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大型海藻生物技术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在去年底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该项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成果创立了多项海洋生物技术,不仅首次揭示了一系列大型海藻特有的遗传规律,在我国创立了海藻遗传学,而且在海藻育种和育苗应用中,收到了极为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某些方面居国际领先地位。 该项研究由青岛海洋大学牵头,荣成市水产养殖场、荣成市海兴育苗场、日照市海水育苗场  相似文献   

2.
国际上海洋药物研究的热潮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20世纪70-80年代开展了大规模筛选,迄今为止发现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心血管疾病、增强免疫系统等活性的海洋生物活性物质5000余种。海洋天然产物的药理活性侧重于抗肿瘤方面,从海藻中发现的抗肿瘤活性物质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海藻具有较好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其多变的生态环境和原始的进化地位使其拥有许多结构独特的活性物质,其研究始于巨大鞘丝藻的脂溶性提取物抗白血病活性的发现。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和日本的科学家开始系统地筛选海藻的抗肿瘤活性物质,发现了许多新的化合物,如从松香藻中分离的Halomon,Scytophycin B目前已进入临床前药理评估阶段。 海洋药物的发展首先应着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的研究,而海藻是一种取之不尽的药源物质,随着现代化生物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基本上解决了药源藻类的养殖问题,为海藻抗肿瘤物质的研究提供了充足的材料和可行性,迄今海藻抗肿瘤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已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本文根据有关文献着重就海藻中抗肿瘤活性物质的筛选,以及相应的活性化合物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海藻细胞内含有丰富的多糖,是未来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目前,海藻多糖积累主要聚焦于大型海藻,与大型海藻相比,海洋微藻具有种类繁多、操作简单、测定精准等优势,是亟待挖掘的有潜力的海洋生物医药的种质资源。文章从药用海藻资源的开发、药用海藻资源的培养、海藻生物制药的环境保障分析入手,分析海洋生物制药存在的瓶颈,挖掘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提出“海洋微藻生物制药全链条”新理念,为助推海洋强国建设、提升海洋生物医药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海藻是生长于海洋中的低等植物,是海洋生物的重要组成之一.四大类海藻中,褐藻和红藻已经被大规模的人工养殖和工业利用,而绿藻则未被广泛开发和利用,只有部分产量高的绿藻被用作饲料、饵料、肥料等.然而,绿藻却是种类最多的一类海藻,是藻类植物中最大的一门,约有350个属,7 500~8 000种.绿藻多糖是绿藻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丰富,组成和结构各异,并具有抗凝血、抗病毒、免疫调节、降血脂、抗辐射、抗氧化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近年来有关绿藻多糖的研究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文主要对近年来绿藻多糖在化学组成、结构与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5.
目前美日等发达国家很重视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主要集中海洋渔业、海洋养殖业、海藻人工培育以及海藻产业和海洋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其中海藻和海洋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在整个海洋生物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发展必将带进21世纪,将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海藻多糖是从海藻组织中提取的高分子聚合物,其生物活性好、安全性高.我国海藻多糖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根据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概述了海藻多糖的提取、分离和纯化技术,并综述了海藻多糖在化妆品中补水保湿、抗氧化、美白、抑菌、修复皮肤屏障和防紫外辐射的功效,对海藻多糖在化妆品中的应用进行展望,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海洋学会海洋生物工程专业委员会于2000年12月3~4日在青岛召开了“海洋生物技术与海水农业2000年学术年会。来自海洋生物技术与海水农业两大领域的专家们以及长期与科研院校合作并在转化、吸收高新科技成果上取得重大经济效益的企业家 ,各带来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 ,大会和书面交流论文近70余篇。这次大会是一次海洋生物技术与海水农业两领域相互交叉、相互促进的学术研讨会。专家们的研究成果表明 ,我国在改造海滩和盐碱荒地方面 ,已从传统的方法发展到充分利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培养和驯化耐海水、耐盐碱的农作物和植物上…  相似文献   

8.
波影 《海洋信息》1994,(6):9-10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学开放实验室建立6年多来,在发育生物学、藻类光合作用、海藻种质与种苗生物学、海洋动物遗传与繁殖生物学研究中,取得一批水平较高,应用前景广阔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海藻中抗氧化、保湿功能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海藻是海洋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低等隐花植物,主要分为四大类——蓝藻(Cyanophyta)、绿藻(Chlorophyta)、红藻(Rhodophycea)和褐藻(Phaeophyceae),另外还包括硅藻(Diatom)、甲藻(Gymnodinium)、金藻(Chrysophyceae)等微藻[1],全世界海洋中生长约有30 000余种海藻。海藻中存在着许多结构新颖独特的化合物,例如:脂类、酚类、多糖类、萜类,含硫化合物等。这些化合物赋予海藻许多神奇功能,抗菌抗肿瘤、抗氧化、保湿功能等。海藻来源广泛,成本低廉,本身含水量高,具有良好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大型海藻养殖大国 ,在海洋生物学的许多方面研究居世界前列 ,但是有关病害方面的基础研究还比较薄弱。海藻养殖过程中也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病害 ,给生产造成损失。有的育苗场因病害连年亏损 ;有的育苗场时好时坏 ,至今原因不明。因此 ,为了避免象对虾和扇贝养殖过程中由于病害而造成的大规模死亡 ,进行大型经济海藻病害发生及其抗病防御体系的研究 ,重视海藻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综述了大型经济海藻养殖过程中的主要病害、研究现状及其展望。1海带养殖过程的主要病害胡敦清、房历生、丛沂滋等人的研究表明 ,人工培…  相似文献   

11.
海绵和软珊瑚是热带、亚热带常见的海洋生物,我国西沙群岛、海南岛等海域分布普遍,资源十分丰富。海绵和软珊瑚中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如软珊瑚的代谢产物含有萜类、甾醇等多种有机化合物,具有抗菌、抗肿瘤、降血压、溶血、凝血等作用。因此,受到国内外的广泛重视。为了探索南海的海绵和软珊瑚抗肿瘤作用,我们对十八种海绵和软珊瑚进行了抗肿瘤研究。  相似文献   

12.
海洋肽类活性物质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现代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始于60年代 ,迄今为止已经发现具有重要生理及药理活性的化合物达2000多种。近10多年来 ,我国的海洋药物研究与开发也取得很大的进展。据初步统计 ,我国近海已发现具有药用价值的海洋生物达700多种。许多具有免疫、抗炎、抗肿瘤、抗病毒以及作用于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活性物质先后被分离提纯 ,并且对其中结构特殊、作用强烈的物质进行了人工合成或结构改造 ,以求开发可供临床应用的新药。从海洋生物中得到的生物活性物质种类繁多,包括有多肽类、萜类、生物碱类、大环聚酯类、聚醚类等化合物。其中…  相似文献   

13.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尔贤  俞丽君 《台湾海峡》2000,19(3):388-395
本文从海洋药用,生物保健品及生物功能材料等方面介绍以开发海洋生物资源为目的国内外研究新成果并进一步探讨海洋生物毒素、抗肿瘤和物质、抗氧化物质以及化工制品的开发利用前景。最后全面评价了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4.
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开发,已成为我国沿海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文章通过对我国海藻产业链现状、海藻产业发展历程、海藻产业发展关键点等分析,提出基于海藻产业分析的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产业发展的思路。我国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产业发展应建立国家级产业创新体系和支撑体系,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促进产业相互融合,完善并健全产业标准体系,以进一步保障我国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升我国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海洋生物抗肿瘤活性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凡  秦松 《海洋科学》2002,26(12):23-26
海洋未被利用的有效面积约为陆地的5~10倍 ,海洋生物中99 %的物种尚未被利用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和化学技术的应用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FAB -MS、2D -NMR、手性色谱等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对海洋生物活性肽 ,特别是抗肿瘤活性肽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将予以综述 ,并展望开发利用的前景。1抗肿瘤活性肽的来源1.1海藻藻类是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在已发现的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中40.86 %来自藻类[1] ,而其它海洋生物中发现的活性物质有可能最初也来源于藻类。如最初从海绵(Halichondriaoda…  相似文献   

16.
作为居住在海洋中的光合生物,海藻与大多数陆地植物有很大的不同,它在一些海岸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海藻将光能以有机物质的形式转化为化学能,并最终变成其他海洋生物的食物。海藻也供给陆地和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氧气。像单细胞藻一样,海藻是真核的藻类,结构和繁殖也更为复杂。但相较陆地植物,海藻仍然缺乏高度特化的结构和更为有利的繁殖机制。海藻分为三个种类:绿藻、褐藻及红藻。通过天然的色泽来分辨海藻的不同种群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它们有着不同含量组成的叶绿素及其他色素。  相似文献   

17.
李爱杰 《海洋与湖沼》1998,29(5):563-564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纪明候研究员的专著《海藻化学》一书,已由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资助,于1997年5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集中外科学工作者研究海藻化学之大全的专著,值得阅读和参考。海藻化学的研究始于17世纪末,迄今已发表大量的研究文献,~般均分散刊登于各国科技期刊上。但关于系统阐述海藻化学研究成果的专著至今在国内外尚未见出版。纪明侯研究员从事海藻化学研究几十年,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际工作经验,他还收集了大量国内外有关文献。为此,从发展海藻化学学科和指导生产出发,他认真总结,精心编著,完成了这部…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南海的西沙、南沙群岛等海域,生长着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其中盛产的棘皮类动物海参,更是令世人瞩目。由于西沙、南沙群岛等海域处于长夏且基本无冬季气候,加上阳光充足,海水温度适中,海底生长着茂盛的海藻和种类繁多的浮游生物,给海参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和丰富的饵料,因而盛产的海参种类就特别多,其中梅花参产量较高且最为名贵。据老渔民讲,我国南海产的梅花参是食用海参中最好的一种。  相似文献   

19.
海洋生物声散射层全球分布广泛,其昼夜垂直迁移机制与周围海水的物理特性息息相关,对海洋内部碳的循环具有重要作用。文章收集整理了海洋生物声散射层的昼夜垂直迁移现象在各领域上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包括国内外研究现状,散射层的声学探测手段、全球范围内的分布变化情况等。海洋生物声散射层渔业资源丰富,研究和探索散射层有助于我们了解海洋物理环境和当地海洋渔业资源分布,对渔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海藻中的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范晓  王孝举 《海洋科学》1994,18(4):16-20
碘是自然界中的稀有元素,除动植体内含有一部分有机碘外,基本是以无机盐的形态存在。已有的研究表明,生物体的组成与生存的环境及营养条件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众所周知,海洋是“无机盐之宝库”,这直接影响了海洋动植体的化学组成。特别值得研究的是,海洋生物体内碘的分布最为典型地反映了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的关系。基于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论及了海藻这一特定海洋植物中碘的化学形态及其分布特征。以此为借鉴,研究中国海藻中碘的化学特性,为更有效地利用海藻中的碘提供理论基础。1海藻中碘的分布特征由于海藻生长在海水这一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