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黄河口附近海区毛虾渔情预报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 Hansen)(简称毛虾),是黄河口附近海区主要水产品之一,为惠民、东营等地区沿海定置网具主要捕捞对象,年产量一般为1.5万吨左右,最高可达2万吨以上,在渤海渔业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主要渔场分布在渤海湾南部和莱州湾西部,毛虾具有繁殖能力强,世代更新快和洄游活动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等特点,因此其世代数量、渔汛期和渔场变动很大。这种情况导致在捕捞前期,往往由于生产安排与毛虾资源状况不合拍,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四溴双酚A(TBBPA)对海洋桡足类的毒性效应,本文运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及组织切片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从个体、组织和细胞三个层次研究了TBBPA对日本虎斑猛水蚤(Tigriopus japonicus)生殖的影响。结果显示:经不同浓度TBBPA单世代暴露后,221.15、442.30μg·L~(-1) TBBPA组日本虎斑猛水蚤的首次抱卵时间显著延长、性别比显著升高;自首次抱卵时间开始10d内,各浓度组卵囊发育时间和抱卵次数均未受到显著影响,低浓度组雌体产卵量显著升高。此外,经TBBPA暴露后,各浓度组日本虎斑猛水蚤卵巢组织形态良好未发生明显病变。低浓度组卵母细胞的超微结构良好,而221.15、442.30μg·L~(-1) TBBPA组卵母细胞的部分超微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如内线粒体内嵴溶解,卵黄膜溶解、卵黄颗粒变形等现象,且随TBBPA浓度升高,超微结构受损程度呈递增趋势。研究表明:TBBPA不仅在个体水平对日本虎斑猛水蚤的生殖造成影响,还在细胞水平显著改变日本虎斑猛水蚤卵母细胞的超微结构,具有显著的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3.
通过生化分析和组织切片技术,系统研究了东海三疣梭子蟹第一次卵巢发育过程中肝胰腺指数(HSI)、主要生化成分和组织学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1)三疣梭子蟹第一次卵巢发育过程中HSI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最大值在Ⅳ期[(7.46±1.23)%],最低值在Ⅵ期[(4.62±0.63)%];(2)三疣梭子蟹第一次卵巢发育过程中,肝胰腺中的生化组成存在显著变化,Ⅰ期肝胰腺中水分含量高达67.91%,其他各期间无显著差异(P>0.05),肝胰腺中脂肪/湿重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Ⅰ期最低(13.48%),Ⅳ期最高(24.24%);肝胰腺中蛋白/湿重并无显著变化(P>0.05),而总糖/湿重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3)不同生理阶段雌体肝胰腺组织学存在两个较明显的变化—生殖蜕壳及产卵前后,Ⅰ期肝小管中B细胞占优势(约50%左右),R细胞较细长,肝小管内腔中存在大量食物残渣和脱落的B细胞顶泡等,生殖蜕壳后(Ⅱ期后)的雌体肝胰腺中R细胞数量较多,随着时间的推移R细胞逐渐饱满。产卵后雌体肝胰腺中的细胞间界限变得模糊,部分肝小管的管腔开始自溶,但是此时B,F细胞数量开始增多,这说明随着春季东海海区水温的升高,雌体开始恢复摄食,以保证第二次卵巢发育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渤海湾 莱州湾毛虾的生殖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对渤海湾、莱州湾毛虾的性成熟、产卵和性比的季节变化规律等生殖特性,作了全面阐述。研究结果表明,本海区毛虾的性成熟期为5月上旬—10月上旬,盛期为5月下旬—18月中旬。性成熟度与个体体长、体重间,均呈密切正相关关系;与温、盐度间皆呈密切二次相关关系,最适温度为20.92℃,最适盐度为21.18‰。个体平均排卵量为4222粒,最大排卵量为9863粒。个体排卵量与体长、体重间均呈密切正相关关系。毛虾性比的季节差异与生殖死亡密切相关,在生殖季节里一般雌虾多于雄虾。  相似文献   

5.
采用放射免疫法(RIA)、组织切片技术和形态测量法首次系统研究了人工养殖条件下半滑舌鳎亲鱼卵巢的年周期发育过程中血浆中性类固醇激素[雌二醇(E<,2>)和睾酮(T)]的表达规律与性腺发育[组织结构、性腺指数(GSI)、肥满度(CF)和肝脏指数(HSI)]及温度和光周期调控的关系.结果表明,半滑舌鳎属于非同步分批产卵类型...  相似文献   

6.
丁草胺是使用最广泛的酰胺类除草剂之一,目前丁草胺对鱼类的生殖毒性研究集中于淡水种类,近海鱼类鲜有报道。本研究以分布于我国东南海域的近海经济鱼类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为受试对象,探讨丁草胺对海洋鱼类卵巢发育的影响及机制。褐菖鲉在以环境相关浓度(2、20、200 ng/L)的丁草胺暴露50 d后,褐菖鮋卵巢生殖细胞发育受到不同程度抑制,卵巢17β-雌二醇(E2)水平下降,Caspase-3活性上升。相对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卵巢芳香化酶基因(CYP19s)及雌激素受体基因(ERβ)表达量下降。结果表明:丁草胺对褐菖鮋具有明显的生殖毒性,卵巢CYP19s基因与ERβ基因表达被抑制而导致卵巢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引起卵细胞在发育早期的细胞凋亡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黑褐新糠虾生物学的研究——Ⅱ.生活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郑严 《海洋与湖沼》1984,15(4):287-298
关于黑褐新糠虾Neomysis awatschensis(Brandt)的种群和生殖特点,作者已有报道并指出该种在华北每年有四个世代,其生殖随季节和水温变化而有所不同。 为进一步研究这种糠虾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情况,我们用同一世代的生殖雌体,连续培养数代,对其繁殖、发育、生长和蜕皮,以及寿命等进行了实验观察,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  相似文献   

8.
中国龙虾卵子发生及卵巢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中国龙虾(Panulirus stimpsoni)的卵子发生、卵巢结构和发育.根据卵细胞的大小、形状、核仁的形态及数目、卵黄颗粒的积累情况、卵母细胞与滤泡细胞的关系等,可将卵子的发生分为卵原细胞、卵黄发生前卵母细胞、卵黄发生卵母细胞和成熟卵母细胞等四个时期;卵巢壁由结缔组织外膜和内生殖上皮构成,生殖上皮分化产生卵原细胞和滤泡细胞;卵巢的结构单位是卵母细胞发育区.根据卵巢的体积、颜色和主体卵细胞的类型等,可将中国龙虾的卵巢发育分为形成期、发育期、将成熟期、成熟期和恢复期共五期.  相似文献   

9.
单环刺螠生殖腺的发生及雌体的生殖周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组织学方法观察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生殖腺的发生、卵巢的结构及其年周期变化.结果显示:3.5cm幼螠中,原始生殖细胞迁至后肠管壁外的结缔组织膜处,并数个集群与该处的体细胞共同构成性腺原基;至4 cm幼螠,性腺初具雏形;随着个体的生长和成熟,构成卵巢的细胞不断增殖,于虫体尾部后肠腹侧形成长条形膜状的卵巢,外周为卵原细胞,中央为结缔组织,其两端分别与后肠管壁外侧和体壁内侧相连.根据卵巢的组织学和体腔液中雌性生殖细胞的细胞学特征,单环刺螠的卵巢发育可划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5个时期.单环刺螠生殖腺为低等的定型类型,其卵巢成熟期较生殖期早半个月.  相似文献   

10.
甲壳动物卵黄发生及其激素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卵黄发生是指各种卵黄物质(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等)的形成及其在卵母细胞中的积累,是卵母细胞发育成熟的必要前提,也是雌性甲壳动物生殖周期的决定性时期,它以血淋巴中卵黄蛋白原浓度的大量增加和卵巢的发育为特征。目前,甲壳动物卵黄发生的研究绝大多数集中在卵黄蛋白的产生和积累上。  相似文献   

11.
采用同源性克隆和末端快速扩增(RACE)方法,首次获得全长为1222bp的条石鲷膜孕激素受体α(mPRα)的cDNA序列。其开放阅读框为1060bp,编码了含353个氨基酸的蛋白,N端前16个氨基酸为信号肽。氨基酸序列比较分析发现其存在7个跨膜区域。其预测的蛋白质三级结构中存在着多个蛋白结合位点。同源性比较和进化分析表明,条石鲷mPRα与鲈形目鱼类mPRα聚为一支,进化关系较近,相似度达到95%以上。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mPRα mRNA表达情况:发现mPRα mRNA在性成熟雌性条石鲷各组织均有表达,并在脑、垂体和卵巢组织中的表达较丰富。在条石鲷繁殖周期的脑和垂体组织中,mPRα mRNA的表达水平在卵巢发育的Ⅳ期达到最大值;在繁殖周期的卵巢组织中,mPRα mRNA的表达水平从卵巢发育Ⅲ期到Ⅴ期持续升高并且在Ⅴ期达到最大值(P0.05)。条石鲷雌鱼血清中雌二醇激素的含量变化在整个繁殖周期中差异显著(P0.05),在性腺发育Ⅲ期含量迅速升高并在Ⅳ期达到峰值。本研究为条石鲷卵巢成熟调控机制研究提供了基础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2.
为全面了解栽培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成熟藻体假根、茎、叶(气囊)和生殖托(雌托和雄托)四类器官的组织形态特征,运用石蜡切片法,对栽培羊栖菜成熟藻体各器官进行了组织形态学观察和讨论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器官横切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宽度差异显著;假根,茎,叶,雌、雄生殖托的横切面由外向内分别为表皮、近表皮、皮层和髓部组织,而气囊无髓部组织结构,但具有内皮层。此外,雌、雄生殖托还包括生殖窝、卵和精子结构。栽培羊栖菜各器官表皮细胞均呈栅栏状排列,宽度顺序为:雄生殖托茎雌生殖托气囊叶假根;表皮和近表皮细胞含淀粉粒最多,内含色素体;皮层和髓部细胞的淀粉粒含量相对较少;皮层组织的细胞腔最大,具有典型植物细胞形态和发达的胞间隙;髓部细胞致密,细胞腔多数较小。有关文献报道表明,羊栖菜不同器官响应光照、水温、干出与沉水及低盐胁迫等环境信号表达的生理生态学特征差异显著。研究结果可为深度解析栽培羊栖菜各器官之间的亚细胞结构差异,不同器官生理代谢响应环境信号表达差异,不同器官组织对微量元素或重金属离子的吸收、转运和储藏机制分析等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温度对妊娠期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生殖内分泌机能的影响,采用内分泌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急性温度胁迫后许氏平鲉的血清性类固醇激素的变化及脑和卵巢生殖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的探究和分析。研究表明:妊娠期许氏平鲉的性腺型芳香化酶(P450aromA)具有温度敏感性。血清中17β-雌二醇(E2)和卵巢雌激素受体α(ERα)表达水平在急性高温胁迫后发生了显著下降,在急性低温胁迫后明显升高。在温度胁迫下,卵巢中雌激素受体β1(ERβ1)和雌激素受体β2(ERβ2)呈现出显著不同的表达方式;急性高温胁迫后,与性腺型芳香化酶基因(CYP19a1a)相比,脑型芳香化酶基因(CYP19a1b)的转录水平上升显著,表明二者在不同组织中承担着不同的生理功能;在妊娠期许氏平鲉脑中,CYP19a1b、E2、ERα间形成了自动反馈调节,促进CYP19a1b的转录;此外,Foxl2能够促进脑中芳香化酶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妊娠期许氏平鲉对高温胁迫更敏感,所需恢复期更长。在实际生产中,对于进入生殖期的雌鱼,应密切关注养殖水温的变化,减少温度应激。维持水温的相对恒定,以保证亲鱼胚胎发育和产仔进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性腺发育是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个体生长及繁育的重要生物学过程,是良种培育的基础。采用外部形态观察及常规石蜡切片的方法,分析了罗氏沼虾初次性成熟过程中性腺外部形态及内部组织学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性腺颜色、体积及细胞组成、分布均随性腺发育表现出规律性变化,卵巢发育划分为8个时期,精巢发育分为4个时期。卵巢外部形态发育与内部组织学变化同步性高,随卵巢成熟度增加,不同阶段生殖细胞由生发区向外形成环状分区, Ⅰ~Ⅲ期卵巢体积、生殖细胞大小及性腺指数(GIS)增长缓慢,主要进行生殖细胞数量积累, Ⅳ~Ⅶ期卵巢体积、生殖细胞大小及GIS增长迅速,生殖细胞在增殖同时,营养物质积累迅速。可根据卵巢颜色、体积、色素分布等推测其内部组织细胞的发育情况。精巢形态发育和组织发育同步性较差,精巢体积、生殖细胞大小、种类及GIS在精巢成熟过程中变化较小, Ⅰ期精巢主要进行个体生殖功能的完善, Ⅱ期、Ⅲ期、Ⅳ期精巢则整体表现为个体生殖能力的强化过程。研究结果丰富了罗氏沼虾繁殖生物学内容,从形态及组织学方面初步探明了罗氏沼虾性腺的基本发育过程,可为其良种选育和虾苗繁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克隆鉴定出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卷轴受体3(Frizzled 3,gFZD3)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使用ClustalX(1.81)和MEGA4.0软件分别进行了序列同源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利用RT-PCR检测gFZD3在成鱼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和gFZD3在胚胎发育及卵巢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研究显示:gFZD3cDNA序列全长为2 278bp,其中开放读码框为2 079bp,编码692个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gFZD3的氨基酸序列具有FZD家族保守的功能结构域;脊椎动物的FZD3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斜带石斑鱼与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的亲缘关系最近;在成鱼的组织分布中,只在脑区和性腺中检测到gFZD3表达信号,其中在卵巢中表达量最高;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在未受精卵和受精卵中gFZD3的表达量最高,随着胚胎的发育呈逐渐下降趋势;在卵巢发育过程中,gFZD3的表达在早期卵巢中相对较低,在随后的III和IV期卵巢中较高。研究结果表明,FZD3序列在脊椎动物中具有较高的保守性;斜带石斑鱼gFZD3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并在胚胎和卵巢发育中,可能主要作用于胚胎发育的早期和卵巢发育的后期。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Wnt信号通路在斜带石斑鱼生殖调控中的作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石蜡组织切片和H.E.染色法对军曹鱼原始性腺的形成、分化及精巢和卵巢首周年发育的组织结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军曹鱼原始生殖细胞在7孵化日龄(days post hatching,dph)时迁移到达生殖嵴,随后体细胞出现聚集和分裂,并于15 dph将原始生殖细胞完全包绕形成原始性腺。军曹鱼卵巢分化的时间要早于精巢,34 dph的稚鱼性腺组织尚未分化,但可观察到两种存在明显组织学差异的性腺类型,其中一种类型的性腺出现卵原细胞群,而另一种类型的性腺横切面较狭长,生殖细胞数量明显较少,因此推定为未分化精巢;卵巢的解剖学分化开始于44 dph,其标志为卵巢腔的形成;50 dph时精巢开始细胞学上的分化,此时精原细胞由基底膜包被形成囊泡状的细胞团。在首周年发育期间 (60~360 dph),军曹鱼的精巢发育包含I、II、III、IV、V 5个时期,而卵巢发育只包含I、II、III 3个时期。60 dph时,精巢和卵巢均处于I期;90 dph时,精巢发育至II期,卵巢仍处于I期;120 dph时,超过半数的精巢已发育至 III期,仅少部分卵巢发育至II期;150 dph时,精巢已发育至III期,而大部分卵巢发育至II期;185 dph时,精巢仍为III期,卵巢均已发育至II期;210 dph时,大部分精巢发育至IV期,卵巢仍处于II期;360 dph时,精巢已发育至V期,大部分卵巢发育至III期。上述研究结果可丰富军曹鱼的繁殖生物学研究基础,阐明其早期性腺发育规律,还可为其人工繁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7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17β-HSD)能够还原17-酮类固醇或者氧化17β-羟基类固醇,可以催化雄烯二醇和睾酮、雌酮和雌二醇、雄烯二酮和二氢睾酮之间的相互转化。本实验基于分子克隆的方法获得了福建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类固醇激素合成相关酶基因17β-HSD的全长序列(全长1149bp),可编码307个氨基酸。通过实时定量PCR(qRT-PCR)技术研究了该基因在福建牡蛎中的时空表达特征,该基因在牡蛎大多数组织中(性腺、闭壳肌、外套膜、鳃和内脏团)均有表达,其中在性腺中表达量最高(p<0.05),且在生殖周期的排放期出现较高的表达量。原位杂交结果显示该基因在卵巢滤泡细胞中表达。讨论了其在牡蛎性类固醇激素合成过程中的作用,为阐明牡蛎具有内源性类固醇激素的合成能力奠定基础,为进一步研究牡蛎生殖内分泌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光对海蜇横裂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在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 Kishinouye)生活史的多次变态过程中,横裂生殖(Strobilation)是一个重要环节。人们食用的是海蜇水母型成体,其性成熟水母有性生殖所产生的无性世代水螅型,必须通过横裂生殖才能再产生有性世代水母型。因此,阐明海蜇横裂生殖的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对发育生物学研究,以及人工培育大量海蜇幼水母  相似文献   

19.
甲壳动物的卵巢发育及卵黄发生受到体内各种内分泌激素的调控。本文研究了两组不同饲料—脂类营养平衡组(A组,含有磷脂和HUFA)和不平衡组(B组,缺乏磷脂和HUFA)对中华绒螯蟹卵巢发育及卵黄发生的激素调控,运用放射免疫法和放射化学法分别测定了处于不同卵黄发生期的中华绒螯蟹的肝胰腺、卵巢、血淋巴中孕酮(PG)、雌二醇(E2)的含量及中华绒螯蟹大颚器(MO)合成与分泌甲基法尼酯(MF)的速率。结果表明:1)中华绒螯蟹体内三种组织(肝胰腺、卵巢和血淋巴)中均存在PG和E2,PG可能为E2的前体;2)早熟蟹的MO合成MF速率远远大于正常发育的幼蟹,MF的大量合成与分泌是促使早熟蟹产生的主要内分泌因素;3)B组饲料(含猪油)喂养的河蟹其MO合成MF的速率均高于A组饲料(含鱼油),且B组饲料的早熟蟹转化PG速度比B组饲料的早熟蟹快;4)PG和E2的脂类结合部位能结合外源性卵黄蛋白原(Vg),通过血淋巴的运输被卵泡细胞胞吞,最终与卵母细胞内的内源性Vg结合,共同形成卵黄体;5)多不饱和脂肪酸(如EPA和DHA)可能会抑制类固醇激素的产生。研究表明,MF是中华绒螯蟹的促性腺激素,具有促使PG合成和E2转化的作用,它们共同诱导河蟹卵巢发育及卵黄发生。  相似文献   

20.
2020年6月15日—7月15日,我国首次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限额捕捞试点于江苏连云港实施。本研究提取62艘毛虾网船在限额捕捞期间的421700条北斗船位数据经纬度、航速、航向等信息,运用缓冲区叠加分析法、DBSCAN密度聚类算法、平均中心算法、核密度估计以及数据库查询对捕捞努力量等管控要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毛虾网船累计作业239个航次、1942个网次,捕捞过程分为航行、抛锚布网、等待渔获、收渔获、停航等5个状态,中国毛虾捕捞状态船位点呈直线分布,总捕捞时长为4413.73h,82.4%的单网次捕捞时长为1.5—3.5h,各网次捕捞产量呈现多核心空间分布模式,总捕捞努力量为108106343 m~2·h,计算62艘的捕捞总产量值约为2328 t,比上报产量高12.6%;本文通过北斗船位数据解译和提取捕捞努力量以计算中国毛虾捕捞产量及资源空间分布情况,有效应用于中国毛虾限额捕捞,为解决我国单品种限额捕捞难点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