粒密度小 ,沙粒在运动中受到的阻力较小 ,沙粒下落到地面时仍有较大的能量 ,发生反弹 ,同时冲击周围沙粒一…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9年3月-2010年3月大同国家基准气候站20m气象梯度塔的风向、风速、气温、相对湿度的观测资料及PM10质量浓度数据、气溶胶散射系数数据,分析大同地区典型沙尘天气过程近地层气象要素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风速在沙尘暴、扬沙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均较大,浮尘较小。气温在沙尘暴期间受冷空气的影响迅速减小,而在扬沙和浮尘天气条件下温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长短波辐射的强弱和沙尘气溶胶的辐射强迫。相对湿度在沙尘暴期间基本上呈递增态势,结束后比发生前相对湿度增大,在扬沙和浮尘天气条件下,相对湿度与温度完全呈现出反相关关系,且相对湿度均较小。PM10质量浓度在沙尘暴、扬沙、浮尘天气条件下依次递减。沙尘暴期间气溶胶散射系数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7.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大气环境观测试验站的两种前向散射能见度仪(CJY-1C和FD12)2009年6月14日-8月5日的探测数据和人工目测数据对各种天气下的能见度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FD12和CJY-1C型能见度仪数据有很好的一致性.在能见度较低时,FD12型能见度数据与平均值偏离程度最小,测量更加稳定.FD12型能见度仪数据更接近于目测能见度数据.对于两种能见度仪,两者在扬沙天气的相关性最好,浮尘天气下的相关性较好,沙尘暴天气次之,典型晴天下的相关性最小,可在监测浮尘和扬沙天气时互相替代使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利用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乌中旗(海流图)、东胜、锡林浩特、朱日和、通辽6站2004-2006年3—5月及2007年3、4月地面气象常规沙尘观测记录,以及与其相对应的PM10自动监测仪逐日5min资料和器测能见度观测的额济纳旗、朱日和、乌中旗、锡林浩特4站对应浮尘、扬沙、沙尘暴日逐日5min一次的能见度数据(世界时),分析了PM10与水平能见度之间的关系;统计分析了沙尘天气发生时PM10的浓度分布特征;得出了利用PM10进行扬沙、沙尘暴天气观测分级的界限。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月15—17日拉萨地区出现了一次浮尘天气,造成空气质量污染,能见度下降;拉萨地区的生产、生活及交通运输受到了较大影响。应用欧洲中心客观分析场资料和逐日观测资料,主要从天气形势和气候特征分析了拉萨浮尘天气形成的原因和空气污染的局地气象条件。结果表明,由于冷暖空气在高原地区对峙,温度梯度和锋区加强;以及200hPa高空西风急流的影响,引发西藏地区大风,使干燥、疏松的地表形成扬沙、沙尘暴,大量的细小沙尘粒子随高空偏西气流携带至拉萨。加之拉萨本地低空处于弱辐合区,大气层结稳定,风速较小或静风,导致了拉萨浮尘天气形成。最后,给出了拉萨浮尘天气预报的思路,为拉萨浮尘天气的准确预报提供了一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20.
新疆的沙暴、扬沙、浮尘哪里最多? 新疆两大盆地多为沙漠腹盖,尤其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气候干燥,且常有冷空气灌入.风吹沙土,易出现沙暴、扬沙、浮尘等天气现象,使能见度降低,直接影响交通运输.除此之外,沙尘污染作物、牧草和果树等,使光合作用的能力下降,授粉率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