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崇安地区位于武夷-云开-台湾造山系华夏地块桃山-诸广岩浆弧北部东缘部位,其东侧与武夷山基底断隆带毗邻,断裂构造极其发育。断裂构造发育在地壳的不同深度和圈层,对各种矿化起着不同的控制作用。笔者通过对区内控矿构造和铀矿化主要地质特征的分析,论述了断裂构造与铀成矿的关系,认为断裂构造不仅为成矿流体的运移提供了通道,为成矿物质提供了沉淀富集的场所,而且还影响着铀矿床的空间分布、成矿力学环境、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等。该区断裂构造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具有压性、压扭性、张性、张扭性等性质。岩浆期后含矿热液沿火山盆地盖层与基底接触的构造破碎带或外带的构造破碎带运移,并在破碎带中充填、交代而形成铀矿体。因此,断裂构造是铀成矿的必要条件,与成矿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陕西北秦岭地区具有多旋回构造发展史及多旋四成矿作用。主要表现:断裂构造作用的多期性,板块多次俯冲碰撞,构造带多次由北向南迁移以及多期次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方面。其结果使得该区显示出由北向南的构造发展规律,并形成了最终的构造格局。根据该区多旋回的构造发展历史,可将该区铀及其有关矿产分为五个矿化旋回期:太古代,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中生代和新生代。其中早古生代、晚古-中生代和新生代,是区内三个主要矿化旋回期。深大断裂带系统在成岩成矿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们不但控制了区内内生矿化的形成,而且是控制变质怍用与矿化的重要因素。断裂作用破坏了地壳岩石的完整性,使处于封闭状态的铀及其它成矿元素得以活化转移,从而形成了矿化作用的有利条件。燕山-喜山期构造和岩浆活化作用,对原有地质构造和矿化进行了强烈的改造。形成了新的矿化排列组合及新类型矿化。铀矿化则以淋积型为主。该区有利的找矿方向是:地台边缘冒地槽区,深大断裂带通过富铀建造的地区,北东向隆起一沉降过渡区。  相似文献   

3.
祁漫塔格中段目前已发现了黑山铀矿点和小狼牙山南、西大沟脑、西沟等4处铀矿化点,矿化赋存在海西-印支期花岗岩与古元古界金水口群的接触带附近,受接触带附近的断裂构造控制明显,与赤铁矿化、硅化和绿泥石化蚀变关系密切。黑山铀矿点矿石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矿石中含有沥青铀矿和硅钙铀矿、钒钙铀矿、硅钾铀矿等。区内经历了加里东、海西、印支和燕山期多次构造-岩浆活动,断裂构造发育;金水口群变质岩和印支-燕山期二长花岗岩铀含量可达(5~12)×10-6,是成矿良好的铀源条件。因此,笔者认为该区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4.
潘蔚 《铀矿地质》2000,16(1):19-25
作者对伊犁盆地的铀矿化同位素年龄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主要矿化期开始的时代与盖层间最新一个不整合面上覆地层时代相吻合的地质事实。在对铀成矿机制进行期的基础上,提出了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阶段应在盆地经历最新一次构造不整合运动后的盖层演化阶段(本文称之后构造不整合阶段)的认识。并由此进一步分析了伊犁盆地轴成矿条件与矿化空间分布之间的关系,认为控制成矿空间的关键因素是后构造不整合  相似文献   

5.
滇西铀矿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闵光裕 《云南地质》1995,14(2):109-118
本文根据滇西陆壳演化的历史,论述了西铀矿在矿化类型,成矿时代及空间分布等地质特征,总结了铀成矿的规律。认为板块敛合边界上的古岛孤带是铀成矿最有利的地质环境,铀矿田明显的分布于壳内构造的硅镁层凹陷带及区域大地热流值的异常区,同时,区域性断裂及其次级构造控制的铀矿田及矿床的产出部位。滇西铀矿的三个矿化期正好与三个微板块的碰撞,拼合和陆壳发育的时期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黄超  陈欣  黄辉明  何丹丹 《地质论评》2019,65(Z1):122-123
正研究区位于盛源矿田的南部、东西向坝口-庄家基底断裂与北东、北北东和北西向断裂的交汇地段。近年来核工业二七〇研究所在区内开展铀矿勘查工作,综合前人工作研究分析认为:研究区地区铀矿化(异常)在空间上受北东-北北东断裂与东西向断裂的复合控制,构造裂隙及破碎带是铀矿化的主要储矿场所,并且受岩性制约;该区具有断裂构造发育、赋矿岩层稳定、与铀成矿密切的热液蚀  相似文献   

7.
祭面关地区位于江西省北东部,赣杭铀成矿带中段广渡-横溪火山盆地中部。本区已探明1个铀矿床、 2个矿点、 6个矿化点及大批异常点,显示较好的成矿地质背景。通过对研究区构造控制的铀矿集中区、矿带、矿床、矿(化)点等不同层次特征分析,认为成矿期构造具有多层次控矿特点:NE向基底断裂控制横溪铀矿集中区的展布;NW向祭面关断裂控制了该区铀矿带的展布;基底断裂交汇部位控制铀矿床、矿(化)点的定位;基底次级断裂以及火山机构控制构造破碎带型铀矿化产出;不整合界面控制层间破碎带型铀矿化产出。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找矿方向,认为NW向祭面关断裂旁侧具有寻找构造破碎带型铀矿化的潜力,南雄组与石溪组不整合界面具有层间破碎带型铀矿化的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8.
林锦荣  蔡根庆 《铀矿地质》1998,14(5):265-273
本文通过对明月峰地区铀成矿条件的综合分析,认为该区铀成矿远景区在花岗岩内带,而非外带;花岗岩铀矿化类型属碎裂蚀变花岗岩型(可溶浸);总结出该地区有利于铀成矿的构造环境、岩石蚀变组合及元素组合特征;提出北部花岗岩为碎裂蚀变花岗岩型铀矿成矿远景区,有利成矿带为F1.F3,F43条断裂构造矿化带;指出今后该区铀矿普查勘探重点应(从外带)转向内带碎裂蚀变花岗岩型铀矿找矿及经济评价上。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区域地质背景、铀矿床类型以及铀成矿条件等论述了康滇地轴南段不同类型的铀矿化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规则。康滇地轴上的铀矿化主要出现在砂岩建造、碳硅泥岩建造、花岗岩体和火山岩及其内外接触带中,而且与每次大的构造活动旋回有关。铀成矿主要发生在前晋宁期、晋宁期、澄江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构造活动后出现的高能氧化环境所产生的红层,往往成为富铀地质体和铀源体,铀经活化迁移而富集成矿。构造活动形成的地层不连续面是铀成矿的重要位置。丰富的铀源、良好的热源和有利的构造是区内铀成矿的条件,三者一致配合才有成铀矿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衢州地区新路火山岩盆地西段铀成矿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在对研究区内白鹤岩、大桥坞和杨梅湾重点矿床成矿特征、控矿规律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该区铀成矿主要受构造、热液蚀变和侵入岩体的联合控制。依据主要控矿因素,建立了该区3阶段铀成矿模式:①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阶段;②大规模铀成矿阶段;③后期剥蚀矿体改造阶段。指出火山期后的岩浆侵位为铀成矿准备了含矿热液流体,NE、NNE向深大断裂为主要导矿构造,NW向次级断裂为主要的储矿构造,岩浆侵位和不同规模的断裂体系构成了含矿热液形成、运移和富集的完整过程。本区铀成矿在时间上可划分为2个阶段,早期为125~115Ma,晚期为90.9~70.2Ma,两期铀成矿与两期岩浆侵位相对应;在空间上呈三层楼式分布:即浅部为与砾岩层和隐爆有关的白鹤岩式铀矿化,中部为与赤铁矿化、萤石化、金属硫化物化有关的大桥坞式铀矿化,深部为与钠交代、硅化有关的杨梅湾式铀矿化。在此基础上,提出矿区外围找矿重点区域为:距NE、NNE向深大断裂出露线2km范围内上盘,且NWW向次级断层和水云母化蚀变强烈发育的地区;已知矿区深部找矿层位为:大桥坞矿床深部的杨梅湾式铀矿化、白鹤岩矿床深部的大桥坞式和杨梅湾式铀矿化。  相似文献   

11.
北金齐火山盆地具有较好的铀矿找矿基础和成矿潜力,其铀矿化特征在新疆北部火山岩带具有普遍性。文章以北金齐火山盆地南、北缘和中部的3条典型铀-多金属矿化带为研究对象,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各带地质、矿化及蚀变组合等特征,并通过总结分析区内主要控矿因素及其控矿作用,初步建立了区域铀成矿模式。北金齐地区铀-多金属成矿具多因素联合控矿作用,铀-多金属矿化整体分布受火山盆地及北东东向区域大断裂控制,且盆地南、北缘大断裂较中部火山机构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盆地内大断裂两侧的次级断裂带、裂隙带为主要含矿构造;酸性火山熔岩与酸性凝灰(角)砾岩为主要赋矿岩性,并为铀成矿提供一部分铀源;花岗斑岩等岩浆岩侵入活动为区内铀-多金属矿化主要成矿作用,推测火山机构塌陷后,花岗斑岩等岩浆岩侵入活动带来的含矿流体沿断裂贯入,在有利的构造和岩性中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2.
华北地台东北部前寒武纪地壳演化与铀成矿旋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研究华北地台东北部前寒武纪地壳演化为基础,阐明了该区不同地质构造单元中铀的分布与富集规律。根据铀矿化与铀源体的空间分布关系、硫同位素组成、稀上元素分布模式及同位素年龄等资料,论述了该区前寒武纪铀成矿作用具有同源性相多阶段复成因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铀成矿旋回的概念,并将华北地台东北部前寒武纪构造区存在的铀矿化划分为晚太古代、早元古代和中-晚元古代三个成矿旋回。  相似文献   

13.
北祁连中段北坡是甘肃西部的一个铀成矿带,下奥陶统火山岩、下志留统条带状砂岩及硅质岩、上泥盆统块状砾岩和含砾砂岩是重要的含铀建造;矿化受断裂和裂隙构造控制,区域性NW向构造岩浆岩带控制着矿带的延展方向,矿体产于多次活动的断裂构造带中;矿化与岩体有密切的时空关系,许多矿点和矿化点围绕岩体分布或产于岩体内部,晚加里东-晚燕山期的火山-次火山中酸性岩浆活动引起和促进了含铀建造中铀的活化、迁移和富集;铀矿化是地层、构造和岩浆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矿化类型属于钠交代热液型。  相似文献   

14.
林锦荣  蔡根庆  刘建桥 《矿床地质》1998,17(Z3):607-610
通过对明月峰地区铀成矿条件综合分析,认为该区铀成矿远景区在花岗岩内带,而非外带;花岗岩铀矿化类型属碎裂蚀变花岗岩型(可溶浸);总结出该地区有利铀成矿的构造环境、蚀变组合及元素群体组合特征;提出北部花岗岩为碎裂蚀变花岗岩型铀矿成矿远景区,有利成矿带为F1、F3、F4 3条断裂构造矿化带;指出今后该区铀矿普查勘探重点应(从外带)转向内带碎裂蚀变花岗岩型铀矿找矿及经济评价上。  相似文献   

15.
南岭成矿带是中国重要的铀矿基地,产出的铀矿床以花岗岩型为主,其次为碳硅泥岩型和少量砂岩型。本文通过搜集整理前人找矿勘查和科研成果,认为南岭成矿带多期多阶段构造演化为铀成矿作用提供了初始铀源、产铀花岗岩、断裂网络和含铀热液等有利的成矿条件。产铀花岗岩大多是由高硅、过铝、偏钾高碱的S型花岗岩,沿断裂分布的构造碎裂岩、蚀变岩和还原性地质体是有利的赋矿围岩。矿化与蚀变中心带发育沥青铀矿、黑色微晶玉髓、紫黑色萤石、胶状黄铁矿、赤铁矿、绿泥石等矿物组合。铀矿体形态多样,以中小规模、中低工业品位为主。南岭成矿带中新生代多阶段区域性拉张过程中形成了多阶段铀矿化。花岗岩型铀矿床分布于加里东隆起区花岗岩内部构造结和岩体接触带附近,矿体沿断裂与蚀变体一起赋存于氧化-还原界面和脆韧性构造转换面之间的"成矿壳层"内。南岭成矿带中新生代"空间全位"铀成矿模式显示,不同的构造层、不同的建造、不同的岩性及不同的部位均有铀成矿潜力,但由于具体成矿条件的不同组合而产出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时间和不同强度的铀矿化。也就是说,难以排除某一空间部位不成矿的可能性。根据这一"全位"成矿的认识,从不同的角度对南岭成矿带中新生代铀成矿作用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尚未落实的"缺位",再根据工作区具体成矿条件指导铀矿找矿新突破。  相似文献   

16.
发现于青海祁漫塔格中段的黑山铀矿点被认为是硅化带复成因类型,但近年来又被当作花岗岩外带型铀矿进行勘探与评价。笔者在野外观察发现,该矿点的1号矿带产于地表浅部、矿化岩石主要为碎裂片岩、片麻岩,围岩蚀变以褐铁矿化为主。室内研究表明,铀主要以分散吸附和次生铀矿物形式存在。2号带矿化位于地下,矿化部位与潜水面深度相当,且矿化岩石无明显的铀矿物和热液蚀变。遥感解译发现,黑山地区铀矿化受一条南北向断裂构造控制。经野外验证,该构造为一张性断裂,在祁漫塔格主脊断裂以北呈河谷地貌,控制河流走向;主脊断裂以南成垭口或陡崖地貌,分别控制铀矿点的1、2号带。笔者认为,黑山铀矿点是浅表地下水沿断裂破碎带对富铀岩层改造作用的结果。基于这种认识,对祁漫塔格中段进一步开展了多尺度遥感解译和蚀变信息提取;对新发现的南北向构造与蚀变异常分布区,利用铀矿地质和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等信息进行了重点研究,划出4片成矿远景预测区。经野外查证,在黑山南部预测区发现了构造糜棱岩型铀矿化异常点;在西大沟预测区找到了硅化带型铀异常。  相似文献   

17.
钟福军  吴玉  王凯兴  王玲  夏菲  潘家永 《地质学报》2023,97(5):1478-1493
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康滇地轴的拉拉矿床是我国典型的铁氧化物-铜-金-铀(IOCG)矿床。该矿床主要产出铁铜矿石,并共(伴)生有一定规模的铀矿化。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法(μ-XRF)、扫描电镜(SEM)、电子探针(EPMA)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ICP-MS)等测试技术,针对拉拉矿床中的铀矿化开展了详细的矿相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并进一步探讨了铀成矿构造背景和成矿环境。研究表明,晶质铀矿、钛铀矿和铀石是拉拉矿床中主要的铀矿物,晶质铀矿同时产于铁铜矿石和铀矿化样品中,但钛铀矿和铀石仅产于铀矿化样品中。晶质铀矿主要呈立方体晶形产出,具有高U、Pb和Y,低Th、Ca、Si、Ti和P的地球化学组成,属于低钍晶质铀矿。U-Pb同位素定年表明拉拉矿床发育两期铀矿化,早期铀矿化产于铁铜矿石中,形成年龄为990±4 Ma,与早期铁铜矿化(~1.05 Ga)同步,晚期为后期叠加的热液铀矿化,以晶质铀矿-方解石-萤石脉的形式穿插于铁铜矿石中,形成年龄为~850 Ma,与晚期铁铜矿化(~850 Ma)同步,早晚两期矿化分别形成于大陆裂谷环环境和活动大...  相似文献   

18.
赣杭构造带若干铀矿床的同位素年龄研究及铀源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对赣杭构造带几个有代表性的火山岩型铀矿床进行了U-Pb同位素体系研究,证明铀源主要来自富铀的火山岩系。铀成矿作用研究表明不同的矿化类型发生的年代不同,可划分3期:碱交代型铀矿化年龄为110—120Ma;绿泥石-硫化物型铀矿化年龄为90-100Ma;硅质脉型铀矿化年龄为75Ma。在同一铀矿床中铀的成矿作用有多期多阶段叠加的特点,这是寻找富铀矿床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9.
善堂庵地区处在控制相山铀矿田富大矿床产出的邹家山-石洞断裂的北东向延伸端,区内主要发育东西向和北东向断裂。东西向断裂是控岩、控矿构造(早期控岩、晚期控矿);北东向断裂产状较陡,深切基底,成矿期活动强烈,常常与之前的东西向构造复合,深部流体和含矿热液沿其上升,形成较好的铀矿化。善堂庵地区铀矿化主要受花岗斑岩体及北东向巴泉-善堂庵断裂、邹家-布水断裂控制,区内多期、多序次构造发育,热液活动强烈,斑岩体广泛分布,铀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具有良好的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吐哈盆地西南缘中新生代盆地构造演化及其地球动力学机制、中下侏罗统地层不同级别构造类型及分布特征,总结了盆地地球动力学演化、不同级别构造与砂岩型铀成矿的关系。指出早中侏罗世稳定的板内伸展断坳式盆地是形成产铀建造(目的层)的古构造环境;晚白垩世以来盆地挤压抬升改造作用(造成的沉积间断期)是砂岩型铀矿成矿的重要构造条件和主要时期;盆缘构造斜坡带是层间氧化带型铀矿产出的有利构造区;局部构造(排泄源断裂、穹窿背斜、断展背斜)控制着层间氧化带宏观展布及铀矿体空间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