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清忠  牛赟 《山地学报》2007,25(5):584-589
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对张掖市具有代表性的8个较大湿地区域进行生态功能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张掖市湿地生态功能的好坏依次排序为:祁连冰川湿地、高山灌丛草甸湿地、黑河干支流沿岸湿地、肃南明海湿地、临泽双泉湖草本沼泽、民乐永固沼泽湿地、甘州区城郊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湿地、高台盐田湿地。这一结论可为张掖市湿地资源恢复、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近50a来霍林河流域下游沿岸湿地景观格局演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干旱半干旱生态脆弱区霍林河流域下游沿岸洪泛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1954和1964年地形图,1986、1996和2000年的TM遥感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在GIS支持下,建立湿地空间数据库,通过对不同时期各湿地景观类型进行景观变化过程、景观格局指数和景观转换过程分析,揭示近50 a来霍林河流域下游沿岸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及规律。研究发现,沼泽湿地是霍林河流域下游沿岸的主导湿地景观类型,次之为河流湖泊湿地,人工湿地比重小。研究区内湿地面积的减少以沼泽湿地的贡献量最大,这是由于大面积的沼泽湿地退化为盐碱地和草地,沼泽湿地景观破碎化表现突出。河流湖泊湿地在研究时期内则表现出最快的变化速度,年均动态度达到2.60%,它的这种减少变化是由数量众多的小斑块退化为盐碱地和沼泽湿地导致。水库坑塘景观变化受流域发展水利及霍林河径流量大小控制,水田湿地则主要受后者作用。共同的一点是,受霍林河1998年特大历史洪水泛滥影响,研究区内大面积盐碱地、沼泽湿地和草地转换为河流湖泊湿地,与此同时也有大面积草地和盐碱地转换为沼泽湿地,导致两种自然湿地景观类型在2000年表现出面积扩大,景观破碎化降低,整体性增强的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洪水脉冲在退化湿地景观恢复中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甘肃张掖黑河流域中游湿地的特点及特殊生态地位,从自然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张掖黑河湿地的退化原因。从创新保护形势、科学修复、理顺管理体制、加快发展相关产业、促进湿地保护等方面提出了张掖黑河湿地保护管理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4.
图们江下游地区湿地生态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图们江下游地区典型湿地的实地调查,借鉴国内外湿地生态评价的指标和方法,结合本区的实际情况,选用反映湿地生态保护功能和服务功能的13项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图们江下游地区湿地进行生态评价。先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序次,再对生态评价因子进行等级化处理,然后为评价因子赋分,计算综合的评价指数(CEI)。评价结果显示,图们江下游地区湿地大部分区域生态环境较好,该湿地的主要功能是生态服务功能;根据综合评价指数CEI,将图们江下游地区湿地的生态质量分化为3个等级,CEI在(0.7,1]之间为生态质量较好的湿地区域,共有5处,依次是图们江流域,龙山水库区域,五道泡南—龙山水库西侧沼泽湿地,圈河流域和五道泡区域;CEI指数在(0.5,0.7]之间为生态质量一般的湿地区域,共有3处,依次是鲁田地区(Ⅺ)、三道泡区域(Ⅲ)、人工水田区(Ⅹ);CEI指数在(0,0.5]之间为生态质量较差的湿地区域,共有3处,依次是头道泡区域(Ⅰ)、四道泡区域(Ⅳ)、二道泡区域(Ⅱ)。  相似文献   

5.
张掖市黑河流域湿地资源调查与分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张掖市黑河流域)湿地综合分类研究表明:①张掖市黑河流域湿地共有2个大类4个类型13个类别,总面积为210420.42hm2,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5.02%;②湿地类型和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高山湿地、永久性河流、灌丛湿地、草本沼泽、泛洪平原、内陆盐沼、季节性河流、蓄水区、灌溉区、盐田、永久性淡水湖、池塘、季节性淡水湖;③在行政区域内,肃南县、高台县、临泽县、山丹县、民乐县、甘州区湿地面积分别占全市湿地面积的73.71%、8.29%、5.14%、4.87%、5.54%和2.44%。  相似文献   

6.
以1985、1995、2005、2015年4期Landsat TM/E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提取了小兴安岭地区湿地信息以及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采用动态度模型、重心迁移模型、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近30年小兴安岭地区沼泽湿地的面积变化及其变化速度、重心变化、土地利用转移和沼泽湿地变化驱动力。结果表明:与1985年相比,2015年研究区内沼泽湿地面积减少了12 751.62 km~2,退化的湿地主要向林地和耕地转变;湿地重心整体向北偏西70.72°方向迁移;黑河大部分地区沼泽湿地变化率小于小兴安岭全区的变化率;伊春东南部及鹤岗全区的沼泽湿地面积变化动态度较高,湿地恢复和退化两极分化明显;沼泽湿地面积动态度受气温和相对湿度等自然因素影响,生产总值、粮食产量、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和人口等社会经济因素是沼泽湿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7.
对甘肃省张掖市黑河流域中游典型退化湿地植被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影响湿地植被退化的主要原因,探讨了研究区退化湿地的植被恢复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分布有植物45科123属196种,其中,禾本科(Poaceae)、菊科(Asteraceae)、藜科(Chenopodiaceae)和豆科(Leguminosae)包含的植物属较多,分别占研究区植物属总数的17.07%、9.76%、7.32%和7.23%。湿地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主要以广布性的湿生、盐生和中生植物为优势种,植物群落以盐生、湿生和沼泽型的植物群落为主。提出了采用天然湿地补水、湿地封育、人工种草和栽植湿地植物恢复技术,以及实施生态农业与"退耕还湿"等工程,进行湿地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8.
中国图们江流域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图们江流域已有的资料和实地监测数据,建立了以生态特征、服务功能和社会政治环境为项目层包括22个指标的湿地健康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特菲尔法,确定指标权重,根据韦伯—费希纳定律,分别评价中国图们江上游、中游、下游流域和全流域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图们江上游、中游和下游流域湿地生态系统的综合健康指数分别为0.237 3、0.181 6和0.188 3,其健康状况分别为亚健康、轻度退化和轻度退化;整个中国图们江流域湿地生态系统综合健康指数为0.190 1,其健康状况为轻度退化。  相似文献   

9.
黑河流域湿地资源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黑河流域湿地资源由于管理体系不完善,造成了湿地资源的破坏、锐减和生态质量下降.使得黑河流域湿地资源的保护所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今后应按照全面保护、生态优先、突出重点、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坚持以保护求持续发展,以发展促湿地生态保护的战略,加强对黑河流域湿地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造成湿地生态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面积缩减、污染严重。针对我国湿地生态现状及存在问题,在现有湿地生态修复策略的基础上,总结我国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滨海湿地的生态修复现状,为湿地生态恢复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实施流域生态管理的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长江中下游地区湿地分布广泛且类型多样,是我国淡水湖泊分布最集中和最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长江中下游湿地利用面临的问题,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湿地环境,解决区内上、下游用水的供需矛盾,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调动区域湿地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必要遵循湿地流域分布规律,应用流域生态学最新理论与实践成果,进行流域生态管理。一方面,要从流域角度处理好几大江湖关系、蓄泄关系、湖垸关系和山湖(河)关系等;另一方面,在流域内建立统一协调机制,对流域湿地进行保护与合理利用、合理布局和统一规划;同时在保护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利用长江中下游湿地资源,开拓新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
黄翀  刘高焕  王新功  叶宇  李亚飞  黄锦辉 《地理研究》2012,31(10):1764-1774
准确掌握流域湿地资源的数量和分布, 是流域湿地评价、修复与保护决策的前提。利用“北京一号”小卫星数据对黄河流域2006年湿地格局现状进行了监测, 在GIS技术支持下对流域湿地资源分布的影响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 进而结合不同流域分区水资源条件, 对流域湿地保护策略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 2006年黄河流域湿地总面积为25134km2,其中, 河流、湖泊、沼泽、滨海、人工湿地面积分别占该流域湿地总面积的36.2%、8.0%、45.0%、3.9%、6.9%.受气候及水资源支撑条件的影响, 黄河流域重要湿地集中分布在源区高寒沼泽湿地、上游河湖湿地、中下游河道湿地以及河口三角洲湿地。流域天然湿地分布受气候影响显着, 随着气候干燥度的增加, 湿地率呈明显递减趋势。研究认为, 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属于半干旱区, 水资源条件先天不足, 必须充分考虑流域和区域水资源的支撑能力和干扰影响, 在流域层面和河流生态系统的尺度上统筹考虑, 构建科学合理的流域湿地保护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13.
图们江流域敬信湿地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敬信湿地位于图们江流域下游,中、俄、朝3国交界处,是吉林省主要湿地之一,鱼类资源丰富,植物群丛多样,重点保护鸟类众多。目前,由于围垦、生物资源过度利用、城市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敬信湿地生物多样性面临诸多方面的压力和威胁。通过分析敬信湿地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及其所面临的主要威胁,提出敬信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对策,以期为敬信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图们江地区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甘肃黑河中游湿地保护利用现状及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甘肃黑河中游湿地保护利用现状进行全面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针对湿地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护恢复黑河中游湿地及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黑河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承载能力的提高   总被引:16,自引:12,他引:16  
黑河流域中、下游水资源利用矛盾十分尖锐,利益调整也极为复杂,1999年成立了黑河流域管理局,为实现以流域为单元,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建立权威、高效、协调的流域管理体制创造了条件,并在2000年和2001年实施“全线闭口、集中下泄”全流域水资源定量分配。实践证明只要掌握山区水资源动态、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与退水、从农业节水开发流域水资源潜力,完全可以取得成功。尽管在实施国务院批准的跨省区的分水方案时,还存在诸多困难,但只要加紧采取“保护上游、整治中游、拯救下游”的综合治理、强化全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加快流域全面节水步伐、加大科技投入等四方面措施,就能突破流域水资源瓶颈障碍,力求不增加流域消耗水量,而达到经济增长,并使流域生态系统逐步走向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6.
黑河流域绿洲环境演变因素研究   总被引:35,自引:19,他引:16  
肖生春  肖洪浪 《中国沙漠》2003,23(4):385-390
根据历史和现代研究资料,系统分析了影响黑河流域绿洲演变的自然和人文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质地貌、风沙活动及自然灾害等方面,是绿洲演变的大背景。人文因素包括战争、民族习惯与政府政策导向,交通、政治、经济地位,人口压力及资源需求的增长。人文因素是十分错综复杂的,自人类社会形成以来就愈来愈强烈,而且加剧自然因素的作用程度与范围,甚至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完全可以掩盖自然因素对绿洲的作用。基于上述认识,认为对于整个流域来讲,上、下游应将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作为建设重点,中游作为经济建设的重点区域,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达到整个流域资源、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InVEST模型的黑河流域上游水源涵养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黑河流域上游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对维系流域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InVEST模型估算了黑河流域上游水源涵养量,分析了水源涵养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001—2015年黑河流域上游草地、林地、灌丛面积分别增加了1 665.00、381.75、162.75 km2,而荒漠和农田分别减少了2 165.25、20.50 km2;2001—2015年黑河流域上游水源涵养量年均值为228.64 mm,在空间上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特征,高值区位于祁连山一带,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北部条带状为上游水源涵养量的低值区;从变化趋势来看,研究区水源涵养量以7.60 mm·a-1的速率减少;近15年来,研究区潜在蒸散、降水量分别呈现增加和减少趋势,速率分别为1.45、-0.67 mm·a-1,水源涵养与潜在蒸散以负相关为主,而与降水量正相关,降水量主要影响上游的中东部、北部的祁连山高寒地区,而潜在蒸散主要制约西北部的水源涵养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